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灣】追懷楊汝清先生

欄目: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18-11-15 14:50:54
標簽:悼念楊汝清
王瑞昌

作者簡介: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西元一九六四年生,河南魯陽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長期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於(yu) 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曾訪學北美、台灣,研習(xi) 人文,傳(chuan) 播儒學及中國文化。著有《陳確評傳(chuan) 》《追望儒風》等。


追懷楊汝清先生

作者:米灣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西元2018年11月15日

 

[作者按:楊汝清先生之逝,忽忽匝月,未遑屬文。今撰此篇,聊釋懷思。]


予與(yu) 汝清兄之相識,其確切年月已不複記憶。清晰之交往,蓋始於(yu) 一耽學堂。十數年前汝清兄與(yu) 逄飛、郝光明諸友創設民間文化團體(ti) “一耽學堂”,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其活動項目之一為(wei) 麵向社會(hui) ,講習(xi) 經典。二〇〇五年秋,學堂邀區區擔任義(yi) 工,講解《孟子》。地點在北京大學西門外之承澤園,矮屋數間,頗為(wei) 簡陋。予每周末往返一次,曆時逾年,將此經講畢。汝清兄乃學堂主持者之一,因之往還甚多也。猶憶最後一次講畢,與(yu) 汝清、光明及諸學友餐後信步至未名湖,登湖心島,憑石而坐。湖光塔影中談經論詩,思接古人。引吭高歌,夷猶自得。追懷昔日,慨然傷(shang) 懷也。

 

其後,汝清兄脫離一耽學堂,創葦杭書(shu) 院。書(shu) 院每舉(ju) 活動,汝清兄亦往往相招。年度會(hui) 講,其大者也。汝清兄創業(ye) 維艱,起初書(shu) 院無固定館舍,會(hui) 講場所流徙多變。記憶中於(yu) 什刹海南書(shu) 房為(wei) 時最久雲(yun) 。

 

書(shu) 院活動之外,便中與(yu) 汝清兄亦頗有往還。曾一起參與(yu) 籌謀容風學堂之務。事雖未果,而相知轉深。近數年來,汝清兄講學各地,席不暇暖,而予不偶於(yu) 時,艱於(yu) 自理,與(yu) 汝清兄相見之日鮮矣。然電話、信件之通問,未嚐間斷。去年春,汝清兄來電,言其經營之江南書(shu) 院將舉(ju) 落成之禮,預邀參加,並囑攜病妻同往。話長情深,殊可感焉。所憾者,其近幾年活動,予皆未能如其請。靜言思之,每感歉仄。意者來日方長,彌補有期,詎期猝然逝去,渺不可追矣!

 

予與(yu) 汝清兄相識十數年,情好深厚。既嚐偕同以瀏觀於(yu) 盤山之野,亦複曾互答而詠歌乎沂水之濱。點點滴滴,茲(zi) 不覼縷。斯人雲(yun) 亡,其為(wei) 人予深有所感者數端,則不可以已於(yu) 言也。

 

汝清兄,今之卓然豪傑也。誌存高遠,亹亹乎登泰山而小天下。無意人爵,惡夫傫傫然將迎於(yu) 俗吏之列。棄彼吏籍,爰攻斯文。不事攀附,矯然獨行。赤子一身,行走民間,純以其精誠、才能、智慧而成其德業(ye) 、辟其天地。老師宿儒,每因其精神感召而駢集。書(shu) 院講堂,實以其勤敏而蔚起。當今之世,實稱壯舉(ju) 也。為(wei) 此壯舉(ju) 者,固豪傑之士也。

 

汝清兄,今之粹然儒者也。風教陵夷,儒業(ye) 之凋零,固已特甚。近十數年來,雖有複起之勢,然夷考其情,文不掩質者居多。以純正之儒者情懷,承體(ti) 起用,開人文化成之盛業(ye) 者,指不屢曲。乃汝清兄當代挺然特出之一純儒也。正心誠意,博聞強識。講論不倦,興(xing) 學匪懈。動容貌,吐辭氣,敬止以禮,略無鄙倍之習(xi) ,雅有儒者之度。堂堂正正,端嚴(yan) 而溫恭,望而知為(wei) 君子人也。

 

汝清兄,今之深致雅人也。深於(yu) 詩書(shu) ,篤於(yu) 氣誼,雅好文藝,富人格魅力。其於(yu) 中夏藝文造詣頗深,常含英咀華於(yu) 詩古文辭,優(you) 遊涵泳乎法書(shu) 詞曲。其編纂之經典叢(cong) 書(shu) ,謂為(wei) “玩誦本”,尤可覘其欣然有會(hui) 於(yu) 心者之所在也。某年泗水聖源之會(hui) ,汝清兄興(xing) 之所至,乘間引吭為(wei) 歌昆腔之曲。餘(yu) 音繞梁,清雅動人。其與(yu) 曲家張衛東(dong) 先生交好情深,濡染風雅,匪伊朝夕。亦曾中秋之夜,舉(ju) 雅集於(yu) 什刹海上,招予與(yu) 會(hui) ,賞月弄簫,蕭然物外。其人雅興(xing) ,於(yu) 以見之也。

 

汝清兄之訃,係當年曾於(yu) 一耽學堂聽予講《孟子》之劉平雲(yun) 君自遼寧打電話以相告者。適值午餐,聞之投箸驚起,惶惑不信,繼則怛然以痛。嗟夫,傷(shang) 哉!昔吾黨(dang) 陳子大鈞之逝也,其突如其來如,同乎汝清。彼時以大鈞之訃相告者,汝清也,予震驚不能置信。今則複聞汝清之訃如此,予之不能置信,猶之乎昔日之聞大鈞之訃於(yu) 汝清也!大鈞兄之訃,予卒不得不信;汝清兄之訃,予終亦莫之奈何而領受之也。此二友,並周情孔思,慥慥君子。乃數奇,皆止四十又八,猝然棄世。未及知命,而命奪其命。悲夫,命也! 

 

汝清兄之喪(sang) ,遠在江南,予不克脫身執拂送行,托範必萱女士,代致花圈。並即時向治喪(sang) 委員會(hui) 奉上不腆之儀(yi) 千元以助喪(sang) 。後此議諡之舉(ju) ,亦頗與(yu) 其中。冀不至深負友朋生前一番相與(yu) 之情也。

 

嗚呼,汝清,齎誌沒焉。渺渺予懷,靡有極也!予有聯挽之曰:“赤子一身,吳水燕山,大有功於(yu) 今聖學;孔門四目,語言政事,庶無愧矣古賢良。”蓋言其不官不祿,赤手空拳,奔走南北,盡瘁於(yu) 今日聖學之複興(xing) ,居功甚偉(wei) 也。汝清兄複又嫻於(yu) 言辭,吐屬安雅,敏於(yu) 事而果於(yu) 行,孔門四科,意其得力尤在言語、政事二者,以視古賢無多讓也。嗟嗟汝清,子其許之乎? 

 

                                    戊戌十月初五日 於(yu) 淡甘書(shu) 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