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嶽麓書(shu) 院再現興(xing) 盛之貌
來源:新華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臘月十六日甲子
耶穌2018年2月1日
新華社長沙2月1日電 “惟楚有材,於(yu) 斯為(wei) 盛。”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本科生於(yu) 淼漪3年多來,每次走過書(shu) 院的大門,心裏都會(hui) 默念一遍門口的楹聯。嶽麓書(shu) 院經宋、元、明、清四朝,曆時千年,弦歌不絕,一代代人才從(cong) 這裏走出。今天,嶽麓書(shu) 院的師生們(men) 在這座古樸的千年庭院裏,兼顧“為(wei) 學”與(yu) “修身”,致力於(yu) 繼承古老書(shu) 院教育傳(chuan) 統,將其融入現代教育發展,走出一條傳(chuan) 統和現代兼容並蓄之路。
百年難解的一道題
嶽麓書(shu) 院創建於(yu) 公元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培養(yang) 了大批經世致用之材,成為(wei) 古代著名的四大書(shu) 院之一。
嶽麓書(shu) 院院長肖永明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嶽麓書(shu) 院千年的寧靜被打破。20多年裏,書(shu) 院先後改名為(wei) 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直到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在現代大學教育體(ti) 製下,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教學內(nei) 容、教育組織方式被舍棄,嶽麓書(shu) 院本身也逐漸分割成為(wei) 職工宿舍、辦公室和小學校舍,不再是開展高等教育的場所。
改革開放以後,為(wei) 了重振嶽麓書(shu) 院,湖南省開始對書(shu) 院進行多次修複。古代建築修複已經不易,而古代書(shu) 院的教育精神與(yu) 理念要在現代社會(hui) 得以實現,更是不易。
如何在當代中國把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教育強國”的建設內(nei) 核?“這是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道難題。”肖永明說。
汲取書(shu) 院古老智慧
“交流密切、感情篤厚的師生關(guan) 係是書(shu) 院精神的核心。實施本科生導師製,是我們(men) 傳(chuan) 承書(shu) 院精神的重要切入點。”肖永明說。以師生密切互動為(wei) 核心的本科生導師製,可以將以課程為(wei) 中心的現代大學教育和以人為(wei) 中心的書(shu) 院教育優(you) 勢有機結合起來。
於(yu) 淼漪剛入學時,導師錢永生的教誨讓她記憶猶新。錢教授帶著她們(men) 幾個(ge) 學生在湘江邊行走、暢談,整整一個(ge) 白天聊學習(xi) 、生活,更聊自己心中的煩惱。“導師告訴我,學貴立誌,立誌才能確立前進的方向。”剛進入大學的於(yu) 淼漪有點不知所措,導師猶如慈父般的教導讓她很快找到了大學生活的目標。如今她選擇了留校讀研,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業(ye) 水平。
嶽麓書(shu) 院祭孔大典沿用孔廟祭禮中規格最高的“釋奠禮”,圖為(wei) 三獻官行分獻禮。
2017年6月,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畢業(ye) 典禮上,曆史學本科生劉楚瑩和同門師兄一起向導師鄧洪波教授鞠躬行謝師禮。大學4年,劉楚瑩碰到很多煩心事和選擇。“鄧老師把我遇到的‘牛角尖’問題一一給解答了。”在劉楚瑩眼裏,鄧老師不隻是她學術的領路人,更是她值得信賴的長輩,是精神導師,是她成長路上的“燈塔”。
師道興(xing) 、教育興(xing) 。嶽麓書(shu) 院副教授殷慧說,千年學府秉承人格培養(yang) 、務實治學、博學多思的教育傳(chuan) 統,追求的是“求學”與(yu) “求道”的統一。這種厚重的書(shu) 院傳(chuan) 統文化注重因材施教,融德行與(yu) 學問為(wei) 一體(ti) ,注重老師對學生的言傳(chuan) 身教,更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yang) ,這些都是當代嶽麓書(shu) 院正在繼承和弘揚的。
以傳(chuan) 統滋養(yang) 現實
“導師以自己的學識與(yu) 修養(yang) 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進步和成長,這正是我國古代‘教育’的意義(yi) 。”嶽麓書(shu) 院副教授陳仁仁說,這種導師製既回歸傳(chuan) 統的人格教育,又有西方的知識教育,使學習(xi) 西方與(yu) 回歸傳(chuan) 統並行不悖。但當代大學教育不能止於(yu) 此。
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為(wei) 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實施導師製的基礎上,嶽麓書(shu) 院進行了將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全麵融入當代大學教育的各種探索。
肖永明說,嶽麓書(shu) 院成立了通識教育中心,麵向湖南大學全校開設“國學經典導讀”,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融入現代教育通識課程中,受到學生廣泛歡迎。
學校的課堂裏總是不乏這樣的畫麵:年近七旬的經學史專(zhuan) 家薑廣輝教授把《易經》講得出神入化;年輕帥氣的陳峴博士在《春秋》研讀課程中將現實社會(hui) 和古代社會(hui) 種種生活場景進行對比,生動而易懂;下課後,同學們(men) 圍上來一起探討交流,久久不散……
教學相長、德業(ye) 相勸、共進於(yu) 道,嶽麓書(shu) 院的導師們(men) 對自身的德行和學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學禮、拜師禮、謝師禮和祭祀典禮,師生共同參與(yu) 的禮儀(yi) 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
殷慧表示,嶽麓書(shu) 院的師生們(men) 用思考和行動,致力於(yu) 建設新時代教育強國。
如今的嶽麓書(shu) 院開始再現當年的興(xing) 盛之貌。每年100餘(yu) 位海內(nei) 外著名學者登壇講授傳(chuan) 統文化,國學網絡直播創下了單次講座在線聽講110萬(wan) 人次的紀錄。“嶽麓書(shu) 院師生們(men) 在以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自身精神生命、造就‘明道濟民’之材的同時,努力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輻射到全社會(hui) ,努力為(wei) 民族文化的複興(xing) 作出貢獻。”肖永明說。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