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丨如何安頓毛澤東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8-12-25 10:17:50
標簽:政統、毛澤東、道統
杜吹劍

作者簡介:任重,曾用網名“讀書(shu) 吹劍”,筆名杜吹劍,伟德线上平台創辦人暨主編。

如何安頓毛澤東(dong)
作者:杜吹劍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多維CN》2017年3月號


近期,山東(dong) 建築大學教授鄧相超因在網絡發布否定毛澤東(dong) 的“錯誤言論”,遭到部分毛左派人士上門抗議,官方旋即解聘鄧相超的省政府參事、省政協常委職務,校方亦對鄧相超給予行政處分並辦理退休,從(cong) 而引發巨大爭(zheng) 議,亦備受關(guan) 注。

另據媒體(ti) 報道,鄧相超不是因本次事件被去職的唯一公眾(zhong) 人士,河南漯河市電視台職員劉勇也被停職檢查,官方通報的理由是“假借漯河電視台製片人身份認證新浪個(ge) 人微博,發表錯誤言論,歪曲事實真相”“嚴(yan) 重違反政治紀律和道德規範,問題嚴(yan) 重,影響惡劣”。從(cong) 網上流傳(chuan) 的截頻可見,劉勇在微博中聲援鄧相超,強調“決(jue) 不向無恥的毛糞們(men) 低頭”。

鄧相超事件與(yu) 之前的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福劍事件,背後的問題都是如何安頓毛澤東(dong) 。

對毛澤東(dong) 定位的困境

對毛澤東(dong) 的評價(jia) ,在當代中國一直存在巨大爭(zheng) 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十一屆三中、六中全會(hui) 雖然全盤否定了“文革”,但以所謂撥亂(luan) 反正和批判毛澤東(dong) 身邊林彪、江青兩(liang) 個(ge) 反革命集團的方式,繼續維護了“文革”的實際發起人毛澤東(dong) 的政治地位。

但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否定毛澤東(dong) 依據階級鬥爭(zheng) 和繼續革命理論發動的“文革”的同時,仍然在黨(dang) 章中規定將毛澤東(dong) 思想作為(wei) 自己的行動指南之一,這種做法使圍繞如何評價(jia) 毛澤東(dong) 而產(chan) 生的國內(nei) 對立雙方甚至多方,都有了各取所需的政治話語合法性來源。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hui) 階層分化和固化的趨勢日益加深,官方已經很難壟斷對“毛澤東(dong) 思想”的解讀和對毛澤東(dong) 建國後是非功過的評判,如果不能及時地、一勞永逸地解決(jue) 國內(nei) 政治話語合法性的分裂及其所呈現出的人們(men) 言行的日益對立,在日趨複雜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下,必將帶來巨大思想、政治危機。


 

照片:鄧小平在毛澤東(dong) 紀念堂(資料圖)


應該說,當年官方對“文革”的否定和對毛澤東(dong) 地位的維護,體(ti) 現出較高的政治理性,達到了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起到了推進中國經濟社會(hui) 向前發展的作用。但隨著中國社會(hui) 的日益分化和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威權式的否定和維護已經不能籠罩各方的利益訴求和獨立判斷,亟需作出調整。


如果放開輿論,尋求通過公共討論來達成再評價(jia) 的社會(hui) 共識,官方憂慮和警惕的是,右傾(qing) 勢力會(hui) 藉由公開討論“文革”而徹底否定毛澤東(dong) ,進而引發執政合法性危機;而左派勢力也會(hui) 與(yu) 民粹思潮結合,從(cong) 維護毛澤東(dong) 的曆史地位,擴展到恢複毛澤東(dong) 的政治路線,呼籲“打倒鄧小平”,給“四人幫”平反並肯定“文革”,進而否定改革開放。

