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河東作者簡介:柳河東(dong) ,男,字鐵鏡,西曆一九七〇年出生於(yu) 山西運城。長期致力於(yu) 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研究、實踐與(yu) 弘揚工作。現任中國當代儒學網管理委員會(hui) 理事長、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hui) 社團法人兼常務副會(hui) 長、北京儒學精舍主人、中國儒商研究院院長、儒海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常務理事、世界儒釋道聯誼會(hui) 秘書(shu) 長、中華儒學會(hui) 執行會(hui) 長、世界儒家社團聯合會(hui) 發起人等。學術和實踐方向為(wei) :“當代儒學理論體(ti) 係構建”、“國家文化安全、軟實力建設與(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為(wei) 國家文化部“第一、二、三、四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專(zhuan) 家代表,兼任諸多企業(ye) 、社團、機關(guan) 、院校的顧問、理事、研究員、教授等。 |
提要:本文基於(yu) 當代儒家同仁複興(xing) 儒家文化(儒學、儒家、儒教)的實踐和思考,通過對儒學的當代使命亦即儒學複興(xing) 意義(yi) 之分析,提出當代儒家的三大時代擔當:對治中國的當下難題、長遠問題、世界人類現實和未來問題上的文化擔當。通過對儒學複興(xing) 的初期表征、走向深入的內(nei) 涵和任務之探析,提出實現儒學複興(xing) 這一偉(wei) 大係統工程的必由之路在於(yu) :現代社團建設,現實可行之路為(wei) “複興(xing) 三步曲”:即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三種性質、功能、主體(ti) 、社會(hui) 影響大不相同的現代社團在未來30年依次走向複興(xing) 大業(ye) 前沿,交替擔負複興(xing) 主力軍(jun) ,發揮聯結官方與(yu) 民間、中國與(yu) 海外的橋梁和紐帶,整合各方資源的非政府組織作用,推動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主體(ti) 之轉化與(yu) 壯大:由初級階段的文化精英,擴大到中級階段的知識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最終擴大至整個(ge) 國民。
關(guan) 鍵詞:儒學使命 儒家擔當 複興(xing) 三步曲 社團建設
價(jia) 值的部析和體(ti) 現在學,使命的擔當和完成在人。單個(ge) 人的力量有限,有效集合的組織的有力。價(jia) 值的實現、使命的完成有賴儒學的複興(xing) 。儒學不複興(xing) ,儒家文化不能真切地走進現代社會(hui) 生活,真實地融入曆史再創造,價(jia) 值和使命將淪為(wei) 清談與(yu) 虛無。沒有正確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沒有切實可行的道路設計和構架,儒學的複興(xing) 又會(hui) 遙遙無期。儒學的現代使命和當代儒家的擔當何在?儒學複興(xing) 是否已有明確的征兆,儒學複興(xing) 的內(nei) 涵和目標何在?能否為(wei) 儒學複興(xing) 走向儒家文化複興(xing) ,推動儒家文化由學術熱、理論熱、精英熱,走向實踐熱、生活熱、大眾(zhong) 熱,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來?本文願做嚐試。
一、儒學的當代使命——儒家的時代擔當
為(wei) 了論述的簡潔、清楚、有效,首先有必要厘清儒家文化、儒學、儒家、儒教等概念。儒家文化是指儒家人士及其集體(ti) 所創造、所信仰、所遵奉並賴以塑造自我和安身立命的文化,伴隨著中華文明形成而產(chan) 生、發展,與(yu) 中華文明的曆史一樣長,在先秦以前等同於(yu) 中華文化;春秋至漢初,與(yu) 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陰陽家文化、縱橫家文化、兵家文化等構成中華文化的主體(ti) ;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後則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核心和主脈,與(yu) 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一道構成中華文化的主體(ti) ;在近現代,則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中國化的馬列主義(yi) 、中國化的自由主義(yi) 、中國的基督教文化、伊斯蘭(lan) 教文化等一並形成中華文化的主體(ti) 。
儒學是儒家文化在學理上的係統總結和概括,即儒家之學,儒家之學術或學說,或說儒家思想的學術體(ti) 係,自孔子刪詩書(shu) 、定禮樂(le) 、演周易,作春秋,宣仁義(yi) 時方成體(ti) 係,其後二千多年來逐漸發展完善,並上升為(wei) 古代中國的官方意識形態。儒教是指儒家之教,儒家文化之教化,包括儒家教育(知識教化)和儒家宗教(道德教化)兩(liang) 方麵,幾乎與(yu) 儒家文化有著同樣長的悠久曆史。儒家是指信仰儒家文化,能夠遵守儒家道德倫(lun) 理規範,依照儒家文化義(yi) 理生活和立身處事的人,包括精英和平民兩(liang) 大層麵,儒家精英是指聖人、賢達、君子,儒家平民則指一般民眾(zhong) 。曆史上,儒家精英治國平天下,儒家平民修身齊小家,探索、實踐、弘揚儒家文化,為(wei) 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中華民族的傳(chuan) 承成長、中國的富強文明做出了不可沒滅的貢獻。曆史是麵鏡子,我們(men) 從(cong) 中可看到中華文明和中國曆史發展的規律,亦可看到儒家文化的未來之路。
