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鮑鵬山的公益國學班為(wei) 何一座難求
記者:曹繼軍(jun) 、顏維琦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三月初六癸未
耶穌2018年4月21日
浦江學堂孩子們(men) 在上課本報記者 顏維琦 攝/光明圖片
鮑鵬山與(yu) 浦江學堂學生資料圖片
孩子從(cong) 二年級到六年級,五年時間,每個(ge) 雙休日上半天課,讀完並背誦《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內(nei) 七篇)《六祖壇經》等7部國學經典,這聽上去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文化學者、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和他創辦的浦江學堂正在這麽(me) 做。
2013年春天,鮑鵬山在上海創辦了浦江學堂,不收學費,也不做廣告,他希望與(yu) 社會(hui) 各界合作,麵向青少年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經典教育。雖然起步時困難不少,但鮑鵬山有十足的信心:“這件事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基礎教育必須讀,也隻能讀文化原典。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ang) 價(jia) 值觀。”
很快,僅(jin) 憑口碑傳(chuan) 播,這個(ge) 公益國學班就一座難求,從(cong) 市中心辦到了遠郊街鎮。現在,浦江學堂已擴展至北京、安徽蕪湖、湖北武漢、江蘇常熟等地,到今年初開設班級40餘(yu) 個(ge) 。
七本經典讀五年,打好人生“底色”
浦江學堂第一個(ge) 班級“克圖班”設在上海浦東(dong) 圖書(shu) 館。“克”,取自“克明峻德”,出自《尚書(shu) 》,鮑鵬山又選取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合成八個(ge) 字作為(wei) 浦江學堂此後每開一班排序的依據——“克明峻德,知行合一”,這也是他對這個(ge) 公益國學班教育理念的表達。班級的後一個(ge) 字由每期的讚助方自主命名,比如這一期“克圖班”,“圖”就來自合作舉(ju) 辦方浦東(dong) 圖書(shu) 館。
浦江學堂的麵試錄取率不算高。去年,浦東(dong) 圖書(shu) 館的30人班,在微信上發布開班信息後,20分鍾內(nei) 就有120人報名。浦東(dong) 周浦鎮開設的一個(ge) 40人班,有400人前來報名。每期學堂招生時,鮑鵬山都會(hui) 和家長們(men) 麵對麵開一個(ge) 溝通會(hui) ,便於(yu) 更好地互相選擇:“浦江學堂不僅(jin) 僅(jin) 在做國學教育,更是在做人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能或知識培訓。而國學經典,正是做人的教育最重要的一個(ge) 資源。當然,孩子在浦江學堂讀完之後,在語言、文言文上的進步,毫無疑問。”
雖然不收學費,也不考試,學期結束的要求就是背誦所學經典,但鮑鵬山格外重視課堂紀律,“事先告知,如果一個(ge) 學期缺課三次或者連續兩(liang) 次缺課(病假除外),這個(ge) 學生就得退出”。這個(ge) 約束,也是學堂和學生家長關(guan) 於(yu) 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度磨合。認同這一理念,便將開始至少五年的經典學習(xi) 之旅。
浦江學堂突出傳(chuan) 統經典傳(chuan) 授的係統性和完整性,每一期的學製是“3+2+N”,為(wei) 期五年。前三年為(wei) 養(yang) 正階段,招收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學員,要讀完“四書(shu) ”,全部背誦並理解基本思想,意在養(yang) 其品性之正,思想之無邪,是非之明確;第二階段為(wei) 培大階段,學習(xi) 《老子》和《莊子》等,培養(yang) 大格局,大眼界,蘊含包容之胸襟氣度。之後數年為(wei) 精一階段,學問精當,人性純粹。鮑鵬山要求,報名入班的孩子一般都必須完成“3+2”的學習(xi) 階段,“在此基礎上,凡是有誌於(yu) 繼續學習(xi) 的孩子,可以進一步參加學習(xi) 和研究。學堂的目標是創造一種環境,鼓勵孩子們(men) 研習(xi) 國學,使他們(men) 的精神趨於(yu) 完善、心智趨於(yu) 成熟,讓孩子獲得中國文化傳(chuan) 承,形成中國人獨有的人文氣質和修養(yang) ”。
