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王彬彬博士論文是最大的次品假貨抄襲貨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10-07-31 08:00:00
標簽:


 

王彬彬博士論文是最大的次品假貨抄襲貨 
作者:趙亮
 

王彬彬以指控汪暉學術不規範或抄襲而人人皆知。今天碰巧看到有人上載的王彬彬於(yu) 1991年11月完成、1992年答辯的博士論文。大致看完,我隻能說:王彬彬的博士論文是最大的次品假貨抄襲貨。 

首先,文章內(nei) 容就不夠。論文正文隻有73頁,是由早期的人工打字機打印,每頁隻有650字。按現在的A4標準每頁有1000字來看,就隻相當於(yu) 現在的大概50頁。這樣一個(ge) 50頁的篇幅,其中還包括引用別人的內(nei) 容,根本無法展開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最多隻能算一篇碩士論文。 

其二,文獻注釋不規範並涉嫌抄襲。文章大量的地方就像報紙雜誌上的文章那樣,根本沒有標出文獻注釋。在第4頁到第12頁整整9頁竟然沒有一處引文注釋。這說明什麽(me) 呢?好聽一點說,就是他不懂學術規範,沒有認真的學術研究態度,沒有係統厘清其他學者關(guan) 於(yu) 此課題的研究之前就開始自話自說;壞一點說,就是涉嫌抄襲,因為(wei) 你9頁紙都不標注釋,9頁紙裏真的一點都沒有參考過別人的內(nei) 容,是不誠實的,也是難以令人信服的,任何人的博士論文,都不會(hui) 存在連續9頁紙沒有引文注釋的情況。這樣,隻要這9頁裏麵有與(yu) 當時已經發表的其他著作類似的觀點或者內(nei) 容,就可以當作抄襲。 

其三,表述缺乏學術性。所謂表述學術性,就是任何一種觀點,你必須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撐。如第6頁第6行有這樣一句:“人們(men) 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觀念熱在某種意義(yi) 上,是作為(wei) 方法熱的對立麵出現的。”這個(ge) 說法就很勉強,你憑什麽(me) 說人們(men) 沒有意識到,該拿文獻來舉(ju) 例支持你這一說法,或者哪幾位學者這樣說過,而不是你自己臆斷;難道學術界那麽(me) 多人真沒有人意識到就隻你王彬彬一個(ge) 博士生認識到了?這個(ge) 是很牽強的。再看王文第2頁:“各種‘離經叛道’的觀念都爭(zheng) 相出來亮相:有的疾呼‘批評即選擇’,有的高喊‘深刻的片麵’,有的甚至認為(wei) 批評可以追求‘好玩性’、‘遊戲性’,主張不妨當批評當作一種智力遊戲”,這句裏麵和後麵都沒有加注釋。既然這是學術著作,你說“有的人說什麽(me) ”,你就應該在後麵注釋出來究竟是哪些人或者幾個(ge) 代表人物有這樣的觀點,王文此處有三類人的觀點,就應該分別在三個(ge) 觀點的後麵注出是哪些代表人物有這樣的觀點,但王文沒有。再看第13頁王文有這樣幾句“但對這些理論方法比批評家們(men) 懂得更多一點的人卻看出批評家們(men) 所談的,謬誤甚多,笑話百出,甚至與(yu) 原意驢唇不對馬嘴。他們(men) 嘲笑挖苦奚落這些談論者,這無疑是潑向批評家頭上的一盆冷水。”這裏的“比批評家們(men) 懂得更多一點的人”,這樣的表述有問題,這些人難道就不是批評家?寫(xie) 這些東(dong) 西,你就應該交代文獻,是誰在什麽(me) 文章裏麵批評這些批評家謬誤甚多,嘲笑挖苦奚落他們(men) 。否則,這樣的寫(xie) 法哪裏是什麽(me) 學術論述啊,這就是像在和小學生扯白。王彬彬的文章通篇這樣的例子太多,搞得像通俗讀物“故事會(hui) ”上的內(nei) 容,學術性太差。 