就目前的做法來看,執政黨(dang) 堅決(jue) 防範和抵製圍繞“文革”問題來自“左”的和右的幹擾,采取了“不爭(zheng) 論”的策略和維穩的手段,盡量走中間路線以避免矛盾激化。但這種威權式的處理方式能夠支撐多久,是不是符合當下的政治理性,是要打上一個(ge) 大大的問號的。


照片:毛澤東(dong) 和鄧小平(資料圖)


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執政黨(dang) 的自我改良保證了中國還可以維持與(yu) 世界主流政治形態相悖的黨(dang) 國體(ti) 製,但在開放環境下成長的新利益群體(ti) ,包括各種既得利益集團,出於(yu) 對黨(dang) 國體(ti) 製有可能重回“老路”的擔心和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一直在推動符合所謂世界潮流的政治體(ti) 製改革,並極力要求祛除一切會(hui) 誘發重回老路的因素,徹底否定文革和清算毛澤東(dong) 是他們(men) 最集中的訴求。


這股力量由於(yu) 依附於(yu) 世界主流價(jia) 值係統和知識體(ti) 係,並與(yu) 改革開放話語相綁縛,對威權式治理方式有著較強的抵抗力。

而另一方麵,黨(dang) 國體(ti) 製和特色理論懸置馬列毛思想的策略,也給予了社會(hui) 分化中的失落群體(ti) 和毛左派運作的空間,他們(men) 極力放大改革開放產(chan) 生的社會(hui) 問題,強調亡黨(dang) 亡國的危險性,以避免黨(dang) 和國家走上“邪路”和所謂“自幹五”的姿態在網絡和現實空間頻頻出擊。


因為(wei) 他們(men) 占據了中國政治話語合法性製高點,並將“反毛”與(yu) “反黨(dang) ”“賣國”等同,采用“文革”話語上綱上線,給相關(guan) 當事人和所在單位及地方政府施加政治壓力而屢屢得逞。鄧相超和畢福劍的遭遇,就是此類事件中的典型。

道統和政統

如何安頓毛澤東(dong) ,的確無法回避。全麵肯定與(yu) 全麵否定,均走極端,無助於(yu) 問題的解決(jue) 。要妥善解決(jue) 此問題,應該主動繼承曆史傳(chuan) 統,自覺汲取中國古典政治智慧。

中國曆史上,政統與(yu) 道統保持分離,兩(liang) 者精神一致而領域有別,在整個(ge) 社會(hui) 體(ti) 係中各自發揮功能。道統自有傳(chuan) 承線索,與(yu) 政權沿革並行。


所謂“中華道統”,是指儒家關(guan) 於(yu) 中國古代聖王之道傳(chuan) 承統續的理論,用唐代韓愈的話說就是“堯以是傳(chuan) 之舜,舜以是傳(chuan) 之禹,禹以是傳(chuan) 之湯,湯以是傳(chuan) 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chuan) 之孔子,孔子傳(chuan) 之孟軻”。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三雲(yun) :“天下所極重而不可竊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謂治統;聖人之教也,是謂道統。”卷十五又雲(yun) :“儒者之統與(yu) 帝王之統並行於(yu) 天下,而互為(wei) 興(xing) 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統絕,儒者猶保其道以孤行而無所待,以人存道而道不可亡。 ”

當代儒家學者蔣慶指出,道統的核心是道德標準與(yu) 精神價(jia) 值,由孔子等古聖人創立,由民間曆代聖賢大儒代表並傳(chuan) 承,是衡量社會(hui) 政治的最高價(jia) 值標準,是評判國家政府的獨立精神力量。而政統則由皇帝或政府承擔與(yu) 代表,隻表明皇帝或政府具有世俗權力的合法性,而不具有精神權力的合法性,即不具有“道統”上的合法性。


 

照片:文廟大成殿(資料圖)


