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在金陵大學的兩(liang) 則論文評語
作者:薑慶剛(江西省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正月十六日戊子
耶穌2019年2月20日
關(guan) 鍵詞:錢穆;金陵大學;中國文化
內(nei) 容摘要:抗戰期間,錢穆先後任教於(yu) 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並曾在金陵大學兼職,不過他在晚年的回憶錄《師友雜憶》中並未提及自己在金陵大學兼職的經曆,因此學術界對於(yu) 他與(yu) 金陵大學的關(guan) 係知之較少。據檔案記載,參加程天賦碩士學位考試的主修學部代表為(wei) 徐益棠,研究所代表及考試委員會(hui) 主席為(wei) 李小緣,校外委員為(wei) 錢穆、蒙文通、常燕生(口試)、徐中舒、束天民、朱延豐(feng) (筆試監考),考試委員會(hui) 主席為(wei) 李小緣。劉駿的導師為(wei) 蒙文通、陳寅恪,畢業(ye) 論文題目為(wei) 《唐代賦稅製度史述論》,考試委員會(hui) 主席為(wei) 李小緣,委員為(wei) 蒙文通、陳寅恪、錢穆、陳恭祿、王繩祖,目前尚未發現錢穆給此文的評分與(yu) 評語。
關(guan) 鍵詞:錢穆;金陵大學;中國文化
錢穆(1895—1990),曆史學家,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等校教授。1949年赴香港,後創辦新亞(ya) 書(shu) 院,晚年移居台灣。其治學範圍廣泛,著有《先秦諸子係年》《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
抗戰期間,錢穆先後任教於(yu) 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並曾在金陵大學兼職,不過他在晚年的回憶錄《師友雜憶》中並未提及自己在金陵大學兼職的經曆,因此學術界對於(yu) 他與(yu) 金陵大學的關(guan) 係知之較少。南京大學圖書(shu) 館藏原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檔案中,有部分資料涉及錢穆。其中,他為(wei) 文科研究所史學部研究生撰寫(xie) 的論文評語,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對於(yu) 了解他的人際交往與(yu) 學術思想,以及當時大後方的學術動態,均有所幫助。
金陵大學始建於(yu) 1888年,是教會(hui) 大學。該校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研究始於(yu) 20世紀20年代,1930年成立中國文化研究所,1934年設立“國學研究班”,1936年成立文科研究所,具有招收碩士生資格。但是,全麵抗日戰爭(zheng) 的爆發打亂(luan) 了該所的發展計劃,由於(yu) 學校西遷成都及教職人員流失等原因,直到1940年才正式招生。文科研究所的具體(ti) 教學事務由李小緣負責,他時任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兼文科研究所史學部主任。麵對王古魯、商承祚、劉國鈞等學者先後離開金陵大學的情況,李小緣聘請呂叔湘等人來校任教,並邀請蒙文通、錢穆、陳寅恪、徐中舒等學者兼任導師,從(cong) 而提升了史學部的教學水平。不過,雖然曾在金陵大學史學部就讀的學生有多位,但是隻有4位完成了課程和學位論文,獲得碩士學位,他們(men) 分別是:湯定宇(1943年)、張繼平(1944年)、劉駿(1945年)、程天賦(1946年)。錢穆與(yu) 這幾位學生均有或多或少的交往。下麵我們(men) 先依次列出他為(wei) 張繼平、程天賦所寫(xie) 的畢業(ye) 論文評語,然後再介紹與(yu) 此相關(guan) 的學術信息。
錢穆給《葉水心研究》的評語:
本文鉤稽甚勤,著述考尤見周悉,年譜亦詳瞻,學承一章,源流分明,於(yu) 葉氏門人網羅散佚加以條貫,備證細心,惟水心生平最大著述《習(xi) 學記言》一書(shu) ,作者竟未見到,此於(yu) 論水心国际1946伟德雖難精密,此實為(wei) 本論文一大缺憾,甚望作者能繼續覓到此書(shu) ,將本文學術、思想兩(liang) 章重加敘述,庶可成為(wei) 研究葉氏學行一完備之參考書(shu) 也。
此評語作於(yu) 1944年,論文作者張繼平(1918—1993)是四川華陽(今雙流)人。幼年隨伯父張群(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到武漢居住,就讀於(yu) 武昌文華中學、武漢大學。1942年考入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據1943年金陵大學文學院報告稱,張繼平“專(zhuan) 攻宋代學術思想史,其所選論文題目為(wei) 《葉水心年譜》。刻該生等除習(xi) 課程外,研究工作進行十分順利,亦相當緊張”。葉水心即葉適(1150—1223),宋代著名思想家,字正則,號水心,浙江溫州人。不過,張繼平的論文題目後來改為(wei) 《葉水心研究》,從(cong) “年譜”到“研究”的改動,估計與(yu) 當時成都地區參考書(shu) 籍缺乏有關(guan) 。錢穆在評語中指出《葉水心研究》未能參考葉適的重要著作《習(xi) 學記言》,是本文一大缺憾,其實《習(xi) 學記言》並非比較罕見的書(shu) 籍。但是,金陵大學在西遷時,大部分書(shu) 籍滯留在南京,在參考書(shu) 籍缺乏的條件下,撰寫(xie) 《葉水心年譜》困難較大,故改為(wei) 較為(wei) 籠統的《葉水心研究》。
錢穆的好友,當時亦在金陵大學兼職的曆史學家蒙文通,對張繼平的論文讚譽有加,並對其寄予厚望。他在《跋張君〈葉水心研究〉》一文中提到:“華陽張君,精究於(yu) 史,撰《葉水心研究》一編,凡數萬(wan) 言,發摘旨要,窮其底奧,倘所謂能自得師者耶!不以餘(yu) 之膚庸,時相就討論,且曰:將於(yu) 南渡呂、唐、二陳諸家,一一為(wei) 之董理如治葉氏。”(蒙文通:《跋張君〈葉水心研究〉》,《中國文化》1994年2月號)。
