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敏(諱汝清)先生諡狀暨說明

欄目:通知公告
發布時間:2018-11-16 11:33:37
標簽:悼念楊汝清


楊懷敏(諱汝清)先生諡狀暨說明

 

  

 

楊懷敏先生遺像

 

儒家網按:

 

楊汝清先生不幸病逝後,民間儒林同仁提議依照傳(chuan) 統評定諡號。在儒家網主持下,經廣泛徵求意見並充分討論,初選出三個(ge) 備選諡號,提交由郭齊勇等十一位儒家學者組成的“楊汝清先生諡號評議委員會(hui) ”投票,最終確定諡號“懷敏”。現授權儒家網公佈,以昭天下。

 

孔元二五六九年十月初九日

暨耶元2018年11月16日

 


   

 

楊懷敏先生謚狀

 

維孔元二五六九年十月初九日,吾人持狀以告曰: 

 

故冀州楊先生汝清,篤誌聖道,朝夕講習(xi) ,遐邇弘揚,功德著焉。竟以夙夜劬勞,齎誌而沒。學者同仁,鹹共悲悼,罔不衋傷(shang) ,即合議其謚。夷考楊先生之行,好古不怠,應事有功,執義(yi) 揚善,而慈仁短折,乃謚曰懷敏先生,庶以彰先生之行跡而表先生之功德也。神其有靈,尚茲(zi) 鑒諸! 

 

嗚呼!天運循環兮,聖道永光;君子之逝也,德澤流長。懷敏先生,其不朽乎!

 

楊汝清先生謚號評議委員會(hui)

(序齒排名)

 

郭齊勇 張祥龍 張新民 蔣慶 韓星 陳明

範瑞平 康曉光 貝淡寧 王瑞昌 姚中秋

 

  

 


【附錄】

 

關(guan) 於(yu) 議定楊汝清諡號「懷敏」之理由說明

 

吾人議諡之目的,不在為(wei) 褒而褒,更非溢美,而在盡可能如實表明逝者之「行之跡」與(yu) 「功之表」(見《周書(shu) ·諡法解》序),一則勸善勵後,一則寄托思念。故吾等經反復多次商議,最終確定楊汝清諡號為(wei) 「懷敏」。理由如下:

 

一、諡楊汝清當依古之「二諡說」而非依後之「三諡說」

 

吾國諡法起源甚早,有論者謂肇始於(yu) 殷,形成於(yu) 周。然古代最早記載諡法之《周書(shu) ·諡法解》中,隻有「善諡」「惡諡」二諡,而無「平諡」。據考,將諡法分為(wei) 三類之「三諡說」,形成於(yu) 宋鄭樵所撰《通誌》中之《諡略》。

 

鄭樵在《諡略》中將諡法「分而為(wei) 三:上諡百三十,下諡六十五,中諡十四」,其中之「中諡」即是「平諡」。宋以後,鄭氏「三諡說」開始流傳(chuan) ,然「三諡說」並非精核準確,並與(yu) 古禮不合,故四庫館臣對其說多所微詞。

 

《四庫全書(shu) 總目提要》謂:「《通誌》二百卷,《諡略》則別立數門,而沈約、扈琛諸家之《諡法》悉刪不錄,即《唐會(hui) 要》所載杲字諸諡,亦並漏之。蓋宋人以義(yi) 理相高,於(yu) 考證之學,罕能留意。樵恃其該洽,睥睨一世,諒無人起而難之,故高視闊步,不復詳檢,遂不能一一精密,致後人多所譏彈也」。故知「三諡說」僅(jin) 為(wei) 鄭氏一家之言,不周洽處甚多,不可為(wei) 典要。

 

據此,建立在鄭氏「三諡說」上之「平諡說」不合古禮,即不合《周書(shu) ·諡法解》,因而不可為(wei) 今日議諡之標準也。是故,吾人今日議諡,不當采鄭氏《通誌》之上、中、下「三諡說」,而當依《周書(shu) •諡法解》善惡之「二諡說」。

 

