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參之“參”讀音質疑
作者:呂友仁
來源:初載於(yu) 台灣《孔孟月刊》35卷9期,1997年。現摘錄自《訓詁識小錄》,呂友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9月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三月十八日乙未
耶穌2018年5月3日
孔子弟子曾參之“參”,今人皆讀作shēn。例如《漢語大詞典》“曾參殺人”條、《辭海》“曾參”條、王力《古代漢語》的《論語•學而》注、楊伯峻《論語譯注》等,皆讀作shēn。
孔子像 東(dong) 方IC 資料圖
孔子弟子曾參像 東(dong) 方IC 資料圖
考查古人對此“參”字的注音,曆來就有兩(liang) 種不同的讀法:一是讀shēn,一是讀cān。讀cān者乃是“驂”的借字。最早讀shēn的,大概是東(dong) 漢的許慎,他在《說文•林部》的“森”字下說:“讀若曾參之參。”而最早讀cān的,大概是晉代的晉灼。阮元《孝經釋文校勘記》說:“案:晉灼讀‘參’如‘宋昌參乘’之‘參’。”“參”,今《漢書(shu) •文帝紀》作“驂”。翻檢南朝陳陸德明《經典釋文》對此“參”字的注音,結果如下:其《禮記•檀弓上》注雲(yun) :“曾參,所金反,一音七南反。後同。”其《論語•學而篇》注雲(yun) :“參,所金反,又七南反。”其《孝經•開宗明義(yi) 章》注雲(yun) :“參,所林反。”由此可以看出,唐以前的經師對此“參”字的讀音分為(wei) 兩(liang) 派:一派讀所金反或所林反,即讀shēn;一派讀七南反,即讀cān。陸德明本人是傾(qing) 向於(yu) 讀shēn的,所以,雖然兩(liang) 種讀法並存,但他卻總是把所金反的讀音作為(wei) 首選讀音放在前邊。至於(yu) 《孝經》中“參”字的注音,他乾脆就抹掉了“七南反”的一讀。此後很長時間,大約是大多數人都讀shēn。例如對宋代以後讀書(shu) 人影響很大的朱熹的《論語集注》,其《裏仁篇》“參乎”就注雲(yun) :“曾參,所金反。”
朱熹像 東(dong) 方IC 資料圖
從(cong) 明末開始,學者開始對所金反的讀音提出批評。首先,方以智在《通雅•姓名》中說:“曾參,字子輿,參當音參乘之驂。”王夫之《禮記章句》卷三說:“參,如字,俗讀如葠者誤。”清代的乾嘉學者,大抵皆以讀“驂”者為(wei) 是。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雲(yun) :“曾參,字子輿(《仲尼弟子傳(chuan) 》)。參,讀為(wei) 驂。《秦風•小戎篇》箋雲(yun) :‘驂,兩(liang) 騑也。’桓三年《左傳(chuan) 正義(yi) 》雲(yun) :“初駕馬者,以二馬夾轅而已。又駕一馬與(yu) 兩(liang) 服為(wei) 參,故謂之驂。又駕一馬乃謂之駟。故《說文》雲(yun) :‘驂,駕三馬也。駟,一乘也。’……名驂字子輿者,駕馬所以引車也。”在王引之看來,“參”是假借字,其本字是“驂”,他在《春秋名字解詁》中曾明確提出:“古人名字多假借,必讀本字而其義(yi) 始明。”盧文弨《經典釋文考證•論語音義(yi) 考證》雲(yun) :“曾參,所金反,又七南反。案曾子字子輿,當讀為(wei) 七南反,與(yu) ‘驂’同,而今人鹹不然。《孝經音義(yi) 》止有所林反一音,非。”王筠《說文釋例》卷十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也都以“參”為(wei) “驂”的借字。以上學者之所以主張參為(wei) 驂的借字,當讀為(wei) “驂”,是因為(wei) 根據名字相應的規律,此參字隻有讀“驂”才說得通。所謂名字相應規律,粗線條地講,有兩(liang) 條:一條是名與(yu) 字是同義(yi) 詞,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例如孔子的學生宰予,字子我;司馬耕,字子牛。一條是名與(yu) 字是反義(yi) 詞,是相反相成的關(guan) 係。例如曾子的父親(qin) 名點,字皙,點是黑,皙是白,名與(yu) 字之間是反義(yi) 關(guan) 係。曾參,字子輿,“參”的本字是驂,義(yi) 為(wei) 駕在車前兩(liang) 側(ce) 的馬,輿是車,其名字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所以王引之說是“駕馬所以引車也”。
讀“所金反”的參,《說文》作“曑”,隸變作“參”,意為(wei) “商星也”。就古音講,驂與(yu) 作商星講的參,讀音很相近,因為(wei) 他們(men) 有共同的聲符。在《廣韻》中,讀所金反的參,入平聲侵韻;讀七南反的參,入平聲覃韻。《集韻》同。
名字相應規律,是古代學者經常使用的一種訓詁手段,而且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也唯有這種手段可以解決(jue) 問題。例如《說文》:“施,旗旖施也。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如無欒施的名字為(wei) 證,許慎很可能就無法知道“施”字的本義(yi) 。《禮記•檀弓下》:“子顯以致命於(yu) 穆公。”鄭玄注:“盧氏雲(yun) :古者名字相配,‘顯’當做‘韅’。”因為(wei) 盧植知道,子顯是字,其名曰縶,縶是絆馬索,顯、縶不相配,隻有作“韅”,作馬腹帶講,才與(yu) 縶字相配。《漢書(shu) •劉向傳(chuan) 》:“向,字子政。”顏師古注:“名向,字子政,義(yi) 則相配。而近代學者讀‘向’音‘餉’,既無別釋,靡所憑據,當依本字為(wei) 勝也。”本文末了,就套用顏師古的話作為(wei) 結尾:“曾參,字子輿,義(yi) 則相配。而近代學者讀‘參’音shēn,既無別釋,無所憑據,當依本字讀cān為(wei) 勝也。”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石誌剛】崇文氣的宋太祖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