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孔子故裏建教堂引爭議

欄目:曲阜建耶教堂暨十學者《意見書》
發布時間:2010-12-27 08:00:00
標簽:




孔子故裏建教堂引爭(zheng) 議

2010-12-27


 (北京綜合訊)孔子故裏、儒家文化發源地山東(dong) 曲阜將建設一座名為(wei) 聖三一的基督教堂,原本是要促進宗教和諧,但如今卻引發儒家學者、社團、網站震驚和憂慮,他們(men) 呼籲中國政府尊重中華文化聖地,立即停建該基督教堂。 

  據報道,2010年7月27日,第一座曲阜基督教堂“聖三一國際禮拜堂”奠基,預期兩(liang) 年內(nei) 建成。 

  這將是一座高達40餘(yu) 米,可容納3000多人的哥德式教堂,距離空孔廟隻有3公裏。 

  新華社報道,曲阜市基督教會(hui) 主任豐(feng) 宗潔教師說,教堂不僅(jin) 用以改善當地基督信徒活動條件,同時,也將配套建設基督教和儒家文化交流中心,打造中西文明交流平台。 

  孔子第75代孫、孔祥玲牧師則說,曲阜在中國地位特殊,有“東(dong) 方聖城”的美譽。雖然這是中國一項改善基層宗教活動條件的舉(ju) 動,但對於(yu) 基督教信徒來講,在曲阜建立起代表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建築,意義(yi) 非凡。 

  今年9月,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也在曲阜舉(ju) 行,在中國首開儒家與(yu) 基督教文明對話的先河。新華社報道,美國天普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麥泰倫(lun) 說,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儒家文明和以耶穌為(wei) 代表的基督教文明都對人類文明建設有益,無論是關(guan) 注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還是人與(yu) 神的關(guan) 係,最終都要走向和諧。 

  但是,12月22日,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張祥龍、台灣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林安梧等十位學者聯署發起公開信,要求從(cong) 曲阜到中央四級政府“尊重中華文化聖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他們(men) 草擬的這封得到國際儒學大會(hui) 、國際孔教大會(hui) 等十家社團支持,並由中國儒教網、儒教複興(xing) 論壇等十家網站聯合發布。 

  公開信說,孔子是中華文化之象征,曲阜是儒教文明之聖地,三孔(孔廟、孔林、孔府)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命脈與(yu) 道統象征之所在,億(yi) 萬(wan) 海內(nei) 外炎黃子孫心理情感與(yu) 精神寄托之所係,並為(wei) 東(dong) 亞(ya) 各國政要與(yu) 民眾(zhong) 文化朝聖之所宗。 

  公開信稱,在三孔之地建造基督教大教堂,無疑唐突中華文化聖地,傷(shang) 害儒家文化信眾(zhong) 情感,有違海內(nei) 外炎黃子孫心願,不合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和“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初衷。

 題為(wei) 《關(guan) 於(yu) 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shu) 》的公開信還強調,“鑒於(yu) 在中華文化聖地修建耶教大教堂問題的敏感性、複雜性以及可能由此引發的激烈爭(zheng) 議,因此建議立即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而且,如果該、教堂建設地點仍選在曲阜附近,或仍在濟寧市範圍內(nei) ,它當滿足五個(ge) 條件,其中之一是該耶教堂不宜在“三孔”、“三孟”(孟府、孟廟、孟林)以及周公廟視線範圍內(nei) ,至少須在孔廟、孟廟以及周公廟50華裏以外。 

  同時,教堂高度不宜為(wei) 40餘(yu) 米,不宜超過孔廟、孟廟大成殿的高度;教堂規模不可容眾(zhong) 3000人。因為(wei) 如此設計規模即使純屬巧合,也難免給人帶來該耶教堂欲比擬孔聖有弟子3000人的印象或聯想,有文化侮辱的含義(yi) 。公開信也要求教堂不宜建成中國最大的耶教堂。否則,會(hui) 被人誤解為(wei) 該耶教堂是在比肩中國最大的孔廟即曲阜孔廟,有宗教對抗的意圖;該教堂建築風格隻能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建築風格,或至少為(wei) 現代建築風格,而不宜為(wei) 哥德式風格。 

  否則,此種風格不僅(jin) 與(yu) 曲阜中華文化聖地性質極不協調,也與(yu) 曲阜乃至濟寧市傳(chuan) 統建築風格極不協調。 

    近幾年來,中國在近90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80所孔子學院。中國教會(hui) 也有了很大發展,截至2009年,各類宗教活動場所共約13萬(wan) 處。基督教徒從(cong)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70餘(yu) 萬(wan) 人,增加到目前的1600餘(yu) 萬(wan) 人。中國基督教會(hui) 累計印刷發行《聖經》7000萬(wan) 冊(ce) ,成為(wei) 世界上年印刷《聖經》最多的教會(hui) 之一。
    
    原文網址: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