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灣】聖王之治不是“常道”,儒教憲政當是“永製”

欄目:思想評論
發布時間:2018-08-22 20:41:40
標簽:
王瑞昌

作者簡介: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西元一九六四年生,河南魯陽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長期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於(yu) 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曾訪學北美、台灣,研習(xi) 人文,傳(chuan) 播儒學及中國文化。著有《陳確評傳(chuan) 》《追望儒風》等。

聖王之治不是“常道”,儒教憲政當是“永製”

作者:米灣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十二丙戌

          耶穌2018年8月22日

 

 【按:本月於(yu) 陽明精舍向蔣慶老師請益時,蔣老師對“聖王再現”之說持之甚堅而瑞昌不無疑惑。以下乃同道內(nei) 部討論之詞。任重先生欲發伟德线上平台,活躍學術,因稍作編輯奉上。米灣,西元2018年8月22日】


“政治”究歸世俗領域之事,而“聖王之治”,按蔣先生之說,則是擺脫憲政,任“心”而治。如此,美則美矣,然其理想則近乎人間天堂,恐如海客瀛洲,信難求之。故討論中區區對此有所保留,而蔣先生持之甚堅,蓋其識見之遠,理想之高,情懷之熾熱,敻乎有其常人所不及者焉。

 

我說“政治是世俗之事”,意思是其不同於(yu) 宗教團體(ti) 之事。不是說政治完全可以不有宗教之成分,否則“儒教憲政”之說不成立了。我的意思是,不宜把公共管理事務等同於(yu) 宗教團體(ti) 管理事務,或者把公共管理事務,約化為(wei) 聖王的心性感應方麵的事。聖人肯定是能再現的,但是“聖王”之再現,則難度增加萬(wan) 倍。因為(wei) 這牽扯到一大推客觀現實問題,如經濟問題,普通民眾(zhong) 氣質之性萬(wan) 有不齊等等問題。聖王任心而治,相當於(yu) 把客觀的政治問題,約化為(wei) 聖王的心靈的神感神應、無善無惡、莫知其向等心性問題了。如此,則有可能有違心性儒學與(yu) 政治儒學之分際原則。

 

我感覺,曆史期盼也可以是:將來儒教憲政實現了,社會(hui) 接近大同了,然後儒者可以專(zhuan) 心從(cong) 事文化事業(ye) ,不用再費很多心思操心世俗問題了,可以像“堯讓天下”那樣,像孔子風乎沂那樣,盡情從(cong) 事精神、心性之活動。

 

孔子“吾與(yu) 點也”,可能也是孔子之曆史期盼。吾與(yu) 點的前提,是把世俗世界的事情安頓住。安頓住之後的吾與(yu) 點,是儒家;不安頓住而吾與(yu) 點,則成道家。孔子應該是真心誠意、嚴(yan) 肅認真地說“吾與(yu) 點也”的,而不是“殺雞焉用牛刀”般之戲言。隻是因為(wei) 天下不太平,得棲棲遑遑救民命、援天下,所以隻能在生活中把“點意”放在一邊,而寄之於(yu) 將來之曆史。所以,我們(men) 讀到《論語》“吾與(yu) 點也”時,有一種很深重的感覺,而不純粹是輕鬆的話頭。

 

據區區淺見,“世俗世界安頓住”,就是政治上實現了儒教憲政,百姓富而好禮,世界上和平無戰爭(zheng) 。但是社會(hui) 上還有衝(chong) 突,還有憲法,法院,需要及時處理。指望聖王一人的聰明才智,處理世界上的一切大小事務,幾乎不可能,除非是上帝本身。假若上帝本身下凡治理世界,管理司法經濟,則是不可思議的。

 

聖王也是人,聖王去世之後怎麽(me) 辦?所以聖王在世的時候,一定會(hui) 考慮其去世後的治理問題,因此不大可能脫離憲法。因為(wei) 其去世後,再研究著手立憲問題,則為(wei) 時已晚,必生混亂(luan) 。聖王之智,當會(hui) 預見到此,所以不會(hui) 放棄憲政、法治。

 