儒家文化包涵儒學、儒家、儒教三個(ge) 主要層麵或三大主體(ti) ,儒學是其魂,儒家是其體(ti) ,儒教是其行。無魂無以立,無體(ti) 無以存,無行無以傳(chuan) 。儒學、儒家、儒教共同撐起了儒家文化這一曾經輝煌過亦必再度複興(xing) 和輝煌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我在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儒學五期說及其現代價(jia) 值的展現》中,論述了當代儒學在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教育、宗教、自然、國際八個(ge) 方麵的現代價(jia) 值,這些價(jia) 值進一步可化約為(wei) 三大方麵:應對中國當下難題、解決(jue) 中國長遠問題、對治世界人類現實和未來問題。有效實現儒學的現代價(jia) 值,影響當下和未來,造福中國和世界,即是儒學的當代使命所在,亦即當代儒家的曆史擔當。
解決(jue) 當代中國現實難題的文化擔當
當前中國仍處於(yu) 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的巨大轉型期,政治上一統,但經濟上特別是工商業(ye) 界卻成 “諸侯爭(zheng) 霸”之態勢。由於(yu) 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經濟多元化、紛爭(zheng) 化,使得當代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呈舊製已廢,新規未固的“春秋戰國”現代放大局麵,市場上逞權謀,尚爭(zheng) 奪,缺禮儀(yi) ,失廉恥。商業(ye) 上的功利主義(yi) 滲透到了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投機主義(yi) 盛行,享樂(le) 主義(yi) 彌漫,腐敗屢禁不止,市場假劣為(wei) 多,社會(hui) 誠信缺失,國民精神空虛,道德水準滑坡,不和諧音符劇增,不穩定因素激增,表麵的經濟繁榮之下潛伏著巨大社會(hui) 危機。加之無空不入的現代媒體(ti) 和網絡推波助瀾,以及國際因素的影響,任何一個(ge) 小事件都有可能醞釀激化擴大成波及一縣、一市、一省乃至全國的重大事件。
在不規範的市場經濟體(ti) 製下,全社會(hui) 都崇尚“利”,孜孜以求“利”,忽視、淡忘了“仁”、“義(yi) ”、“禮”、“信”。失去“義(yi) ”的結果,必是信仰的缺失,價(jia) 值觀的混亂(luan) ,精神的頹廢;失去“禮”的結果,必然是道德的淪喪(sang) ,人心不古,社風日下;失去“信”的結果,必是必然是唯利是圖,欺詐橫行,亂(luan) 象叢(cong) 生;失去“仁”的結果,必然是親(qin) 情冷漠,人情紙薄,難不相助,利而相爭(zheng) ,社會(hui) 失和。經濟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旦中國經濟在經曆長期持續高速發展後而回落下來,出現不景氣,失業(ye) 率上升,就業(ye) 問題、部分國民吃飯問題突出時,各種矛盾交織,危機加劇,後果難以預料。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wei) 政》)。真切地講明,單憑經濟,或光靠行政、法製是解決(jue) 不了根不問題的。革命年代我們(men) 依靠的是鬥爭(zheng) 哲學和文化,改革建設時期我們(men) 受益於(yu) 變革哲學和文化,在今天和諧發展時代,我們(men) 則迫切需要和諧哲學和文化作指導。“構建和諧社會(hui) ”的提出,是以“仁”、“義(yi) ”、“禮”、“信”價(jia) 值觀為(wei) 核心的儒家“仁和”思想在當代的重構和發展,是一次偉(wei) 大實踐。
創新和複興(xing) 儒學,倡導儒家文化關(guan) 於(yu) “和為(wei) 貴”、“和而不同”、“致中和”、“天時、地利不如人和”、“家和萬(wan) 事興(xing) ”的和諧觀,弘揚儒家文化“見得思義(yi) ”,以“義(yi) ”製“利”, “克己複禮”、誠信為(wei) 本、中庸之道、“忠恕”之道等的優(you) 秀主張與(yu) 思想,重修現代中華儒家禮樂(le) 教化製度和機製,重構現代儒家倫(lun) 理規範,重建現代“禮儀(yi) 之邦”,大興(xing) 重“仁”、尚“義(yi) ”、明“禮”、守“信”的現代君子之風,對於(yu) 提升國民道德修養(yang) ,從(cong) 根本上抑製功利主義(yi) 過濫,防範和消除各種社會(hui) 不良現象;對於(yu) 調節和融洽人與(yu) 人、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國家、行業(ye) 與(yu) 行業(ye) 、團體(ti) 與(yu) 團體(ti) 、階層與(yu) 階層等之間的關(guan) 係,消弭彼此之間的矛盾,消除不和諧之音符,促進社會(hui) 和諧,化解社會(hui) 危機,具有巨大的時代意義(yi) 。此是當代儒家義(yi) 不容辭的擔當。
促進未來中國長治久安的文化擔當
中國的長治久安,是中國人民的最大福祉,亦是世界人類的幸事。中國的長治久安,既有賴於(yu) 現實中共執政地位的鞏固和未來的政治文明、國防力量、經濟力量、科技力量等所形成和體(ti) 現的硬實力,更有賴於(yu) 民族精神、道德倫(lun) 理、國民素養(yang) 、社會(hui) 風尚等所凝結和體(ti) 現的文化軟實力。文化存,則國存,文化亡,則國亡。如果說,在十年以前還不富裕的中國,這話講起來尚有很大爭(zheng) 議的話,今天這已成為(wei) 越來越多的中國精英和人民的共識。一個(ge) 不僅(jin) 富有、奮進,而且而有道德、有修養(yang) 的國度,必然內(nei) 有凝聚力,外有親(qin) 和力,內(nei) 得民眾(zhong) 熱愛,外受世界尊重,也必會(hui) 長治久安。
