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書能明理自然佳——序《元士文集》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18-03-13 18:47:20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書(shu) 能明理自然佳——序《元士文集》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正月廿六日甲辰

          耶穌2018年3月13日 

 

東(dong) 海附言:春節期間,瀏覽了元士《切切思語---一位八零後的思想隨筆》,時時拍案,遂為(wei) 之序。希望有遠見的出版社、有慧眼的出版家垂青,讓這兩(liang) 本明理、明道的書(shu) 早日問世。交益友,讀益書(shu) ,人生至要;傳(chuan) 益言,出益書(shu) ,功德無量。《元士文集》之名暫定。

 

讀書(shu) 明理,明理是讀書(shu) 的根本目的。朱熹說,沒有不曉事的聖賢;東(dong) 海曰,沒有不明理的君子。明理即思想明白,理論通達,這是實踐正確的基本保障,包括政治實踐和道德實踐,都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指導。

 

《中庸》“誠之五法”: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明理是博學、審問、慎思的成就。《大學》八條目,把格物致知放在最前麵,致知就是獲致各種正確的知識,包括自然知識、社會(hui) 知識和文化道德知識,從(cong) 而獲得明理的智慧。

 

唯有明理,才能擁有知人之明、擇法之眼和明辨功夫,明辨善惡、正邪、華夷、人禽、君子與(yu) 小人之區別,明辨人世間各種是非黑白;唯有明理,篤行才能行得中正,不出偏差;唯有明理,才能誠意正心並獲得修齊治平的能力,進入上達的通道。佛道兩(liang) 家,認為(wei) 下學會(hui) 障礙上達,知識會(hui) 障礙智慧開發和道德追求,故下學與(yu) 上達是割裂的。唯有儒家,將知識、智慧與(yu) 道德貫通為(wei) 一。

 

理有事理、物理、心理、性理、政理、史理、教理、天理種種。概乎言之,物理是關(guan) 於(yu) 宇宙萬(wan) 物包括各種生命現象的科學知識,心理是對意識及潛意識的認知,性理是對人性包括感性、理性、靈性和本性的認識,政理即政治思想理論,史理即曆史觀和對各種曆史規律的認知,教理即關(guan) 於(yu) 教學和教化的道理,天理是最高真理,一切正理真理的最高根源和形上依據,一切學問的頭腦。

 

正確的理都可以稱為(wei) 正理、真理。學習(xi) 的過程,是下學上達,先明一般性道理,包括事理物理心理,再明政理史理教理,最後上達天道,悟明天理。明天理就是明太極,明明德,明“性與(yu) 天道”,明仁本主義(yi) 之世界觀生命觀。這是明理的最高境界。而一旦覺悟天理,對世出世間各種道理的理解又會(hui) 不斷深入和更加全麵。

 

作者從(cong) 事私塾教育,對教理的闡述是本書(shu) 的重心。教理指教育的道理,包括教育的宗旨、意義(yi) 、方法、注意事項和少年孩童的心理等等。作者用三句話概括了教育的目的和本末先後:首先是做一個(ge) 好人,其次是做一個(ge) 明白的好人,最後是做一個(ge) 有能力的明白的好人。作者說:

 

“教育的根必須要落在〝德智〞上,文才技藝隻是調味之料,沒有德智為(wei) 底蘊,這些東(dong) 價(jia) 值極小,甚至有害。而德智不二,德智一體(ti) ,無智不可能有真正的德,無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智。”

 

好就是有德,明白就是有智,德智兼備,自有相當的能力,自有一定的文才,各種技藝學起來也不難。我說過,詩詞書(shu) 法武術氣功之類,皆為(wei) 儒家所遊之藝,屬於(yu) 文化之低端。擅長低端者未必高得上去,甚至玩物喪(sang) 誌,小技妨道;立足高端者境界眼界皆高,隨意遊玩就可能遊到藝術的高遠處。

 

至於(yu) 政治、文學、教育,原是儒家老本行。凡是真儒,必明於(yu) 政治、善為(wei) 文和教學。軍(jun) 事是政治的延伸,自然也是儒家關(guan) 注的重心。例如王陽明,稱之為(wei) 政治家、教育家、軍(jun) 事家、文學家、詩詞家、書(shu) 法家等,外行話也。這種種家都是儒家的延伸。所有的家加起來,都不如儒家兩(liang) 個(ge) 字有分量。

 

