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崑】孔子之徒祈禱文

欄目:禮儀祀典
發布時間:2018-05-03 19:23:42
標簽:


孔子之徒祈禱文

作者:盧雪崑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三月十八日乙未

          耶穌2018年5月3日

 

編者按:2018年5月1日,清和先生同國內(nei) 致力於(yu) 兒(er) 童讀經教育實踐及推廣的同道一行八人,赴廣東(dong) 東(dong) 莞樟木頭鎮拜訪牟宗三先生嫡傳(chuan) 弟子,中國當代研究孔子哲學和康德哲學的資深教授盧雪崑教授。席間,盧雪崑教授講授一堂題為(wei) 《21世紀啟蒙哲學》的哲學私塾課,在課程結尾,老師以一篇《孔子之徒祈禱文》作結,老師與(yu) 會(hui) 同道齊聲誦讀,讀之讓人浩然之氣油然而起,讀之讓我們(men) 七尺之軀的生命通貫古今,自覺地表現“橫通天下之誌,縱貫百世之心”的慧命相續之意義(yi) ,與(yu) 宋儒橫渠先生“四句教”同有“頑廉懦立”之人文化育,可為(wei) 孔子之徒者,隨時吾人可隨時隨地祈禱,尤其是艱難困頓之時。重在個(ge) 人內(nei) 心祈禱。當然,亦並不排拒家庭人員一起祈禱,或適當的眾(zhong) 人聚會(hui) 祈禱。隻是要注意情緒化及聚眾(zhong) 祈禱所引起渲染的不良後果。

 

我,

本具本心天理者,

以“仁者,人也”為(wei) 我真性,

敬奉本心天理之普遍必然、

任何時任何地對一切人皆有效,

而至至高無尚者為(wei) “天”,

時刻不忘“存心”、“養(yang) 性”,

收吾放心,

以事天。

吾有過,

不憚改。

尊崇天理為(wei) “天命”,

以有限生命置於(yu) 人類無限之道德生命中。

我今發願:

永做孔子之徒,

以綿薄之力付之於(yu) “人能弘道”之道德大業(ye) 。

願天下一切人追隨孔子,

做孔子之徒,

共同趨向每一個(ge) 人願意生活在其中的大同世界!

 

 

【作者簡介】

 

盧雪崑,廣東(dong) 人,牟宗三先生嫡傳(chuan) 弟子,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康德哲學研究學者。1983年考入香港新亞(ya) 研究所,師從(cong) 牟宗三先生研習(xi) 哲學,1990年於(yu) 錢穆先生創辦的香港新亞(ya) 研究所獲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所任教迄今。現任香港新亞(ya) 研究所專(zhuan) 任教授、導師、研究員,兼哲學組主任。2001年、2002年暑期於(yu) 德國美因茨大學康德研究中心做訪問研究。

 

主要著作有《意誌與(yu) 自由——康德道德哲學研究》《實踐主體(ti) 與(yu) 道德法則——康德實踐哲學研究》《康德的自由學說》《儒家的心性學與(yu) 道德形上學》《通書(shu) 太極圖說義(yi) 理疏解》《複興(xing) 孔子 繼往開來:你需要的哲學與(yu) 思維修煉》《孔子哲學傳(chuan) 統:理性文明與(yu) 基礎哲學》《常道:回到孔子》《康德的批判哲學:理性啟蒙與(yu) 哲學重建》《物自身與(yu) 智思物:康德的形而上學》。

 

盧老師汲汲遑遑,奔走於(yu) 大陸的土地上,以康德觀照孔子,致力於(yu) 弘揚以孔子哲學和康德哲學作為(wei) “基礎哲學”的“21世紀啟蒙哲學”,乃是人性之根、社會(hui) 之本。二十一世紀之啟蒙將超過歐洲啟蒙運動之目標,從(cong) 人之自然權利的豁醒與(yu) 維護,進至人的理性之成熟與(yu) 全人類結合於(yu) 共同的理性目的而趨向永久福祉與(yu) 和平,這個(ge) 啟蒙在中國就是複興(xing) 孔子哲學傳(chuan) 統,盼此心願與(yu) 天下人共享。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