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xiang) 賢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者:林繼富 趙普光 張利群 蕭放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三月三十日辛醜(chou)
耶穌2019年5月4日
鄉(xiang) 賢文化是千百年來鄉(xiang) 村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創新鄉(xiang) 賢文化,對於(yu) 傳(chuan) 承鄉(xiang) 村文明、完善現代鄉(xiang) 村治理,凝聚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大力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圍繞新鄉(xiang) 賢文化相關(guan) 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yu) 社會(hui) 學學院教授林繼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普光、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利群以及北京師範大學社會(hui) 管理研究院/社會(hui) 學院教授蕭放。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有觀點認為(wei) ,鄉(xiang) 賢文化植根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耕社會(hui) ,在現代社會(hui) 已沒有鄉(xiang) 賢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土壤,也沒有鄉(xiang) 賢發揮作用的環境與(yu) 條件了。對此,您怎麽(me) 看?
林繼富:一方麵,現代鄉(xiang) 村是在傳(chuan) 統鄉(xiang) 村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傳(chuan) 統鄉(xiang) 村的熟人社會(hui) 結構在現代鄉(xiang) 村裏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鄉(xiang) 賢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土壤依然存在。另一方麵,現代鄉(xiang) 村治理始終存在著行政資源有限與(yu) 事務繁雜之間的矛盾,因此,現代鄉(xiang) 村治理不僅(jin) 需要相關(guan) 部門的有效治理,也需要新時代鄉(xiang) 賢的積極參與(yu) 。新鄉(xiang) 賢應該是鄉(xiang) 村的賢達人士,他們(men) 長期以來生活在鄉(xiang) 村,或者與(yu) 當地人保持著良好緊密的關(guan) 係。他們(men) 熟知鄉(xiang) 村社會(hui) 傳(chuan) 統,能以自身高尚的品德、突出的能力影響鄉(xiang) 村社會(hui) 風尚建設,他們(men) 熱心參與(yu) 鄉(xiang) 村公共事務,能夠起到很好的組織和引領作用,且能獲得鄉(xiang) 民的認可、接受與(yu) 信任。無論是從(cong) 鄉(xiang) 村政治生態還是文化生態建設角度來看,新鄉(xiang) 賢的產(chan) 生是必然現象,應該以更為(wei) 開放的心態對待、扶持新鄉(xiang) 賢在鄉(xiang) 村社會(hui) 治理、發展中的特殊作用。
趙普光:從(cong) 來源上看,鄉(xiang) 賢及鄉(xiang) 賢文化確實來自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和農(nong) 耕文明。隨著工業(ye) 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傳(chuan) 統意義(yi) 的鄉(xiang) 土中國已經幾近消失,基於(yu) 傳(chuan) 統鄉(xiang) 土的生存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轉型,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鄉(xiang) 賢已然消失。但是,應該看到,農(nong) 村或鄉(xiang) 土並沒有消失,而是正在以一種新的方式存續、轉型、增生。麵對城鄉(xiang) 的快速轉型,鄉(xiang) 賢以及鄉(xiang) 賢文化需要在傳(chuan) 承的基礎上創新,以便在現代農(nong) 村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cong) 文化和哲學層麵看,雖然城市化進程加速了農(nong) 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集中,地理空間的位移反過來更激發和強化了對人們(men) 對於(yu) 鄉(xiang) 土的眷戀。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鄉(xiang) 愁”正是城市化帶來的必然結果,是現代人的普遍心理症候。鄉(xiang) 愁,至少應該包含兩(liang) 個(ge) 層麵的問題,一是物理空間的故鄉(xiang) ,二是精神空間的歸宿。對物理空間的懷戀和對精神歸宿的追尋,在返而不至、尋而不得的過程所產(chan) 生的心理和情緒,其實就是“鄉(xiang) 愁”。最後,從(cong) 現實層麵看,近年來,鄉(xiang) 賢文化成為(wei) 政府、學界及民間熱議的話題和踐行的方向之一。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鄉(xiang) 土社會(hui) ,麵對新的時代轉型,鄉(xiang) 賢文化的內(nei) 涵也必然需要更新。一方麵,從(cong) 類型上看,新鄉(xiang) 賢可分為(wei) “在地”的和“在外”的鄉(xiang) 賢,這與(yu) 現代社會(hui) 人口流動的現實緊密相關(guan) 。另一方麵,新鄉(xiang) 賢,新在觀念。與(yu) 傳(chuan) 統鄉(xiang) 賢不同,現代農(nong) 村的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新鄉(xiang) 賢必須要具備現代理念與(yu) 知識結構。當然,創新並非割裂傳(chuan) 統。新鄉(xiang) 賢主要指鄉(xiang) 村中有文化、有賢德、有威望、熱心鄉(xiang) 村公益的賢達人士,而對文化的占有和維係則是其最核心要素。換言之,無論鄉(xiang) 賢內(nei) 涵如何變化,作為(wei) 民間知識精英所擔負的文化傳(chuan) 承、道德感召的核心功能要素理應堅持。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在新時代如何構建新鄉(xiang) 賢文化?
趙普光:一方麵要批判傳(chuan) 承傳(chuan) 統鄉(xiang) 賢文化,加強相應保護工作。另一方麵,可以成立各種鄉(xiang) 賢組織、凝聚群體(ti) 力量,倡導和建立在地與(yu) 外地的合理互動機製等舉(ju) 措鼓勵新鄉(xiang) 賢積極參與(yu) 當代鄉(xiang) 村建設。其中最根本的是通過引導和組織,真正實現農(nong) 村內(nei) 生性文化的培育滋長,新鄉(xiang) 賢是文化的承載者,應當堅持以文化人,從(cong) 根本上建立農(nong) 村內(nei) 生性文化。
張利群:應當賦予新鄉(xiang) 賢文化包括精準扶貧、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文明、和諧社會(hui) 在內(nei) 的鮮明時代內(nei) 涵,同時,也要通過傳(chuan) 統文化回歸、經典重構、保護文化遺產(chan) 、弘揚優(you) 良家風家教等途徑振興(xing) 鄉(xiang) 賢文化。此外,政府應當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做好村民與(yu) 離土鄉(xiang) 賢的協調溝通工作,加快土地流轉,為(wei) 新鄉(xiang) 賢返鄉(xiang) 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蕭放:要進一步完善住房、醫療等保障措施,為(wei) 新鄉(xiang) 賢返鄉(xiang) 解決(jue) 後顧之憂。創新組織形式,可以鄉(xiang) 賢會(hui) 形式促成新鄉(xiang) 賢集體(ti) 返鄉(xiang) 回報鄉(xiang) 土。此外,基層政府也要加強對於(yu) 新鄉(xiang) 賢群體(ti) 的精神關(guan) 懷。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