張繼平在金陵大學畢業(ye) 後,赴美留學,就讀於(yu)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1948年回國,任教於(yu) 武漢大學曆史係,主要從(cong) 事世界史研究。改革開放之後,他積極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長期擔任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hui) 會(hui) 長,培養(yang) 了韓永利、吳友發等眾(zhong) 多弟子,使武漢大學成為(wei) 國內(nei) 這一研究領域的重鎮。
錢穆給《東(dong) 晉南朝之經濟開發及平民生活》的評語:
本書(shu) 由東(dong) 晉南朝之僑(qiao) 郡建置及各項賦役製度等推論當時南方之經濟開發及平民生活,取材既極廣泛,編排頗費經營。通觀各章,雖間有未臻瞻密之處,然大綱已舉(ju) ,於(yu) 繁碎史料中能求得一大體(ti) 之概況,並能約略指出此二百八十年間長期演變之幾項階段,亦已能為(wei) 能用心讀史之成績矣。
此評語作於(yu) 1946年,論文作者是程天賦。程天賦,女,四川萬(wan) 縣人,曾用名程成。曾就讀於(yu) 複旦大學、大夏大學,全麵抗戰爆發後曾去延安,後轉學華西協和大學哲學係。1943年入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畢業(ye) 後曾協助顧廷龍參與(yu) “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hui) ”向日本追繳流失文物的資料整理工作。1949年後任職於(yu) 上海市社會(hui) 科學院,曾任中國古史研究組組長。
在《南京大學藏近現代名人手跡選》(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中,收錄有錢穆致李小緣書(shu) 信一則,談及為(wei) 金陵大學閱卷的事情,其中提到此信由程天賦轉交給李小緣。
當時抗戰已經結束,金陵大學正準備回遷南京的事務,故將往常6月份的碩士學位考試提前舉(ju) 行。據檔案記載,參加程天賦碩士學位考試的主修學部代表為(wei) 徐益棠,研究所代表及考試委員會(hui) 主席為(wei) 李小緣,校外委員為(wei) 錢穆、蒙文通、常燕生(口試)、徐中舒、束天民、朱延豐(feng) (筆試監考),考試委員會(hui) 主席為(wei) 李小緣,委員為(wei) 常燕生(因故未能出席)、陳恭祿、徐益棠、錢穆、蒙文通、王繩祖。
從(cong) 這份名單來看,此次答辯和考試匯集了成都地區眾(zhong) 多知名學者。程天賦的口試時間安排在1946年4月5日,成績為(wei) 78分。蒙文通的評語提到:“於(yu) 此期經濟之轉變,取材詳實,敘述頗有係統,識精言當,尤為(wei) 足貴,惟於(yu) 此一發展之首尾,上及吳魏,下逮隋唐,變動轉接處,不免太略,宜再補充。”
可見,作為(wei) 金陵大學唯一的曆史學女碩士,程天賦的學術水準得到了各位導師的認可。令人惋惜的是,由於(yu) 戰亂(luan) 等原因,張繼平、程天賦的畢業(ye) 論文尚未發現,我們(men) 隻能通過題目和相關(guan) 評語,大致推斷其內(nei) 容。
除此之外,錢穆還參加了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其他學生的答辯。據金陵大學檔案及相關(guan) 資料,1943年6月,錢穆曾參加文科研究所首位畢業(ye) 生湯定宇的答辯,給其論文評分為(wei) 80分,不過,尚不清楚他是否為(wei) 湯定宇的論文《東(dong) 漢尚書(shu) 製度考略》撰寫(xie) 評語。湯定宇(1915—1999),字行健,江蘇昆山人。1937年畢業(ye) 於(yu) 清華大學曆史係,1940年入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畢業(ye) 後任教於(yu) 武漢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高校,後去香港,曾任香港樹仁學院(現樹仁大學)中文係主任、文學院院長。
錢穆還於(yu) 1945年6月參加了劉駿的碩士學位考試。劉駿的導師為(wei) 蒙文通、陳寅恪,畢業(ye) 論文題目為(wei) 《唐代賦稅製度史述論》,考試委員會(hui) 主席為(wei) 李小緣,委員為(wei) 蒙文通、陳寅恪、錢穆、陳恭祿、王繩祖,目前尚未發現錢穆給此文的評分與(yu) 評語。劉駿(1913—1949),四川遂寧人,字俊達。曾就讀於(yu) 輔仁大學,再轉學西北大學(陝西城固),後考入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畢業(ye) 後任教於(yu) 石室中學,因參加民主運動,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不幸遇害。
由此可見,錢穆在成都期間,曾承擔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研究生教學工作,積極引導學生們(men) 走上學術研究道路。從(cong) 這些學生論文的內(nei) 容來看,上起漢代,下至宋代,涉及政治製度、經濟、思想文化等多方麵,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錢穆學識之廣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學圖書(shu) 館所藏原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圖書(shu) 館借書(shu) 登記冊(ce) (1942年7月至1944年3月)中,除本校師生外,還有陳寅恪、錢穆、蒙文通、鄭德坤、韓儒林等校外學者的借書(shu) 記錄。其中1943年10月8日,錢穆曾借閱《漢魏博士題名考》《兩(liang) 漢五經博士考》《補續漢書(shu) 藝文誌》《補後漢書(shu) 藝文誌》《後漢書(shu) 集解》等,這為(wei) 我們(men) 了解當時錢穆的治學興(xing) 趣提供了一條線索。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