曆史上任何一個(ge) 強大的國家轟然倒塌,根因在於(yu) 凝聚和維係其絕大多數成員的共同理想、信仰、精神突然沒了。當前中國的一個(ge) 現實危機是:十三億(yi) 中國人的精神信仰層麵出現了巨大真空,各種外來文化乘虛而入,基督教、佛教在中國廣大的農(nong) 村和城市迅速發展。這些曆經二千多年的優(you) 秀宗教文化在中國發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的主體(ti) 文化沒有發展或發展過慢,而出現賓喧主失因發混亂(luan) 的局麵。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既是英明之舉(ju) ,更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以經濟建設為(wei) 核心的物質文明建設好比是國家和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身工程”的話,那麽(me) 以黨(dang) 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國家民主法製建設為(wei) 重點的政治文明建設則是“健體(ti) 工程”,以中華文化建設為(wei) 載體(ti) 的精神文明建設則是中國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永續的偉(wei) 大“鑄魂工程”,尤如為(wei) 中華民族和中國構建起無形的韌不可斷的精神萬(wan) 裏長城。
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精英(內(nei) 聖)修為(wei) 之道,是新時期全黨(dang) 特別是領導幹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加強自身修養(yang) ,永葆先進性,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密切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鞏固執政基礎,提高執政能力,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為(wei) 政智慧和有效思想武器。儒學的“仁政”和“禮治”觀有利於(yu) 促進中國特色現代民主政治和法製建設進程,從(cong) 製度和體(ti) 製上為(wei) 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儒學主張愛國、大一統及“和而不同”的思想,既是兩(liang) 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文化基石,還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結和凝聚世界華人,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團結奮進的智慧源泉和文化紐帶。
創新和複興(xing) 儒學,建設當代儒學,對於(yu) 弘揚中華文化,培固中華文化的主體(ti) 地位,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培育和振奮民族精神,解決(jue) 國民文化認同和信仰危機,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yi) 和長遠的戰略意義(yi) 。創新和複興(xing) 儒學,無疑是中華文化建設這一偉(wei) 大鑄魂工程的骨幹工程,也是是當代儒家艱巨的曆史擔當。
重建世界人類和諧新秩的文化擔當
當今世界,和平與(yu) 發展是主流;今日人類,文明與(yu) 進步是主題。但是,政治強權主義(yi) 、軍(jun) 事霸權主義(yi) 、經濟巧取豪奪行為(wei) 隨時存在,文明引發不和諧、衝(chong) 突和混亂(luan) 隨處發生,戰爭(zheng) 的陰影驅之不散。工業(ye) 化進程加快,高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資源和生態問題成倍增長,大氣水質汙染、資源枯絕、河水斷流、許多物種麵臨(lin) 滅絕、核彈可讓地球毀滅多次……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人類與(yu) 大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人類的長存和繁榮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美國前總統裏根講:“孔子學說世代相傳(chuan) ,提示全界人類豐(feng) 富的做人處世原則。”世界諾貝爾獲得者在巴黎集會(hui) 上講,“人類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生活得更好,應回頭二千五百年,從(cong) 孔子的思想汲取智慧。”儒家文化的最大優(you) 點,在於(yu) 她的秩序性、包容性與(yu) 和諧性,人類曆史上許多戰爭(zheng) 都是由排他性強的宗教或文化衝(chong) 突引發,而講求中庸和“忠恕”之道的儒家文化很少引發戰爭(zheng) 。儒學的“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和而不同”不僅(jin) 是人與(yu) 人之間,也是於(yu) 國與(yu) 國之間和諧友好相處的黃金律、智慧規。儒學倡導“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天下為(wei) 公” 的天下觀,主張“協和萬(wan) 邦”、“和為(wei) 貴”、“與(yu) 鄰為(wei) 善”的邦和觀,均有益於(yu) 人類的和平相處與(yu) 世界的和諧相安。
