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張氏支脈家規

欄目:教規義訓
發布時間:2018-03-13 14:32:45
標簽:
張晚林

作者簡介:張晚林,號抱經堂,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學哲學係任教,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哲學與(yu) 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兼職湖南省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著有有《徐複觀藝術詮釋體(ti) 係研究》《赫日自當中:一個(ge) 儒生的時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實踐——基於(yu) 心性工夫之學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學”的開顯曆程——牟宗三精神哲學研究》《荀子譯注(選本)》等。於(yu) 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創辦弘毅知行會(hui) ,宣揚儒學聖教,踐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張氏支脈家規

張晚林整理點校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西元2018年3月13日

 

點校說明:此家規為(wei)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張氏支脈家規,並非張氏總族家規。華夏張氏,豪族大姓也,多以少昊帝軒轅氏之子揮公為(wei) 鼻祖,是否有總族家規,筆者目前尚未查閱,不得而知。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張氏支脈,亦源於(yu) 揮公,揮公傳(chuan) 百零六世,至唐開元十九年,始生寧公。寧公(731-807年),字康叔。建中年間之重臣,為(wei) 人正直賢明,敢於(yu) 忤逆權貴。《江西通誌》卷九十五《寓賢》載其事跡曰:

 

張寧,字康叔,洛陽人。登進士,授相王府司馬,擢禦史大夫,與(yu) 陸贄韓愈友善。徳宗建中間,升國子監祭酒,立朝謇諤[①]忤盧杞[②],因棄官慕柳渾[③]高風,聞其隱於(yu) 武寧山,遂訪渾遺蹤,入紫鹿岡(gang) 青牛洞。慨然止曰:紫鹿青牛,非方外人不可狎。遂隠居於(yu) 此。

 

寧公生子六,行三諱玿。玿公亦生子六,諱鄴、郾、鄢、鄒、酆、䣊。郾公傳(chuan) 二十六世,生亨一公。䣊公傳(chuan) 二十六世,生誌高公。會(hui) 元季兵亂(luan) ,亨一與(yu) 誌高二公俱由江西遷居湖北大冶金牛。亨一公落業(ye) 靈溪金星山,後蕃衍為(wei) 九門;誌高公落業(ye) 馬跡石板林,後蕃衍為(wei) 十三門。故金牛張氏總稱為(wei) 九門十三張。至今,蓋已傳(chuan) 二十五世矣。筆者即為(wei) 誌高公二十二世孫。《家規》與(yu) 《規訓申言》蓋二支脈之祖先共同修訂。

 

今年適逢吾莊(誌高公六世孫蕃正公由石板林分支至吾莊)——大冶市金牛鎮蕭家壟張灣重建宗祠,因撰寫(xie) 碑文之需,參閱宗譜,遂拜讀祖上之家規。喟然感歎,不能自已。於(yu) 是,點校注釋,以資後之有心於(yu) 宗族譜牒與(yu) 人倫(lun) 教化者。需要指出的是,因宗譜乃孤本,筆者發現其中少數訛誤,亦無從(cong) 勘校,筆者依據意思作了適度修改。

 

一、忠藎[④]宜矢也。一命之榮,粒食之福,誰與(yu) 為(wei) 賜?故無論拜爵立朝,所當夙夜匪懈;即耕田鑿井,亦宜賦稅早輸。倘有逮負違限、頑梗隱抗者,請法懲治。

 

二、孝養(yang) 宜盡也。鞠育[⑤]之恩,昊天罔極。邇來人心寢薄[⑥],不惟菽水罔供,甚至忤逆無忌。此等人子,法所不容。族正房長,務宜指出,送官懲治,以為(wei) 不孝者戒。

 

三、友恭宜篤也。花分荊萼,韻協塤箎[⑦]。手足之雅,古稱盛事。鬩牆[⑧]弓角,風斯下矣。我族子弟,務各自勉,毋傷(shang) 同胞。

 

四、閨閫[⑨]宜肅也。古人門除之地,嚴(yan) 若朝廷;夫婦之間,敬同賓客。誠以造端不謹,貽害必深。有齊家之責者,須內(nei) 外嚴(yan) 肅,以別嫌疑。倘男女雜遝,有玷家聲,一經查出,重家長以警治家不嚴(yan) 之罪。

 

五、公會(hui) 宜存也。凡各房大小會(hui) ,本務宜協力同心,以保永遠。倘私懷覬覦,吞公肥己者,無論有分無分,公同送公懲治。

 

六、婚配宜擇也。每見娶婦者,惟圖妝奩,不顧楣門;嫁女者,但求厚聘,不問宅第。甚至娼優(you) 聯姻,係羅妄締;同姓合婚,悍幹明禁。嗣後各莊,有蹈此弊者,除抹譜外,仍公同懲治。

