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檢監察報】文化大師的節儉家風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8-07-18 15:15:49
標簽:


文化大師的節儉(jian) 家風

作者:呂澤鵬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四月十六日壬戌

            耶穌2018年5月30日

 

“靜以修身,儉(jian) 以養(yang) 德。”我國曆代文化大師都是學貫古今之人,通曉王朝更迭,見慣家族興(xing) 衰,無不將“靜”“儉(jian) ”二字奉為(wei) 圭臬,並融入到自己的家風家教當中。

 

北宋司馬光是著名的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jin) 十分儉(jian) 樸,還把儉(jian) 樸作為(wei) 教子成才的重要內(nei) 容。有一次,他的兒(er) 子司馬康與(yu) 其他子弟身著蔥綠色的長袍在家走動,顯得格外瀟灑。司馬光看到之後,感到不安,便寫(xie) 詩告誡:“清晨三綠袍,羅拜北堂高。積善因先烈,餘(yu) 光及爾曹。勿矜從(cong) 仕早,當念起家勞。修立皆由己,何人可佩刀。”意思是你們(men) 切不可驕傲,要牢記興(xing) 家的辛勞,修身立業(ye) 隻能依靠自己。

 

過了一段時間,司馬光又結合自身經曆與(yu) 認識,寫(xie) 了一篇《訓儉(jian) 示康》的文章。他說自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眾(zhong) 人皆以奢靡為(wei) 榮,吾心獨以儉(jian) 素為(wei) 美”。他教育兒(er) 子“由儉(jian) 入奢易,由奢入儉(jian) 難”,“君子寡欲,則不役於(yu) 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馬康以為(wei) 人廉潔和生活儉(jian) 樸而稱譽於(yu) 後世,而《訓儉(jian) 示康》也成了傳(chuan) 統家教家訓中的千古名篇。

 

南宋朱熹乃理學之集大成者,乃當世大儒。有一次,他去看望女兒(er) 與(yu) 女婿,未料女婿出門不在家,女兒(er) 留他吃飯。但因家中貧寒,女兒(er) 隻煮了麥飯,又摘了幾根香蔥做成清湯,女兒(er) 看著粗茶淡飯,覺得對父親(qin) 很是愧疚。朱熹卻不以為(wei) 意,很香甜地與(yu) 女兒(er) 共同進餐,並告訴女兒(er) 儉(jian) 樸度日本是我們(men) 的良好家風,對於(yu) 飲食,不要計較多少和好壞,無論何時都應做到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自以為(wei) 樂(le) 。吃完飯後,他又題了一首詩留給女兒(er) 女婿:“蔥湯麥飯兩(liang) 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有蔥湯麥飯已然很不錯了,要知道,前村或許還有揭不開鍋的挨餓人家,與(yu) 百姓的疾苦比起來,自己吃得好不好實在不足掛齒。女婿回來後,對嶽父的儉(jian) 樸之風與(yu) 仁愛之心大為(wei) 感動,便將此詩作為(wei) 家訓,懸掛於(yu) 書(shu) 房,垂訓後人。

 

《老子》雲(yun)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從(cong) 古至今,沒有誰能將物質財富傳(chuan) 之無窮,而凡是人才輩出、長盛不衰的家族,無一不有良好的家風傳(chuan) 承,所以說,比起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才對子孫後代更有益。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