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與(yu) 商業(ye) 關(guan) 係國際研討會(hui)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ju) 行
來源:新浪公益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九月十五日戊子
耶穌2018年10月23日
10月22-2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敦和基金會(hui) 聯合主辦,南都基金會(hui) 支持舉(ju) 辦的“公益與(yu) 商業(ye) 關(guan) 係國際研討會(hui)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ju) 行,來自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學者和業(ye) 界代表開展了深入探討與(yu) 交流。
會(hui) 議開幕式由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國際院長郭超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楊開峰、敦和基金會(hui) 執行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陳越光、南都公益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彭豔妮致辭歡迎。
楊開峰表示,相信此次會(hui) 議必將深化對公益與(yu) 商業(ye) 關(guan) 係的理解,推動公益事業(ye) 的良性發展。陳越光認為(wei) 對公益和商業(ye) 的關(guan) 係問題的思考,在有勇氣探索問題背後的本質的同時,還需要理性的判斷。彭豔妮希望所有的參會(hui) 人都能放下既有的評判,深度聆聽對方的觀點,在有效溝通和互相理解的基礎上產(chan) 生新知。
中國人民大學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
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以“義(yi) 利之辨”的主題演講開啟了第一場全體(ti) 大會(hui) 。作為(wei) 國內(nei) 公益領域的知名學者,康曉光認為(wei) 對公益市場化的過度追捧,會(hui) 極大地壓縮社會(hui) 組織的功能、擴大金錢的支配範圍、誤導資源流向、危及公益利他主義(yi) 的根基。我們(men) 需要運用“義(yi) 利兼顧,以義(yi) 製利”的義(yi) 利觀,推動以公益為(wei) “主”,商業(ye) 為(wei) “從(cong) ”的公益與(yu) 商業(ye) 的健康融合,使公益要素滲透商業(ye) 領域,商業(ye) 更加富有利他精神。與(yu) 此同時,公益也需借鑒一些商業(ye) 的技術,以提升管理水平和運行績效。
南都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徐永光。
南都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徐永光認為(wei) ,社會(hui) 創新家與(yu) 科學家具有同等的社會(hui) 價(jia) 值,基金會(hui) 應當支持社會(hui) 創新家,把社會(hui) 影響力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在社會(hui) 創新家為(wei) 改變世界,創造人類福祉做出巨大貢獻時,不要苛求他們(men) 要求個(ge) 人利益的回報,道德綁架與(yu) 道德審判是公益創新家的殺手。
隨後,ARNOVA主席/美國內(nei) 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教授Angela M。Eikenberry、台灣大學社會(hui) 工作學係教授馮(feng) 燕、美國賓西法尼亞(ya) 大學教授Ram Cnaan、台灣元智大學人文社會(hui) 學院院長丘昌泰、奧地利維也納經濟管理大學教授Speckbacher Gerhard、友成企業(ye) 家扶貧基金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分別就相應主題作出發言。
大會(hui) 後,22日上午和23日上午分別進行了4場平行論壇與(yu) 分論壇總結討論。來自學術界、公益界和商界的220餘(yu) 位與(yu) 會(hui) 代表圍繞“公益的本質和價(jia) 值觀、公益行業(ye) 與(yu) 商業(ye) 資本的關(guan) 係”、“商業(ye) 策略作為(wei) 公益創新模式”、“互聯網對公益與(yu) 商業(ye) 關(guan) 係的影響”、“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的理論與(yu) 實踐”這四個(ge) 主題,繼續對公益與(yu) 商業(ye) 的關(guan) 係進行深入討論。
10月23日下午,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主持大會(hui) 閉幕式並致謝。北京大學(微博)法律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Richard Steinberg、香港中文大學(微博)尤努斯社會(hui) 事業(ye) 中心主任陸德泉、華民慈善基金會(hui) 理事長盧德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微博)副院長張聖平、清華(微博)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分別在閉幕式發言。
敦和基金會(hui) 執行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陳越光。
敦和基金會(hui) 執行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陳越光以會(hui) 議的構成、會(hui) 議討論問題的7個(ge) 維度和從(cong) 問題到問題深入的7個(ge) 思考點三個(ge) 方麵切入,對大會(hui) 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對於(yu) 公益、商業(ye) ,我們(men) 不能站在界別的門口當守門員,而是應從(cong) 社會(hui) 需求的點來看。公益資源按市場配置,應以法製保障和契約精神托底,以具有自由意誌的獨立主體(ti) 的自主行為(wei) 為(wei) 主要模式,實現雙向互助,互惠,互利。
主辦方表示,公益領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市場是這場變革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正確討論公益與(yu) 商業(ye) 的關(guan) 係,重新思考公益的本質、價(jia) 值、模式、策略,對中國公益事業(ye) 有著重要意義(yi) 。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