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吹劍作者簡介:任重,曾用網名“讀書(shu) 吹劍”,筆名杜吹劍,伟德线上平台創辦人暨主編。 |
因為(wei) 中國古典名劇《趙氏孤兒(er) 》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內(nei) 涵和巨大影響力,令無數國人對陳凱歌的電影作品《趙氏孤兒(er) 》充滿期待。可惜,筆者在觀看此影片後,不但先前的滿懷期望徹底落空,對陳凱歌於(yu) 劇情和人物的改編理念完全不能苟同,心中也鬱滿了憤懣,不吐不快。
誠如陳凱歌自述,《趙氏孤兒(er) 》主要是依據元代紀君祥的雜劇《趙氏孤兒(er) 》的故事線索改編而來。紀君祥的《趙氏孤兒(er) 》創作於(yu) 元代,以《史記》記載為(wei) 基礎,圍繞“搜孤救孤”講述了一個(ge) 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故事,刻畫出程嬰、公孫杵臼、韓厥等忠臣義(yi) 士之大膽識之大壯舉(ju) 之大悲情,明確表達出中國文化所推崇的“大複仇”觀念,而此也是該劇鮮明的思想主旨。可惜,在電影《趙氏孤兒(er) 》中,“大複仇”觀念不但被徹底抽空,有膽有識的節士竟然成了無明確擔當意識的庸碌之徒,其“忠義(yi) ”思想更是蕩然無存。
我們(men) 知道,《趙氏孤兒(er) 》創作於(yu) 元代,元蒙替代趙宋,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異族全麵入侵導致山河變色的時代。在這個(ge) 時代誕生出“為(wei) 趙氏報仇”的雜劇,意義(yi) 非同尋常。宋代自神宗朝始,便為(wei) 程嬰、公孫杵臼和韓厥修祠立廟,加封爵號,就因為(wei) 其自認為(wei) 乃春秋趙氏後裔。於(yu) 是,在代表中華正統的趙宋王朝被異族元蒙取代後,編演出一幕趙孤複仇的故事,其暗喻不言自明。如果說,以“大複仇”觀念激勵全民族追求複國之精神鬥誌,那麽(me) ,對忠貞節義(yi) 的推崇,則是當時中國士人對人格理想的刻意高揚。正因於(yu) 此,《趙氏孤兒(er) 》也才會(hui) 被中國曆代各個(ge) 地方劇種加以改編,在民間廣泛流傳(chuan) ,深為(wei) 中國民眾(zhong) 喜愛,並在某些特殊曆史時期——如在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又起到了鼓舞民眾(zhong) 、激勵精神的作用,內(nei) 涵不謂不深,影響不謂不大。
可惜,自近代以來,因國勢衰微,西方文化也隨之全麵侵襲中國,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西化思潮中,一切源於(yu) 中國傳(chuan) 統的價(jia) 值觀念都受到懷疑、誤解、批判和摒棄,這其中就包括“大複仇”觀念。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大複仇”的“大”字不是形容詞“大小”之“大”,而是動詞“尊大”之“大”,是“推崇”之意。“大複仇”就是“推崇複仇”,是對不義(yi) 的憤怒與(yu) 熱血報複。中國人之所以讚同複仇,是為(wei) 了以這種方式來恢複社會(hui) 的正義(yi) ,使人類曆史不致因政治失序而陷入完全的不義(yi) 與(yu) 邪惡。故此,蔣慶先生指出,“大複仇”首先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尚恥精神。當遭受恥辱之時,君王為(wei) 其國雪恥,子孫為(wei) 其父母雪恥,臣子為(wei) 其君王雪恥,都是可以和必須的。其次,“大複仇”體(ti) 現了在曆史中追求自然公正的精神,當法律與(yu) 政治不能給人以公正的時候,就強調自然公正,憑個(ge) 人的血性來複仇雪恥,以追求公正的實現。與(yu) 此同時,“大複仇”還體(ti) 現了批判無道君主的精神。中國古聖先哲將大複仇與(yu) 忠恕之道、以直報怨等觀念相結合上升為(wei) 思想學說,塑造出了中國人推崇大複仇的壯烈傳(chuan) 統、大雪恥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曆史豪情,可謂中國思想之瑰寶,亦為(wei) 中國文化一大特色。
在明了“大複仇”的內(nei) 涵後,我們(men) 方才能真切理解元雜劇《趙氏孤兒(er) 》所深蘊的文化意義(yi) 。其所珍視的忠貞節義(yi) 、義(yi) 膽忠魂,其所推重的大義(yi) 士、大英雄、大豪傑,豈能以小而視之。長期受歐風美雨浸染的今人,如果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也屬正常,但最起碼應該對這個(ge) 具有上千年悠久曆史的偉(wei) 大傳(chuan) 統保持應有的敬意。可惜,包括電影《趙氏孤兒(er) 》在內(nei) 的很多當代中國電影大片,仍然在今天不斷上演著將中國曆史文化虛無化,將聖人賢士英雄豪傑小人物化的悲劇和鬧劇。究其深層原因,是因為(wei) 沒有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刻體(ti) 認,在有意無意的西化觀念支配下進行文化嫁接,結果則是南橘北枳,造出了太多不中不西不倫(lun) 不類的文化怪胎,貌似深刻“普世”,實則淺薄無根,是典型的文化不自信使然。
(發表於(yu) 《深圳商報》2010年12月15日,標題被編輯改為(wei) 《失落了“大複仇”的<趙氏孤兒(er) >》,內(nei) 容有刪改)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