為(wei) 什麽(me) 一定要讀經典?“讀懂經典是為(wei) 了讓人‘大’起來。”鮑鵬山解釋,“經典就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出現的文化著作。”“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曆史的起源與(yu) 目標》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這一時期,西方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大哲,中國則處於(yu) 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諸子百家。
“這個(ge) 時代承前啟後,盡管距今已有2000多年,但人類基本的價(jia) 值觀都是在那個(ge) 時代確立的。”鮑鵬山說,“這些書(shu) 中創造的概念,比如,仁義(yi) 禮智信,至今仍是我們(men) 的道德標準。文化原典是我們(men) 價(jia) 值觀的來源,是構成我們(men) 精神世界的骨架。如果把教育理解為(wei) 人格的培養(yang) ,毫無疑問要讀經典。”
在讀經典的過程中,鮑鵬山信奉“四個(ge) 不可以”:第一,不可以脫離國家的義(yi) 務教育體(ti) 係。你隻能夠做業(ye) 餘(yu) 的興(xing) 趣班,這是法律問題。第二,不可以脫離家庭。孩子一定要在家庭中成長。第三,不可以脫離現代的知識體(ti) 係。不學習(xi) 其他學科,就沒辦法在現代職業(ye) 體(ti) 係裏找到一份工作。第四,不可以脫離大多數同齡人的共同生活經曆。一旦脫離,就會(hui) 缺少共同的話語,共同的生活回憶,導致在同齡人麵前,出現一種失語的狀態,造成交流障礙。
“今天很多讀經班的問題,都是因為(wei) 他們(men) 是個(ge) 封閉的體(ti) 係,從(cong) 義(yi) 務教育的班裏抽出來,然後門一關(guan) ,什麽(me) 數學、物理、化學都不學了,就是讀經,讀幾十萬(wan) 字的經。”在鮑鵬山看來,讀經教育必須有,最好的辦法是把經典納入到義(yi) 務教育體(ti) 係,變成我們(men) 的教材。在這之前,浦江學堂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義(yi) 務教育的補充,給孩子們(men) 打好人生的底色。
讓孩子有一群2500多年前的朋友
讓鮑鵬山欣慰的是,第一個(ge) 班舉(ju) 辦以後,一個(ge) 學期下來,沒有一個(ge) 學生主動退課。
“讀經”五年,成績如何?3月的一個(ge) 周末,記者在浦東(dong) 圖書(shu) 館旁聽了“德圖班”的一節課。這個(ge) 班的學員2016年進入學堂學習(xi) ,讀了一年《論語》,《孟子》也已讀了一學期。這天,授課老師易飛帶著大家一起讀《孟子·公孫醜(chou) 下》。
“孟子自齊葬於(yu) 魯,反於(yu) 齊,止於(yu) 嬴……”從(cong) 孟子葬母,到古代喪(sang) 葬製度,從(cong) 孟母教子,到孟子闡述的“惻隱之心”,年輕的老師和孩子們(men) 互動頻頻。誦讀時,老師給孩子們(men) 示範,如何讀出孟子的“浩然之氣”。
鮑鵬山介紹,浦江學堂的老師八成是高校在讀博士生,專(zhuan) 業(ye) 分布在“三古”:古代文學、古代曆史、古代哲學,還有一部分高校教師參與(yu) 課程研究與(yu) 教學。對浦江學堂,鮑鵬山頗為(wei) 用心,對授課老師麵試考核後,還要進行教學培訓,組織集中聽課評課,確保教學效果。學堂還編寫(xie) 了專(zhuan) 門的教師用書(shu) ,供老師們(men) 備課討論。
“我們(men) 是紮紮實實讀經典。每周的課,從(cong) 上午9:15到11:45,共兩(liang) 個(ge) 半小時。我跟老師們(men) 講,一定要讓孩子們(men) 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還要穿插相應的曆史背景、曆史故事,以加深理解、提高興(xing) 趣,增加課堂上的信息量和文化含量。”他認為(wei) ,浦江學堂教授的內(nei) 容分為(wei) 三個(ge) 體(ti) 係:一是知識體(ti) 係,包括文化史知識和語言積累等;二是價(jia) 值體(ti) 係,讓孩子理解到這些經典背後的價(jia) 值判斷,形成自己的是非觀和價(jia) 值觀;三是文化體(ti) 係,讓孩子從(cong) 國學經典中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從(cong) 而得到一種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浦江學堂,二年級的孩子讀《論語》,沒有任何障礙。“古代小孩啟蒙也是讀‘四書(shu) ’,為(wei) 什麽(me) 今天小孩會(hui) 讀不懂?相反,有的事情小時候沒讀懂,長大了就真的讀不懂了。”鮑鵬山認為(wei) ,現在的教材誤區在於(yu) 認為(wei) 孩子隻聽得懂“小兔子”,聽不懂“孔子”,而事實上,在教育的起點階段,不存在難易區別,“讓孩子讀‘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和讀‘小白兔白又白’是一樣的”。
