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 禮崩樂壞與《左傳》的曆史敘事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18-07-19 16:04:43
標簽:

 

禮崩樂(le) 壞與(yu) 《左傳(chuan) 》的曆史敘事

作者:王鴻

來源:《中華讀書(shu) 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六月初七壬子

           耶穌2018年7月19日

 

  


《〈左傳(chuan) 〉的書(shu) 寫(xie) 與(yu) 解讀》,[美]李惠儀(yi) 著,文韜、徐明德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版,56.00元

 

史與(yu) 思

 

在大多數曆史書(shu) 寫(xie) 中,曆史事實與(yu) 價(jia) 值詮釋之間,往往存在著難以消解的扞格之處。一方麵,對曆史事實本身的鋪陳和考證,固然足以讓我們(men) 窺視到部分的真相,但要是缺少了價(jia) 值評判的介入,零散的曆史事實很難得以串聯起來,從(cong) 而讓我們(men) 看到曆史內(nei) 在的來龍去脈。然而,另一方麵,如果我們(men) 隻是片麵地強調價(jia) 值詮釋,將曆史事實完全作為(wei) 挪用的對象,隨意進行闡釋,那麽(me) 曆史也就極有可能在這種任意解讀之下,淪落為(wei) 政治衝(chong) 突和思想衝(chong) 突的“婢女”。

 

曆史書(shu) 寫(xie) 的這種困境,幾乎籠罩在所有的曆史學作品中。如何應對這種寫(xie) 作困境?如果價(jia) 值詮釋逾越了曆史事實的範圍,那麽(me) 我們(men) 該如何讓曆史“回歸”?而要是對曆史事實的細究最終帶來了價(jia) 值詮釋的“幹涸”,那麽(me) 如何重新開掘價(jia) 值詮釋的“源頭活水”呢?換言之,如何在曆史事實與(yu) 價(jia) 值詮釋之間維持某種有機的平衡,構成了曆史書(shu) 寫(xie) 的真正難題之一。

 

從(cong) 這種曆史寫(xie) 作困境的角度來看,近期翻譯出版的《〈左傳(chuan) 〉的書(shu) 寫(xie) 與(yu) 解讀》(The Readability ofthePastinEarlyChineseHistoriogra⁃phy)雖然是關(guan) 於(yu) 《左傳(chuan) 》的專(zhuan) 題研究,但是其中的部分探討,恰可以為(wei) 我們(men) 理解相關(guan) 問題,提供富有啟發性的視角。

 

該書(shu) 的作者是哈佛大學東(dong) 亞(ya) 語言與(yu) 文明係教授李惠儀(yi) ,她的另一個(ge) 身份則是《左傳(chuan) 》最新英譯本的譯者。她與(yu) 杜潤德(Stephen Dur⁃rant)、史嘉柏(DavidSchaberg)重譯的《左傳(chuan) 》,於(yu) 去年在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或許是緣於(yu) 英譯《左傳(chuan) 》的關(guan) 係,在這本書(shu) 中,李惠儀(yi) 展現了她對《左傳(chuan) 》事無巨細般的熟稔程度,以一種貫通性的論述,有效地組織起本就紛繁雜陳的《左傳(chuan) 》中的曆史敘事。

 

不過,與(yu) 以往的研究相比,李惠儀(yi) 在此書(shu) 中最大的創新之處,並不在於(yu) 她對《左傳(chuan) 》曆史事實的考訂,而在於(yu) 她將《左傳(chuan) 》視為(wei) 可資探討的“文本”,從(cong) 中理解《左傳(chuan) 》是如何闡述春秋時代的曆史事實,並追問這種闡釋本身是否存在著內(nei) 在的衝(chong) 突和張力。在這種新視角下,她不再窮究以往困擾《左傳(chuan) 》研究者的難題,諸如《左傳(chuan) 》的作者、《左傳(chuan) 》與(yu) 《春秋》的關(guan) 係等等,而是考察《左傳(chuan) 》所呈現的曆史事實與(yu) 所試圖傳(chuan) 遞的價(jia) 值詮釋之間的衝(chong) 突。用作者自己話來說,她所試圖考察的重要問題,即是《左傳(chuan) 》中“標舉(ju) 秩序的修辭與(yu) 這些充斥衝(chong) 突、破壞、欺詐、奸邪的記錄,究竟有著怎樣的關(guan) 係?《左傳(chuan) 》以道德體(ti) 係建立起來的修辭結構,又是如何駕馭其中權力關(guan) 係的書(shu) 寫(xie) ?”

