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蘇珍作者簡介:陳蘇珍,女,西元一九八五年生,福建閩侯人,法學博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 |
作者:陳蘇珍、潘玉騰(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二月初六日癸醜(chou)
耶穌2018年3月22日
朱熹所著《朱子家訓》又稱《朱文公家訓》,用字極其精練,全文僅(jin) 317字,是一部關(guan) 於(yu) 修身、齊家、處世的傳(chuan) 統家訓典範。
《朱子家訓》建構了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體(ti) 係
從(cong) 朱子四書(shu) 學思想體(ti) 係的建構來看,朱子童蒙教育思想是對其四書(shu) 學思想體(ti) 係的完善。朱子對家庭教育及童蒙教育非常重視,認為(wei) 童蒙教育是個(ge) 人修養(yang) 和道德教育的起步與(yu) 基礎。尤其是朱子在完成《四書(shu) 集注》後,仍不斷地進行修改。在修改過程中,他發覺《四書(shu) 集注》教育體(ti) 係並不完善,隻有講求“致知進學”的“大學”,卻沒講求“用敬涵養(yang) ”的“小學”。於(yu) 是,朱子創作了以灑掃、應對、進退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小學》《朱子家政》《童蒙須知》《謹守勤謹》和《朱子家訓》等篇目,以補其教育體(ti) 係在童蒙教育領域的空白,由此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涵養(yang) 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的思想體(ti) 係。
《朱子家訓》使朱子的道德教育思想體(ti) 係得到完善與(yu) 升華。首先,《朱子家訓》開創了精練、質樸又兼具哲理的傳(chuan) 統家訓體(ti) 例,表述精練,此前影響力較大的傳(chuan) 統家訓名篇多是體(ti) 係宏大、內(nei) 容詳備的鴻篇巨製。其次,《朱子家訓》話語風格樸實,其所述皆源於(yu) 傳(chuan) 統日常道德生活實踐,貼近社會(hui) 生活,易於(yu) 被人們(men) 理解和接受。最後,《朱子家訓》包含的哲理深刻,將朱子理學內(nei) 核融入道德教育思想中。既充分彰顯了朱子“大學”思想,又體(ti) 現了“小學”教育思想體(ti) 係的道德教育主旨。《朱子家訓》語言通俗、文風平實,又闡發了深刻雋永的哲理,雖然簡短,但卻道出了道德教育的基本底線,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成為(wei) 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家訓名篇,影響深遠。
《朱子家訓》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學內(nei) 核
《朱子家訓》以朱子理學思想為(wei) 哲學基礎,其中涵蓋了儒家的基本道德觀,構建了理學概念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柔的理想家庭人際關(guan) 係。不僅(jin) 從(cong) 多角度多層次展現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學內(nei) 核,同時也涉及社會(hui) 適應問題,對所處環境應采取隨遇而安之的應變之道,勾畫出宋代社會(hui) 人際關(guan) 係的理想藍圖。
以“仁”為(wei) 道德教育核心,闡明待人之道和修身處世之禮。《朱子家訓》開篇即言“君之所貴者,仁也”,從(cong)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師友等社會(hui) 個(ge) 人主體(ti) 角度提出了基本道德準則。受到當時社會(hui) 政治環境及思辨開化學術風氣的影響,其中所提倡的基本德目,不是封建等級中以下對上單方麵絕對服從(cong) ,而是具有一定相對性,是辯證和相互製約的。《朱子家訓》闡釋了君王和臣子的道德準則、和諧家庭倫(lun) 理關(guan) 係思想、社會(hui) 相處之道,朱子認為(wei)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關(guan) 係也是相互對等的。對傳(chuan) 統文化中“家國同構”的封建社會(hui) 而言,家庭穩固是社會(hui) 整體(ti) 穩定的基石。