《論語》全文約1.6萬(wan) 字,花一年時間講解背誦,孩子們(men) 不僅(jin) 掌握了字麵的相關(guan) 意思,還了解了孔子和弟子們(men) 的生平故事。“讀完一本《論語》,知識有了,人生道理有了,孩子在2500多年前還有了一群熟悉的朋友。而且,傳(chuan) 統文化要和生活聯係起來,要做到知行合一。比如,講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會(hui) 和孩子們(men) 討論你受了委屈該怎麽(me) 做。”鮑鵬山說,“學習(xi) 經典不是為(wei) 了讓人背書(shu) ,而是為(wei) 了通過經典塑造人。”
當經典變得通俗有趣,就激發出孩子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很多孩子由此愛上讀書(shu) ,迷上中國的曆史和文化。經典中的道理與(yu) 孩子們(men) 的日常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聯係。
“峻圖班”學員黃心語的母親(qin) 講起女兒(er) 初學《論語》時的一件小事:在學校,女兒(er) 與(yu) 同學起了衝(chong) 突,但她沒有過激反應,而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孔子曾經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我如果和她打一架,並不能真正地幫助她。”女兒(er) 這樣告訴母親(qin) 。此後兩(liang) 年間,這位媽媽欣喜地看到女兒(er) 張弛有度、一絲(si) 不苟地追求善,處理問題更加從(cong) 容了。“我想這就是學習(xi) 經典的力量,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這也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堅持每周在浦江學堂學習(xi) ,需要付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努力和毅力。”“明圖班”學員肖瑩說,因為(wei) 在浦江學堂提前熟讀了一批儒家經典作品,她對於(yu) 語文課上的古文學習(xi) 更加得心應手。
這些故事讓鮑鵬山感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浦江學堂的事業(ye) 。鮑鵬山說,我對教育的理解有兩(liang) 個(ge) :“第一,安頓好自己的內(nei) 心。第二,喚醒自己的生命力、情懷和創造力。安頓內(nei) 心靠什麽(me) ?靠文化、靠價(jia) 值。就像孔子教育學生,會(hui) 給出一套價(jia) 值標準,仁義(yi) 禮智信。走到哪個(ge) 地方,都有一個(ge) 判斷的標準,自然就心安理得。”
“小學堂,大格局”。2017年,浦江學堂被評為(wei) 上海市“市民修身行動”特色項目。也是在2017年,已有近千名學員的浦江學堂第一次舉(ju) 辦國學故事大賽,生動的表演、流暢的誦讀、豐(feng) 沛的情感,這些平均年齡隻有十二三歲的中小學生對經典的熟稔理解與(yu) 內(nei) 化於(yu) 行,令人動容。賽後,一支“少兒(er) 國學故事百人團”成立,今後,“百人團”的孩子們(men) 將走進社區、學校等,講述國學故事,接力公益行動。
不收費的公益國學班如何可持續
不收費的公益國學班如何可持續?采訪中,記者一直在觀察浦江學堂的辦學模式。
隨著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向全麵複蘇與(yu) 繁榮,社會(hui) 上各式各樣的國學班層出不窮,但依然難以擺脫“不係統、不專(zhuan) 業(ye) ”等問題。浦江學堂用五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師生共勉、家長支持、社會(hui) 參與(yu) 的良性運作模式。前三年的經費都來自熱心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事業(ye) 的機構和愛心人士的捐助,來浦江學堂學習(xi) 的學生不需交一分錢學費,後兩(liang) 年則由學員家長自願讚助,籌集到辦班所需成本便可開班。
“因為(wei) 走的是公益的路子,保證了浦江學堂國學教育的非功利性。學堂可以擺脫一些非教育因素的幹擾,全心全意按照自己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教師也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地去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與(yu) 實踐。這就與(yu) 許多以營利為(wei) 目的的國學教育機構區別開了。”
