![]() |
陳明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
一、與(yu) 《環球時報》某記者的網絡聊天記錄
時間:2010-12-23
來源:儒學聯合論壇
記者:您好,陳教授,我們(men) 今天看到了您和其他九位學者聯名的意見書(shu) ,有一些問題想要采訪一下。
陳明:歡迎。
記者:首先這個(ge) 意見書(shu) 是什麽(me) 時候開始商議發表的,因為(wei) 這個(ge) 基督教堂在7月份的時候奠基,似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
陳明:曲阜建基督教教堂的事我也知道有一陣子了,但當時隻是覺得不妥。因為(wei) 有關(guan) 報道把它跟尼山論壇的多元文化對話勾連在一起,我隻是覺得荒唐而不妥——周邊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加上我目前正在台灣大學客座,也就隻是一聲歎息而已。
陳明:並沒想要多說什麽(me) 或多做什麽(me) 。
記者:建議書(shu) 上說,“曲阜建造耶教堂的根本原因,不在於(yu) 時下耶教在中國的熾熱,而在於(yu) 中華文化主體(ti) 性的沉淪。”這個(ge) 是指現在已儒家為(wei) 首的中國文化在中國的發展與(yu) 繼承狀況並不理想麽(me) ?
陳明:毫無疑問,中國大陸社會(hui) 在文化及其他一些問題上的發展很難說理想。文化方麵,不隻是儒家或儒教的發展狀況非常糟糕,其他,如佛教道教或其他文化形態的發展狀況顯然也是很不盡人意。我認為(wei) ,以儒學為(wei) 主幹的傳(chuan) 統文化的發展狀況不好,既是整個(ge) 社會(hui) 文化狀況不好的表征,也是其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
記者:意見書(shu) 上說,“政府宜盡快承認儒教的合法地位,賦予儒教與(yu) 佛道回耶等宗教平等的身份,努力培育包括儒教在內(nei) 的中國各宗教和諧相處的宗教文化生態。”想請教,現在儒教在中國是一個(ge) 怎麽(me) 的地位?為(wei) 何說“政府宜盡快承認儒教的合法地位”?
陳明:這是我特別強調的一個(ge) 主張。由於(yu) 曆史的原因,我們(men) 的政府隻承認佛道回耶和天主教的合法宗教地位。這個(ge) 曆史原因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知識上的。政治上的我們(men) 不談,知識上的則是因為(wei) 五四以來的主流學界傾(qing) 向於(yu) 懷疑儒教的宗教屬性。這實際是一種曆史的誤會(hui) 。很巧,昨天我正好到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跟黃進興(xing) 所長就儒教的問題交流,有很多的共識。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儒教的宗教屬性、文化特點和近代以來學界對它的“去宗教化”、“非宗教化”的活動或努力的清理反思。他給我們(men) 《原道》的一篇文章就是“清末民初儒教的‘去宗教化’”。
記者:經您這麽(me) 解釋,比較明白了,那麽(me) 意見書(shu) 說“徹底擯除其現行商業(ye) 和旅遊的色彩。須知,古今中外尚未聞有任何一個(ge) 國家與(yu) 民族,其宗教信仰場所由文物部門或旅遊部門把持,並向前來朝聖禮拜的人們(men) 收取門票費用的做法。”在您覺得,政府應該怎麽(me) 做來振興(xing) 儒教這個(ge) 中國正統宗教呢?
陳明:簡單的說,近代以來否定儒教之為(wei) 宗教,主要的原因,一是以基督教為(wei) 宗教的標準範式,這導致對具有特殊文化風格的儒教的盲目不識;一是認為(wei) 宗教是一種落後的文化形態——當時作為(wei) 人們(men) 進行文化理解和評價(jia) 的進化論認為(wei) 人類文化是按照“宗教-哲學-科學”的階段發展,宗教作為(wei) 低階文化,不適合定位我們(men) 自身的傳(chuan) 統。當然,還有很多的其他原因,這裏就不說了。總而言之,現在這個(ge) 五大宗教格局的局限性顯然是有目共睹了。例如猶太教就不被視為(wei) 合法,這是說不過去的。再一個(ge) ,到處建什麽(me) 孔子學院,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但是,傳(chuan) 承下來的孔廟、書(shu) 院卻沒有一個(ge) 有生機。這不是很荒唐麽(me) ?不隻是荒唐,還會(hui) 很要命的!
