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憲微論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十四日戊子
耶穌2018年8月24日
【憲政】或問:認為(wei) 儒家可以開出憲政,其理據何在。答:自由主義(yi) 可以開出憲政,是因為(wei) 以人為(wei) 本。儒家政治上以民為(wei) 本,人與(yu) 神、人與(yu) 萬(wan) 物關(guan) 係中以人為(wei) 本,這就是儒家開憲政的理據。其它以神為(wei) 本、以物為(wei) 本、以君為(wei) 本、以國為(wei) 本等學說,都無法開出憲政來。
【憲政】儒家政治民本,這一點近乎自由主義(yi) 之人本。然儒家還有道德仁本,為(wei) 自由主義(yi) 所無。自由主義(yi) 唯有人本,其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治無不圍繞著人轉。其優(you) 點在此,不足亦在此。荀子批評莊子“蔽於(yu) 天而不知人”,不通人道;自由主義(yi) 之蔽恰好相反,蔽於(yu) 人而不知天,不通天道。
【憲政】或謂:“蔣老師三重合法性中隻有第三重是以民為(wei) 本,第一重以天為(wei) 本,第二重以國為(wei) 本。”這樣理解當非蔣慶先生本意。儒家三本,道德上仁本,人與(yu) 神、人與(yu) 萬(wan) 物關(guan) 係上人本,政治上民本。相對於(yu) 人民,國家側(ce) 重於(yu) 工具價(jia) 值。立國立君,皆為(wei) 民也。故仁民才是仁政,敬天必須保民。
【憲政】儒政三權分立:主權在民,治權在君,教權在儒。君主上位需要一定的民意認同,此為(wei) 主權在民;人民須服從(cong) 君主敬天依禮的領導,此為(wei) 治權在君。“天地之大,黎元為(wei) 本;邦國之貴,元首為(wei) 先。”此之謂也。“建國君民,教學為(wei) 先”,教育之重,儒家為(wei) 首,此為(wei) 教權在儒。三權統歸於(yu) 天。
【憲政】三權必須分清,不能亂(luan) ,不能互換。主權必須在民,不能在君,否則變成君本位,君主極權;不能在神,否則變成神本位,政教合一;不能在國,否則變成國本位,國家主義(yi) 。治權必須在君,不能在民,否則變成民粹主義(yi) 或無政府主義(yi) 。教權不能在民也不能在君,因為(wei) 不能保證君主都是聖賢君子。
【憲政】說主權在天,沒有意義(yi) 。歸根結底,治權、教權無不在天,君主奉天治民,敬天保民;儒家法天而行,宗天而教。這裏的天,指天道天德天命天理,由聖人而傳(chuan) ,為(wei) 道統;由經典以載,為(wei) 聖經。隻說主權在天,奈治權、教權何?同時,說主權在天,大有流弊,容易被野心家利用來架空民意,忽略民意合法性。
【憲政】天子之位受命於(yu) 民(獲得民意認可),就是受命於(yu) 天,這方麵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教育之權受命於(yu) 君(政府),就是受命於(yu) 天,這方麵可以說君旨代表天意。教權在儒,但程序和形式上必須得到政府授權。
【憲政】對於(yu) 元首,人民可以沒有選舉(ju) 權,但必須擁有否決(jue) 權。元首的產(chan) 生,首先由文化、政治群體(ti) 共同推選,然後可以攝政一段時期,比如三到五年,這是試用期。試用結束,交由民意表決(jue) ,通過則正式登基,不能通過則讓賢。經過三到五年的攝政,尚且不得民心,可以斷定其人之不賢和不受天眷矣。
【儒憲】或以荀子禮三本來否定儒家民本原則,混雜了。兩(liang) 者屬於(yu) 不同層次的問題。禮三本,指禮製的三大要務:事天地,尊先祖,隆君師。而民本是政治原則,意謂人民是政治的根本目的和終極價(jia) 值所在。民為(wei) 邦本,民貴君輕,立國立君以為(wei) 民。而國家和君主都不能成為(wei) 政治根本目的,否則便無憲政可言。
【憲政】或謂“莫將儒教解為(wei) 西夷之人類中心主義(yi) ”,不知儒家就是人類中心主義(yi) 。孔子說“仁者愛人”,仁者所愛首先是人。孟子說親(qin) 親(qin) 仁民愛物,將人放在物前麵。《左傳(chuan) •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yu) 神。”聖王將人民放在神的前麵。在人與(yu) 神、人與(yu) 物的關(guan) 係中,以人為(wei) 中心無疑。
【憲政】儒家不講眾(zhong) 生平等,更不允許以神、以物為(wei) 本,而是以人為(wei) 本,即以人類為(wei) 中心。《尚書(shu) 泰誓上》說:“唯天地,萬(wan) 物父母。惟人,萬(wan) 物最靈。”《孝經》說“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貴其異於(yu) 萬(wan) 物、靈於(yu) 萬(wan) 物也。這就是人類中心主義(yi) 的經典依據。
