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正本清源——《論語》學研究學術研討會(hui)
主辦單位:中國孔子研究院
協辦單位:
曲阜師範大學禮樂(le) 文明研究所
曲阜禮樂(le) 文明研究與(yu) 傳(chuan) 播中心
洙泗書(shu) 院
地點:曲阜維也納酒店
時間:2017 年 12 月 22-24 日
12 月 23 日(周六)上午
開幕式
時間:8:30--8:50
地點:維也納酒店B1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魏衍華
致辭:劉續兵
致辭:宋立林
合影、茶歇
時間 :8:50--9:10
地點:維也納酒店門口、維也納酒店 B1 層
主題報告
第一場
時間:9:10-10:30
地點: 維也納酒店 B1 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劉續兵
發言人:
1.姚中秋:《論語》論孝與(yu) 道
2.陸衛明:《論語》中的人生智慧
3.韓星:從(cong) 《論語》看孔子仁學的構建
4.陳寒鳴:《論語•述而》“仁遠乎哉”章的意義(yi)
5.周海春:《論語•堯曰》勾勒的儒門道統
第二場
時間:10:35--11:50
地點:維也納酒店B1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路則權
發言人
6.楊海文:朱熹《讀論語孟子法》溯源
7.史應勇:君子、小人之辨的兩(liang) 種不同解釋路徑
8.蔡家和:王船山對程朱學派《論語·予欲無言章》詮釋的批評
9.劉強:《論語·微子篇》“不仕無義(yi) ”新詮
10.唐明貴:《論語集注大全》的詮釋特色
12 月23 日(周六)下午 學術論壇分組研討
第一場
第一組
時間:14:00--15:5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陸衛明 楊海文
1.王庚:孔子學團的主體(ti) 間性建構
2.曹印雙:《論語》篇章邏輯探索
3.陳東(dong) :武內(nei) 義(yi) 雄《今本<論語>的構成》評析
4.王紅霞:從(cong) 上博楚簡看《論語》的成書(shu)
發言人
5.孟衝(chong) :《論語》成書(shu) 問題再認識
6.任子田:從(cong) 《左傳(chuan) 》“君子曰”看《論語》體(ti) 例的形成
7.宋立林:以學養(yang) 成君子,君子修己安人——《論語》主旨淺說
8.劉昭:孔子對儒的自我刻畫
9.魏忠強:《論語》與(yu) 早期經學
10.劉光勝:曾子思想新探:以《論語》、郭店儒簡為(wei) 參照的考察
第二組
時間:14:00--15:50
地點:維也納酒店B1層二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林桂榛 唐明貴
發言人
1.程奇立:《論語》何時成為(wei) 經典——兼與(yu) 秦暉先生商榷
2.黃懷信:《論語》校釋之反思
3.高尚榘:嚴(yan) 肅對待經典
4.崔海東(dong) :楊伯峻《論語譯注》辨誤
5.姚騰:《論語》翻譯史研究的三個(ge) 問題
6.牛冠恒:王陽明心解《論語》的方式
7.李毅:無改與(yu) 幾諫:王船山對《論語》“三年無改”義(yi) 的論述及其啟示
8.劉星:康有為(wei) 《論語》新解與(yu) 儒學的現代轉向
9.曹潤青:康有為(wei) 《論語》觀析論
10.張俊成:論春秋詩學至漢代詩學的演進
第一組
第二場
時間:16:10--18:1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陳寒鳴 劉 強
發言人
1.李競恒:古今之爭(zheng) 與(yu) 原儒之道
2.王昌樂(le) :孔子“仁”思想的再詮釋
3.法帥:辯證思維與(yu) 《論語》研究——以孔子對仁的闡釋為(wei) 例
4.陳永躍:從(cong) 《論語》看孔子天命、天道觀的承繼
5.王天橋:為(wei) 人與(yu) 為(wei) 學:《論語》“學而第一”的人生哲學論析
6.田常紅:論孔子的成人思想
7.張豐(feng) 乾:《論語》中的直、權、愚
8.董衛國:人生境遇與(yu) 天道性命之貫通——略論孔門仁學的超越路徑
9.鄭治文:孔子的理想人格學說及其倫(lun) 理精神
10.郭繼民:《論語》所彰顯的生命境界
11.劉新軍(jun) :《論語》的審美意蘊與(yu) 對話閱讀法
第二組
時間:16:10--18:1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二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崔海東(dong) 高尚榘
發言人:
1.周海生:《論語·為(wei) 政》篇“子張學幹祿”章發微
2.穀文國:《論語·學而》首章新解
3.張詒三:“有教無類”再考
4.劉俊:“觀過知仁”說釋義(yi)
5.李細成:“苟誌於(yu) 仁矣,無惡也”三種歧解辨正
6.周丙華:“述而不作”重詁
7.林桂榛:《論》《孟》天文知識及漢注謬誤舉(ju) 要
8.魏衍華:《論語》“十世可知”之“世”解說
9.房偉(wei) :讀《論語》“八佾舞於(yu) 庭”章劄記
10.朱讚讚:《孔子三朝記》管窺
12 月24 日(周日)上午 學術論壇分組研討
第一場
第一組
時間:8:30--9:5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劉 偉(wei) 曹印雙
發言人
1.張允瀞:韓國曆史上《論語》的意義(yi)
2.李楊:《論語》在韓國的發展探析
3.荊三隆:《論語》與(yu) 《六度集經》現代思想價(jia) 值探究
4.趙京蘭(lan) :21 世紀“可持續的儒學”和改革性《論語》解讀
5.張慧: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jia) 值
6.劉敏:誌道據德、依仁遊藝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7.李巍:《論語》中“遊於(yu) 藝”思想對當代大學書(shu) 法教學與(yu) 人文素質培養(yang) 有機結合的價(jia) 值研究
第二組
時間:8:30--9:5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二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郭繼民 吳龍燦
發言人
1.郭雲(yun) 奇:《論語》的時中思想
2.郭凱:從(cong) 《論語·為(wei) 政篇》看孔子的君子觀
3.樊偉(wei) 峻:孔子的天命論
4.羅晨:孔子的鬼神觀念
5.陳嶽:試說《論語》之“道之以德”
6.延玥:《論語》中的家庭教養(yang) 思想
7.喻新捷:《論語》中的孔子治國理政思想
第二場
第一組
時間:10:00--11:0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張豐(feng) 乾 董衛國
發言人
1.張敏娜:對《論語》“繪事後素”的再理解
2.楊永濤:“子見南子”:當真“莫要理會(hui) 它”?
3.秦飛:探析史家對“沐浴請討”的記載及其思想史內(nei) 涵
4.吳信英:《論語》“小人”再辨析
5.王虹霞:“三月不知肉味”之辨說
第二組
時間:10:00--11:0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二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評議人:劉光勝 姚中秋
