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海軍作者簡介:曾海軍(jun) ,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哲學係教授,四川大學哲學係《切磋集》係列書(shu) 係主編,著有《神明易道:〈周易•係辭〉解釋史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諸子時代的秩序追尋——晚周哲學論集》(巴蜀書(shu) 社2017年)。 |
原標題:我們(men) 是否可能同情江歌案中的劉鑫?
作者:曾海軍(jun)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首發於(yu) “欽明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九月廿八日丁未
耶穌2017年11月16日
答案是肯定的,劉鑫本該是需要我們(men) 同情的人,因為(wei) 她也是江歌案的直接受害者。她跟她前男友分手了,她的前男友糾纏她,是她的好友江歌替她擋著。就在她前男友凶殘地將江歌殺害的那個(ge) 時刻,她就已經是直接受害者了。這相當於(yu) 江歌替她擋了刀子,她雖然活下來了,可接下來的有生之年,她必須全身心地替江歌討回公道、替江歌照顧母親(qin) ,以及盡可能地替江歌完成她所有未完成的願望。
這就好比一同上前線的戰友,兄弟替我擋了子彈,接下來兄弟未完成的事情,那都是我的事情。這是天經地義(yi) 的。劉鑫要真是這樣做了,她作為(wei) 江歌案的受害者,當然需要我們(men) 的同情。如果她過於(yu) 愧疚,或自責太深,我們(men) 還需要安慰她,給她以鼓舞,要她變得更為(wei) 堅強。畢竟死者不能複生,凶手一旦伏法,就需要生者相依,好好地活著。
然而,劉鑫並沒有這樣做,她原本是江歌案的受害者,卻硬生生地抽身出來,置身事外,一變而為(wei) 冷血的旁觀者。於(yu) 是,原本是要同情的我們(men) ,卻不能不變得憤怒起來。在江歌母親(qin) 曝光她之後,一時間,她在網上成為(wei) 千夫所指,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劉鑫居然還有臉指責江歌母親(qin) 曝光了她的身份,把她的生活攪得無法安寧。
她的生活真的還可以安寧嗎?難道不是在她的前男友殺害江歌那一刻開始,她的生活本就不該安寧嗎?她唯有在凶手伏法、江歌母親(qin) 得以安頓,而後才有可能重新安寧。在此之前,她要是能安寧下來,這得有一顆多殘忍的心,在常人那裏無法忍下心來的,她卻能狠下心來忍得住。若是隨她這樣安寧下來,那她就是偷安一生、苟且一世了。
奇怪的是,還有人也拿江歌母親(qin) 曝光劉鑫的身份說事,這事真的值得一說嗎?要是我說,如果凶手逍遙法外得不到懲罰,則江歌母親(qin) 找機會(hui) 手刃凶手又有何妨。違法了是吧,沒關(guan) 係,接受法律的製裁,對於(yu) 喪(sang) 女之痛的母親(qin) 而言,這算多大點事啊。江歌母親(qin) 曝光她的身份,不過是把本該不得安寧的生活還給了她。也隻有讓她重新不得安寧,她才有可能重新麵對自己的人生,承擔起她該承擔的責任。劉鑫心狠,想不到這一點,別人也要這麽(me) 狠心嗎?
當然,我們(men) 也不應該任由對劉鑫的憤怒發泄而不顧分寸,有人說很樂(le) 意看到劉鑫和她的家人也遭此橫死,這話確實說得有點過。我們(men) 表達憤怒或痛恨,可不是想樂(le) 見劉鑫的什麽(me) 下場,而是希望她最終能幡然悔悟。隻有她悔悟了,真心實意地感受到她對江歌的虧(kui) 欠,恨不得以自己的一生來托起這種重負,那麽(me) ,我們(men) 的憤怒就得以平息,我們(men) 的同情也就很自然地向她流淌。
可見,網絡上掀起對她的口誅筆伐,究竟隻是一場噩夢的開始,還是一次悔悟的機會(hui) ,全在於(yu) 她如何把握。她一直都有機會(hui) 重新獲得我們(men) 的同情,乃至於(yu) 讓我們(men) 和她站在一起,共同溫暖江歌母親(qin) 那顆破碎的心。
但是,在此之前,任何同情可能都隻是對她的放縱,哪怕是一絲(si) 絲(si) 同情的聲音,都有可能被她用來坐實她一直以來的心安理得。
我們(men) 切莫成為(wei) 這種幫凶,她必須得悔悟過來。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