儒家為(wei) 文化最高端最高段,籠罩涵蓋政治、教育、軍(jun) 事、文學、藝術等一切。凡真儒醇儒,隻要願意去做,做什麽(me) 都不會(hui) 差。

 

儒眼看人,先論人品德性,然後才論詩品書(shu) 品藝術品質。程顥常常提醒子弟、弟子當心玩物喪(sang) 誌,甚至以王羲之,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大書(shu) 法家為(wei) 戒、為(wei) 負麵榜樣,說:“如王虞顏柳輩,誠為(wei) 好人則有之,曾見有善書(shu) 者知道否?平生精力用於(yu) 此,非惟徒廢時日,於(yu) 道便有妨處,足以喪(sang) 誌也。”(《二程集》)

 

程顥認為(wei) ,善書(shu) 而不知道,便是王虞顏柳輩,也不足道,遑論那些不如王虞顏柳者。這裏的書(shu) 換成詩詞歌賦琴棋技擊,這個(ge) 觀點同樣成立。善藝而不知道,遠不如知道而不善藝。其實,知道者要學藝,居高端而臨(lin) 下,往往勢如破竹,事半功倍。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此之謂也。

 

明白的人就是明理的人。作者說:

 

“讀書(shu) 就是為(wei) 了明理,讀書(shu) 也必須要明理,教育的一切前事,必需圍繞明理而展開,教育的一切後效,也必定隻依明理而呈現。不明理,則讀書(shu) 無意義(yi) ,不明理,則行動無內(nei) 力,教育所有的著力點隻在“明理”二字!”

 

有能力而明白的好,就是仁智勇兼備的君子的好。人最大的特點是有人格,這是人與(yu) 鳥獸(shou) 的基本區別,沒有人格的人非人,人格不健美的人非儒家,非君子。注意,泛泛而論,有一定文化道德修養(yang) 的人就是君子;但嚴(yan) 格地講,唯有儒家才有君子。孔子說:“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孟子說:“仁,人之安宅也;義(yi) ,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隻有儒家才是仁義(yi) 之道,君子之道,人類最為(wei) 中正之道。舍棄斯道,何以養(yang) 成君子之德哉。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yang) 士君子。隻有沿著君子之道,才能成就君子之德,也才能讓學習(xi) 成為(wei) 一件特別快樂(le) 的事,苦學也樂(le) 。如果讓學生對學習(xi) 產(chan) 生厭惡感,不是教學內(nei) 容非正理,就是教學方法非正確。“私塾教育一言以蔽之,即:以更有效益的方式,學更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更有效益的方式和更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都必須以正確為(wei) 前提。不僅(jin) 私塾教育,所有教育都不外乎內(nei) 容和方法選擇的正確。

 

聖賢是君子之大者。君子而立,賢者不惑和知天命,聖人耳順和不逾矩。聖賢君子擁有天爵,是人世間最美好、文明、光明、幸福和高貴的人,也是做人最成功的人。正如作者所說:“聖賢君子才是真正的貴族,永遠的貴族!思想健康,精神高貴,人格健全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作者認為(wei) :“人有三個(ge) 世界:感性世界;理性世界;靈性世界。唯儒家聖賢,三性具足,相得益彰,最為(wei) 可愛!”隻有三性具足,方能“以良知宰理智,以理智製情欲,時中而和”,從(cong) 容中道。也三性具足,才能上達天理。

 

儒家是常道,平常,平易,簡易,然道及形而上,道及天理,道及仁本主義(yi) 世界觀生命觀之高處,殊不易言。大道難言絮絮言,東(dong) 海十幾年來絮絮叨叨,嘵嘵不休,並不奢望多數讀者能聽進去。然極少數、一小撮人能聽進去、悟進去了,明白了,仿佛空穀足音,特別讓我欣喜,作者就是其中之一。吾道東(dong) 矣!特作嵌名一聯勉之:落筆洗空千古士,弘儒煉就一元丹。上聯為(wei) 宋人詩,一元者,天理也。

 

天理就是天道天命,就是本體(ti) 意義(yi) 上的仁,仁的形而上。孔子仁本位,《易經》易本位,《中庸》中道本位,程朱天理本位,陽明良知本位,其旨一也。明於(yu) 天理,就是明於(yu) 天道仁性,自然明於(yu) 仁本主義(yi) 世界觀、人性觀、價(jia) 值觀。

 