 

七、祖塚(zhong) 宜保也。先人之體(ti) 魄全如斯,嗣裔之禍福係於(yu) 斯。塋墳須不時修理,樹木須時加守護。如有不肖子孫竊砍盜葬,一經查出,公同送官究治,決(jue) 不寬宥。

 

八、祭祀宜存也。我族窮戶居多,原存公會(hui) ,以保祖山墳墓。上莊有會(hui) 名曰敦厚堂,取敦本木茂,積厚流光之意。早歲置有上產(chan) 三十餘(yu) 畝(mu) 。下莊有公曰三義(yi) 公,取以三大公好義(yi) 為(wei) 懷之意。亦置有上產(chan) 十餘(yu) 畝(mu) 。務宜協力存放公正殷實者煢領,如吞公利己、敗廢斯會(hui) 者,匪為(wei) 先人譴責,族正亦要公同送官處治。

 

九、族學宜立也。嗣後各莊,原有義(yi) 學,及新設義(yi) 學,房長均應永遠負責或存放,照例幫助兒(er) 童,俸金或備案公聘西席[⑩]。免費其外,無得支扯,違者送公處治。

 

十、賭博宜戒也。近見三五成群,嘯聚酣賭,不務正業(ye) ,甚至傾(qing) 產(chan) 覆家為(wei) 盜為(wei) 賊,株連親(qin) 屬,殊堪痛恨。我族倘有不法子弟聚窩賭者,一經擄獲,公同送公,或家法處治。

 

十一、訟獄宜息也。自古和氣致祥,戾氣招殃。邇來人心澆薄,因每睚小忿,醸為(wei) 控訴大釁,殊失宗族和睦之道。嗣後族內(nei) 即有不平之事,宜投鳴戶正理論,誰是誰非,秉公解釋,毋許健訟。

 

十二、子弟宜束也。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近有不法之徒,每於(yu) 山場田地土產(chan) ,無論公私,不時偷竊,遊手好閑,荒怠正業(ye) 。如此子弟,大傷(shang) 風化。我族父兄房長,宜嚴(yan) 加懲治處罰,隱匿者與(yu) 犯同罪。

 

規訓申言

 

事親(qin) 第一

 

凡為(wei) 子者,必善事父母。彼聖賢孝親(qin) 道理,難為(wei) 苛責。但每日服勞奉養(yang) 無缺,略無怠慢;聽父母言語,不衝(chong) 撞、不執拗、不私造;飲食不偏愛妻子;有疾請醫調治,身後葬祭盡禮,亦可為(wei) 今之孝者矣。設使己為(wei) 人子,動多忤逆,則為(wei) 己子者,豈能孝順?試看簷前水,點滴不差移[11],非虛也。族眾(zhong) 務宜凜遵[12]。

 

和兄弟第二

 

同胞兄弟,務宜友恭。情宜和順,話莫唐突;勿私積財產(chan) 致起爭(zheng) 端,勿聽婦人搬唆致傷(shang) 和氣,勿持蠻強霸自占便宜。倘或不念手足,變生鬩牆。《詩》曰:“凡今之人,莫於(yu) 兄弟。”[13]獨何為(wei) 哉?惟冀齒雁行之序,篤孔懷之誼[14]。不惟手足相愛,而後人亦有模範矣。

 

敬長第三

 

宗族伯叔兄弟,於(yu) 吾固有親(qin) 疏,其實乃祖宗一體(ti) 所分,不可憎嫌忌刻,妄分爾我。稱呼以分,不得呼名;行坐以齒,不得僭越。議事亦聽尊長處分,卑幼不可妄言;即尊所論未是,亦必從(cong) 容動議,不可自執己見,專(zhuan) 主必行;卑幼言有可采,尊長亦不輕忽其言。同席飲食,尊在上,不可苟言苟笑,以及酗狂撒潑,更踏犯上之罪。

 

豫訓子弟第四

 

古有貽教者,聖賢之母也。孩提知愛,稍長知敬,固為(wei) 良知良能,患在知識漸開,習(xi) 染漸入。為(wei) 父兄者,方其子弟三歲以後,起居飲食之間,事事教之以正。小則語言衣冠進退揖讓,大則詩書(shu) 禮義(yi) 頤養(yang) 器識,以使格局自端方矣。倘因小聽其縱恣,長必驕肆無度,後來再以家規繩之晚矣。

 

輸納第五

 

輸納糧餉為(wei) 我國民應盡之義(yi) 務,嗣後凡有糧之輩,務要醇良急公,切勿故為(wei) 抗欠,致累保甲。

 

勸讀第六

 