二、諡楊汝清之「懷」字為(wei) 「褒諡」而非「平諡」

    

據《周書(shu) •諡法解》,「懷」字於(yu) 理於(yu) 情皆為(wei) 「褒諡」。《周書(shu) •諡法解》載「懷」諡有三條,一為(wei) 「執義(yi) 揚善曰懷」,一為(wei) 「慈仁短折曰懷」,一為(wei) 「懷,思也」。

 

於(yu) 「執義(yi) 揚善曰懷」一條,孔晁(晉五經博士)注曰「稱人之善」。故於(yu) 義(yi) 理上「懷」字具有德行上「執義(yi) 揚善」之義(yi) ,據此「懷」字為(wei) 「褒諡」而非「平諡」。

 

於(yu) 「慈仁短折曰懷」一條,孔晁注曰「短未六十,折未三十」,加之「懷,思也」一條,故於(yu) 情感上「懷」字具有因未盡壽或無辜受害致死而有深切哀痛與(yu) 無盡思念懷念之義(yi) 。

 

之所以「懷」字有此義(yi) ,乃因逝者須值得今人後人深切哀痛並思念懷念,才會(hui) 給「懷」諡,若逝者不值得今人後人深切哀痛並思念懷念,則不能給「懷」諡。據此,「懷」字在感情上也是「褒諡」而非「平諡」。

 

(按:逝者若不值得今人後人深切哀痛並思念懷念,則不能諡「懷」,而「懷」為(wei) 「褒諡」,於(yu) 古有徴。

 

古者,楚王熊槐遭秦昭王欺騙約見,遂被擄脅迫割地,熊槐剛毅不屈,拒不割地喪(sang) 國,並思逃遁,後被捉回,終積憂成疾,囚死秦國。《史記》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qin) 戚」。屈原也作《招魂》一文深切悼念熊槐。後楚國因熊槐剛毅不屈拒不割地而囚死異國,極度哀痛思念懷念熊槐,故諡熊槐曰「懷」,史稱「楚懷王」。

 

可見,「懷」諡所體(ti) 現者乃值得哀痛思念懷念之義(yi) ,熊槐「行之跡」值得楚國國人哀痛思念懷念,故知「懷」字在感情上有褒義(yi) ,屬於(yu) 「褒諡」而非「平諡」,即不屬鄭樵《諡略》中所謂之「中諡」。)

 

由此觀之,「懷」諡「執義(yi) 揚善」、「慈仁短折」、「懷,思也」三條諡法,所體(ti) 現者均為(wei) 「褒諡」,不知何故鄭樵必以「懷」為(wei) 「平諡」,而不用《周書(shu) •諡法解》對「懷」諡之褒義(yi) 解釋,即完全刪除「懷」諡第一條之「執義(yi) 揚善」義(yi) ,並將「懷」諡第二條「慈仁短折」義(yi) 中之「慈仁」義(yi) 與(yu) 第三條「懷,思也」義(yi) 亦一並刪除,使「懷」諡之義(yi) 縮小至隻剩「閔傷(shang) 與(yu) 無後者」之哀痛義(yi) (見鄭氏《諡略·諡下·後論》),以此強行將「懷」諡符合其「中諡」(「平諡」)之「三諡」分類法。

 

無怪乎《四庫總目提要》評鄭氏《諡略》「別立數門,不能一一精密,致後人多所譏彈」。信乎,館臣之言也!鄭氏之「三諡」分類法不可為(wei) 典要也,明矣!然因鄭氏「三諡」分類法劃「懷」為(wei) 「平諡」,誤導後世甚大,至今仍有影響,故於(yu) 此不得不辨。

   

三、諡楊汝清是「雙字諡」而非「單字諡」更能體(ti) 現「褒諡」

    

儒林公議楊汝清之諡號為(wei) 「懷敏」,「懷敏」即是「雙字諡」。此「雙字諡」較之「懷」之「單字諡」,更能體(ti) 現「褒諡」之義(yi) ,即更能體(ti) 現「善諡」之義(yi) 。若隻是單字「懷」諡,則多表示情感上之哀痛與(yu) 思念懷念之義(yi) ,然加一「敏」字而成「雙字諡」,即更能體(ti) 現受諡者「行之跡」與(yu) 「功之表」所示之德行。

