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宗桂作者簡介:李宗桂,男,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 |
原標題:不再誤讀董仲舒
作者:李宗桂(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五月初八日戊寅
耶穌2019年6月10日
關(guan) 於(yu) 董仲舒思想的曆史作用,學術界評價(jia) 分歧很大。在深化包括儒家文化在內(nei)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研究的當今,如何看待董仲舒思想,實際上涉及曆史觀和方法論的問題,也涉及如何看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問題,因而有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必要。
“發策登漢庭,百家始消伏”
董仲舒作為(wei) 有漢一代偉(wei) 大的思想家,秉承了先秦孔孟荀儒家淑世濟民的思想傳(chuan) 統,以及努力與(yu) 政治家合作的傳(chuan) 統。但是,我們(men) 都知道,由於(yu) 曆史條件的客觀限製和孔孟荀思想的某種局限,儒家匡時濟世的理想在先秦時期並沒有在全社會(hui) 得以全麵實現,儒學沒有成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的指導思想。儒家僅(jin) 僅(jin) 是百家爭(zheng) 鳴中的一家,是與(yu) 墨家並列的顯學而已。
董仲舒適應西漢中期的曆史需求,與(yu) 漢武帝這樣的政治家合作,努力把儒家思想變成國家意識形態,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指導思想,然後通過製度建設和核心價(jia) 值觀的構建,通過行政係統的中介,把儒家思想落到了實處,使先秦儒家孔孟荀的理想在漢代變成了現實。
董仲舒三次對策漢武帝,其提出的以天人感應為(wei) 核心的天人合一思想體(ti) 係,特別是其極具創意的三綱五常一體(ti) 的思想文化建設構想,以及德主刑輔禮法合用的治國方略,期盼建立“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的皇帝行為(wei) 規範,以德化民以正風氣以升境界的人文理想,最終實現天經地義(yi) 的“大一統”理想,都與(yu) 政治家的治國安邦宏願相契合,與(yu) 漢武帝“永惟萬(wan) 世之統”的理念相一致,從(cong) 而使得儒家思想在社會(hui) 政治實踐中取得了空前的成效。這些,都彰顯了那個(ge) 時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形成了思想家與(yu) 政治家的合作傳(chuan) 統。
誠然,思想家與(yu) 政治家的政治合作傳(chuan) 統,從(cong) 源頭看,並不起於(yu) 董仲舒,但真正將其落到實處,並且鍛鑄為(wei) 後世認可並踐行的文化傳(chuan) 統的,是董仲舒。
西漢劉向之所以推崇董仲舒為(wei) “群儒首”,便是因為(wei) 董仲舒在“遭漢承秦滅學之後,六經離析,下帷發憤,潛心大業(ye) ,令後學者有所統一”。宋代司馬光對董仲舒對策朝廷也高度肯定,認為(wei) 董仲舒“發策登漢庭,百家始消伏”。
漢代禮治鮮明的思想文化特征
從(cong) 傳(chuan) 統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發展進程看,董仲舒完成了思想統一的曆史重任。
其實,董仲舒隻是設計了一整套統一思想的方案及其實施路徑,真正要落實到社會(hui) 政治和經濟發展的現實中,要變成治國安邦的實踐方略,還需要政治家的認可和合作。西漢中期思想統一的完成,是依靠思想家董仲舒們(men) 和政治家漢武帝們(men) 的雙方合作才實現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成。
正如漢代禮治的形成一樣,從(cong) 高祖立國到文景時期,是禮治孕育階段;從(cong) 武帝到昭帝宣帝時期,是禮治確立階段;東(dong) 漢章帝時期,是禮治成熟階段。這幾個(ge) 不同階段,始終有著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合作,而且並不僅(jin) 僅(jin) 是某一個(ge) 思想家與(yu) 某一個(ge) 政治家的偶爾合作,而是思想家群體(ti) 和政治家群體(ti) 的長期合作,所以我使用“董仲舒之類的思想家們(men) ”和“漢武帝之類的政治家們(men) ”的提法,是用複數而不用單數,以彰顯實現思想統一大任的艱巨漫長。
據我對漢代禮治形成的研究,這個(ge) 時期有著鮮明的思想文化特征,即:思想家(們(men) )與(yu) 政治家(們(men) )合作;皇帝參與(yu) 討論並裁決(jue) 是非;儒學獨尊而又有文化包容;禮治的形成和儒學獨尊的實現相一致;專(zhuan) 製政治日益鞏固和完善;天人合一思想貫穿始終;崇古、征聖、宗經的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取向分外強烈,成為(wei) 影響後世的重要思想基因。
知識分子應成為(wei) 社會(hui) 發展和文化價(jia) 值認同的重要標識
董仲舒和漢武帝的合作問題,曾經長期有人給予激烈的批判。有人批判董仲舒為(wei) 封建統治賣命,給封建帝王獻策,鉗製人民的思想。
但也有人認為(wei) ,董仲舒一生的所作所為(wei) ,體(ti) 現了中國傳(chuan) 統知識分子的一個(ge) 重要傳(chuan) 統,這就是政治合作的傳(chuan) 統。
其實,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hui) 中,知識分子特別是思想家們(men) 既有政治批判的傳(chuan) 統、精神獨立的傳(chuan) 統,也有政治合作的傳(chuan) 統。此外,還有文化保守的傳(chuan) 統、文化變革的傳(chuan) 統。而政治合作的傳(chuan) 統、文化保守的傳(chuan) 統以及文化變革的傳(chuan) 統要實現,要由思想方案轉化為(wei) 現實社會(hui) 的力量和具體(ti) 現實,就必須得到政治家的理解和支持,雙方協同,方能完成。
而“董仲舒們(men) ”這些漢代思想家和“漢武帝們(men) ”這些漢代政治家,他們(men) 的合作形成了兩(liang) 漢時期的盛況。因此,我們(men) 今天要在同情的理解的基礎上,用多元開放的視角看待思想家與(yu) 政治家的合作。既要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合作精神,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廢。
多年前,針對學界有人宣稱“新的時代呼喚新的孔子”的觀點,我曾經提出,如果從(cong) 係統的思想文化和製度文化建設的戰略理論高度來考慮,我認為(wei) 與(yu) 其呼喚當代孔子,不如期盼當代董仲舒。
知識分子的價(jia) 值和地位,應該符合時代要求,與(yu) 時俱進,成為(wei) 社會(hui) 發展和文化價(jia) 值認同的重要標識。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