發言人
1.閆春新:孔子師徒對“德”經學觀念的建構與(yu) 轉向型
2.張磊:堅守仁、禮與(yu) 弘揚孝道
3.鞏寶平:試析孔子德育思想的實踐路徑
4.吳龍燦:孔子德治觀在先秦的演變與(yu) 完善
5.劉偉(wei) :身份認同:《論語》中的祭祀認知問題
閉幕式
時間:11:10--12:00
地點:維也納酒店 B1 層一號會(hui) 議室
主持人:宋立林
大會(hui) 總結:
崔茂新
總結發言
楊春梅
曾海軍(jun)
劉光勝
楊朝明>
參會(hui) 學者信息
1 幹春鬆(泰山學者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2 趙京蘭(lan) (韓國延世大學教學)
3 張允瀞(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後)
4 李毅(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生)
5 林存光(泰山學者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6 孟衝(chong)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博士生)
7 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8 曹潤青(中共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教研室講師)
9 牛冠恒(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10 常會(hui) 營(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副研究員)
11 陳寒鳴(天津市工會(hui) 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
12 王庚(天津理工大學講師)
13 張若甲(河北師範大學講師)
14 魏忠強(燕山大學講師)
15 秦飛(東(dong) 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講師)
16王恩來(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理事,遼寧省孔子學會(hui) 名譽會(hui) 長,沈陽師範大學 兼職教授)
17 樊偉(wei) 峻(內(nei) 蒙古集寧師範學院講師)
18 鮑鵬山(上海開放大學教授)
19 劉強(同濟大學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 石立善(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泰山學者特聘專(zhuan) 家,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所 教授)
21劉光勝(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yu) 法政學院研究生)
22 王昌樂(le) (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生,貴州師範學院中國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23 王天橋(江蘇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24 崔海東(dong)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25 史應勇(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26 陳永躍(江蘇無錫民政局)
27 楊海文(泰山學者特聘專(zhuan) 家,《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
28 張豐(feng) 乾( 中山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29 郭繼民(海軍(jun) 陸戰學院副教授)
30 周海春(湖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31 曾海軍(jun) (四川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32 李競恒(四川師範大學講師)
33 董衛國(西南政法大學講師)
34 周丙華(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yu) 曆史文化學院講師)
35 吳龍燦(宜賓學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36 田常紅(江西萍鄉(xiang) 學院副校長)
37 王剛(江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與(yu) 旅遊學院副教授)
38 郭雲(yun) 奇(鄭州大學曆史學院研究生)
39 李細成(山西大學哲學社會(hui) 學學院講師)
40 姚騰(山西忻州師院外語係講師)
41 陸衛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政治學係主任)
42 劉俊(西安交通大學哲學係講師)
43 張敏娜(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生)
44 呂菲(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生)
45 荊三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傳(chuan) 統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46 曹印雙(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47 宋健 (海南大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中心講師)
48 蔡家和(台灣東(dong) 海大學哲學係教授)
49 顏炳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副院長,洙泗書(shu) 院理事長)
50 姚中秋(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洙泗書(shu) 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
51 法帥(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師)
52 朱讚讚(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後)