 

在作者看來,雖然同為(wei) 《春秋》三傳(chuan) ,但《左傳(chuan) 》與(yu) 《公羊傳(chuan) 》《穀梁傳(chuan) 》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左傳(chuan) 》強調事件,其敘事熔鑄‘經’所代表的恒久原則和‘史’所包含的時序變化。而《公羊》和《穀梁》則在闡述中避開了細節的講述,表現了‘經’和‘史’的分離。”這也就是說,《左傳(chuan) 》一方麵所呈現的是一套道德和秩序的準則,但是另一方麵它又並不忽視曆史事實本身的變遷。《左傳(chuan) 》所試圖實現的,恰恰就是“經”與(yu) “史”之間的互動,熔曆史事實與(yu) 價(jia) 值詮釋於(yu) 一爐。

 

就“經”的層麵而言,《左傳(chuan) 》大體(ti) 上標舉(ju) 周初的道德與(yu) 政治秩序,體(ti) 現了“尊周從(cong) 周”的精神。《左傳(chuan) 》通過“禮”“義(yi) ”“忠”“信”“德”等詞匯,以及對占卜、夢境、天象、鬼神、上帝、音階、言談舉(ju) 止等方麵的闡釋,構築了一套解釋性框架,“把世界看成一個(ge) 複雜而井然有序的體(ti) 係,在這種世界觀之下,每個(ge) 事物都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既表現為(wei) 社會(hui) 政治、禮儀(yi) 、宇宙秩序的相互對應,也表現為(wei) 一些玄奧和廣泛性的對應關(guan) 係。

 

不過,《左傳(chuan) 》並非是純粹的道德說教,除了“經”的層麵外,還包括“史”的層麵,從(cong) 而呈現出“經”與(yu) “史”的雜糅。用李惠儀(yi) 頗具概括性的話來說,“我們(men) 不難在《左傳(chuan) 》裏發現它精妙地融合了看穿現實利害的嚴(yan) 苛計算和理想化的道德說教;既把往事和先前的文本視為(wei) 當前行為(wei) 的指導,又充滿著呼喚變革、讚賞權變的聲音;既有讚成君主與(yu) 貴族掌管更大權力的議論,又展現了反對者的立場;對於(yu) 戰爭(zheng) 既有軍(jun) 事戰略上的考慮,又存在著道德化、儀(yi) 式化的視角”。

 

然而,在“經”與(yu) “史”之間,在價(jia) 值詮釋與(yu) 曆史事實之間,李惠儀(yi) 也敏銳地注意到,《左傳(chuan) 》其實明顯地傾(qing) 向於(yu) 前者,“試圖把規律套用到流變的事情上”,從(cong) 而呈現出某種程度上的扞格之處。《左傳(chuan) 》所書(shu) 寫(xie) 的世界,恰恰是一個(ge) 禮崩樂(le) 壞的時代,是一個(ge) 王道不再、霸道橫行的時代,原有的價(jia) 值體(ti) 係麵臨(lin) 著崩解的境地。如果說原有的周室的權威建立在禮儀(yi) 秩序的內(nei) 在連貫性上,那麽(me) 層出不窮的霸主,則恰恰以權力挑戰了禮儀(yi) 的有效性。如何再以原有的價(jia) 值係統解釋變化了的曆史事實,構成了內(nei) 在於(yu) 《左傳(chuan) 》的“解釋的焦慮”。

 

在李惠儀(yi) 的分析中,這種“解釋的焦慮”在《左傳(chuan) 》的後半部分逐漸增加。如果說在霸主挑戰聖王之初,如齊桓公、晉文公時代,權力與(yu) 禮儀(yi) 之間仍然有所平衡,仍可以用原有的價(jia) 值係統進行勉強解釋,那麽(me) 在霸主橫行的後期,權力與(yu) 禮儀(yi) 之間的平衡則完全被打破,價(jia) 值詮釋與(yu) 曆史事實之間的裂縫,已然無法填補。在分析這段曆史時,李惠儀(yi) 便坦言,“禮儀(yi) 本來可以為(wei) 野蠻的戰爭(zheng) 披上文明的偽(wei) 裝,但連禮儀(yi) 在這裏也因各人的陰謀而被濫用、被曲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賦予曆史事實以合理的解釋,如何重新推動曆史車輪的前行,既構成了曆史局中人的困境,也構成了《左傳(chuan) 》書(shu) 寫(xie) 的難題。

 

對於(yu) 這種難題,李惠儀(yi) 注意到《左傳(chuan) 》後半部分中對於(yu) “尊周從(cong) 周”的敘事的變化。“首先,我們(men) 可以看到人們(men) 更頻繁地強調起源。這裏所謂的起源包括信史架構下國家的建立,也包括我們(men) 稱為(wei) ‘神話時代’事物的根源,盡管在《左傳(chuan) 》裏這兩(liang) 個(ge) 框架的界線其實非常模糊,甚至沒有多大意義(yi) 。其次,我們(men) 越來越意識到人們(men) 有空間去爭(zheng) 辯和操縱他們(men) 對過去的詮釋。保守派因為(wei) 衰亡的預想而援引周初的理想秩序,以此作為(wei) 詮釋的模式;而改革派則假設過去有不同的發展方向,藉此解釋和改變當前的狀況。”

 

很難說《左傳(chuan) 》徹底解決(jue) 了禮崩樂(le) 壞的變動時代裏的曆史事實與(yu) 價(jia) 值詮釋之間的困境,但在對《左傳(chuan) 》的文本分析中,如李惠儀(yi) 所指出的,我們(men) 可以發現,“古人可以利用修辭來形塑往事,藉此達成不同的目的。同樣地,解讀的規則也並非毋庸置疑,人們(men) 也可以爭(zheng) 辯和利用解讀的規則。”如果在禮崩樂(le) 壞的時代裏,曆史的發展注定了單一價(jia) 值詮釋的失效,那麽(me) 《左傳(chuan) 》提醒我們(men) ,有必要發掘對於(yu) 往事的多重解釋,並從(cong) 中尋求曆史與(yu) 現實的多重可能性。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