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梁劍作者簡介:劉梁劍,男,西元一九七五年生,浙江永嘉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zhuan) 業(ye) 博士。現任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現代文化思想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著有《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上學闡明》《漢語言哲學發凡》《王船山哲學研究》等。 |
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
作者:劉梁劍(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來源:《人民日報》(2018年01月15日 )
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努力為(wei) 人類社會(hui) 作出更大貢獻。習(xi) 近平同誌指出:“這是一個(ge) 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ge) 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思想離不開語言,理論離不開話語體(ti) 係。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富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哲學話語,是中國哲學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
從(cong) 應該構建、如何構建推進到切實構建。近年來,國內(nei) 學界關(guan) 於(yu) 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構建已經進行了不少思考和探索,但大都處於(yu) 初始階段,主要集中在說明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的理論意義(yi) 和現實需求,即應該構建的層麵。實際上,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探索實質性構建途徑,深入思考如何構建具有世界影響力、富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話語體(ti) 係。這就需要反思中國近現代哲學史,講清楚中西思想交融、生活世界變遷如何為(wei) 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構建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與(yu) 挑戰,進而揭示翻譯與(yu) 跨語際交流中的思想生成以及傳(chuan) 統話語與(yu) 現代話語、學術話語與(yu) 日常話語、生活世界與(yu) 經典世界的複雜關(guan) 係,凸顯中國現代哲學話語的獨特價(jia) 值,揭示其對解決(jue) 當下全球性問題的啟發意義(yi) ;總結近現代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構建的經驗和教訓,對如何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進行理論闡釋,即如何構建的問題。但是,無論應該構建還是如何構建,都還停留在研究討論層麵。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需要從(cong) “嘴上快活”推進到“手上出活”,從(cong) 應該構建、如何構建推進到切實構建,化理論為(wei) 方法、循方法而實踐,圍繞具體(ti) 哲學問題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富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話語。
著眼新時代增強中國哲學原創能力。習(xi) 近平同誌指出,“現在,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的問題。原創能力不強,就難以構建好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增強中國哲學的原創能力,需要聆聽時代聲音,從(cong) 總體(ti) 上深刻領會(hui) 我們(men) 所處的新時代,創造性地提出一整套話語,從(cong) 哲學層麵深入理解把握新時代。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新時代與(yu) 近現代之別不單純是時間意義(yi) 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氣質上的。在近現代,中國的基本問題是在古今中西之爭(zheng) 背景下應向何處去。進入新時代,中國除了關(guan) 注自身,還要以更大的責任感觀照世界,深入思考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應向何處去,對新時代的精神氣質進行哲學把握。這將為(wei) 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提供強大動力。時代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通過哲學家的切身感受體(ti) 現出來的。廣大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隻有把準時代脈搏、看準時代問題,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形成具體(ti) 認知,進而在時代責任感驅使下進行艱苦持久探索,最終取得豐(feng) 碩的原創性成果。可以預見,新時代中國哲學的中國特色將會(hui) 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這主要表現為(wei) ,中國哲學將自身理解為(wei) 哲學探索的中國形態,追求“窮理盡性以至於(yu) 命”,從(cong) 而超越近現代以來依傍西方哲學的做法,超越僅(jin) 僅(jin) 被當作客觀對象加以考察的哲學史研究範式。
紮根生活世界和文化傳(chuan) 統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少不了“活的哲學語言”,需要樂(le) 於(yu) 紮根生活世界,接續中國思想文化傳(chuan) 統。一方麵,要“接地氣”,深入當下生活世界。應關(guan) 注經濟社會(hui) 新發展新變化,學習(xi) 借鑒不同領域話語創新的理論和方法,在若幹具體(ti) 問題上提出一係列有解釋力的標誌性概念。另一方麵,要大力推進中國哲學傳(chuan) 統話語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cong) 深厚的中國哲學傳(chuan) 統中汲取解決(jue) 當代具體(ti) 問題的概念工具和理論智慧。隻有這樣,哲學工作者才會(hui) 形成真切的體(ti) 會(hui) 和情感認同,自覺將傳(chuan) 統話語轉化為(wei) 用來說事情、講道理、想問題的話語,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才會(hui) 生機盎然。此外,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還需要錘煉日常語言。日常語言是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的富礦,因為(wei) 它和生活世界有著天然聯係,用日常語言闡述哲學思想會(hui) 更貼切、更實在。一些看似平常不過的日常用語,實則具有深厚文化內(nei) 涵。例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就是這樣。學主要指獲得能力之知,培養(yang) 德性,覺悟生命;習(xi) 則強調實踐。習(xi) 中成學,學以成人;學、習(xi) 難分,知行合一。這也說明,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ti) 係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從(cong) 日常語言中萃取精華,將其錘煉成具有義(yi) 理深度的哲學話語,將日常生活中的樸素道理升華為(wei) 富有係統性、理論性的哲學思想。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