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常說自己代表自由和民主。雖然言辭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但美國確實在向海外出口其政治理想。它這麽做並不僅僅依靠實力,還依靠政府資助的基金會,比如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向海外親民主的組織提供撥款資助。總部設在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如“自由家園”,按照國家的政治自由程度給國家排名,其隱含的意思是其他國家應該與美國憲法中體現的理想保持一致。
中國代表了什麽?這個問題出現在最近在南非召開的儒家和非洲思想家的對話會議上,此次會議是孔子學院資助舉辦的。這種對話比較新穎,因為對話是以非西方術語進行的,也是由非西方機構資助的。既然中國比較有錢了,就有能力資助一些旨在探索西方價值的政治替代物的對話。
但中國代表什麽樣的價值?如何向海外推廣這些價值呢?儒家或許是中國主要的政治傳統,但有潛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儒家主要價值觀是什麽呢?像自由派和基督徒一樣,儒家相信其價值觀具有普遍性,但中國並沒有很好地把政治價值觀輸出到東亞之外的地方。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性的政治大國,這樣的問題很可能變得更加突出。
儒家傳統多種多樣,派別林立,但當今儒家主要捍衛的是兩個關鍵價值:賢能政治與和諧觀。賢能政治的價值不難解釋。人人都應該有同等的教育機會以便參與政治活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這個過程中獲得同等的能力去做出道德指導下的決策。因此,政治體製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挑選出能力超出常人的人。
無論還有多少馬克思主義的言辭,中國共產黨實際上已經變成更加注重賢能政治的組織。優秀學生被鼓勵入黨,幹部的總體教育水平在快速提高。在過去三十多年中共成功地推行了經濟現代化,這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根據德才兼備原則挑選出來的幹部,這和具有儒家傳統的東亞其他成功國家非常相似。
但迄今為止,中國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賢能政治的嚐試相對來說一直是非製度化的權宜之計。因此,有必要成立政府資助的組織如“國家賢能政治基金會”用以資助在其他國家推行的賢能政治實驗。西方國家或許不怎麽感興趣,但非洲或其他地方或許願意嚐試。這樣的項目能夠幫助受援國提高管理水平,並贏得他們的感激。
和諧觀的價值或許最好通過非政府組織來推動,因為政府支持很可能引起政治上的懷疑。因此,我們或許想象一個非政府組織,不妨稱為“和諧家園”。它依靠強有力的實證方法認定世界的和諧程度,可根據犯罪率、監獄囚犯數量、離婚率、貧富差距程度等“社會和諧指數”給國家排名。按照儒家“和而不同”的理想,和諧指數也應該衡量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多樣性。那些在指數上排名靠前的國家可以作為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
現在到了中國用自己的術語參與全球政治價值對話的時候了。不要再浪費時間和金錢進行揭露美國侵犯人權的調查報告了,中國應該推廣激勵中國人的政治價值觀,如果世界其他地方認真對待這些價值觀,將有助於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更大貢獻。
這並不是否認自由、民主和人權在未來中國的地位,但像賢能政治與和諧等本土價值或許地位更高,中國應該竭盡全力說服世界其他地方接受中國的價值觀。當然,這需要中國先在國內樹立一個好榜樣。
(作者:Daniel A. Bell【加拿大】,清華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本文由吳萬偉翻譯。)
來源:環球時報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