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儒詞訓解之四:良知大定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7-12-07 20:39:40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儒詞訓解之四:良知大定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十八日丙寅

          耶穌2017年12月5日



  


 

佛教有楞嚴(yan) 大定。楞嚴(yan) 是佛心、佛首,楞嚴(yan) 定境,定於(yu) 本性真心,是明心見性究竟圓滿之境。

 

良知大定,定於(yu) 良知,是仁者安仁的聖境。顏回“三月不違仁”,庶幾近之;孔子“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便是此境界。如果說《大學》“靜而後能定”是初級定,良知大定就是高級定,終極定。良知即道心仁性,故良知大定亦可稱仁定。

 

定則不退。君子而立,建立了基本人格,立定了道德腳跟,立足於(yu) 仁,就是定於(yu) 仁。聖賢君子,仁德不退。唯上智與(yu) 下愚不移,上智不移,大德不退。程頤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惟聖人之道無所進退,以其所造者極也。”

 

為(wei) 學不進則退,故君子於(yu) 學,不可以已,必日新日進,必至聖人而後已。君子於(yu) 學,有進無退;聖人之學之德,無所進退。因為(wei) 聖人文化登峰,道德造極,率性而行都在道上。

 

注意,聖人之道無所進退,不能理解為(wei) 道德停滯和不求進取。君子日新日進,進乎聖境,身與(yu) 道俱,自然自強不息,至誠無息,欲退不可得,率性大自由,永遠不逾矩。

 

未到聖境的君子和賢者,德性就不圓滿,言行難免有漏。但漏洞隻是過失,與(yu) 罪惡不同。君子賢者不會(hui) 蛻化為(wei) 小人惡人。

 

仁德不退,又可以分為(wei) 三種不退:一是信仰不退,中道信仰堅定,永遠不會(hui) 動搖遷移;二是言論不退,思想言論中正,永遠不會(hui) 胡言亂(luan) 語;三是行為(wei) 不退,行為(wei) 善良正義(yi) ,永遠不會(hui) 胡作非為(wei) 。

 

良知定,定於(yu) 內(nei) ,最高境界是聖境,表現為(wei) “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定於(yu) 外,政治追求是王道,落實為(wei) 仁政德治禮樂(le) 製度。最高政治追求是“天下為(wei) 公,選賢與(yu) 能”的大同理想。

 

東(dong) 海有詩自題《大良知學》曰:十年風雨不尋常,不趕潮流氣自昂。魔難幾經成鐵漢,士心一立勝金剛。這裏的士心,即士君子之心,士心一立,就是良知定,仁定。

 

人定勝天,未必;仁定勝天,必然,仁性之天高於(yu) 自然之天故。“仁之美者在於(yu) 天。天,仁也。”反過來說也成立:天之美者在於(yu) 仁。仁,天也。仁性就是天心天性,天之本質。

 

良知大定的近義(yi) 詞有:止於(yu) 中道。本章可與(yu) 《儒詞訓解之九:止於(yu) 中道》參看。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