第四,引文格式不規範並出現抄襲。王文第4頁最後一段“一位論者這樣表述了觀念熱對方法熱的順應和呼應:……”,“一位論者”是誰,你應該交代是誰,也是對學術界同仁觀點和成果的尊重,結果王彬彬沒有說,接下來引用了這個(ge) 人的一段內(nei) 容長達一頁(4-5頁)也沒有標注來源,讓人不知道是誰說了這些。再看王文第13頁至第15頁分別引用了四大段李慶西的內(nei) 容,隻是在第一個(ge) 引文段的尚未開始之前標了個(ge) 腳注6(原文:13頁—— 有一位批評家……。6)這位批評家的文章雖然……但我以為(wei) ……。不妨抄下其中的幾段來……注:這裏引了一段。14頁續——於(yu) 是這位批評家繼續寫(xie) 道:…… 注:這裏引了一段。於(yu) 是這位批評家緊接著又寫(xie) 道……這裏引了兩(liang) 段) ,這裏分別引用了四段來自這位批評家的內(nei) 容,全部沒有標明注釋和文獻來源以及頁碼,其文末文獻對腳注6也隻列了個(ge) 書(shu) 名,沒有標出引文頁碼,按照學術規範來講,這完全就是抄襲。因為(wei) 每一處這樣的大段引文都必須標注文獻來源和頁碼,但王這四大段一處都沒有標出。 

第五,直接引述過多,缺乏自己的論述。全文共有60個(ge) 注釋,但直接引述的部分就有40多個(ge) ,這樣大篇幅的直引,是現代學術規範的大忌,也是一種偷懶行為(wei) 。直接引用隻用於(yu) 最重要的內(nei) 容非直引不能達到最好效果的時候,否則最好用轉述和闡釋來表達原文獻的觀點和大意,並注明來源。現在明白了為(wei) 什麽(me) 王彬彬胡說什麽(me) 汪暉要這裏那裏加冒號引號的搞直引,把別人汪暉正常的轉述當作偷意,我看他完全就不懂,他自己這樣全篇到處搞直引冒號引號以為(wei) 就是對的,其實與(yu) 現代學術規範剛好相反。雖然沒有數量的明文規定,但直引在所有引文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30%,其它的都使用轉述和闡釋為(wei) 好,這樣證明你理解和消化了別人的觀點,而不是搞個(ge) 直引加個(ge) 冒號和引號就了事。 

王彬彬的這個(ge) 博士論文,我隻看了一個(ge) 小時,也隻看了前麵20來頁,隻是從(cong) 學術規範不規範的角度就發現了這麽(me) 多問題。如果由中文專(zhuan) 業(ye) 人士仔細推敲文章內(nei) 容,問題肯定更多(我沒有興(xing) 趣去核查其內(nei) 容方麵有無抄襲)。怎麽(me) 能讓這樣的論文參加博士論文答辯並通過答辯的,簡直令人不敢相信。王彬彬先生如此認真的學術打假,就應該申請複旦從(cong) 自己的博士論文開始打起。我相信現在沒有哪一個(ge) 博士生導師會(hui) 讓它通過的。當然,王彬彬會(hui) 說,這是18年前的東(dong) 西,拿現在的標準衡量不合理。那你怎麽(me) 忘了,別人汪暉的論文還是22年前完成的呢,你咋要拿現在的標準說事? 

最後希望王彬彬看看自己論文第3頁的內(nei) 容:“由於(yu) 申述者常常感情用事,由於(yu) 他們(men) 往往抱住一點而不及其餘(yu) ,由於(yu) 刻意追求對過去批評觀念實行矯枉過正…….”,您不覺得您正是這樣在攻擊汪暉啊?在您攻擊汪暉先生的博士論文時,您也該翻翻您自己的博士論文,做個(ge) 比較才對吧?您寫(xie) 出這樣一篇濫竽充數的博士論文,還好意思去指點別人的博士論文怎樣怎樣,臉皮厚不厚啊? 

免得說我冤枉他,大家可以去看看王彬彬的博士論文,下載地址: 

 
 

本文網址出處是: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