以“善”為(wei) 道德教育目標,強調善性的發掘和培育。《朱子家訓》雲(yun) :“勿以善小而不為(wei) ,勿以惡小而為(wei) 之。”朱子認為(wei) 道德修養(yang) 過程或道德教化目的就是去惡存善,即是追求善之本性。一方麵,不論是“大過”還是“小過”都應本著寬容之心對待,隻是處置方式不同。小過可以容忍,大過就要講明其中緣由,教其改正。另一方麵,不論“小過”還是“小惡”都要防微杜漸,不可忽視,才是追求“至善”的體(ti) 現。在朱子看來,善是人性本然狀態,惡則是因“氣稟”不足而衍生出來。朱子“氣稟”論不僅(jin) 解釋了世間不同惡行的原因,更是為(wei) 道德教育追求“至善”的目標指出了明確的途徑。因此,變化“氣稟”就成了提升道德修養(yang) 的關(guan) 鍵,然而“氣稟”變化又是極其困難的,必須通過不斷自覺地積累善性。“變化氣稟”既說明良好德行是可以通過後天養(yang) 成而實現,又為(wei) 道德教化實踐的可能性提供了哲學依據。
以“義(yi) ”為(wei) 道德實踐導向,倡導合理的利益觀。朱子從(cong) 理氣觀出發解釋“義(yi) ”的來源。“理”是天地之本源,由理而生氣,人之所以有不仁不義(yi) 的行為(wei) ,皆因以氣質之偏、物欲之蔽。“義(yi) ”是“仁”外顯表現之一,如能通過道德修養(yang) 以達到內(nei) 在的“仁心”,則自然可以成就外在的“義(yi) 行”。《朱子家訓》關(guan) 於(yu) 如何踐行“義(yi) ”之道德規定也有具體(ti) 而生動的解釋,即不能做損人利己之事,要尊敬年長的人,不能嫉妒有才能的人,要推崇有德行的賢人。《朱子家訓》明確提出在“義(yi) ”的標準下,何“可為(wei) ”、何“不可為(wei) ”。如“無私仇、無私法,合理之事”都是符合道德標準可為(wei) 之事;而“損人利己、妒賢嫉能、稱忿報橫逆、非禮害物命、取不義(yi) 之財”都是不符合道德不可為(wei) 之事。《朱子家訓》由細致而翔實的“義(yi) ”之德行出發,提出了儒家傳(chuan) 統道德教育的實踐路徑。
《朱子家訓》道德教育思想的實踐途徑
朱子重視啟蒙階段道德養(yang) 成教育,認為(wei)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做學問的基礎,這也是其作《朱子家訓》以教化世人的首要目的。《朱子家訓》一麵強調規範社會(hui) 個(ge) 人主體(ti) 的道德義(yi) 務,一麵倡導營造和諧的人際關(guan) 係,在重視個(ge) 人基本道德修養(yang) 基礎上,要做好社會(hui) 個(ge) 人主體(ti) 道德建設。其提出將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即道德教育的實踐途徑就是從(cong) 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把每件小事都做得完善,從(cong) 而追求自身道德品質的卓越,可謂極具特色的道德養(yang) 成實踐教育。
第一,重視童蒙道德養(yang) 成教育,強調由“明德”進而“為(wei) 學”的修養(yang) 工夫。《朱子家訓》對道德教育啟蒙階段的重視,對子弟的教育以良好德行培養(yang) 為(wei) 出發點,認為(wei) 道德教育是一切為(wei) 學的基礎和開端。隻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具備追求“聖賢”的基本條件。
第二,強調自我修養(yang) 的重要性,倡導從(cong) 他律走向自律的道德教育規範。天命之理是萬(wan) 物本然之性,而順應天性就是所謂的事物各自順應自然之道。追求聖賢之道就是通過教育和自我修養(yang) 而達成天命本然之性的過程。其中,個(ge) 人的能動作為(wei) 是不可忽視的,這包含至少兩(liang) 條途徑,一是個(ge) 人修養(yang) 上的用功,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hui) 等對個(ge) 人道德的教化和培育。朱子重視興(xing) 辦書(shu) 院即是以促進主體(ti) 在道德教育中的能動作用的發揮。
第三,道德教育要與(yu) 社會(hui) 生活相結合,遵循由認知轉化為(wei) 實踐的道德踐行路徑。《朱子家訓》中所揭示的“仁、忠、慈、孝、友、恭、和、柔、禮、信、敬、愛、尊”等德目,規定了社會(hui) 成員個(ge) 體(ti) 不同的社會(hui) 角色和應盡的道德責任,旨在構築一個(ge) 和諧求善的理想社會(hui) 圖景。由此說明,道德教育不是高高在上或停留在文字層麵的空談,應該落實到社會(hui) 實踐並融入到個(ge) 人日常生活之中去,乃朱子所言“日用常行之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待《朱子家訓》道德教育思想要防止機械的認知狀態,不能僅(jin) 是僵化地學習(xi) 和記憶家訓格言,而應當結合當前社會(hui) 道德教育發展的時代需求來闡發《朱子家訓》的價(jia) 值,讓《朱子家訓》道德教育思想合理內(nei) 核成為(wei) 滋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