道統對政統的指導和製約,政統對道統的尊崇和敬畏,是極為(wei) 鮮明的中國曆史傳(chuan) 統,也在中國治理史上發揮了極為(wei) 重要的作用。自秦朝以後,沒有哪個(ge) 帝王再去跟孔子爭(zheng) 道統代表。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過闕裏,以太牢禮祀孔子,開了國家元首祭孔的先河。唐代唐太宗下令各地州、縣必須建孔廟,地方官必須歲時在孔廟祭祀孔子,自此孔廟成為(wei) 中國古代政府官員祭祀孔子的正式場所。


明清以後,皇帝多親(qin) 至孔廟祭孔,或遣皇太子與(yu) 高級官員致祭。至清光緒三十二年,遂將祭祀孔子的規格升為(wei) 國家大祀,與(yu) 祭天之禮同等。


曆代帝王不但不敢與(yu) 聖賢爭(zheng) 道統,反而降尊卑懷誠心尊重道統、敬畏道統,願意接受道統的評判監督。這表現在朝廷禮儀(yi) 上,帝王與(yu) 一切政府官員進孔廟與(yu) 國子監要下馬,帝王祭孔子也要像祭天一樣行三跪九叩大禮。


近代以來,人們(men) 更多的將“中華道統”的問題,視為(wei) 執政者是否傳(chuan) 承和弘揚以儒家文化為(wei) 主體(ti) 的中華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的問題。

再續中華道統何以必要

當代儒家學者陳明撰有《從(cong) 道統政統概念理解曆史上文化認同政治認同關(guan) 係的嚐試》一文,通過考察道統與(yu) 政統這對範疇所凝結的厚重曆史內(nei) 涵,辨明其接近古代中國的文化認同與(yu) 政治認同問題,對當代中國政治重建極具啟發性。


陳明指出,周秦之變後,帝王以暴力建立了自己的“家天下”。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主幹的儒學雖然多少有些妥協地為(wei) 之提供了“王者受命於(yu) 天”的理論支持,但其所秉持的王道政治理念與(yu) 此政權在本質上是衝(chong) 突的。這使得儒家在思想理論層麵所宣講傳(chuan) 播的主要是“道統”,在民眾(zhong) 造成的現實影響是“文化認同”高於(yu) “政治認同”。


其實,英國自由主義(yi) 理論大師師約翰•洛克也指出,一個(ge) 以暴力肇始的政府要證明自己的正當合法,有如一切政府證明自己正當合法一樣,隻能以承認並支持個(ge) 人和社會(hui) 固有的道義(yi) 權利為(wei) 基礎。孔子“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正是為(wei) 了彰顯“個(ge) 人和社會(hui) 固有的道義(yi) 權利。”

無獨有偶,中國著名國情研究專(zhuan) 家康曉光認為(wei) ,中國要順利轉型,首先要重續中華道統,並吸收馬克思主義(yi) 和資本主義(yi) 政治文明中適合中國國情的成份,建立一種全新的政治理論和政治製度,承續儒家道統,建立儒家憲政,把中國政府的正當性建立在對中華五千年道統的繼承和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吸納之上。


就此,陳明在《儒家思想與(yu) 憲政主義(yi) 試說》一文中也認為(wei) ,從(cong) 製度的進化論前提出發,用憲政主義(yi) 代替自由主義(yi) 是一個(ge) 富有啟發性的前景廣闊的思路,這種替代的好處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可以超越對於(yu) 民主政治的製度模式的機械理解,第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社會(hui) 轉型導致的社會(hui) 震蕩、降低改革成本,第三是可以兼容文化認同等問題的解決(jue) 。

孔毛並立,各歸其位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並非對中華道統持擯斥態度,而是明確宣稱:“中國有一個(ge) 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ge) 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ge) 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


毛澤東(dong) 亦曾言:“從(cong) 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men) 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an) 。


”自建國以來,執政黨(dang) 也一直堅定宣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孫中山偉(wei) 大事業(ye) 的忠實繼承者”。這背後的線索,就是道統繼承。


