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祭先師 傳(chuan) 新時代文明:“2018全球同祭孔”即將舉(ju) 行》
作者:宋睿
來源:中國孔子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八月十八日壬戌
耶穌2018年9月27日
共祭先師,傳(chuan) 新時代文明。2018年9月28日,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9年紀念日。由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倡導的“2018全球同祭孔”活動,將於(yu) 9月28日上午隆重舉(ju) 行。
“2018全球同祭孔”演播室圖
中國孔子網融媒體(ti) 將聯合中華微視、中國青年網等全國多家知名媒體(ti) ,同步直播全球多家祭孔單位的祭孔大典。直播於(yu) 上午8:30開始,在山東(dong) 電視台演播室進行,來自全球各地的直播信號在此進行同步、集群式直播,將持續近三個(ge) 小時。
禮樂(le) 文化專(zhuan) 家、清華大學教授彭林
中國古籍保護協會(hui) 特邀顧問張本義(yi)
為(wei) 了讓本次直播更具學術傳(chuan) 播價(jia) 值和示範價(jia) 值,直播當天特邀禮樂(le) 文化專(zhuan) 家、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中國古籍保護協會(hui) 特邀顧問張本義(yi) 先生兩(liang) 位重量級嘉賓,做客直播間。兩(liang) 位嘉賓將通過各地祭孔實時畫麵,從(cong) 祭孔曆史演變到釋奠禮文化內(nei) 涵,從(cong) 各地孔廟不同到地域風俗變遷等,進行生動詳細的講解,廣大觀眾(zhong) 在直觀地感受祭孔釋奠禮的莊嚴(yan) 震撼的同時,又能夠了解到更多更豐(feng) 富的祭孔知識、禮儀(yi) 文化和價(jia) 值內(nei) 涵,切切實實地掌握儒家文化精髓,真正體(ti) 會(hui) 和感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往年祭孔大典資料圖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自2016倡導舉(ju) 行“全球同祭孔”活動以來,得到越來越多的海內(nei) 外文廟、儒學機構、書(shu) 院、孔子學堂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2018年是“全球同祭孔”活動舉(ju) 行的第三個(ge) 年頭,祭孔態勢日益壯大,曲阜孔廟、衢州孔廟、長春文廟、哈爾濱文廟、河北正定文廟、滄州文廟、湖南嶽麓書(shu) 院、貴陽孔學堂、雲(yun) 南曲靖文廟、甘肅武威文廟、山西民俗博物館、太原文廟、山東(dong) 膠州少海孔子六藝文化園等全國20多家文廟及陝西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hui) 、河北唐山孔子學堂、湖南平江孔子學堂等數家孔子學堂共同參與(yu) 本次祭孔活動,澳門孔教會(hui) 、澳門教業(ye) 學校、美國美東(dong) 山東(dong) 同鄉(xiang) 會(hui) 、韓國成均館、日本靜岡(gang) 縣等海內(nei) 外儒學機構也參與(yu) 加入。屆時,全球千萬(wan) 民眾(zhong) 共祭至聖先師,浩瀚寰宇,赫赫大光,欣我華夏,聖道弘揚。
據了解,前兩(liang) 屆全球同祭孔活動直播都引起了熱烈反響,觀看直播人數高達數百萬(wan) 。為(wei) 了讓本次祭孔活動傳(chuan) 播更廣泛,影響更深遠,中國孔子網、孔子網APP、微信(ID: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CFTV孔子網絡台)、微博(ID:中國孔子網)、頭條號(ID:中國孔子網、孔子網絡台)等全平台聯動,將對本次活動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全方位報道。中國孔子網還在網站首頁和孔子網APP為(wei) 每個(ge) 祭孔單位開辟直播窗口,對祭孔活動全程直播,全麵展示各地不同形式的祭孔大典。
9月28日上午,通過關(guan) 注“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觀看直播,並將海報轉發朋友圈,更有機會(hui) 贏得尊禮驚喜!
往年祭孔大典資料圖
“國之大事,在祀與(yu) 戎。”“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yu) 先聖、先師。”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更是儒家禮儀(yi) 的重要組成。它經過2500多年的曆史沉澱,已成為(wei) 中華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應僅(jin) 存在於(yu) 曆史冰冷的竹簡中,它更應該成為(wei) 當今每一個(ge) 國人心中的一場儀(yi) 軌,一次修行。
孔子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標誌符號,具有普世價(jia) 值;孔子思想中蘊含著的人道主義(yi) 情懷,對天下蒼生的悲憫情感,對人類文化的建設,都表現出一個(ge) 聖哲所具有的卓越的智慧和情懷。中華文明從(cong) 未中斷綿延至今,和孔子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通過“2018全球同祭孔”直播活動,將進一步培養(yang) 人們(men) 對聖賢先哲的敬畏之心,進一步推動祭孔活動的傳(chuan) 承和發展,進一步在世界範圍內(nei) 弘揚和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祭孔,不是複古,而是敬古,讓我們(men) 在對先賢聖哲、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追慕和禮敬中,不忘初心,把根留住,成風化人,古為(wei) 今用。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 二孩時代,是時候重建“悌文化”了?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