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紅】在徘徊中前進的文化保守主義 - 伟德平台体育

【陳繼紅】在徘徊中前進的文化保守主義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18-02-26 14:41:48
標簽:文化保守主義

在徘徊中前進的文化保守主義(yi)

作者: 陳繼紅(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博導)

來源:《人民論壇》2018年2月下期(總第586 期)


【摘要】2017年,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的發展態勢持續強勁,並呈現出一些新趨勢與(yu) 新動向,值得我們(men) 深度關(guan) 注。其一是溫和觀點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二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如何參與(yu) 世界文化秩序的重建正在成為(wei) 一個(ge) 新的研究熱點,其三是理性趨向與(yu) 功利趨向、非理性現象共存。


【關(guan) 鍵詞】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  新動向  主流意識形態   


2017年注定是意義(yi) 非凡的一年,隨著黨(dang) 的十九大召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推助下,讀經熱、國學熱、儒學熱、祭孔熱等活動熱度不減,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的發展態勢持續強勁,並呈現出一些新趨勢與(yu) 新動向。


2017年文化保守主義(yi) 中的溫和觀點占據了主導地位


如果說,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在2015年迎來了民間、理論界與(yu) 主流意識形態的首次牽手與(yu) 合流,那麽(me) 到了2017年,這種趨勢則演化為(wei) 主流意識形態與(yu) 理論界的“合謀”。在“合流”的態勢下,各方力量實質上是分庭抗禮、自說自話的,而“合謀”則意味著各方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些共識,衍生出適當的合力。


在2017年中,理論界標榜大陸新儒家的極端主張雖然時有發聲,但並沒有繼續產(chan) 出引人注目的理論成果。與(yu) 之形成對比的是,溫和的觀點占據了主導地位,其聚焦之地是如何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作出積極回應,其中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等問題成為(wei) 理論界關(guan) 注的中心。理論界的回應基於(yu) 兩(liang) 個(ge) 向度展開:一是以意識形態訴求為(wei) 主題的各級各類學術會(hui) 議的召開,如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儒家思想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儒學研究機構與(yu) 學術團體(ti) 的研究者,不但使中國的意識形態在世界學術交流中得以輸出,而且推動研究者結合意識形態的訴求開始重新思考儒學的當代發展方向和路徑。二是通過學理闡釋證說主流意識形態的合法性。如“創造的繼承”這一觀點的提出,在哲學詮釋學的視野下澄明了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內(nei) 在精義(yi) ;又如以“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禮有三本”等傳(chuan) 統思想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性資源,等等。


上述文化現象表明,主流意識形態與(yu) 學術界的關(guan) 係已經從(cong) “合流”轉向了“合謀”。並且,這種趨向亦存在於(yu) 理論研究之外,一個(ge) 典型性的表現就是各級政府對傳(chuan) 統文化研究機構進行持續的深度介入。如山東(dong) 省宣布將依托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建設“中國儒學院”,這個(ge) 機構將與(yu) 山東(dong) 省共同開展“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對我國流傳(chuan) 至海外的珍貴古代典籍進行調查、編目、影印、回歸,建立全球漢籍資源數據庫,等等。


眾(zhong) 所周知,確立儒學在當代中國人主流信仰與(yu) 主流價(jia) 值中的地位,是溫和的文化保守主義(yi) 在文化價(jia) 值選擇方麵的核心主張,而上述合謀的趨向則使這種主張在某種程度上被部分地遮蔽了,傳(chuan) 統文化被理解為(wei) 一種解釋性資源或思想理論基礎的思想傾(qing) 向逐漸明顯。但這並非意味著地位之爭(zheng) 已經完全退場,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重回當代主流價(jia) 值體(ti) 係的呼聲依然存在。


問題轉向:從(cong) 中西古今之爭(zheng) 到世界文化秩序重建


自近代延續至今,中西古今文化的關(guan) 係從(cong) 來都是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在2017年召開的幾次重要的哲學對話中,這個(ge) 基本問題的重大轉向趨於(yu) 明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如何參與(yu) 世界文化秩序的重建正在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替代性的新的基本問題。