【憲政】 “堯崩,三年之喪(sang) 畢,舜避堯之子於(yu) 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孟子萬(wan) 章上》)舜何以避堯之子?不以堯之命、己之德而登基,而將天位的決(jue) 定權交給天下。得到天下認同,這時候民意就是天意。
【憲政】“舜崩。三年之喪(sang) 畢,禹避舜之子於(yu) 陽城。天下之民從(cong) 之,若堯崩之後,不從(cong) 堯之子而從(cong) 舜也。”(《萬(wan) 章上》)孟子這裏明確指出,是“天下之民”的擁戴讓禹正式登天子位。“若堯崩之後,不從(cong) 堯之子而從(cong) 舜也。”可見孟子前麵提到的“天下諸侯”,也代表了天下之民。
【憲政】或問:如果強調民意合法性,有聖賢出,民眾(zhong) 卻不認同,而偏偏認同和支持一個(ge) 暴君。難道也聽之任之承認其合法性?答:一、政治僅(jin) 有民意合法性是不夠的。一個(ge) 違天悖理的暴君,即使擁有民眾(zhong) 支持,也不會(hui) 被儒家認可。二、有聖賢出,民眾(zhong) 卻不認同,那就沒有辦法,聖賢團隊不可能霸王硬上弓。
【憲政】孟子說:“民為(wei) 貴,社稷次之,君為(wei) 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wei) 天子,得乎天子為(wei) 諸侯,得乎諸侯為(wei) 大夫。”(《孟子盡心下》)丘民有兩(liang) 解。朱熹《集注》說:“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賤也。然得其心,則天下歸之。”王夫之《讀四書(shu) 大全說》說:“丘民,眾(zhong) 民也,所謂天下之民歸心也。”
【憲政】“得乎丘民而為(wei) 天子”,得乎丘民就可以為(wei) 天子,就是天下歸往的王。得乎丘民就是得乎天命,一體(ti) 兩(liang) 麵,兩(liang) 麵一體(ti) 。可見在主權問題上,下得民心與(yu) 上受天命是一回事。注意,得乎丘民隻是得到民意合法性,還要允執厥中,遵循仁道,仁民教民,建設文明,才能獲得道統合法性和保持天命。
【儒憲】或以周禮為(wei) 華夏複興(xing) 大業(ye) 之目標,謂“周禮即未來天下從(cong) 生平至大同之必由之路”雲(yun) 雲(yun) ,令人想起試圖在漢朝實踐周禮的王莽,想起孔子關(guan) 於(yu)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警告。顧名思義(yi) ,周禮隻適合周朝。孔子晚年不再以恢複周禮為(wei) 誌,孟子更無意於(yu) 周禮。三代不同禮,遑論古今。
【儒憲】或謂周禮是“周公原本而經孔子之改作,兼綜四代而出一新製”,故“適用於(yu) 未來無疑”雲(yun) 。泥古複古至此,歎為(wei) 觀止。周禮普適性最高適用性最廣,也是家天下禮製。要落實於(yu) 未來,首先就得恢複家天下。家天下製度有一定的曆史和傳(chuan) 統的合法性,但不具備現代合法性,遑論未來。
【儒憲】在一定的曆史階段,家天下難以避免,儒家亦給予認同,但那是一種曆史的無奈。因為(wei) 家天下本身具有重大缺陷,一不小心就會(hui) 陷入殘酷鬥爭(zheng) ,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尤其是權力交接的時候。故家天下屬於(yu) 曆史權道、小道而非大道。天下為(wei) 公、選賢與(yu) 能才是人類政治文明之大道,才能代表未來,才能通往大同。
【儒憲】君主製有多種,有法家君本位的極權君主製,有神教神本位的政教合一的君主製,有儒家民本位的開明君主製。儒家君主製,有公天下、家天下之別,家天下又有封建製、郡縣製之差。清末還差點開出虛君立憲製。其中堯舜時代的公天下君主製,與(yu) 因故未能開出的虛君立憲製,與(yu) 周禮家天下皆大不同。
【儒憲】或說:“欲討論周禮,須回歸原典,以家天下概言之,恐失妥當。”答:
有些問題可以、應該、需要討論,有些問題不需要討論。比如夏商周漢唐宋元明清皆屬於(yu) 家天下,自夏商至明清曆代之禮包括周禮,皆屬於(yu) 家天下之禮製,這是儒門共識,毋庸討論。當然,與(yu) 法家、神教之家天下不同,自公天下下降而來的儒式家天下政治,仍然內(nei) 涵公共精神和民本精神。
【儒憲】或謂家天下比黨(dang) 天下好,故不應該反對。這話混淆之極。反對家天下並非支持黨(dang) 天下,反對黨(dang) 天下也不能支持家天下。在解決(jue) 權力交接問題上,家天下君主製遠不如民主製。未來新禮製,隻有比民主製更好才行,就沒有退回去的道理。要向後看,可以看向堯舜時代,汲古融今,反本開新。
【儒憲】何謂家天下,《禮運》已經講得很清楚:“今大道既隱,天下為(wei) 家,各親(qin) 其親(qin) ,各子其子,貨力為(wei) 已,大人世及以為(wei) 禮,城郭溝池以為(wei) 固,禮義(yi) 以為(wei) 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wei) 已。”
