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章太炎的“四玄學”批判
——黃燕強文讀後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正月廿四日壬寅
耶穌2018年3月11日
黃燕強《“四玄”:章太炎的“新經學”構想》一文摘要稱:
“經典是民族語言、文化與(yu) 思想的象征性符號。中國古代的經典係統每隔數百年就會(hui) 發生一次重建運動,如從(cong) 五經到七經、九經、十三經的演變,又如清代段玉裁的“二十一經”、沈濤的“十經”、劉恭冕的“二十一經”和龔自珍的“六藝之配”等。晚清章太炎也通過回歸原典的方式,以《周易》、《論語》、《老子》和《莊子》等建構了“四玄”經典係統,並為(wei) “四玄”建立了“域中四聖”的傳(chuan) 道譜係、“無我”的一貫道體(ti) 和忠恕、克己、絕四等修養(yang) 工夫論,從(cong) 而將儒釋道思想融通為(wei) 一,形成了一種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結合的新經學,即四玄學。”
大謬不然。
老子雖有得於(yu) 易,然得之不全,如康有為(wei) 所說“偷得易經半部”,偏離《易經》之中道甚遠。《老子》一書(shu) 不少思想觀點與(yu) 儒家格格不入。《莊子》就偏得更遠了,偏激錯誤、誣聖毀儒、違仁背義(yi) 的話語俯拾皆是。將《老子》《莊子》不無可取之處,但不能上升為(wei) 經,不配與(yu) 《周易》《論語》相提並論。什麽(me) “四玄學”。稱老莊為(wei) 玄學可以,《周易》《論語》可不玄。
儒道兩(liang) 家對道體(ti) 即性體(ti) 的認知差別是原則性的。道家隻悟得坤元,認為(wei) 性體(ti) 虛靜,故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追求“無我”;儒家更進一步證得乾元,體(ti) 會(hui) 性體(ti) 健動,故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倡導“大我”。忠恕、克己、絕四等修養(yang) ,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內(nei) 聖功夫和外王追求,無不源於(yu) 對性體(ti) 、即道體(ti) 、即“性與(yu) 天道”的圓證。此非道家所及,亦非釋家所能。
釋家悟得性體(ti) 空寂,與(yu) 道家接近。東(dong) 海有一聯曰:“道通高處老虛釋寂,心擴開來物與(yu) 民胞。”道及高處,道虛佛寂,唯我儒家,從(cong) 虛靜空寂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證得性體(ti) “生生不息”“至誠無息”的特征,抓住了宇宙生命本質之全。
說章太炎“將儒釋道思想融通為(wei) 一”,其實是強通強合亂(luan) 調和。
百餘(yu) 年來學界流行翻案風,為(wei) 曆代亂(luan) 臣賊子翻案,為(wei) 反儒反華派翻案;又流行調和論,有調和孔毛的,有調和孟荀的,有調和孔莊的,或稱“莊子即儒家”,或把莊子說成“助成了作為(wei) 中華文化肉身的孔子形象的構成”的儒家勳臣,無非強通強合。翻案者固然喪(sang) 心病狂,乾坤顛倒;調和論也是混沌雜亂(luan) ,是非混淆。
老莊於(yu) 道有所得,不同於(yu) 一般反儒派,但作為(wei) 道家兩(liang) 大宗師,與(yu) 儒家道不同是顯而易見的,他們(men) 並不認同儒家並有所譏諷、反對和否定也是顯而易見的。包括孔子在內(nei) 的曆代聖賢大儒也不認同道家,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孔子在《論語》中對道家的批評比較溫和,後世一些大儒則非常激烈,王夫之就將老莊與(yu) 申韓佛教並稱為(wei) 三大害。
關(guan) 於(yu) 莊子與(yu) 儒家的關(guan) 係,韓愈謂莊子本子夏之徒,後來卻歸本道家淪為(wei) 異端。這自然可能,就像墨子學儒不成而淪為(wei) 墨家、韓非李斯學儒不成而墮為(wei) 法家一樣。章太炎則認為(wei) “莊生傳(chuan) 顏氏之儒”,將莊子等同於(yu) 儒家。這就差之千裏了。
民國時期所謂的大師,不是雜家和妄人者幾希。章太炎就是個(ge) 欺世盜名的大雜家大妄人,也隻有雜家妄人或不學無術者,才會(hui) 視之為(wei) 儒學大家或國學大師。此君一輩子雜七雜八,顛三倒四,門外談儒,妄言戲論,還曾詆及孔子。晚年有所悔悟,非常有限。所謂的“新經學”構想就足見其狂妄糊塗。
另複須知,儒家經典從(cong) 五經到七經、九經、十三經的演變,思想義(yi) 理都是一以貫之的,道德遵循中道,政治追求王道。
段玉裁主張在十三經之外再加上《大戴禮記》、《國語》、《史記》、《漢書(shu) 》、《資治通鑒》、《說文解字》、《周髀算經》、《九章算經》等八種,共為(wei) 二十一經。《大戴禮記》本是儒家禮書(shu) ,《國語》、《史記》、《漢書(shu) 》、《資治通鑒》都是正史,《說文解字》、《周髀算經》、《九章算經》是訓詁和算術經典。作為(wei) 儒家正經,過於(yu) 抬舉(ju) ,作為(wei) 副經或輔經則沒有問題。劉恭冕的“二十一經”將《荀子》列入儒經,同樣過於(yu) 抬舉(ju) ,然荀子畢竟是儒家,《荀子》作為(wei) 副經或輔經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段玉裁們(men) 的主張都屬於(yu) 一家之言,“私人擬議,未成定論”,並未得到儒門公認。
文章鏈接:
【黃燕強】“四玄”:章太炎的“新經學”構想
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13507/
責任編輯:柳君
【下一篇】【葛四友】如何重構中國人的道德根基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