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台諫官不發威,你當我是holle kitty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18-04-24 19:14:34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台諫官不發威,你當我是holle kitty

作者:吳鉤

來源:“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三月初九丙戌

          耶穌2018年4月24日

 

張堯佐是宋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仁宗皇帝因為(wei) 寵愛張貴妃,愛屋及烏(wu) ,便一再給張堯佐加官進爵。皇佑二年(1050),仁宗皇帝準備任命張堯佐為(wei) 宣徽南院使、淮康節度使、景靈宮使、群牧製置使。

 

南宋人朱弁《曲洧舊聞》這麽(me) 記述:“張堯佐除宣徽使,以廷論未諧,遂止。久之,上以溫成(張貴妃)故,欲申前命。一日將禦朝,溫成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複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麵。帝卒為(wei) 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ju) 袖拭麵曰:‘中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麵。汝隻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不知包拯是禦史中丞乎?’”

 

朱弁的記述繪聲繪色,極具鏡頭感。不過裏麵有些細節並不準確。皇佑二年,包拯並不是禦史中丞,而是知諫院;當時的禦史中丞叫做王舉(ju) 正,一個(ge) 放屁都不響的老實人。

 

王舉(ju) 正這個(ge) 人很有意思,慶曆年間,他當參知政事(副宰相)時,被連襟李徽之彈劾:“舉(ju) 正妻悍不能製,如謀國何?”說他連老婆都搞不定,如何能夠謀國?諫官歐陽修等人也上書(shu) 批評他屍位素餐,弄得王舉(ju) 正不得不辭去參知政事,出知許州(今河南許昌)。

 

宋仁宗預感到台諫官對張堯佐的加官進爵必定會(hui) 強烈反對,所以提前做了一點準備——在宣布授予張堯佐四使之前,先任命王舉(ju) 正為(wei) 禦史中丞。用意不言自明。

 

其實大家心裏也都相信,王舉(ju) 正“重厚寡言”,生性“儒懦”,對張堯佐除拜四使的任命,肯定會(hui)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迤邐退避”,如此一來,“堯佐之命必遂行,論諫弗及矣”。

 

然而,仁宗與(yu) 臣僚都看走眼了。王舉(ju) 正甫一上任,仿佛小宇宙爆發,立即就放了一把火,“力言擢用堯佐不當”。來看看他的奏疏是怎麽(me) 說的:

 

“臣伏睹張堯佐優(you) 異之恩,無有其比。竊以堯佐素乏材能,徒以寅緣後宮,僥(jiao) 幸驟進。國家計府,須材以辦經費,堯佐猥屍其職,中外鹹謂非據。近者,台諫縱有論列,陛下雖罷其使任,而複加崇寵,轉逾於(yu) 前,並授四使,又賜二子科名。賢愚一詞,無不嗟駭。夫爵賞名數,天下之公器,不當以後宮疏戚、庸常之材,過授寵渥,使忠臣義(yi) 士無所激勸。且堯佐居職,物議紛紜,當引分辭避,而晏然恃賴,曾無一言自陳,叨竊居位,日覬大用。……臣方叨司憲,適睹除命,事幹國體(ti) ,不敢緘默。望聖慈開納,速降指揮。或臣言之不行,即乞罷臣憲司,出補遠郡。”

 

但王舉(ju) 正的奏疏遞入大內(nei) ,卻被仁宗扣留下來,作冷處理,“疏入,不報”。

 

王舉(ju) 正這個(ge) 老實人的強脾氣也給激了出來。過了四天,由於(yu) 皇帝對奏疏遲遲不作回應,王舉(ju) 正便在退朝後“留百官班廷諍,複率殿中侍禦史張擇行、唐介及諫官包拯、吳奎、陳旭,於(yu) 上前極言,且於(yu) 殿廡切責宰相”,因為(wei) 除授四使這麽(me) 重大的任命,如果沒有宰相同意,也是斷不可行的,所以宰相也有責任,台諫官有權質詢他們(men) 。仁宗“聞之,遣中使諭旨,百官乃退”。

 

次日,仁宗下詔:“近台諫官累乞罷張堯佐三司使,及言親(qin) 連宮掖,不可用為(wei) 執政之臣,若優(you) 與(yu) 官爵,於(yu) 禮差便,遂除宣徽使、淮康節度使。兼已指揮自今後妃之家,毋得除兩(liang) 府職任。今台諫官重有章疏,其言反複,及進對之際,失於(yu) 喧嘩。在法當黜,朝廷特示含容,其令中書(shu) 取戒厲,自今台諫官相率上殿,並先申中書(shu) 取旨。”

 

宋仁宗命令宰相對台諫官“取戒厲”,類似於(yu) 口頭警告。當時皇帝“怒未解,大臣莫敢言”,但樞密副使梁適還是站出來為(wei) 台諫官辯護:“台諫官蓋有言責,其言雖過,惟陛下矜察。然寵堯佐太厚,恐非所以全之。”

 

此時,張堯佐大概也覺得眾(zhong) 怒難犯吧,主動上書(shu) 辭去宣徽使、景靈宮使。宋仁宗也樂(le) 得順水推舟,免去其宣徽使、景靈宮使的職務,“乃詔學士院貼麻處分”,重新起草了任命書(shu) ,授予張堯佐淮康節度使、同群牧製置使的榮銜閑職,讓他端坐京師領取厚祿。“而取戒厲卒不行”,口頭警告台諫官一事,不了了之。

 

至此,台諫官攔截張堯佐擔任四使的風波,總算暫時平息了下來。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