對中國道路的關(guan) 切是推動此種轉向的首要致因。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引起了人們(men) 的高度關(guan) 注。有一種觀點認為(wei) ,致力於(yu) 追求獨特發展道路的中國,應當傳(chuan) 達開放的、多元的、自省的文化信息,而不應當走封閉的民族主義(yi) 道路,後一種道路所帶來的後果將是中國無法承擔的。因此,傳(chuan) 統文化必須走出古今中西之爭(zheng) 的狹隘傳(chuan) 統,去擁抱更加寬廣的全球世界。杜維明先生重新闡釋了“精神人文主義(yi) ”思想,他認為(wei) ,“精神人文主義(yi) ”是一個(ge) 正在湧現的全球性論域,作為(wei) 一種綜合而整全的人文主義(yi) ,它結合了人類經驗所共有的自我、社群、自然、天道四個(ge) 維度,以界定人類繁榮昌盛的最高體(ti) 現。它不但是一種思想理念,也是當代中國應當踐行的文化理想。


如何應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對稱危機,也是促動此種問題轉向的重要致因。2017年,在《變化中的世界文化秩序的不對稱:當代漢學麵臨(lin) 的挑戰》的演講中,國際儒聯副主席、著名漢學家安樂(le) 哲(Roger T. Ames)基於(yu) 中西書(shu) 籍翻譯交流中的不對稱現象,得出中西文化交流實質上是以西方文化的單向輸入為(wei) 主導的結論。在他與(yu) 姚新中先生的對話中,這種不對稱問題亦被認為(wei) 是導致儒家形象傳(chuan) 播發生偏差的致因。出於(yu) 此種危機意識,如何通過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與(yu) 對話開掘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特性,使其麵向世界文明發展的未來方向,成為(wei) 文化保守主義(yi) 必須回應的問題。


事實上,文化交流不對稱的危機早已存在,以“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為(wei) 代表的文化傳(chuan) 播工作即是政府應對危機的重要表征。與(yu) 政府的外在途徑不同的是,理論界表達了一種內(nei) 在途徑:隻有在理論建構上積極參與(yu) 世界文化秩序的重建,才能真正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贏得一席之地。基於(yu) 此,一些相關(guan) 理論問題得以被深度探討,西方個(ge) 人主義(yi) 與(yu) 儒家倫(lun) 理的關(guan) 係、儒家文化如何應對當代科技的挑戰等話題受到關(guan) 注。而在郭齊勇先生所著的《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中,更是匯聚了儒學與(yu) 各文明的對話,囊括了全球倫(lun) 理、環境倫(lun) 理等諸多理論問題。


此種問題轉向亦將中國哲學的現代建構引向了一個(ge) 更為(wei) 寬闊的理論視野。中國哲學應當成為(wei) 世界哲學立法的參與(yu) 者,以中國哲學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與(yu) 獨特優(you) 勢拯救現代性的偏弊,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中西古今之爭(zheng) 依然存在,它並沒有被新的問題完全取代。這種現象表明,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一方麵努力建構一種開放的心態,另一方麵又無法完全打破舊有思維方式,因而注定隻能在徘徊中前行。


理性趨向與(yu) 功利趨向攜手同行


傳(chuan) 統文化如何走向生活世界?這個(ge) “接地氣”的話題使理論與(yu) 實踐兩(liang) 大層麵實現了對接。雖然觀念分殊一如既往地存在,但理性反思已經成為(wei) 共同的趨向,其中也不乏功利色彩。


