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十月廿三日丙寅
耶穌2018年11月30日
“讀書(shu) 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這首出自唐末五代十國王貞白的《白鹿洞》,記敘了詩人在白鹿洞求學的勤勉不倦。山林蔚秀,清溪湛湛,“文脈頌中華·書(shu) 院@家國”記者團實地走訪白鹿洞書(shu) 院,與(yu) 從(cong) 事書(shu) 院研究的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共同探討白鹿洞書(shu) 院的曆史與(yu) 未來。
登上鍾靈毓秀的廬山五老峰東(dong) 南麓,可見枝葉掩映的白鹿洞書(shu) 院,經幾百年歲月打磨,依然氤氳著書(shu) 卷墨香。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隱居讀書(shu) 、豢養(yang) 白鹿而得名。1179年,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江西為(wei) 官時曾造訪書(shu) 院,見殘垣斷壁,雜草叢(cong) 生,深感惋惜,向朝廷呈報修複書(shu) 院。
白鹿洞書(shu) 院
朱熹的設想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但他依然堅持己見,自任洞主,製定教規,聘師聚徒,劃撥田產(chan) ,苦心經營。鵝湖書(shu) 院“朱陸之辯”後,朱熹還曾邀請心學大家陸九淵到白鹿洞書(shu) 院升堂講學,並請人將陸九淵關(guan) 於(yu) “君子喻於(yu) 義(yi) ,小人喻於(yu) 利”等論述鐫刻入石。“其出發點實乃道德人格之陶鑄,而非功名利祿之追求”。
不僅(jin) 如此,朱熹製定的《白鹿洞書(shu) 院揭示》亦為(wei) 後世諸多書(shu) 院效仿,影響深遠。九江學院教授李寧寧評價(jia) 道:“《揭示》是對儒家精神和教育思想的高度凝練,確立了宋以後書(shu) 院教育的總體(ti) 要求和精神格局。”
朱子祠內(nei) 清乾隆年間碑刻《白鹿洞書(shu) 院教條》
如今,在書(shu) 院的朱子祠中依然可見清乾隆年間《白鹿洞書(shu) 院教條》碑刻:“父子有親(qin) 。君臣有義(yi) 。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為(wei) 五教之目;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此為(wei) 為(wei) 學之序;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此為(wei) 修身之要;正其義(yi) 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此為(wei) 處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此為(wei) 接物之要。”言簡意賅的書(shu) 院學規,凝聚了書(shu) 院教育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儒家教育以“明人倫(lun) ”為(wei) 根本目的的價(jia) 值旨歸。
“《揭示》是白鹿洞書(shu) 院的靈魂,是後世學校教育的參考榜樣。在五條要求中有四條涉及教人如何為(wei) 人處世,隻有一條談及做學問,這在當時‘科舉(ju) 既成終南捷徑’的社會(hui) 背景下是非常寶貴的。”白鹿洞書(shu) 院管委會(hui) 原主任、研究員閔正國接受采訪時表示。
書(shu) 院之寶貴精神向來不拘於(yu) 一院,其影響力可突破地域甚至國界的限製。據《利瑪竇書(shu) 信集》所記,明代傳(chuan) 教士利瑪竇在書(shu) 信中多處提到白鹿洞書(shu) 院,“他們(men) 待我十分客氣與(yu) 敬仰,對人生等重大問題常和我辯論”,並與(yu) 時任白鹿洞書(shu) 院院長章潢結為(wei) 好友。
《揭示》不僅(jin) 在中國書(shu) 院發展中意義(yi) 重大,對朝鮮、韓國、日本等也產(chan) 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整個(ge) 東(dong) 亞(ya) 儒文化圈中,白鹿洞書(shu) 院傳(chuan) 承與(yu) 彰顯的儒家教育思想不僅(jin) 是一國之財富,更是可供其它國家共同分享的富礦。至今在日本與(yu) 韓國的鄉(xiang) 校,仍有懸掛和集體(ti) 吟誦《白鹿洞書(shu) 院揭示》的活動。日本興(xing) 讓館山長,每天早上招集生徒一同齊誦《揭示》,申明義(yi) 理,已成為(wei) 興(xing) 讓館的傳(chuan) 統。”李寧寧介紹說。
2010年白鹿洞書(shu) 院與(yu) 韓國紹修書(shu) 院締結為(wei) 友好書(shu) 院(供圖:白鹿洞書(shu) 院)
2010年,白鹿洞書(shu) 院與(yu) 韓國紹修書(shu) 院締結為(wei) 友好書(shu) 院。韓國紹修書(shu) 院來訪白鹿洞書(shu) 院時,開展了祭拜孔子、朱子等活動。白鹿洞書(shu) 院管委會(hui) 主任兼書(shu) 記黎華表示,雖然書(shu) 院現已不再具有教學功能,但學術文化交流與(yu) 合作始終延續,“這種文化交流活動,對挖掘、傳(chuan) 承和弘揚中國國學文化有著重要意義(yi) 。”
“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等教育思想的認可和廣泛傳(chuan) 播,彰顯出優(you) 秀中華文化超越國界的影響力與(yu) 感染力。近年來,一係列帶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色的文藝產(chan) 品正在海外形成一股新的潮流,風頭正健,廣受歡迎。作品所蘊含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海外擁有強大的感召力,成為(wei) 對外交流過程中的獨特而突出的價(jia) 值。
進入21世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推動社會(hui) 進步、強化道德建設等方麵為(wei) 全球提供重要啟示和解決(jue) 路徑。“國學應當成為(wei) 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支撐,而書(shu) 院的新角色應為(wei) ‘國學’的道場。”李寧寧說道,“這不是唯我獨尊的文化自大和文化獨白,而要為(wei) 探索建立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格局,提供有益的經驗,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創建和涵養(yang) 儒學乃至傳(chuan) 統文化新麵貌和新境界。”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