儒家文化曆來講求“天人合一”,重視生態。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超前的環保和生態安全意識,能做到“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二千多年前的儒門先賢早已認識到“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庸》)。儒家“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的治學方向和奮鬥目標,體(ti) 現了強烈的自然與(yu) 人文終極關(guan) 懷。
儒家“天地與(yu) 吾同體(ti) ,萬(wan) 物與(yu) 吾同氣”、“民胞物與(yu) ”、“日月星辰、禽獸(shou) 草木、山川土石,與(yu) 人原隻一體(ti) ”之“萬(wan) 物一體(ti) 之仁”的主張體(ti) 現了極高智慧和博大情懷。
因此,推動儒學在世界的創新和複興(xing) ,積極在全球弘揚儒家文化關(guan) 於(yu) “包容”、“和諧”、“天人合一”、“天下主義(yi) ”的觀念、思想與(yu) 倫(lun) 理,重建“多元一體(ti) ,和而不同;仁行天下,和諧共榮”的國際文化經濟政治新格局、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世界;對於(yu) 有效促進人類與(yu) 自然的和諧相處,化解人與(yu) 自然的矛盾,消減人與(yu) 自然之間的張力,保護人類家園地球,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實現人類族群繁榮永續,建設和諧地球、和諧宇宙,不僅(jin) 有著巨大的現實價(jia) 值,而且亦將意義(yi) 深遠。
重建“萬(wan) 邦協和”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新秩序與(yu) “天人和諧”的人類與(yu) 宇宙自然界的新秩序,是人類得以繁榮永續的根本保證。儒學不僅(jin) 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當代儒家未來在擔當重建世界人類新秩重任上既義(yi) 不容辭,亦會(hui) 從(cong) 容有力。
總之,無論中國、華人,還是世界、人類,無時無刻不麵對著兩(liang) 大困擾:一是不和諧,二是不安全。經過漫長的曆史演變,儒家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已凝結為(wei) 能夠超越時空、具有普世價(jia) 值的“五常”(仁、義(yi) 、禮、智、信)之理與(yu) “中庸”之道。這個(ge) “理”與(yu) “道”在重構現代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倫(lun) 理規範和新秩,消除兩(liang) 大困擾,對治中國的當下難題、中國的長遠問題,應對世界人類現實和未來問題上皆具有重大的意義(yi) 。
而實現這些文化擔當,則有賴於(yu) 儒學的複興(xing) ,儒家的崛起。
二、儒學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儒家的崛起
好東(dong) 西,人總是需要和離不開的。如上所述,儒家文化對現實中國和未來中國具有極大的現代價(jia) 值,故儒家文化在經曆了近一個(ge) 世紀的衰落,被打到、批判和否定之後,在上個(ge) 世紀七十年代末終於(yu) 又時來運轉,逐漸出現重新被肯認的跡象,在本世紀初迎來形勢日益看好的複興(xing) 之春。
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初期表征——儒學受重視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儒學複蘇和曲折發展,至本世紀初,儒學複興(xing) 已漸成氣侯,呈官方與(yu) 民間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新文化運動”破土前的勃勃生機,略摘舉(ju) 以下現象供察析:
教育界: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在校園內(nei) 樹立起了孔子像,成立了“孔子研究院”和“國學院”,聘請第三代新儒學代表人物杜維明為(wei) 該校名譽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成立了“儒教研究中心”,國務院宗教局葉小文局長親(qin) 自出席了掛牌儀(yi) 式。中國政法大學成立“國際儒商學院”、安徽大學成立“儒學研究中心”、山東(dong) 師大成立“儒教研究所”,各高等院校緊隨其後或紛紛成立儒學研究機構,或加強原來的儒學研究部門。
黨(dang) 政界:十六大通過的黨(dang) 章修改中,對黨(dang) 的性質做了與(yu) 時俱進的定位,增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人民與(yu) 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十七大報告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突出強調了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並做出了重要部署。黨(dang) 的執政理念由儒家文化思想烙印很強的“以德治國”發展到“和諧社會(hui) ”、“小康社會(hui) ”的提出和實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發《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增強憂患意識,加快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激發民族生命力,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創造力”,“發揮重要節慶和習(xi) 俗的積極作用”,“完善中華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動”。