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希賢之旅”遊學活動圓滿結束
來源:“ 人大公益創新研究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五月十九日己醜(chou)
耶穌2019年6月21日
2019年6月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和曲阜國學院主辦的“曲阜希賢之旅”遊學活動圓滿結束。通過四天豐(feng) 富的遊學活動,在晨讀暮講之中領略經典之魅力,於(yu) 行走坐臥之間感受傳(chuan) 統之韻味,完成了一段難忘的希賢之旅。
尼山書(shu) 院前合影
一、活動內(nei) 容
本次“曲阜希賢之旅”實踐“知行合一”理念,通過“寓教於(yu) 樂(le) ,寓學於(yu) 遊,以學為(wei) 主,以遊為(wei) 輔”的遊學活動使學員們(men) 在深度的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中認識、了解與(yu) 體(ti) 悟了中華文化與(yu) 中華慈善的內(nei) 涵。活動內(nei) 容主要由三個(ge) 版塊構成,分別是:經典研學、古跡遊覽和六藝體(ti) 驗。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四天時間裏這三個(ge) 版塊分別開展了哪些有趣又有深度的活動吧。
經典研學
本次遊學開設了內(nei) 容豐(feng) 富、覆蓋廣泛的經典研學課程,課程主要安排在早晨和晚上,在經典學習(xi) 中開啟和結束每天的遊學。開設課程包括6月15日早晨宋立林老師的“《大學》導讀”,6月15日晚上李守力老師的“《周易》入門”,6月16日早晨周北辰老師的“陽明心學的現代意義(yi) ”,6月16日晚上龐景超博士的“《論語》與(yu) 孔子的喪(sang) 祭思想”以及6月17日上午康曉光老師的“古典儒家慈善文化體(ti) 係概說”。學員們(men) 通過研習(xi) 儒家之經典,領略了聖賢之智慧,激發了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崇敬與(yu) 自豪,也激發了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中國慈善實踐價(jia) 值源泉的憧憬與(yu) 熱情。
宋立林老師:《大學》導讀
李守力老師:周易入門
周北辰老師:陽明心學的現代意義(yi)
龐景超博士:《論語》與(yu) 孔子的喪(sang) 祭思想
康曉光老師:古典儒家慈善文化體(ti) 係概說
古跡遊覽
曲阜作為(wei) 孔孟之鄉(xiang) ,曆史悠久,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wei) 首批曆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眾(zhong) 多,本次遊學我們(men) 遊覽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周公廟、少昊陵、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尼山孔廟和夫子洞。6月15日,周公後人東(dong) 野先生帶領大家遊覽了周公廟和少昊陵,通過講解三皇五帝和周公的故事,帶領大家一起追溯中華民族和儒家思想的起源。6月16日,大家遊覽了著名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古建築群,了解了孔子的生平與(yu) 思想,及孔氏家族漫長曲折的發展曆程。6月17日,遊覽了清幽的尼山孔廟和夫子洞,尋訪孔子出生的地方,駐足孔子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感慨的觀川亭。大家通過這三天的遊覽,追尋先賢足跡,聆聽聖人事跡,學習(xi) 聖人思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聖人的高度我們(men) 無法企及,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周公後人東(dong) 野洪生先生帶領大家遊覽周公廟
少昊陵遊覽
孔廟大成殿前敬拜孔子
孔府遊覽
孔林遊覽
尼山孔廟遊覽
觀川亭
夫子洞遊覽
六藝體(ti) 驗
子曰:“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於(yu) 仁,遊於(yu) 藝”,加之曲阜素有“禮樂(le) 之邦”之稱,因此六藝體(ti) 驗也是本次遊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學員們(men) 於(yu) 6月15日上午在曲阜國學院舉(ju) 行了一場隆重而莊嚴(yan) 的拜師禮,敬拜儒家文化集大成者、至聖先師孔子,從(cong) 中體(ti) 驗到了傳(chuan) 統文化中尊師重道的傳(chuan) 統;此外,還分別於(yu) 6月15日上午和6月16日晚上進行了射藝體(ti) 驗和古琴賞析,通過實際體(ti) 驗,讓大家於(yu) 舉(ju) 手投足之間感受寓於(yu) 其中的儒家之道。
拜師禮
射禮
古琴賞析
二、學員心得
6月18日下午,在尼山聖源書(shu) 院舉(ju) 辦了本次遊學活動的結業(ye) 典禮,首先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教授給所有學員頒發了“曲阜希賢之旅”結業(ye) 證書(shu) ,感謝各位學員遊學期間的積極參與(yu) 。隨後各位學員發表了對本次遊學活動的感想和心得。大家表示此次遊學活動內(nei) 容設計合理全麵,兼具了學術性與(yu) 趣味性,整體(ti) 收獲很大;遊與(yu) 學相結合的方式很好,富有衝(chong) 擊力。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希望在把握學員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水平的基礎上使經典的學習(xi) 可以更加深入聚焦;發揮小組的作用,使學員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儒家文化與(yu) 慈善文化結合的可以更加深入。其中騰訊基金會(hui) 執行秘書(shu) 長竇瑞剛老師認為(wei) 研究院所做的慈善文化行動性研究包括本次遊學活動是在通過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尋找慈善之本,這一嚐試和努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需要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在尋根慈善文化時如何與(yu) 主要來自西方的主流價(jia) 值觀相接洽,二是儒家文化追求的秩序是固定在人倫(lun) 上的,是屬於(yu)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的,在迅速的工業(ye) 化過程中,如何重建當代中國社會(hui) 的新型人際關(guan) 係。
康曉光教授代表主辦方感謝大家的真誠建議,也針對大家的發言和疑惑做出了回應。康教授認為(wei) 儒家思想是對人類基本問題的回答,是不會(hui) 過時的。並且根據孔子一貫的立場、原則,我們(men) 完全可以讓這些傳(chuan) 統的經典與(yu) 時偕行、與(yu) 今天進行對接,使孔子的理想在今天這個(ge) 經濟、社會(hui) 、媒體(ti) 、技術高度發達的全球化時代得以實現。
康曉光教授為(wei) 學員頒發結業(ye) 證書(shu)
學員發表遊學心得
竇瑞剛老師發言
康曉光教授發言
三、結語
本次“曲阜希賢之旅”是一次中華文化溯源之旅,亦是一次儒家文化與(yu) 慈善文化交融之旅。希望可以以此為(wei) 契機打破中國當前慈善領域與(yu) 儒家慈善文化隔膜分離的狀態,為(wei) 來自慈善領域的學員厘清中華慈善的文化源頭,並使得學員對當前的慈善實踐帶來反思與(yu) 啟示,為(wei) 實現現代慈善事業(ye) 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有機融合播下一顆種子,使中國的慈善事業(ye) 能夠真正紮根於(yu) 中國社會(hui) 結構和曆史文化之中,打造體(ti) 用合一的中華現代慈善事業(ye) 。
結業(ye) 合影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