吾族自寧公以來,代有官爵,至今書(shu) 香稱盛者,豈盡子弟之明敏歟?抑由父師督責之嚴(yan) 耳。在後子孫雖多,切勿徒為(wei) 家計慮,置詩書(shu) 於(yu) 度外,尤當擇其子弟之聰穎者,延師訓誨,雖家計窘迫,亦必勉力作成。為(wei) 父兄者,庶無愧於(yu) 賢父兄之名,而子弟之自暴自棄者,更當自省。

 

勸耕第七

 

家有子弟,讀為(wei) 上策,耕亦急務。其必及時力田,無荒本業(ye) ,因地製宜,始為(wei) 上農(nong) ;否則,分心別務,荒蕪南畝(mu) ,名為(wei) 力田,實為(wei) 農(nong) 賊,俯仰無賴,迨至家業(ye) 蕭條,咎將安歸?務農(nong) 者,均宜相勸相勉。

 

營為(wei) 第八

 

士農(nong) 工商,各執一業(ye) ,以為(wei) 養(yang) 身之資,不得遊手放閑,弗務本業(ye) ,以蕩心誌。古雲(yun) :“賜以千金,不若教一藝。”否則,三五成群,出入無常,胡行亂(luan) 為(wei) ,辱及祖先,查獲決(jue) 不輕恕;至賭博屠牛,久幹國禁,當送官懲治。族眾(zhong) 尤宜凜遵。

 

承宗祀第九

 

人生以祭祀為(wei) 重,族有乏嗣者,許令親(qin) 兄弟之次子一人承繼,必依行次而立,不得混爭(zheng) ;如親(qin) 兄弟無子,許令堂兄弟之次子承繼,此謂因繼也。如因繼之子或愚不肖,或廢疾而年有不合,則從(cong) 公議擇其因繼之下一人繼之,此謂擇繼也。二繼之下,或愛族中俊偉(wei) 明敏者,則又無分親(qin) 疏,隻要行次相稱,亦可立之,此謂愛繼也。惟螟蛉[15]與(yu) 異姓不可。

 

培植墳墓第十

 

通戶公私墳山,久以封禁,不許盜葜。如有貪圖風水,私行盜葜者,斷令起扡。至於(yu) 墳山樹木柴薪,無論公私,禁止砍伐;即墳山樹木或有當取者,亦必於(yu) 祭公決(jue) 可否,以為(wei) 去留,不得擅伐;有枯折樹木,公棄公用,近莊不得搶搬。所有祖遺祭產(chan) ,當世守管祭,無得強分盜賣,有幹不孝。其於(yu) 無墳塚(zhong) ,以及他姓無主孤墳,不得平抹,必存留禁步,以存忠厚之道。至異姓墳山,尤不許私行霸占,致起訟端。

 

謹守閨門第十一

 

王化始於(yu) 閨門。閨門未必皆聖母賢婦,能貞靜自守、勤儉(jian) 克家,亦足為(wei) 女中模範。有等婦女,好唆弄是非,爭(zheng) 長竟短,致一家詬誶[16];又有貪奢無侈靡,縱意自由,不事女紅,甚至登山謁廟、拜佛媚僧,更為(wei) 可恥,豈盡婦女過耶?從(cong) 來表正影從(cong) ,家有嚴(yan) 君,而嘻嘻者誰刑?於(yu) 之化庸,誣也哉!

 

正婚姻第十二

 

夫婦為(wei) 人倫(lun) 之始,閨門實萬(wan) 化之原。《詩》首“關(guan) 雎”,《禮》重“親(qin) 迎”,非無因也。文中子曰:“婚姻論君子,不入其鄉(xiang) 。”[17]古者男女配合,貴擇德焉。貪財而不擇門第之等夷,不顧品行之賤濁,固非矣;即慕勢攀援,囊槖[18]以事權貴,其心之卑汙,尚可問乎?司馬溫公曰:“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19]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必挾富貴輕其夫而傲其舅姑矣。驕妬之性,庸可極乎?但取其祖父謹厚傳(chuan) 家有法者,方與(yu) 議婚。

 

睦鄉(xiang) 鄰第十三

 

鄉(xiang) 黨(dang) 鄰裏,彼此俱宜好和,在彼持強淩弱,鄉(xiang) 中自有公論。若我挑唆於(yu) 人,則其過在我;嗣後非強鄰勢厭,不得自為(wei) 生事滋訟;至教唆詞訟,尤國法之所最忌,家法之所不容。

 

懲忿第十四

 