在小學、中學、高等學校、社會(hui) 教育中,重視和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和傳(chuan) 統經典、技藝的傳(chuan) 承”。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的《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胡錦濤主席在耶魯大學發表的重要演講中,均長篇宣講中華文化的優(you) 勢。山東(dong) 省的祭孔活動由民間轉為(wei) 官方,並且年年提升規格:2004年由曲阜市主辦,2005年由濟寧市主辦,2006年由山東(dong) 省及國家有關(guan) 部委主辦。香港祭孔大典在2007年的主辦方中出現代了山東(dong) 省委宣傳(chuan) 部。各地祭孔活動紛紛恢複。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徐嘉璐在任期間發表《從(cong) 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大視野看儒學複興(xing) 》,這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官方人士公開談儒學複興(xing) 。
更值關(guan) 注的是去年文化部和山東(dong) 省政府主辦了“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與(yu)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主辦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儒學高層論壇”,表明黨(dang) 與(yu) 政府對儒學的支持和期待。2008年11月21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新聞網”上刊載了《現代儒學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的關(guan) 係》,文中講,“實事求是地說,在儒學的現代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化是主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作為(wei) 儒家思想傳(chuan) 統體(ti) 係結構的現代形式,與(yu) 前現代儒學是融通的,是割裂不開的”。可見當前主流意識形態理論探討上的開放、大膽,以及勢不可擋的一種新趨向。
民間: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華孔子學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以及各地孔子學會(hui) 、儒學會(hui) 、儒家諸子學會(hui) 舉(ju) 辦的學術活動明顯增多。各種孔子和儒學研究機構、社團、網站、書(shu) 院、私塾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山西、貴州、浙江三省成立了省級儒學會(hui) ,與(yu) 原來的山東(dong) 、廣西、廣東(dong) 儒學會(hui) 形成六大省級儒學會(hui) 互動發展態勢,一些市縣儒學會(hui) ,如曲阜儒學聯合會(hui) 、溫州市儒學會(hui) 、荷澤市儒學會(hui) 等也已相繼成立。民間人士發表宣言、聯名倡議、上書(shu) 立法機關(guan) 、從(cong) 事學術研究、召開學術會(hui) 議、祭孔、推廣漢服、修複文廟、興(xing) 辦書(shu) 院、組織講學等民間複興(xing) 儒學活動呈現興(xing) 旺之勢。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教育活動,由九十年代初的少數人行為(wei) ,發展成為(wei) 遍及全國,群眾(zhong) 熱情參與(yu) ,近千萬(wan) 兒(er) 童受教的巨大社會(hui) 教育工程,成效顯著,部分學校已納入正規教學。百家講壇收視率不斷提高,國學講師“明星”頻出,國學書(shu) 籍暢銷,於(yu) 丹與(yu) 《論語心得》在大陸和海外走紅,並掀起《論語》熱等。
海外:孔子學院的建設速度迅猛,自2004年11月起已在海外建起3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孔子學院雖以推廣漢語教學和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為(wei) 主要任務,但以孔子命名,推動儒家文化弘揚的意味和作用自不可估。據有關(guan) 孔子學院的海外工作人員講,許多人學習(xi) 漢語是衝(chong) 著想深入學習(xi) 和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孔子文化而來的。可見儒學在海外受歡迎程度,亦可預見儒學在海外複興(xing) 、產(chan) 生影響的前景不可限量。
整體(ti) 而言,截止今天,無論教育界、學術界,還是官司、民間,儒學複興(xing) 工作主體(ti) 上還多限於(yu) 學術活動、理論工作層麵,且以學者、專(zhuan) 家推動為(wei) 主。
儒家文化複興(xing) 走向深入的重要標誌——儒家的崛起
