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這是報道的原話:“鄧曉芒表示,當時,教育部的規定是合作著作隻能有一
人申請。”(幾年前網上出現的來路不明的“調查結論”也是這麽(me) 說)此說被我
證偽(wei) 後,鄧曉芒辯解說:“我的表述是:教育部規定隻能以第一作者申報”,改
口也就算了,怎麽(me) 反過來指責我誤解了呢?說了半天,還是沒說清楚為(wei) 何別人能
多人獲獎,你的就不能?
我沒看到獲獎證書(shu) 是怎麽(me) 寫(xie) 的。獲獎證書(shu) 隻給獲獎者一人。教育部當年用紅
頭文件發給各省教育廳、各高校的獲獎名單中,獲獎者隻有鄧曉芒一個(ge) 人。《武
漢大學獲得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優(you) 秀成果一覽表》中也隻有
鄧曉芒的名字,無楊祖陶,雖然當時楊、鄧都是武漢大學的教授。鄧曉芒說的有
楊名字的獲獎名冊(ce) 我未見到,而且那個(ge) 名冊(ce) 是晚出的。
鄧曉芒說他不知道怎麽(me) 申報有兩(liang) 個(ge) 作者的項目讓兩(liang) 人都獲獎,他實在太健忘
了,因為(wei) 在前麵一屆的中國高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優(you) 秀成果獎,鄧曉芒因《黃與(yu)
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一書(shu) 得獎,而且是和易中天一起得的,他是第一
作者,應該就是他申報的吧?
鄧曉芒說“所謂楊老師把譯者的署名‘讓’給了我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
談”,這個(ge) “無稽之談”恰恰是楊先生自己說的:“細心的讀者會(hui) 發現,三大批
判的選集(精粹)與(yu) 三大批判全集(三個(ge) 單行本或合集)的署名方式不同,後者
是鄧曉芒譯、楊祖陶校。這完全是我作出的安排,是我本著一貫地扶持後學的為(wei)
人為(wei) 學的品格主動這樣做的。 ”
鄧曉芒居然還在公開信中引用楊先生在2004年4月在武漢大學召開的表彰大
會(hui) 上恭維他的話。那次會(hui) 議是在報獎之前開的。他怎麽(me) 不引用楊先生在去年寫(xie) 的
《後記》和《康德“三大批判”新譯的七個(ge) 寒暑》對他們(men) 兩(liang) 人的合作實質的詳細
說明和對他的委婉批評?
鄧曉芒是華中科技大學的著名教授,怎麽(me) 把自己當成了“既無頭銜又無權勢
的人”了?我這麽(me) 說自己還差不多。
鄧曉芒聲稱獎金沒有經過他的手,是學校分別打到他和楊先生的帳號的。但
是11月2號他接受自強新聞中心記者采訪的說法卻是(11月4日的長江商報也是這
麽(me) 報道的):“我當時拿到錢到楊老師那裏,就是往桌上一放,楊夫人就說怎麽(me)
分,我說那二一添作五吧。”(這是回應對教育部獎金分發的質疑,而不是其他
獎金或稿費)
當然,關(guan) 於(yu) 獎金的情況,如果鄧曉芒所說屬實,分給了楊先生,我願為(wei) 在微
博上引用別人的說法說他“獨吞獎金”而道歉。】
本文摘自: 高校發展信息網論壇() 詳細出處請參考: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