同時,因為(wei) 是公益教育機構,學堂每個(ge) 班級的日常管理任務都要由家委會(hui) 來完成,家長必須輪流值日,這使他們(men) 有機會(hui) 全麵深入地參與(yu) 教學活動和日常管理,實行家校共管,這對家長們(men) 深入了解國學、深度認識浦江學堂的教育理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
另外,作為(wei) 公益教育機構,學堂對前來報名參加學習(xi) 的學生可以進行挑選,對不能充分認同學堂教育理念的家長,或學習(xi) 能力不足的學生,都可以合理合法地拒之門外;對不能認真學習(xi) ,不切實遵守學堂規定的學生,亦可以充分享有勸退的權利,這就有效保證了學堂在教學和管理上的主動性。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魯華峰,擔任浦江學堂蕪湖“峻興(xing) 班”的授課教師。他說,在教學中逐漸體(ti) 會(hui) 到學堂走公益教育道路所產(chan) 生的這些優(you) 勢。
“德圖班”學員家長鄒婉芬告訴記者,結緣浦江學堂,讓孩子養(yang) 成了晨讀的好習(xi) 慣。學堂要求學員每天上傳(chuan) 誦讀作業(ye) ,剛開始還需要大人提醒,如今每天早上洗漱後孩子都會(hui) 主動拿起課本誦讀,去外地旅行或探親(qin) ,孩子收拾行李從(cong) 未忘記帶《論語》或《孟子》,在火車上、路邊、公園裏都有過上傳(chuan) 誦讀作業(ye) 的經曆。這種自律精神,將讓孩子受益終身。
在鄒婉芬看來,浦江學堂的學習(xi) 收獲,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孩子個(ge) 人的成長,也在於(yu) 家庭共同價(jia) 值觀的建立。全家一起讀《論語》《孟子》,交流中用到其中的典故,都能心領神會(hui) ,免去很多說教,使得家庭溝通更加順暢。有了文化和價(jia) 值觀的認同,孩子不僅(jin) 按這樣的價(jia) 值觀行事,也不自覺地成了這種價(jia) 值觀的傳(chuan) 播者。
因為(wei) 價(jia) 值觀的認同,家長們(men) 自發地全情投入到學堂的日常教學管理。在鮑鵬山的理想中,浦江學堂既是一個(ge) “教育共同體(ti) ”,也是一個(ge) “文明社區”,社區不僅(jin) 是空間區域概念,更是群體(ti) 事業(ye) 概念,需要所有加入浦江學堂的家長和孩子一同參與(yu) ,一同努力。
事實上,五年來,浦江學堂九成以上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都由學員家長自發義(yi) 務承擔。每個(ge) 班級設有家委會(hui) ,每周的課堂都有兩(liang) 名輪值的家長誌願者輔助班主任做好教學管理。學員家長李碩是“德圖班”家委會(hui) 會(hui) 長,她告訴記者,班級發起了家長誦讀點評製度,由值日家長為(wei) 孩子們(men) 的誦讀語音進行詳盡點評。一段錄音三四分鍾,全班孩子的錄音僅(jin) 聽一遍就要一個(ge) 多小時,其間還要記錄下語音語調的問題、漏錯字情況,在值班的那一周每天要投入近2個(ge) 小時的點評時間,值日家長們(men) 個(ge) 個(ge) 都積極努力做好。
在湖北武漢,熱鬧的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裏,有一間安靜的屋子。浦江學堂開到了這裏。一位女老板放棄每年60萬(wan) 元的租金,把店鋪騰了出來,裝修一新,免費提供給學堂辦學。有路人經過,聽到孩子們(men) 琅琅的誦讀聲,仿佛看見一片綠洲。
鮑鵬山告訴記者,不少企業(ye) 、個(ge) 人聽聞學堂的事業(ye) ,紛紛表示願意提供場地或出資讚助。前幾年,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往往“不響”,對方幾次提出後,才會(hui) 進入商討。“一來是希望尋找真正誌同道合的合作者,二來不想一下子把攤子鋪得太大。”他說,“經過五年的探索,浦江學堂形成了一套可複製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套較為(wei) 完善的管理模式,明年我們(men) 的班級將達到100個(ge) 。我希望國學最終能夠走進中小學課堂。”
“教育,喚醒人的生命,變化人的氣質,開闊人的心胸,提升人的境界。教育使人高尚,使人優(you) 雅,使人體(ti) 麵,使人純粹,使人森嚴(yan) 而活潑,偉(wei) 岸而溫暖。”鮑鵬山說,在功利主義(yi) 和工具崇拜的雙重推動下,教育所不可缺失的那些固有的價(jia) 值正在流失,甚至變成了訓練和培訓——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訓練和大學階段的就業(ye) 培訓。尋找教育的美好和純粹,浦江學堂隻是一次發自內(nei) 心的誠懇實踐。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