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會講”(第四期)暨“儒家慈善文化與自由主義慈善文化之對比”報名啟事

欄目:通知公告
發布時間:2019-06-11 23:00:41
標簽:慈善文化會講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慈善文化會(hui) 講”(第四期)公告

 

01背景

 

“慈善文化會(hui) 講”作為(wei) 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動性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旨在通過“知行合一”的“行動性研究”,推動學界與(yu) 業(ye) 界創建、踐行、傳(chuan) 播“體(ti) 用合一”的現代中華慈善。我們(men) 以“體(ti) /用”思維作為(wei) 一種分析框架來觀察和分析當下的中國慈善,認為(wei) “體(ti) ”是根本性的,表現為(wei) 基本理念、規律與(yu) 價(jia) 值觀;“用”是從(cong) 生性的,表現為(wei) 工具、行為(wei) 方式、組織製度等等。我們(men) 以慈善文化為(wei) 具體(ti) 切入點,實則意在研究文化變遷過程中如何建立“新中體(ti) ”與(yu) “新中用”,以及“體(ti) ”與(yu) “用”如何合一的問題,最終目的是建立“體(ti) 用合一”的中華新文化。自2018年12月以來,會(hui) 講已連續成功舉(ju) 辦三期。本期會(hui) 講主題是“儒家慈善文化與(yu) 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之對比”,意在用“體(ti) /用”思維來具體(ti) 分析兩(liang) 種具有代表性的慈善文化。

 

當前中國慈善領域所呈現出的一係列新現象、新特征,表明中國慈善正在經曆從(cong) “前現代慈善”到“現代慈善”再到“後現代慈善”的演化,當今中國總體(ti) 慈善形態是三種慈善模式的疊加,呈現為(wei) 一種“超慈善”形態。如何實現三種慈善模式的順暢疊加?是否需要在彌散化的時代確立一種主導性的慈善價(jia) 值觀?這是當前亟需解答的理論問題。

 

作為(wei) “前現代慈善”,傳(chuan) 統中國的儒家慈善文化是一種農(nong) 業(ye) 文明,立足於(yu) 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呈現出一種自發性、內(nei) 生性的特點。“仁者愛人”的惻隱之心,已經成為(wei) 民族文化的基因,塑造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扶危濟困的慈善傳(chuan) 統,也對傳(chuan) 統中國慈善事業(ye) 的發展產(chan) 生了極為(wei) 深遠的曆史影響。“慈善”概念的形成與(yu) 發展離不開社會(hui) 進步的推動,中國傳(chuan) 統慈善以扶危濟困為(wei) 主,慈善主體(ti) 與(yu) 客體(ti) 呈現出熟人化的特征,熟人文化導致受助對象範圍狹窄,即使是現代中國的慈善也仍然集中在扶貧濟困、救助老弱病殘、救助自然災害等方麵。麵對以市場經濟為(wei) 基礎的現代文明,我們(men) 應該如何理解儒家慈善文化的理念與(yu) 傳(chuan) 統,應該如何繼承揚棄,又將如何轉化?

 

作為(wei) “現代慈善”,當今中國的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是一種工商文明,源自以個(ge) 人主義(yi) 為(we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西方文化。自由主義(yi) 就是思想上的個(ge) 人主義(yi) ,它既是西方慈善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觀,同時也是主導目前中國慈善領域的價(jia) 值觀。現代意義(yi) 上的“慈善”是個(ge) 體(ti) 自願對於(yu) 社會(hui) 弱勢群體(ti) 或公眾(zhong) 福利的無償(chang) 捐贈行為(wei) ,具有社會(hui) 化、製度化、組織化、規模化、開放性、廣泛性等基本特征,在慈善主體(ti) 與(yu) 客體(ti) 強調一種“陌生人倫(lun) 理”,超越血緣、族緣、鄉(xiang) 緣、地緣的限製,盡可能一視同仁。這種現代慈善的文化淵源來自何處?這種現代慈善的定義(yi) 有何合理性與(yu) 局限性?如果說慈善的核心內(nei) 涵是“利他”,那麽(me) 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內(nei) 在的“利己”傾(qing) 向,正麵臨(lin) 著怎樣的倫(lun) 理困境和實踐難題?我們(men) 應該如何理解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的邏輯,又該如何看待其實踐?

 

對於(yu) 中華現代慈善的建立而言,吸收儒家慈善文化的合理精華,調試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在中國的適用性,將是取長補短的必由之路。實現二者的對話,也將會(hui) 是非常有意義(yi) 的。例如儒家“仁愛”與(yu) 自由主義(yi) 的“博愛”究竟何種關(guan) 係?又如儒家的“惻隱之心”與(yu) 自由主義(yi) 的“公民責任”應該是何種關(guan) 係?諸如此類,如何實現儒家慈善理念的現代轉化也將是一個(ge) 非常具有現實意義(yi) 的話題。

 

總之,本期會(hui) 講聚焦儒家慈善文化與(yu) 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之對比,以期在不同層次的問題對比中激發靈感,在層層深入的古今中西思辨中獲得啟發。對比的目的,既是為(wei) 了通過比較來加深對雙方的理解,也是為(wei) 了取長補短、優(you) 勢互補,最終為(wei) 創建“新中體(ti) ”、“新中用”服務。

 

02議題

 

主題:儒家慈善文化與(yu) 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之對比議題一:儒家慈善文化的理念與(yu) 傳(chuan) 統議題二: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的邏輯與(yu) 實踐
議題三:儒家慈善理念的現代轉化

 

03主辦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

 

04規模

 

本期會(hui) 講向所有關(guan) 心中國慈善事業(ye) 發展的研究者與(yu) 實踐者開放,以相關(guan) 研究或實踐經曆為(wei) 遴選標準,參會(hui) 嘉賓人數限定為(wei) 20人。

 

05時間

 

2019年7月5日(周五)9:00-17:00。

 

外地參會(hui) 嘉賓可於(yu) 4日報到,安排入住;京內(nei) 參會(hui) 嘉賓於(yu) 5日上午九點前報到即可。

 

06地點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hui) 議中心第一會(hui) 議室。

 

07費用

 

本會(hui) 講不收取任何費用,並將為(wei) 所有參會(hui) 嘉賓提供會(hui) 議用餐,並為(wei) 京外受邀嘉賓提供兩(liang) 晚住宿以及往返交通費用。

 

08回執提交時間

 

提交回執的截止日期為(wei) 2018年6月27日24:00。

 

請通過電子郵件發至郵箱cipsi@ruc.edu.cn,提交時請在郵件主題欄標注“第四期慈善文化會(hui) 講+姓名+單位”。

 

09聯係人

 

龐景超15652970038,cipsi@ruc.edu.cn
李毅18811228211,cipsi@ruc.edu.cn

 

10回執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