 

據《史記正義(yi) ·諡法解》:「敏,疾也,速也。」「應事有功曰敏」,「好古不怠曰敏」,「聞義(yi) 必徙曰敏」(分別見蘇洵《諡法》,清《群臣諡》與(yu) 《列後尊諡》),此「應事有功」、「好古不怠」與(yu) 「聞義(yi) 必徙」均是善之德行,即均是「敏」所體(ti) 現之「褒諡」與(yu) 「善諡」。

 

故於(yu) 「懷敏」諡號中,「懷」諡既表明義(yi) 理上之善行又表現感情上之深切哀痛與(yu) 思念懷念之情,而「敏」諡則表現義(yi) 理上之善之德行也。

 

四、諡楊汝清「懷敏」符合楊汝清一生行跡

    

《周書(shu) ·諡法解》開篇即曰:「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

 

縱觀楊汝清一生,在北京創辦葦杭書(shu) 院任山長,復任江南書(shu) 院國學研究院副院長與(yu) 廬山白鹿洞書(shu) 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數十年來四處講學,弘揚聖道,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聲教施於(yu) 學商緇黃,可謂夙興(xing) 夜寐,席不暇暖,顛沛造次,勞頓心瘁,未嘗一日或息也。終以赴白鹿洞書(shu) 院處理文化中心教務而身殉,隕於(yu) 廬山下之潯江,享壽僅(jin) 四十有八。

 

楊汝清英年早逝,齎誌而歿,頓使儒林中人與(yu) 社會(hui) 大眾(zhong) 哀慟不已,深切懷念。故楊汝清如此之「行之跡」,符合「懷」諡「執義(yi) 揚善」之義(yi) ,又符合「懷」諡「慈仁短折」之義(yi) (短未六十),更符合儒林中人與(yu) 社會(hui) 大眾(zhong) 深切哀痛思念懷念之「懷,思也」之義(yi) 。據此,眾(zhong) 議諡楊汝清曰「懷」。

 

此外,楊汝清十年間興(xing) 辦儒學講習(xi) 機構有三,可謂「疾也,速也」;其辦書(shu) 院與(yu) 國學研究院有成,可謂「應事有功」也;其長期堅持講授《論語》《孝經》,可謂「好古不怠」也;其於(yu) 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積極投入,如任立人鄉(xiang) 村圖書(shu) 館執行理事、幸福工程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人口與(yu) 福利基金會(hui) 文化大使,北辰青年計劃核心導師,可謂「聞義(yi) 必徙」也。

 

故楊汝清如此之「功之表」,符合「敏」諡「疾速」之義(yi) ,亦即符合「敏」諡之「應事有功」之義(yi) 、「好古不怠」之義(yi) 與(yu) 「聞義(yi) 必徙」之義(yi) 。據此,眾(zhong) 議諡楊汝清曰「敏」。

 

可見,諡楊汝清「懷敏」符合楊汝清一生之「行之跡」與(yu) 「功之表」。

 

綜上所論,諡楊汝清「懷敏」,既能如實表明楊汝清一生之「行跡」與(yu) 「功表」,又能盡諡法勸善勵來之褒義(yi) ,更能表達吾人深切哀痛與(yu) 思念懷念之情,再加上楊汝清終其一生均在民間從(cong) 事弘揚儒家文化之講學事業(ye) ,故依古代儒林私諡先例,經「楊汝清先生諡號評議委員會(hui) 」投票決(jue) 定:楊汝清諡號為(wei) 「懷敏先生」。

 

此布

 

楊汝清先生諡號評議委員會(hui)

於(yu) 孔元二五六九年十月初九日

 

 

鏈接:


守望儒門,傳(chuan) 承血脈——紀念儒門守護者楊汝清先生和他的葦杭書(shu) 院 | 董璞中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