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鵝湖書院:朱陸之講席猶存鵝湖鍾川嶽英靈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18-04-02 20:11:39
標簽:


鵝湖書(shu) 院:朱陸之講席猶存鵝湖鍾川嶽英靈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二月十六日癸亥

          耶穌2018年4月1日

 

 

  


鵝湖山下稻粱肥

 

鵝湖書(shu) 院坐落在江西省鉛山縣的鵝湖山北麓,是典型的田園水鄉(xiang) 。唐詩“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描寫(xie) 的就是這一帶富庶恬適的田園風情。

 

   

 

鵝湖書(shu) 院鳥瞰

 

書(shu) 院始建於(yu) 南宋淳祐年間,賜名“文宗書(shu) 院”,後毀於(yu) 戰火。明朝景泰年間在原址上重建,更名為(wei) “鵝湖書(shu) 院”。自南宋興(xing) 建以來,書(shu) 院已有800年的曆史。

 

   

 

頭門

 

踏進書(shu) 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頭門,門簪上一塊匾書(shu) “敦化育才”表明了書(shu) 院的辦學宗旨,門前一對漢白玉抱鼓石,兩(liang) 側(ce) 一副楹聯:朱陸之講席猶存,鵝湖鍾川嶽英靈。頭門後是一塊古老的樓門式牌坊,四柱三開間,正麵書(shu) “斯文宗主”,背麵為(wei) “繼往開來”。


  

 

“斯文宗主”石牌坊

 

 


狀元橋

 

狀元橋長10米,寬2.5米,是前去四賢祠瞻仰先賢的必經之道。據說在古代隻有考中狀元的人才能從(cong) 橋上走過,否則隻能走兩(liang) 邊的側(ce) 道。橋下為(wei) 泮池,池內(nei) 種有睡蓮,養(yang) 有紅鯉,每逢夏日,泮池裏紅蓮碧波,往來遊客便可欣賞到“魚戲蓮葉間”的樂(le) 趣。


  

 

講堂內(nei) 景

 

講堂是書(shu) 院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之所,為(wei) 三開間敞廳,中堂版壁前設有講台,兩(liang) 側(ce) 壁書(shu) 有“忠、孝、廉、節”四個(ge) 大字,為(wei) 仿朱熹字體(ti) 。站在講堂裏,我們(men) 仿佛還能領略到曆代大儒引經據典、傳(chuan) 道授業(ye) 、誨人不倦的風采,依稀還能看到學子來往穿梭、長歌對答的身影,耳畔似乎還回蕩著朗朗的讀書(shu) 聲。


   

 

敬惜字爐

 

古人認為(wei) 字是有靈性的,寫(xie) 過字的紙隨地亂(luan) 丟(diu) 是大不敬,踐踏地上的字紙會(hui) 遭到報應。凡是寫(xie) 過字的廢紙不能扔在地上,不能用腳去踩踏,不能用於(yu) 裱糊、包裹,必須送到“惜字爐”焚化,這種行為(wei) 被稱為(wei) “敬惜字紙”,後來漸漸地成為(wei) 一種風俗。“敬惜字紙”是中國古代傳(chuan) 統文化中的良好美德,傳(chuan) 達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

 

   

 

四賢辯論

 

鵝湖書(shu) 院是中國理學文化的傳(chuan) 承之地。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的理學大師朱熹與(yu) 心學之魁陸九淵、陸九齡應浙東(dong) 學派代表人物呂祖謙的邀請相聚鵝湖書(shu) 院。四位賢人吟詩唱和,相與(yu) 激辯,場麵盛極一時,史稱“鵝湖之會(hui) ”。

 

   

 

辛陳之晤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愛國詞人辛棄疾與(yu)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陳亮會(hui) 於(yu) 鵝湖。他們(men) 傳(chuan) 承理脈,追尋光揚,極論世事,史稱第二次“鵝湖之會(hui) ”。相會(hui) 之後,二人都寫(xie) 下了多首不朽詩作。從(cong) 辛棄疾的“男兒(er) 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呐喊中,便可領略到詞人當時的豪情壯誌。

 

   

 

禦書(shu) 樓

 

   

 

康熙禦書(shu) 匾額“窮理居敬”

 

禦書(shu) 樓位於(yu) 書(shu) 院最南端高處,始建於(yu)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為(wei) 重簷歇山頂。禦書(shu) 樓匾文“窮理居敬”和兩(liang) 側(ce) 的楹聯“章岩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均為(wei) 康熙禦書(shu) ,詮釋的正是理學的精髓。

 

  

 

書(shu) 院秋韻

 

往事越千年。灰白相間的建築深深地鐫刻著曆史的陳跡,山水合抱的景色靜靜地印證著傳(chuan) 承至今的智慧。書(shu) 院周圍樹木參天,院內(nei) 湖池清澈,幽靜雅致,涵蓄厚重,山水人文融合匯聚,恰似一幅徐徐打開的水墨畫卷。

 

  

 

誦讀朱子教條

 

作為(wei) 中國古代書(shu) 院製度的實物遺存和傳(chuan) 統文化的象征,鵝湖書(shu) 院依舊是今天文化、學術交流之地,吸引著眾(zhong) 多海內(nei) 外遊客、學者前來瞻仰、追尋。千年書(shu) 院正重現著當年的雄風異彩!(江西省鉛山縣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