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止謗的兩種辦法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8-09-04 18:01:03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止謗的兩(liang) 種辦法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廿五日己亥

           耶穌2018年9月4日

 

為(wei) 政者無論好壞,都可能受到毀謗。止謗辦法有兩(liang) 種:一種是周厲王式的,令人監控,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嚴(yan) 懲;一種是孔子、子產(chan) 式的,任其自然,隻盡責盡力做好該做的事,讓謗言自動消失。

 

子產(chan) 相鄭,鄭國人遊於(yu) 鄉(xiang) 校以論執政。有同事勸子產(chan) 毀鄉(xiang) 校,子產(chan) 答話中有這麽(me) 一句:“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周厲王是作威以防怨,子產(chan) 是忠善以損怨。《左傳(chuan) 》記載:

 

“(子產(chan) )從(cong) 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an) ,吾其與(yu) 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chan) 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an) 殖之。子產(chan) 而死,誰其嗣之?”   

 

子產(chan) 為(wei) 政一年,民眾(zhong) 歌唱道:“計算我的家產(chan) 而收財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稅。誰殺死子產(chan) ,我就支持他。”到了三年,民眾(zhong) 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產(chan) 教誨他們(men) ;我有土田,子產(chan) 讓它們(men) 增產(chan) 。萬(wan) 一子產(chan) 逝世,誰能接替他?”

 

《史記循吏列傳(chuan) 》記載:

 

“子產(chan) 者,鄭之列大夫也。鄭昭君之時,以所愛徐摯為(wei) 相,國亂(luan) ,上下不親(qin) ,父子不和。大宮子期言之君,以子產(chan) 為(wei) 相。為(wei) 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guan) ,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sang) 期不令而治。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er) 啼,曰:“子產(chan) 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孔子六世孫子順說,孔子相魯,也曾被謗。戰國晚期,魏王曾拜子順為(wei) 相。子順執政後,“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罷掉寵臣,革除弊政,任用賢才,獎勵功勳。於(yu) 是受到毀謗。《資治通鑒》記載:

 

“文谘以告子順。子順曰:民之不可與(yu) 慮始久矣!古之善為(wei) 政者,其初不能無謗。子產(chan) 相鄭,三年而後謗止;吾先君之相魯,三月而後謗止。今吾為(wei) 政日新,雖不能及賢,庸知謗乎!文谘曰:未識先君之謗何也?子順曰:先君相魯,人誦之曰:麛裘而芾,投之無戾;芾而麛裘,投之無郵。及三月,政化既成,民又誦曰:裘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裘衣,惠我無私。”

 

子順介紹,孔子出任魯相,人們(men) 唱道:“穿鹿皮袍的權貴,抓起來沒有罪;權貴穿著鹿皮袍,抓起來都叫好。”三個(ge) 月以後,政治教化有成,人民又唱道:‘穿皮衣戴殷帽,實在獲得我們(men) 的心;戴殷帽穿皮衣,惠愛我們(men) 無私心。’”

 

子產(chan) 孔子相魯都能通過好政治止謗,但所需要的時間大不同,這裏有環境條件的原因,更源於(yu) 兩(liang) 人德智生平的差異。孔子推王道,三月謗止;子產(chan) 行霸道,三年謗止。三年後謗不止,意味著不如霸道。如果越到後來民怨越深、謗言越盛,那就是為(wei) 政者的責任和問題了。

 

“古之善為(wei) 政者,其初不能無謗”這句話值得深長思。反過來,其初就無謗,一開始就受到高度一致的讚揚,往往大有問題和貓膩。民眾(zhong) 往往利益主義(yi) 和現實主義(yi) ,有短視的一麵,故“民不可與(yu) 慮始”,否則隻能搞短期行為(wei) 迎合民眾(zhong) 甚至逢民之惡。商鞅也對秦孝公也說過“民不可與(yu) 慮始”的話,但這個(ge) 看法本身沒錯,儒家也是這樣認為(wei) 的,並非受法家影響。2018-9-4餘(yu) 東(dong) 海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