儒家文化以強健的生命力,在經曆了原始儒學期、原典儒學期、漢唐經學期、四朝(宋元明清)理學期四大發展時期後,又梅開五度,自1919年開始進入第五期即當代儒學發展時期。如果說1919至1949年的三十年為(wei) 儒學的自我解構與(yu) 自新期,1949至1979年的三十年為(wei) 儒學的沉潛與(yu) 立新期(大陸沉潛,港台立新),1979至2009年的三十年為(wei) 當代儒學的複蘇和開新期,那麽(me) ,2009至2039年的未來三十年,則可稱作當代儒學的複興(xing) 和作為(wei) 期。
此一期中,當代儒學發展將出現一個(ge) 的質的飛躍:由學術形態轉為(wei) 文化形態,從(cong) 理論走向現實生活而有作為(wei) 。從(cong) 儒學理論熱、學術熱、精英熱,走向儒家文化實踐熱、生活熱、大眾(zhong) 熱,才是儒學的真正複興(xing) ,換言之是儒學複興(xing) 的重要標誌。複興(xing) 是一個(ge) 帶有極端性質的詞,意示著一個(ge) 弱勢的東(dong) 西走向強勢的過程。儒家文化複興(xing) 注定是一個(ge) 特定曆史階段的特殊形態,是一個(ge) 短時的快速集聚社會(hui) 資源和擴大社會(hui) 影響的過程。其主要任務有以下四個(ge) 方麵:
學理、製度的重建。學理的重建,是指以儒家哲學和儒家倫(lun) 理學為(wei) 核心,以儒家政治學、儒家經濟學、儒家管理學、儒家教育學、儒家宗教學、儒家生態學、儒家國際學等為(wei) 主體(ti) 的儒家當代學術體(ti) 係的係統構建。這一重建是儒學核心價(jia) 值、基本思想、基本原理與(yu) 當代中國及世界社會(hui) 生活實際相結合,源自於(yu) 新實踐並能走入新實踐的新理念的產(chan) 生過程。製度的重建,是指儒家文化與(yu) 現實生活對接、影響和指導現實社會(hui) 生活的方式、機製、安排。如:現代儒家市場倫(lun) 理、現代儒家政治倫(lun) 理、現代儒家公民倫(lun) 理、現代儒家教育製度、現代儒家禮樂(le) 製度等的重建。此為(wei) 儒學複興(xing) 工作的核心任務,其他以下三大任務均為(wei) 此任務服務。
道場、陣地的建設。由於(yu) 儒家文化實質上是生活化的,與(yu) 人們(men) 的學習(xi) 、生活、工作息息相關(guan) ,密不可分,儒家道場無所不在,如:家裏是講孝行孝、講仁行仁的地方,辦公室是講義(yi) 行義(yi) 、講敬行敬、講信行信的地方,學校是講禮學禮、講智學智的地方……這裏的場地建設專(zhuan) 指儒學複興(xing) 工作人員活動的道場和陣地:道場即儒家全職人員工作的地方,如文廟、書(shu) 院、儒家文化社團辦公樓及辦公場所等;陣地即儒家專(zhuan) 職、兼職人員、義(yi) 工宣講儒學、傳(chuan) 播儒家文化的場所,如學校教室、城市講堂、農(nong) 村祠堂、企業(ye) 禮堂等。
儒產(chan) 、資金的積累。無恒產(chan) ,則無恒心;無恒心,則無恒業(ye) 。錢袋子養(yang) 好文化。此任務是基礎性工程。前三大任務的完成均離不開此工程的堅實、有效支撐。儒家社團資產(chan) 和資金的來源:一是曆史上儒家原有資產(chan) 如文廟、書(shu) 院建築與(yu) 學田祭田、儒家曆代先賢祠廟、故居、墳塋等房產(chan) 地產(chan) 等的法律形式收複以及現代化開發、管理收益;二是接受國家土地、辦公設施等實物等饋贈及定期財政撥款支持;三、社會(hui) 捐資及場地、設施等實物捐贈;四、團體(ti) 會(hui) 員和個(ge) 人會(hui) 員繳納的會(hui) 費;五、為(wei) 社會(hui) 提供有償(chang) 服務收益等。
組織、人員的培育。儒學的複興(xing) ,組織建設是保障,人員培養(yang) 是關(guan) 鍵。推動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組織,是指已有的、正在成長的和未來將遍布世界各地、中國各省、市、縣的,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擔負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人員,即當代儒家,則包括從(cong) 事儒學研究、儒學宣講、儒教傳(chuan) 道、社團及所屬機構、組織、實體(ti) 等的運作、經營和管理等的各類全職(終身為(wei) 職)、專(zhuan) 職(一定時期聘任)、兼職(義(yi) 務工作者)人員。
無恒業(ye) ,則難有恒心。無恒心,則難有恒業(ye) 。無恒業(ye) ,則事業(ye) 難成。沒在一大批有奉獻精神乃至獻身精神、開創精神、高素質的全職儒家,則儒家文化複興(xing) 不會(hui) 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且儒家文化複興(xing) 遙遙無期。
以上四者齊備,儒家才可真正崛起、挺立。而唯有儒家的真正挺立,才能實現儒家的擔當,完成儒學的使命。
三、儒學複興(xing) 之路——儒家現代社團的建設
當代儒學在未來三十年的複興(xing) 過程,也可以講就是儒家人士崛起、挺立、擔當和作為(wei) 的過程。單個(ge) 人的力量和影響是有限的,而人的有效組合和集成協作則會(hui) 效率倍增,產(chan) 生無限的力量和作用。根據曆史的經驗、現實的選擇和未來的思考,我認為(wei) :
現代社團建設是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
曆史的經驗啟迪。儒學發展曆史上經曆了四次大的成功複興(xing) :春秋時期的孔子興(xing) 儒、漢武時期的董子興(xing) 儒、南宋時期的朱子興(xing) 儒、明朝中期的陽明興(xing) 儒。每次儒學複興(xing) ,實質上都是一次儒家思想理論的劃時代的偉(wei) 大創新、發展和建構,均絕非一個(ge) 聖賢個(ge) 人所為(wei) ,都是一個(ge) 偉(wei) 大集體(ti) 的廣闊實踐智慧結晶。無論孔子、董仲舒,還是朱熹、王陽明,他們(men) 絕非勢單力薄的一介學者,都是構建了一個(ge) 很大的、很出色的團隊,團結、吸納和凝聚了當時盡可能多的各界社會(hui) 精英,在廣泛的教學、生活、參政等社會(hui) 實踐中,集思廣義(yi) ,由“小我”成“大我”,提煉、升華、凝結了一個(ge) 時代的智慧,而出色完成儒學創新與(yu) 複興(xing) 的。過去雖沒有我們(men) 今天現代法理上的社會(hui) 團體(ti) 概念,但用我們(men) 今天的眼光悉心察看,四位儒學先聖構建了當時最出色的學術和社會(hui) 活動社團,亦毫不遜色於(yu) 當今中國的任何一個(ge) 現代學術團體(ti) 。