忿懥亦人心之運用,間有不平,何能全無。怒罵及辱罵同姓,出口粗言,及其父母妻女者,不思生同一體(ti) ,原非異族;所辱罵之父母妻女,無非己之伯叔父母兄弟妻女,莫說倫(lun) 理攸關(guan) ,即以吾翁若翁之意推之,是即自辱其父母,自辱其妻女。矧不入耳之言,今己之父母妻女聞之,且羞死無地,又何顏以對人乎?且因此奪鬥醸禍、敗家喪(sang) 身,後悔無及。寡廉鮮恥之行,不願族眾(zhong) 效之也。

 

以上家規所開,倘有故犯,即鳴房長齊集公堂,分別輕重,以家法懲戒。如或持強不服,則合喙其呈請求國法治罪,如房長退避不前,即以徇私蔽公論。

 

民國二十五年重刊。

 

說明:《家規》與(yu) 《規訓申言》修訂於(yu) 何時,亦無從(cong) 考證,但肯定早於(yu) 民國二十五年。依據《張氏宗譜》記載,金牛張氏,亨一公世係曾於(yu)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首次修譜,爾後分別於(yu) 嘉慶十一年(1806年),道光十六年(1836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民國三年(1914年),五次修譜。誌高公世係曾於(yu) 道光十二年(1832年)首次修譜,爾後分別於(yu) 同治元年(1862年),民國四年(1915年),二次修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二世係始合修宗譜。一九四九年以後,由於(yu) 大家共知的原因,長時間未修譜,直至一九八九年複修,二〇一二年續修。

 

注釋:


[①]謇諤:正直敢言。

 

[②]盧杞:字子良,滑州靈昌人。黃門監盧懷慎之孫,禦史中丞盧奕之子。唐朝建中時的宰相、奸臣。

 

[③]柳渾(714-789年):原名柳載,字夷曠,襄陽人。唐代名相、詩人,南梁左仆射柳惔六世孫。生性放達,曾一度棄官隱居武寧山。

 

[④]忠藎:忠誠。明王玉峰:《焚香記·赴任》:“須補報君恩,盡忠藎,安黎庶。”

 

[⑤]鞠育:養(yang) 育。《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毛詩傳(chuan) 》:“鞠,養(yang) 也。”鄭玄箋:“育,覆育也。”漢蔡邕《議朗胡公夫人哀讚》:“嚴(yan) 考殞沒,我在齒年。母氏鞠育,載矜載憐。”

 

[⑥]寢薄:人心不敦厚,無孝養(yang) 之心。寢,麵貌難看。

 

[⑦]塤箎:塤,陶製樂(le) 器;箎,竹製樂(le) 器。

 

[⑧]鬩牆:兄弟之間不和。

 

[⑨]閫:門檻之內(nei) 。

 

[⑩]清梁章钜《稱謂錄》卷八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dong) 麵,設幾。故師曰西席。”後尊稱受業(ye) 之師或幕友為(wei) “西席”。

 

[11]出自《勸世文》。原文是:“孝順才生孝順子,忤逆定生忤逆兒(er) 。先敬爹娘十六兩(liang) ,後代兒(er) 孫還一斤。不信但看簷前水,點點滴滴不差移。”屋簷滴下來的水,點點滴滴都在池子裏,絲(si) 毫不差。比喻人的所作所為(wei) ,定會(hui) 得到同樣的回報,不會(hui) 差移。

 

[12]凜遵:嚴(yan) 格遵守。凜,嚴(yan) 肅的樣子。

 

[13]語出自《詩經·小雅·常棣》。

 

[14]《詩經·小雅·常棣》有“兄弟孔懷”之句,表示兄弟之間的情誼。

 

[15]螟蛉:古人認為(wei) 蜾蠃不產(chan) 子,喂養(yang) 螟蛉為(wei) 子,因此用‘螟蛉’比喻義(yi) 子。

 

[16]詬誶:爭(zheng) 吵辱罵。

 

[17]王通《中說》卷三有:“婚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鄉(xiang) 。古者男女之族,各擇徳焉,不以財為(wei) 禮。”如果婚姻論錢財,那是夷狄之道,君子是不到這個(ge) 地方去的。但《規訓申言》中的意思略有改變,即從(cong) 婚姻就可以看出一個(ge) 人是否是君子,不必入其鄉(xiang) 加以考察。

 

[18]囊槖:本指袋子,大曰囊,小曰槖。這裏指賄賂巴結權貴。

 

[19]司馬光曰:“凡議婚姻,先當察其婿與(yu) 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貴。婿苟賢矣,今雖貧賤,安知異日不富貴乎?苟為(wei) 不肖,今雖富貴,安知異日不貧賤乎?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養(yang) 成驕妒之性,異日為(wei) 患,庸有極乎?假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苟有丈夫之誌氣者,能無愧乎?”(《古今事文類集後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