記者:對,孔子學府在四處修建,但是在中國儒學的氛圍卻絲(si) 毫感受不到,讓人很詫異。
陳明:你剛才說的這些文字,應該從(cong) 屬於(yu) 我這裏說的這些。就是,隻要承認儒教的合法宗教身份,這些問題自然就會(hui) 得到較好解決(jue) 。反過來,如果這個(ge) 問題不解決(jue) ,那些問題也沒有解決(jue) 辦法。
記者:明白了。
陳明:是啊,到聯合國講孔子、哈佛大學講孔子,中南海講不講?人民大會(hui) 堂講不講?電視校園講不講?我沒聽到。除了荒唐,我不知還有什麽(me) 詞適合評價(jia) 。
網址:
二、與(yu) 《羊城晚報》某記者的網絡聊天記錄
時間:2010-12-24
來源:儒學聯合論壇
記者:陳明老師,我們(men) 羊城晚報想采訪下您反對孔廟3公裏處建耶教堂的理由。
陳明:反對的理由,在我並不完全與(yu) 呼籲書(shu) 所表述的一致。我的很簡單:各個(ge) 宗教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互相尊敬。這種尊敬不是很好用語言具體(ti) 描述。但是,在對方的重要象征區域建一個(ge) 超大規模的己方建築,顯然顯得不是很禮貌,因為(wei) 它會(hui) 給對方帶來心理和情感上的不適。 這種東(dong) 西很微妙。
記者:我們(men) 在山東(dong) 的調查,是當地耶教十分興(xing) 盛。
記者:曲阜一地有1萬(wan) 多基督教徒,這是今年初基督教給的數據
陳明:我參與(yu) 簽名,除開表達對許多儒教中人表達感受,希望有關(guan) 方麵在呼籲宗教對話的同時考慮建議一定儀(yi) 則,更重要的是,希望政府和社會(hui) 對儒教的存在與(yu) 發展給予關(guan) 注。
記者:1萬(wan) 信徒的確需要地方搞活動,教徒們(men) 認為(wei) 要建教堂,就要建在核心位置。
陳明: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儒教的合法宗教身份之承認。
記者:恩,我想跟您討論下:儒家思想,你稱的宗教身份,與(yu) 現代性是怎樣對接?又是怎樣融合。按照現代性的要求,科學、理性才是至高的價(jia) 值,儒家的仁愛、親(qin) 親(qin) 尊尊都是需要才思考的。
陳明:我知道耶教在地方上的興(xing) 盛程度。我不是基督教排斥者,但我希望政府和社會(hui) 也能給予儒教合法自由生存發展的空間。
記者:明白
陳明:我的宗教身份?儒教價(jia) 值的信奉者,儒教理論的研究者,儒教複興(xing) 活動的推動者。
記者:儒家的核心價(jia) 值又怎樣與(yu) 今天的現代社會(hui) 相互契合?
陳明:曲阜的基督教徒需要宗教活動場所建教堂,這是正當的。但是,地址的選擇、規模的設計等等,應該考慮到更多的因素。
陳明:我再強調一下,他們(men) 這樣做,法律上也許沒有什麽(me) 不妥,我也不讚成簡單點將其與(yu) 與(yu) 夷夏之辨、文明衝(chong) 突論勾連起來,與(yu) 其他政治想象勾連起來。這是一個(ge) 禮貌問題,一個(ge) 風度問題。有的基督徒網友已經指出了這一點。
陳明:所以,我積極參與(yu) 此事,實際是希望借此機會(hui) 提請方方麵麵對於(yu) 儒教問題的重視。今年所謂的尼山論壇,是官方大張旗鼓操辦的。但是,其學術委員會(hui) 主席卻斷然否認儒教的宗教屬性與(yu) 地位。我想請教:儒耶對話,耶是宗教,儒是什麽(me) ?文化?有既不是蘋果也不是西瓜橘子的水果麽(me) ?豈不是雞同鴨講?
記者:陳明教授,冒昧提一句,我之前在北大求學也無數次參加儒學在當代有沒用的爭(zheng) 論。公元前135年……
陳明:到處搞孔子學院,到處唱和諧社會(hui) ,它的基礎難道不就是儒教?這裏我隻能想到這樣幾個(ge) 成語:葉公好龍、自欺欺人。
陳明:儒學有沒有用?是對你?對政治還是對社會(hui) ?還是對外交流?一句話?你有什麽(me) 需要?就是所你希望一種文化譬如儒教有什麽(me) 用,有了這種意識,然後才能討論儒教有什麽(me) 用?如何使它發揮這種用,對不?
陳明:這是我給楊鳳崗教授的一個(ge) 郵件,或許可以參考:
鳳崗你好!