現實的明智選擇。現代國家的社會(hui) 分工過於(yu) 明細,對儒學的複興(xing) 有好處,也有製約,國家的科研、教育機構雖供養(yang) 有專(zhuan) 門儒學研究人員,但由於(yu) 職業(ye) 所限,他們(men) 擔負不了儒學複興(xing) 的創新發展研究重任。因為(wei) 儒學是生命之學、生活之學、立身處事之學,除了曆史上在政治、教育上的成功應用外,今天將會(hui) 在更寬廣的領域展現。須依靠具有廣泛聯接力的現代儒家社會(hui) 團體(ti) 去組織方方麵麵的人員去合力完成時代的偉(wei) 大創新、發展與(yu) 複興(xing) 任務。
未來的長遠思考。曆史上四次儒學複興(xing) 的“團隊”組建與(yu) 維係,很大程度上依憑的是開創者的人格力量、學養(yang) 魅力,缺少現代法人機製的保護,因而最終不能走出人存社存、人去社亡,人在學興(xing) 、人去學衰的曆史怪圈。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ti) 製的發展,現代社團在國家社會(hui) 活動中的地位會(hui) 越來越重要;伴著中國法製的建設步伐,現代社團會(hui) 逐步走向正軌。外取西方成功的現代社團法人運作機製之優(you) 長,內(nei) 運中華儒學之智慧精髓,建設更富生機活力、更具包容性、能夠更好傳(chuan) 承的現代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則必是儒學複興(xing) 之幸,亦必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世界人類之幸。
根據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飯店紮堆效應”,即一個(ge) 地方隻有一家飯店生意不好做,而數家飯店開在一起,則會(hui) 生意都好。當今,中國的儒學社團太少,而形不成儒學複興(xing) 中的“飯店紮堆效應”與(yu) 相互有序競爭(zheng) 、相互促進發展的良好態勢。因此,除了國家大力支持、民間有識之士大力興(xing) 辦新儒家社團外,現有的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中華孔子學會(hui) 及各省儒學會(hui) 、孔子學會(hui) 等還應大力發展各種分支機構。取長補短,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戰略合作,競相促進的格局一旦形成,則儒學複興(xing) 的局麵則會(hui) 大大改觀。
儒家文化複興(xing) 三步曲:儒學—>儒家—>儒教
儒家文化複興(xing) 要走過三個(ge) 階段,即儒學社團“唱主角”的初級階段、儒家社團“唱主角”的中級階段、儒教社團“唱主角”的高級階段。三個(ge) 階段中,分別由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擔負組織運作主體(ti) ,三種性質、功能、主體(ti) 、社會(hui) 影響大不相同的儒家現代社團在未來30年依次走向複興(xing) 大業(ye) 前沿,交替擔負複興(xing) 主力軍(jun) ,發揮聯結官方與(yu) 民間、中國與(yu) 海外的橋梁和紐帶,整合各方資源的非政府組織作用,促進形成中國和世界範圍的儒學、儒家、儒教聯合起來共興(xing) 儒家文化之浩蕩大勢。
在初級階段,儒學社團即學術性、文化性的社會(hui) 團體(ti) 擔當儒學複興(xing) 工作重任。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華儒學會(hui) 、中華孔子學會(hui) 與(yu) 各國、各省市儒學會(hui) 、孔子學會(hui) 團結和組織儒家學者、專(zhuan) 家、知識精英,一方麵致力於(yu) 儒學基礎性的研究和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應用性研究工作,並通過舉(ju) 辦學術會(hui) 議、儒家文化講座、儒學知識和禮儀(yi) 培訓、先師先賢先儒紀念活動等,利用現代媒體(ti) 宣講、造勢,弘揚儒家價(jia) 值、理念;另一方麵按照儒家的倫(lun) 理要求,自覺先行,率先垂範,言行一致,樹立當代儒家道德之楷,積極推動經典誦讀教育、儒學普及工作,並爭(zheng) 取社會(hui) 輿論導向,引導和帶動大眾(zhong) 傳(chuan) 承儒家倫(lun) 理道德從(cong) 自發變為(wei) 自覺。
在中級階段,以儒家社會(hui) 精英組成的儒家社團擔當儒家文化複興(xing) 工作重任。儒學、儒官、儒商三儒聯動,共興(xing) 儒家文化,即同情、崇尚、熱愛、信仰儒家文化的知識精英、經濟精英、政治精英三大群體(ti) 聯合起來,積極利用各自能夠調動和使用的社會(hui) 資源推動世界儒家聯合會(hui) 和中國儒家協會(hui) 的建設,並在中國和世界各地興(xing) 辦儒家協會(hui) ,在功利主義(yi) 盛行的人間沙漠中,遍植儒家文化綠洲。遍布在中國各省、市、縣及世界各地的儒家社團及儒學社團,則好比是一個(ge) 個(ge) 綠洲。這些儒家社團通過所管理的文廟、書(shu) 院、講堂等,所經營的慈善、福利、教育、培訓、宣傳(chuan) 機構等,和所舉(ju) 辦的祭孔、紀念先賢先儒、成童禮、成人禮、婚喪(sang) 禮、單位重大活動典禮、傳(chuan) 統節日禮等禮樂(le) 教化活動,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推廣儒家倫(lun) 理規範和優(you) 秀價(jia) 值理念,引導世俗人倫(lun) ,為(wei) 儒家文化邁向高級階段進行奠基。