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探討具有持續的熱度,理性反思主要基於(yu) 兩(liang) 大問題展開:一是對少兒(er) 讀“經”利弊得失的反思,正反兩(liang) 個(ge) 方麵的觀點在理性層麵展開論爭(zheng) 。肯定性的觀點占據了上風,人格教育、人性開發、教育規律等成為(wei) 其主要的理論依據。二是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路徑的反思。一種意見認為(wei) ,應當承認公共教育體(ti) 係之外的書(shu) 院、私塾的合法性,使兩(liang) 者互為(wei) 補充,共同提升、完善中國教育體(ti) 係;另一種意見則希望通過公共教育係統的自我完善推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認為(wei) 學校的各門課程、教材與(yu) 讀本中應增加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容,包括民族、地區特色等文化因素,還可以專(zhuan) 門設置一門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課程。教材編寫(xie) 、師資隊伍培養(yang) 、國學學科設置等,被視為(wei) 重要的擔保因素。基於(yu) 這種觀點,大學教育應當為(wei) 中小學教育提供多方位的支持。這種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已經有所體(ti) 現,如大學教師走入小學講授傳(chuan) 統文化經典,就示範了一種具有嚐試性的教學模式。


具有功利色彩的引導策略,使傳(chuan) 統文化的普及之途看起來更為(wei) 順暢。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全國中學生國學大賽暨國學等級考試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啟動,這次活動受到了國內(nei) 頂級的高校、研究機構、出版單位及知名媒體(ti) 的追捧。其中蘊含的巨大吸引力在於(yu) ,優(you) 勝者將獲得與(yu) 北京頂級高校專(zhuan) 家學者及優(you) 秀大學生麵對麵交流的機會(hui) ,並將獲得國內(nei) 一流高校的推薦資格。


儒商文化的重新開掘是廣受關(guan) 注的另一個(ge) 熱點問題。這個(ge) 曾經大熱的論域近年來一直處於(yu) 波瀾不驚的狀態,2017年開始重新回溫,商業(ye) 經濟發展的功利訴求是其不可忽略的動因。理論界對此持理性立場,學者們(men) 既看到儒家文化與(yu) 市場經濟相悖的重大短板,也希望結合時代特點開掘其良好的精神內(nei) 核。黎紅雷的《儒家商道智慧》是此類研究成果的代表,這本著作總結了中國企業(ye) 家運用儒家思想經商辦企業(ye) 的實踐,歸納出當代儒家商道的八大智慧。2017年召開的博鼇儒商論壇年會(hui) 暨首屆博鼇儒商人物典禮,首次麵向全球發布博鼇儒商榜評估體(ti) 係,以儒家美德“德義(yi) 信智仁勇”作為(wei) 結構框架,表明理論界與(yu) 商界達成了親(qin) 密合作關(guan) 係。


此外,理性趨向的一個(ge) 典型表現是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內(nei) 部的自我反省。針對當前的儒學熱,不少學者清醒地認識到,有高潮期就一定會(hui) 有消退期,儒學隻有不斷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並根據時代特點展開新的詮釋,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成為(wei) 現代的、活的儒學。基於(yu) 這種思路,對心性儒學、政治儒學、賢能政治的反思或批判並沒有停止,盡管以往的熱度已經不複存在。這種反省也體(ti) 現在對“女德班”“讀經熱”等文化現象的批評中。


當然,文化保守主義(yi) 思潮內(nei) 部的複雜性決(jue) 定了理性趨向與(yu) 非理性現象共存的必然性,對傳(chuan) 統文化不加思考的狂熱追捧在民間活動、文化活動中依然活躍,這其中不乏濃重的功利趨向,值得我們(men) 持續關(guan) 注。


【參考文獻】


①郭齊勇:《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黎紅雷:《儒家商道智慧》,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媒體(ti) 介紹:《人民論壇》是人民日報社直屬單位、中央重點黨(dang) 刊,獲得中國百強報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獎等係列國家級榮譽。十八大以來,《人民論壇》推出的《習(xi) 近平戰略思想》係列封麵專(zhuan) 題等許多重大策劃報道引起國內(nei) 外廣泛反響,習(xi) 近平、劉雲(yun) 山等中央領導同誌年均20餘(yu) 次批示、肯定或引用。期發行量40餘(yu) 萬(wan) 份,主要受眾(zhong) 為(wei) 黨(dang) 政幹部、專(zhuan) 家學者、企事業(ye) 單位管理者與(yu) 知識精英群體(ti) ,被讀者譽為(wei) “中國第一政論期刊”。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