作者撰有《論“仁本主義(yi) ”對當今中國的十大現實意義(yi) 》一文,從(cong) 十個(ge) 方麵對仁本主義(yi) 的義(yi) 理和意義(yi) 進行了深入全麵的闡述,茲(zi) 不贅。作者堅信,仁本主義(yi) 道路,是人生成德成聖、社會(hui) 長治久安的最佳道路;仁本主義(yi) 體(ti) 係是道德和政治的最佳學說,最高理論;仁本主義(yi) 製度即儒家憲政,是超越民主、普適中西的最好製度。

 

作者對孟子的仁者無敵論特別理解和信奉,是源於(yu) 中國曆史的深度了解,也是源於(yu) 對仁性良知巨大潛力的領悟。作者指出:

 

“良知,就是老天給我們(men) 安裝設置好的最底層最核心的係統。這個(ge) 係統威力無比,功能巨大,他能在現實中發揮的作用越大,那麽(me) 這個(ge) 人啊,他的德智水平就會(hui) 越高,這是肯定的。天下道理皆歸納於(yu) 仁,天下事物終歸本於(yu) 仁,天下歸仁,既是過程,也必將是結果。一個(ge) 人一個(ge) 家庭一間公司一個(ge) 社會(hui) 乃至整個(ge) 世界,推動其良性運作的核心驅動力正是仁義(yi) !”

 

此言與(yu) 東(dong) 海“隻有良知才是推動社會(hui) 和曆史發展的根本性力量”的觀點異曲同工。相對於(yu) “惡動力論”,東(dong) 海提出,道德才是曆史發展的動力,可稱為(wei) “善動力論”或者“道德動力論”。

 

作者在孟子的基礎上提出了仁本無敵之說。仁者無敵側(ce) 重於(yu) 王道文明的強大,意謂王道政治軍(jun) 民團結,上下一心,天下無敵;仁本無敵則側(ce) 重於(yu) 思想理論的優(you) 秀,指的是仁本主義(yi) 體(ti) 係中正無偏,圓滿無漏,天下無對。唯有仁本主義(yi) ,可以上明太極,內(nei) 立人極,外建皇極,可以統攝中西諸子之優(you) ,可以盡破古今百家之陋。

 

作為(wei) 堅定的仁本主義(yi) 者,作者在盡心盡意是是、善善、賢賢,盡心盡意弘傳(chuan) 中道真理、王道正義(yi) 的同時,也致力於(yu) 非非、惡惡、賤不肖,也就是以仁本主義(yi) 立場、觀點和方法,批判邪知邪見和惡人惡物。這也是興(xing) 儒弘道、道援天下的重要方式和對邪惡勢力最好的拯救。

 

厚德載物,仁義(yi) 造命。信奉、學習(xi) 、實踐仁本主義(yi) ,個(ge) 人可以明明德,致良知;政治可以親(qin) 民,致良製。個(ge) 人和國家命運都可以因之而改良。仁本主義(yi) 經得起最高的信仰和尊崇。當全世界多數人尊信仁本主義(yi) 的時候,就是天下歸仁、世界大同的時候,也是人類命運最美好的時候。

 

世事洞明皆學問。明於(yu) 天理,於(yu) 政理史理事理物理情理心理,自然明瞭通達,洞若觀火。故對於(yu) 政治、曆史和各種人物事物,對於(yu) 古代諸子和西方百家,對於(yu) 西方文明和自由主義(yi) ,作者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天理也就是易理,作者對《易經》頗有研究,作了不少筆記,結合現實和教育談論易理,頗多真知卓見,可以啟蒙發聵。這裏就不一一例舉(ju) 了,有興(xing) 趣者自己去其書(shu) 中領教吧。

 

人必依仁方為(wei) 美,書(shu) 能明理自然佳。隻有依仁明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才能做明白的事,說明白的話,寫(xie) 明白的書(shu) 。隻有知仁明理的書(shu) ,才是有價(jia) 值的好書(shu) 。友有益損,書(shu) 也有益損。借用孔子的話說,益者三書(shu) ,損者三書(shu) :說假話,講歪理,傳(chuan) 邪道,損矣;言真,理正,道中庸,益矣。本書(shu) 就是這樣一本益書(shu) ,有益於(yu) 明儒學微言大義(yi) ,有益於(yu) 破各種歪理邪說,有益於(yu) 讓越來越多的人希聖希賢,共同為(wei) 儒家文化的曆史性複興(xing) 和中華文明的新一輪發展而努力。是為(wei) 序。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