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曆史由德性決(jue) 定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廿九日丁醜(chou)
耶穌2017年12月16日
對於(yu) 曆史的看法,退步論盲目悲觀,進步論盲目樂(le) 觀,循環論比較正確,但不夠全麵,容易陷入吊詭論和不可知論。唯螺旋式上升論,最為(wei) 符合儒家的義(yi) 理、人性的邏輯和曆史的實際。
吳元士說:“人類曆史的主流是漸趨文明,但是在這漸趨的過程當中有三彎九折,就像盤山公路,無論怎樣盤旋曲折,但總體(ti) 是向上的。天下歸仁既是一個(ge) 既定的過程,也是一個(ge) 必然的結果。”這是對曆史螺旋式上升論最好的理解。
要具備正確的曆史觀,首先要知道曆史由什麽(me) 決(jue) 定;要理解螺旋式上升論,首先要理解曆史由德性決(jue) 定。注意,這裏的德性,指的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社會(hui) 乃至一切人類的整體(ti) 德性。國家的曆史取決(jue) 於(yu) 全國人民的德性,人類的曆史取決(jue) 於(yu) 全體(ti) 人類的德性。道德包括智慧,德性既超越感性、理性又包涵之。
文明的背景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道德。德性對於(yu) 人類文明和社會(hui) 的作用具有決(jue) 定性。德性上升則社會(hui) 進步,德性下降則文明後退。
或說:“曆史本身非由理性所決(jue) 定,乃一吊詭之存在,得聖君賢相則上升,不得則下降,一言以蔽之,由人決(jue) 定。”曆史由人決(jue) 定沒錯,然此語不夠準確。理性不可排斥於(yu) 德性之外,人類曆史並不吊詭,聖君賢相的產(chan) 生,自有曆史邏輯和道德理性可循。聖君賢相得不得,取決(jue) 於(yu) 整體(ti) 德性高低。人類德性太低,就得不到聖君賢相。孔孟有德無位,根本原因就在於(yu) 當時社會(hui) 缺乏必要的德性基礎。
曆史的局限是因為(wei) 人性的局限,文明的進步根源於(yu) 德性的上升。小人變壞很容易,士人變壞也不難,君子變壞則很難,聖賢變壞不可能。同樣,等到儒家文化在新的曆史平台上和全球範圍內(nei) 擁有主體(ti) 文化、主導思想地位,人類整體(ti) 德智就會(hui) 上升到一個(ge) 空前的高度。屆時,人類社會(hui) 和文明欲重新倒退,極權主義(yi) 、恐怖主義(yi) 欲重新得勢,不可能矣。
就人類個(ge) 體(ti) 而言,自古聖賢道德不退,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就人類整體(ti) 而言,未來大同文明不退,隻會(hui) 越來越文明。文明發展無止境,社會(hui) 進步無極限,曆史上升不封頂。天下歸仁以後,人類的眼光將投向“天上”投向宇宙深處。
理解曆史由德性決(jue) 定之理,就能理解螺旋式上升之論,就有望具備唯仁史觀的曆史法眼,不再被各種非正確的曆史觀迷惑和幹擾。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