聖王要“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而不是僅(jin) 僅(jin) “為(wei) 他在世的時候開太平”,所以即便聖王出現了,其“聖王之治”之持續,也僅(jin) 能“及身”而已。所以,儒教憲政,當是“永製”,而聖王之治,即便出現,也是一時的事,不是“永製”,不能是治理天下之“常道”。儒教憲政,基本上是人類“可以求之在我”者,而“聖王”之出現,則是“隻能俟諸天命”者,也即求之在外者。儒者重視求之在我重於(yu) “求之在外”。從(cong) 這點看,儒教憲政之說,可能更符合儒教之教義(yi) 。 

 

附件一:戊戌夏陽明精舍拜訪蔣先生感言(8月10日)


 久未聆蔣先生教言,暌違陽明精舍亦整整十年矣,情何以堪!今夏適有抽身之機,乃臨(lin) 時決(jue) 定赴陽明精舍一拜。八月一日晚抵精舍,九日上午離開,前後凡九日耳。其間,崇儒學堂教習(xi) 梅誌、堂主吳亞(ya) 波二子亦分別於(yu) 二日晚、三日早來至精舍。五日薄暮,心蘭(lan) 兄始自深圳來,應餘(yu) 招也。


此期間,每日上午九時半至中午十二時半,於(yu) 奉元樓翻經閣中向蔣先生問學三小時。下午自便,傍晚則結伴山間散步。晚餐罷,則於(yu) 奉元樓前侍蔣先生徘徊閑談。海闊天空,然以時代感受為(wei) 多也。


蔣先生病體(ti) 虛弱,然每談學,輒滔滔不絕,數小時無倦容。及感受之痛切處,則義(yi) 形於(yu) 色,聲振屋瓦。言:“皆因若輩之來而始有此談興(xing) 也。”吾等聞此,戚然感懷者久之。


數日間,向蔣先生請益者甚廣,大者有天道之理解問題,中土有無哲學問題,今古文經問題、《周禮》性質問題,修身功夫問題,祀孔、祭祖儀(yi) 軌之厘定問題等。飫聞先生教言,深受啟發也。餘(yu) 則中有恧然不安者在焉。經年碌碌聵聵,齒已衰而學無進,於(yu) 先生之精義(yi) 微言,時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不足以神會(hui) 無漏而契接無間也。

 

親(qin) 炙多日,益感先生之於(yu) 斯文善道,其兢兢固守之堅,造次弗離之篤,與(yu) 夫弘揚不懈之誠之勤,當今之世,鮮可見也。而吾輩得而師之,幸矣!

                                 

 

附件二:致蔣老師信(8月15日):

 

蔣老師:

 

此次陽明精舍之行,得聆聽您教言,得親(qin) 近精舍草木,若渴得飲,欣慰無既也。

 

您的很多新觀點,新思考,若稽首禮之正確規範,焚香為(wei) 儒家固有之說,羅耀拉《神操》之借鑒意義(yi) ,《周禮》之新看法等,學生不能讚一詞。擬定之祭孔祭祖禮儀(yi) ,尤其意義(yi) 重大。(“非天子不議禮”之說確實不太合情理,當有特指或特別文義(yi) 。)

 

 關(guan) 於(yu) “聖王”,在儒家應該就是以堯舜為(wei) 代表,聖王之治應該就是堯舜之大同之世。學生之識見短淺,以為(wei) 視其為(wei) 托古改製之說似乎比較可信,未必是曆史事實。將來在此經驗世間,是否能出現聖王之治,得看人的努力和天命,不一定是必然會(hui) 出現者,也不一定必然不能出現。對先生“必然會(hui) 出現聖王”之說,學生還不能堅信無疑。不敢自欺也。(慚愧學無進步者,包括此信不及。)

 

關(guan) 於(yu) 中國有無哲學之說,雖然民國以來的大學哲學係中的“中國哲學”是一形態,可稱之為(wei) 中國哲學,從(cong) 而與(yu) 傳(chuan) 統之義(yi) 理之學劃清界限。但是,細思之,如此仍有把“哲學”一詞之含義(yi) 限製得太死之弊。感覺牟宗三先生在《中國哲學的特質》第一講中的說法,比較圓融一些。(此問題,本可得意忘言,並非甚關(guan) 鍵者。)

 

您不吝惠示電子書(shu) 庫,很開眼界。即文獻而文化也。是個(ge) 大工程,做起來很辛苦。學生有需要看的,以後可以方便取閱了,不勝感謝!(3支紫竹,亦可珍之紀念品也)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