53 張磊(山東(dong) 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54 劉新軍(jun) (山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55 吳樹勤(山東(dong) 工商學院副教授)
56 唐明貴(聊城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57 劉偉(wei) (聊城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58 延玥(聊城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59劉星(聊城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 士後)
60 劉強(萊蕪汶源書(shu) 院秘書(shu) 長)
61 陳霞(萊蕪汶源書(shu) 院)
62 盧獻文(萊蕪汶源書(shu) 院)
63 胥紅星(萊蕪汶源書(shu) 院)
64 楊春霞(萊蕪汶源書(shu) 院)
65 殷延祿(孟子研究院)
66 劉成(鄒城意軒書(shu) 屋讀書(shu) 會(hui) )
67 楊春梅(曲阜師範大學《齊魯學刊》編輯部教授)
68 崔茂新(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69 張詒三(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70 成積春(泰山學者特聘專(zhuan) 家,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院長)
71 王紅霞(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72 張俊成(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73 鞏寶平(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講師)
74 郭凱(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在讀博士,唐山學院講師)
75 陳嶽(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在讀博士)
76 劉潔瓊(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碩士生)
77 劉昭(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碩士生)
78 楊永濤(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本科生,《論語》研修學社社長)
79 馬士遠(泰山學者特聘專(zhuan) 家,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暨國學院院長)
80 黃懷信(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81 郭沂(泰山學者特聘教授,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孔子研 究院特聘教授,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教授)
82 高尚榘(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
83 陳東(dong) (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
84 閆春新(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
85 周海生(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86 林桂榛(曲阜師範大學禮樂(le) 文明研究所副教授)
87 宋立林(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曲阜師範大學禮樂(le) 文明研究所所長)
88 任子田(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講師)
89 鄭治文(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講師)
90 喻新捷(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博士後)
91 羅晨(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碩士生)
92 楊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國際儒聯副理事長)
93 王鈞林(泰山領軍(jun) 人才,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
94 程奇立(尼山學者,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山東(dong) 師範大學教授)
95 劉續兵(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
96 王虹霞(孔子研究院禮樂(le) 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
97 路則權(尼山學者,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
98 魏衍華(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99 王漢峋(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0 李楊(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1 張慧(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2 曹景年(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3 穀文國(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4 劉敏(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5 陳霞(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6 崔海鷹(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7 盧巧玲(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8 房偉(wei) (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09 廖曉義(yi) (洙泗書(shu) 院秘書(shu) 長)
110 段炎平(洙泗書(shu) 院副秘書(shu) 長)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