照片:國慶節期間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孫中山像


無論是孫中山還是毛澤東(dong) ,其所麵臨(lin) 的共同任務都是完成國家整合,以獨立主權和現代國家的姿態“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也即在西方列強雄視之下再次獨立建國,保持領土完整主權獨立。


因為(wei) 特殊的曆史背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受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和共產(chan) 國際的影響很大,但自始至終,毛澤東(dong) 的主體(ti) 意識十分清晰,中國革命乃為(wei) 求得中華民族的解放和複興(xing) ,並非為(wei) 了充當共產(chan) 國際的附庸。

而且,作為(wei) 革命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早期發展中深受前蘇聯共產(chan) 黨(dang) 影響,但在對待毛澤東(dong) 問題上,卻沒有學習(xi) 蘇共對待斯大林的做法,而是選擇了典型的中國傳(chuan) 統王朝罪臣而不罪君、清君側(ce) 的方式。


從(cong) 全盤否定“文革”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放棄了顯然是死胡同的世界革命的道路,開始向以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為(wei) 最高宗旨轉型,即由“革命黨(dang) ”向“執政黨(dang) ”轉變。


時至今日,在經曆“獨立建國”、“繼續革命”、“改革開放”三大階段九十多年來與(yu) 中華文化的複雜糾結之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始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自任,習(xi) 近平以黨(dang) 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前往儒家聖地曲阜拜謁,並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hui) ,實際上就是在向中華道統回歸。


 

照片:2014年9月24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人民大會(hui) 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五屆會(hui) 員大會(hui) 開幕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政權對道統的尊重、繼承,可以增強政治合法性,起到凝聚族群、摶成國族、穩定版圖的巨大作用。


孔子是中國聖人,是萬(wan) 世“素王”,代表中華道統,是政治合法性重要來源,漢唐宋明清皆尊之。毛澤東(dong) 是本朝開國“太祖”,是現世“俗王”,代表本朝政統,政治地位無法去除,這是必須接受和承認的,除非改朝換代。


在道統與(yu) 政統並行不悖的框架內(nei) ,孔毛各歸其位,毛澤東(dong) 才能得到妥當安頓。曆朝曆代對聖人孔子與(yu) 開國太祖關(guan) 係的成功處理,可為(wei) 今天中國政府借鑒。

故此,對毛澤東(dong) 的評價(jia) ,要立足國家層麵,而不僅(jin) 僅(jin) 是政黨(dang) 層麵。從(cong) 建設國家、維護主權、改變近代以來落後挨打被動局麵的角度來看,毛澤東(dong) 對國家做出了貢獻,這是需要肯定的一麵。


其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已經審時度勢調整定位為(wei) “中華民族先鋒隊”,已經不再盲目迷信外來理論,而是強調要“中國化”走“中國道路”,對毛澤東(dong) 的政治路線進行了堅定調整,明確宣稱不會(hui) 再走毛左派所主張的“老路”,開始向中國傳(chuan) 統回歸。

毛左派人士對毛澤東(dong) 的感情可以理解,但重提“階級鬥爭(zheng) ”的做法和回到“文革”的主張不可取,不但會(hui) 撕裂族群破壞政治認同,而且會(hui) 對中國發展帶來巨大風險。


亦如有論者指出:鄧小平為(wei) 什麽(me) 要改革?還是為(wei) 了救中國,因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下繼續革命的“無產(chan) 階級文化大革命”把國民經濟帶到了崩潰邊緣。維護主權和保障人權都需要一個(ge) 穩定的政治平台,對外應對挑戰,對內(nei) 滿足國民訴求。


那種僅(jin) 以意識形態為(wei) 目標方案改造社會(hui) 、否定傳(chuan) 統的做法不能再繼續下去。

對毛澤東(dong) 的曆史貢獻要肯定,對毛澤東(dong) 的曆史局限要否定。毛左派人士眼下的一些主張和行為(wei) ,其實亦有悖毛澤東(dong) “救中國”的初心,也無益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目標的實現。


政治必須立足現實理性審慎,切忌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yi) 迷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