在高級階段,以中國特色的儒教即儒家宗教社團(關(guan) 於(yu) 儒教近二十年來研究成果頗豐(feng) ,茲(zi) 不多述)為(wei) 主,在現代政教分離製度下,與(yu) 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分工協作擔當儒家文化複興(xing) 工作重任。在中國儒教協會(hui) 和全國各地、各級儒教組織的積極創建和運作下,先呈精英與(yu) 民眾(zhong) 互動興(xing) 儒之勢,然後不分身份、地位、年齡,不分職業(ye) 、民族、地域限製,儒家文化逐步以禮樂(le) 教化、道德敦化、倫(lun) 理規範形式全麵進入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進而通過信眾(zhong) 在社會(hui) 、政治、經濟、文化中的職位身份對世俗生活發生影響,促進國家和諧建設。與(yu) 此同時,在世界儒教聯合會(hui) 和各國儒教協會(hui) 的創建和運作下,在世界儒家聯合會(hui) 和各國儒家協會(hui) 、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和各國儒學會(hui) 推動、支持下,儒家文化在世界公民生活中的影響逐步擴大,促進世界和諧建設。西方現代宗教製度多實行政教分離,但是細察,政治與(yu) 宗教表麵分,而實質是分不開的,從(cong) 總統到平民,法官到訟訴者,議員到大眾(zhong) 等,無不受到宗教的深刻影響。因此,在現代政教分離製度下,儒學儒教化,不僅(jin) 不會(hui) 削弱儒家文化的影響,反而有利於(yu) 增強儒家文化對中國及世界的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方方麵麵產(chan) 生廣泛而有效的影響,更好更大地造福世界和人類。
需要指出的是,初、中、高級並不是講儒學、儒家、儒教三種社團組織有低級、高級之分,而是講三種組織在中國大陸的運作難度、參加人員、社會(hui) 影響是大不相同的。儒學會(hui) 作為(wei) 學術團體(ti) ,以少數專(zhuan) 家、學者參加為(wei) 主,好運作,在國內(nei) 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曆程,而且有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這樣的國際性組織。儒家協會(hui) 、儒教協會(hui) 建設在國內(nei) 則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ye) ,一方麵國內(nei) 現無有關(guan) 的立法,另一方麵儒家組織的領袖(傑出的社會(hui) 活動家)、儒教組織的領袖(優(you) 秀的宗教家)的培養(yang) 和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於(yu) 有些國家和地區已有孔教組織存在,如香港的孔子教學院,印尼的孔教會(hui) 等,許多國家比較容易注冊(ce) 成立儒家社團、儒教組織,在世界範圍內(nei) 三個(ge) 不同階段中,三種組織是可以並存的,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國外的成功示範,有可能促使國內(nei) 加快儒家、儒教組織建設。
通過培育和建設儒學、儒家、儒教現代社團組織,以現代社團組織推動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主體(ti) 之轉化與(yu) 壯大:由初級階段的文化精英圈,擴大到中級階段的知識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圈,再擴大到整個(ge) 國民大圈。這是一條現實可操作、切實可行之路。許多有識之識已為(wei) 之艱難探索了近二十年,並且積累一定經驗和力量。延著這條路前行,儒學複興(xing) 的時代偉(wei) 業(ye) 會(hui) 穩妥而光明。
結束語
由於(yu) 儒學所肩負的偉(wei) 大崇高曆史使命,因此儒學複興(xing) 必將是本世紀人類曆史上最壯美的事業(ye) 。由此而斷言,儒學複興(xing) 有著不可阻擋之勢,必會(hui) 成浩蕩風行之狀。
由於(yu) 儒學複興(xing) 不僅(jin) 關(guan) 乎整個(ge) 中國、中華民族的興(xing) 榮,亦關(guan) 乎整個(ge) 世界和全人類的福祉,因而儒學複興(xing) 又是一項偉(wei) 大係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ge) 起步、漸次鋪開、紮實推進的漫長過程,所有投身於(yu) 其中者要有足夠的眼光、耐心和奉獻精神。
對我們(men) 個(ge) 體(ti) 生命來講,30年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但站在國家、民族、人類的發展曆史上看,則是極其短暫的。因此,當代儒家有不把難題留給後人的責任,以隻爭(zheng) 朝夕的精神去奮力推進複興(xing) 大業(ye) 。
(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論文)
參考文獻:
《中國儒學年鑒》(2001年至2008年),山東(dong) 《中國儒學年鑒》社。
《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中國古代哲學史論》,李振綱,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
《中國儒教史話》,加潤國,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儒學發展五期說及其現代價(jia) 值的展現》,柳河東(dong) ,2008年9月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學術論文集。
《大儒說儒》胡適、錢穆、牟宗三等著,2008年8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