【儒憲】家天下的小康世,比起大同世來大為(wei) 差勁和遜色之極,小得很。人們(men) 愛心較隘,私心較重,偏重個(ge) 人和家庭利益,因此誠信禮讓不足,欺詐兵戈時起,國家及各地城市都需要加強防備,所謂有文事必有武備。“大人世及以為(wei) 禮”的大人,就位而言,指天子諸侯等。
【儒憲】世及指世襲製,父死子繼為(wei) 世,兄終弟及為(wei) 及,家天下時代的權力交接製度,對民本原則產(chan) 生了一定程度的侵蝕。盡管儒式家天下王朝名義(yi) 上仍然承認“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但天子正式登基,不再像禪讓時代那樣需要民意最後認可。
【儒憲】“以設製度,以立田裏”,即下文所說:“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製度。”以賢勇知,以勇士和智者為(wei) 賢。知,同智。以功為(wei) 已,以“為(wei) 已”為(wei) 功,天子諸侯以效忠、奉獻於(yu) 自己的行為(wei) 為(wei) 功勳。這裏的功,與(yu) “以賢勇知”的賢,都是使動用法。
【儒憲】或謂民主製優(you) 於(yu) 家天下君主製是“西方直線進步觀”,混扯也。民主製相當於(yu) 一國之“公天下”,比家天下符合民本原則,其優(you) 點有目共睹,不可誣也。
【儒憲】儒家曆史觀並非直線進步觀,而是螺旋式發展觀。曆史會(hui) 轉彎、倒退甚至大倒退,從(cong) 禹到夏是一大倒退,從(cong) 宋到元再一大倒退,清末明末又連續大倒退。轉了一個(ge) 幾千年的大彎啊。幾千年來,政治文明時進時退,時高時低,整體(ti) 上是倒退、下降的。所以曆代都有人歎息今不如昔,是有道理的。
【儒憲】但在曆史長河中,幾千年亦隻是一瞬,不影響中國大曆史、人類大曆史的進步和上升。我深信,經過百年浩劫,中國曆史將加速度上升,直接超越西方民主而走上通往大同理想的新王道。曆史將終結於(yu) 新王道政治,即儒家憲政。
【儒憲】現代社會(hui) ,憲政是最好的仁政。憲政有二:一是西憲即自由憲,民主法治;一是儒憲,禮製德治。儒憲自當汲取西憲的優(you) 點,但指導思想、政治模式、製度建構都與(yu) 西憲不同,我設置的儒憲,甚至沒有民選環節。精英選舉(ju) ,民眾(zhong) 認同,就足以體(ti) 現主權在民的原則了。
【儒憲】有儒友說我要“以民主重建禮製”,非也。正確的說法是:吸收民主優(you) 點重建禮製,吸收西憲精華建設儒憲。憲政是最好的現代仁政,此言是我還是民主人士的一梟時期所說。現在這句話照樣成立,但要在憲政前麵加上儒家二字。儒憲與(yu) 西憲,文化立場、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政治模式、製度架構皆異。
【儒憲】好的政治和製度,必有一定的懲惡揚善功能和仁義(yi) 道德基礎。西方憲政就堪稱一種初級現代仁政。之所以說初級,是因為(wei) 西憲正而不中,不符合中道。在儒家文化指導下吸收上古禪讓製、曆代君主製和西方民主製教化的未來儒家憲政,則是真正的現代仁政,也就是新王道政治。
【儒憲】或問:“曆代儒家王朝開國帝王,大多不能稱為(wei) 聖王。你說‘今後能夠製作和實踐儒憲的就是聖王’,是否輕率?”答:未來儒家憲政禮製,將集上古禪讓製、曆代君主製和西方民主製精華之大成。能夠製作和實踐儒憲,比一般儒家王朝開國意義(yi) 重大得多,與(yu) 周公製禮作樂(le) 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儒憲】或說主張儒憲的儒友們(men) 有違聖人之教,理由是《中庸》的話:“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le) 焉。”這個(ge) 理由不成立,斷章取義(yi) 。原文中,有德無位或有位無德不敢作禮樂(le) 的前麵是“今天下車同軌書(shu) 同文行同倫(lun) ”。今天下行不同倫(lun) 久矣。其次,主張追求儒憲,為(wei) 之提供意見構想,儒生有責,無須聖德。
【儒憲】或問:“您說‘道統即中道的譜係’,而蔣慶先生認為(wei) :‘儒教所謂道統,王道之統也。’說法不一,以何為(wei) 準?”答:我不知道蔣先生關(guan) 於(yu) 道統的這個(ge) 定義(yi) 有沒有特殊語境,但我可以保證自己的這個(ge) 說法無誤。道統即中道的譜係,即中道之統,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程朱等曆代聖賢傳(chuan) 承。
【儒憲】在仁本主義(yi) 、個(ge) 人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三種政治哲學中,其一最優(you) ,其二次之,都可以導出良製良法和憲政來。其一可以導出儒憲禮製,其二可以自由憲民主製。儒憲禮製又可以吸攝自由憲民主製的精華而超越之。這是唯一可以超越西方政治文明、唯一可以通往大同理想的製度。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