看到你對“意見書(shu) ”的評論,作為(wei) 連署者之一,被老兄劃歸遺老遺少義(yi) 和團,覺得冤枉。
現在這個(ge) 稿子比以前大為(wei) 和緩,主要是采納這些意見(附後)。
這事錯綜複雜,因為(wei) 宗教問題本就如此,在中國更加如此。前天跟黃進興(xing) 聊儒教,他也很認同公民宗教說。過幾天要去東(dong) 海大學演講,就是講儒教與(yu) 中華民族意識塑造的關(guan) 係,這內(nei) 在的包含著超越ethnic的需要。這裏就不多說了,我希望可以見麵深談。因為(wei) 瑣事纏身,普度申請的事就耽擱下來了,實際我還是很希望去多了解一些東(dong) 西的。
匆匆祝好!
陳明
(我同意連署。我建議考慮呼籲書(shu) 實際應該是指向兩(liang) 個(ge) 目標:表達對三孔附近建基督教堂一事的反對;表達對儒教合法身份給予正式承認的要求。長遠看,前者事小,後者事大。所以,整個(ge) 論述要有策略,就是前虛後實。這樣,就要考慮論述話語的說服力。這兩(liang) 點希望拿捏好,一是反對這事,參考奧巴馬對911廢墟建清真寺的說法,本質上是一個(ge) 心理感受問題,一個(ge) “禮貌問題”,而不宜過於(yu) 上綱上線,援用夷夏之辨及文明衝(chong) 突論,訴諸政治權力;二是儒教身份訴求,應該定位在與(yu) 佛道回耶平等的法律地位,而不是政治性的國教地位。)
記者:漢武帝鼎力支持儒家對道法二家勝利後,也是出於(yu) 自己需要。
陳明:漢武帝在諸家之中選擇儒家,確實是出於(yu) 自己的需要。但是,我們(men) 要思考的是為(wei) 什麽(me) 儒教有著深厚的社會(hui) 基礎。它的理念被廣泛認同、它的社會(hui) 組織有效發揮作用。對於(yu) 漢武帝的為(wei) 政目標來說。這是一種比秦朝霸道體(ti) 製和文景休養(yang) 生息政策更好的治理手段。
陳明:儒教與(yu) 現代性的對接,實際上就是一個(ge) 儒教如何滿足現代社會(hui) 之個(ge) 體(ti) 與(yu) 社群之政治、人生諸需要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現代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下形成的,所以,儒教需要既從(cong) 其內(nei) 部出發也從(cong) 其外部出發設計問題解決(jue) 方案。這自然也就會(hui) 形成不同的觀點主張,是儒教的理論和實踐發生新變化。這應該就是你所說的與(yu) 現代性對接吧?這樣一個(ge) 過程至少從(cong) 康有為(wei) 就開始了。應該承認的是,由於(yu) 曆史的原因,這一過程儒教開展得並不充分,效果也不理想。但是,隨著社會(hui) 對常態的回歸,這一過程近些年來又在重新開啟。某種意義(yi) 上,這次“意見書(shu) ”的出現以及社會(hui) 的反響會(hui) 應,就是這一過程生命力和影響力的表征和見證。
網址:
三、對美聯社某記者的采訪書(shu) 麵答問
時間:2010-12-24
來源:儒學聯合論壇
您好!我是陳明,對您提出的問題謹回答如下:
問:首先,您能否證實該信的內(nei) 容確是包括您在內(nei) 的多位教授、民間學者所簽署並發起的。
答:是。
問:貴方有沒有和相關(guan) 的政府官員(比如曲阜宗教局官員)或曲阜基督教堂負責人直接取得聯係。如果有,是否得到了答複。
答:我沒有。其他人我不清楚。我感覺或判斷,應該也沒有。說實話,我個(ge) 人是很願意進行這種溝通的,畢竟溝通更有利於(yu) 問題的解決(jue) 。我希望在通過媒體(ti) 訴諸公眾(zhong) 之後,有關(guan) 方麵會(hui) 作出回應。如果能與(yu) 我們(men) 進行溝通,我想不僅(jin) 對問題的妥善解決(jue) 有好處,也可以成為(wei) 所謂和諧社會(hui) 的一個(ge) 證明。
問:您能否簡單地回顧一下在曲阜修建基督教堂的曆史(比方以前是否曾經有過類似提法後未能實現的)。
答:抱歉,我不是這方麵的專(zhuan) 家,對這方麵的情況不了解。泛泛地說,清末的教案即導致義(yi) 和團之亂(luan) 的洋教與(yu) 地方社會(hui) 的爭(zheng) 端,就是起於(yu) 山東(dong) 。當然,我既不讚成排外,也不認為(wei) 對本土文化的必要尊重可有可無。
網址:
(整理人:叢(cong) 偉(wei) 吹劍)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