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xing) 陸遊:亙(gen) 古男兒(er) 一放翁,詩書(shu) 清白賦家風
作者:莫礪鋒(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九月廿六日乙巳
耶穌2017年11月14日
陸遊
陸遊(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xing) )人,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遊銅像
陸遊生於(yu) 北宋末年,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福州寧德縣(今寧德市)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xing) 府通判等職。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jun) 旅,任職於(yu) 南鄭幕府。宋光宗繼位後,升為(wei) 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故罷官歸居故裏。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liang) 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製。書(shu) 成後,陸遊長期蟄居故裏,嘉定二年(1210年)與(yu) 世長辭,留絕筆《示兒(er) 》。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著作豐(feng) 富,詩作9000多首,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存詩歌數量最多的詩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ge) 文集存世。陸遊的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yan) ,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yu) 杜甫的沉鬱悲涼,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陸遊家訓
陸遊家訓主要包括一部家訓專(zhuan) 著《放翁家訓》和他寫(xie) 的約200首教子詩詞。
《放翁家訓》共26則,3700餘(yu) 字。陸遊44歲時開始寫(xie) 第一則,到80餘(yu) 歲成稿,跨度40餘(yu) 年。《放翁家訓》內(nei) 容較為(wei) 豐(feng) 富,主要分為(wei) 五個(ge) 方麵:一、厚葬無益,墓誌求實;二、簡樸持家,為(wei) 官戒貪;三、孝悌行家,謹慎交友;四、耕讀傳(chuan) 家,寧農(nong) 勿仕;五、鄰裏和睦,切莫興(xing) 訟。家訓涉及到修身、處世、治家、教子等多方麵內(nei) 容,對陸氏後裔有很好的訓導作用。
除《放翁家訓》外,陸遊還撰寫(xie) 了近200首有關(guan) 教育子女的詩詞,在中國家訓史上獨具特色。這些教子詩詞,是陸遊一生生活經驗的總結,是一個(ge) 負責任的家長對子孫苦口婆心的囑告。字裏行間,既洋溢著這位偉(wei) 大愛國詩人的拳拳報國之心,又飽含著一位慈祥父祖對子孫們(men) 深深的親(qin) 情、濃濃的愛意。
陸遊作品集《劍南詩稿》
●視頻腳本
浙江紹興(xing) 陸遊:亙(gen) 古男兒(er) 一放翁詩書(shu) 清白賦家風
浙江紹興(xing) 陸遊小學學生朗誦:
死去元知萬(wan) 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er) 》是南宋詩人陸遊留下的最後一首詩,八十五歲高齡的他躺在病榻上,帶著滿腔的遺憾,寫(xie) 下對兒(er) 子的臨(lin) 終遺囑。他念念不忘山河破碎、北國淪陷,他希望祖國有南北統一、民族團結的一天。這首詩,已成為(wei) 千古絕唱,流芳百世。
陸遊(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xing) )人,現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ge) 文集存世,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存詩歌數量最多的詩人。他的詩極其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hui) 現實,突出表現了他崇高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八百多年來一直深深地激勵著後人。
作為(wei) 江南世家,陸氏家族一直傳(chuan) 承著優(you) 秀的家風,十分注重家教、家訓,祖上就有家訓《修心鑒》存世。陸遊在先輩言傳(chuan) 身教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寫(xie) 下了一部家訓專(zhuan) 著《放翁家訓》,提出了較為(wei) 完備的陸氏家族行為(wei) 準則。後來,陸遊又通過創作詩歌的方式,多次對家訓進行補充,對兒(er) 子進行訓教,僅(jin) “示兒(er) 詩”就有一百八十首之多,這在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後人將這些“詩訓”與(yu) “家訓”相提並論,稱之為(wei) 詩化的“家訓”。
陸遊故居遺址
中國陸遊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宣傳(chuan) 中:
陸遊的家風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的祖上一直非常注重對後代的教育,陸遊本人對他的兒(er) 子、孫子、曾孫也一直言傳(chuan) 身教。在他的詩歌中,“示兒(er) ”家訓所占分量很重。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zheng) 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
這首著名的詠梅詞可謂家喻戶曉。詩人通過頌梅來表達自己樸實無華、不慕虛榮的品性以及誌節高雅、操守如故,始終保持清白人格的無悔信仰。
陸遊不僅(jin) 保持清廉的作風,還盡心盡力為(wei) 民辦事。他在江西任上遇到嚴(yan) 重水災,急忙向朝廷上奏,在救民於(yu) 水火的緊急情況下,敢於(yu) 擔當,立即開倉(cang) 賑濟災民。陸遊在成都為(wei) 官時,當地疫病流行,他不忍看到窮苦百姓染病束手待斃的慘狀,便拿自己的錢,親(qin) 自配製湯藥,在街頭設置許多藥缸,讓民眾(zhong) 速取速飲,使眾(zhong) 多病人轉危為(wei) 安,有效抑製了疫病的大規模流行。
教育子孫繼承清白家風,嚴(yan) 於(yu) 律己、勤於(yu) 修身,是陸遊家規家訓中突出的一點。這是詩人一生仕途和人生經驗的總結。陸遊在《放翁家訓》中要後代牢記“孝悌行於(yu) 家,忠信著於(yu) 鄉(xiang) ”和“廉直忠孝”的陸氏家風,克製貪欲。他認為(wei) ,“大抵人情慕其所無,厭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如果隻是為(wei) 了讓人羨慕,除了滿足虛榮又有什麽(me) 好處?貪得無厭隻會(hui) 害了自己。因此,他告誡子孫,常能“如是思之,貪求自息”。
他告誡外出當官的兒(er) 子與(yu) 侄兒(er) 為(wei) 官要清廉:“清若鶴林泉”、“節若江水清”。兒(er) 子陸子龍去吉州(今江西吉安)上任,陸遊在《送子龍赴吉州掾》的詩中,叮囑他要清白自守,做個(ge) 廉明的好官,“汝為(wei) 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至於(yu) 自己,溫飽即可,叫兒(er) 子不必為(wei) 此惦念,即便衣衫破舊被人嘲笑,也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他甚至還主動要求朝廷停發俸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shu) 示子聿》)
陸遊在家訓中十分強調讀書(shu) 修身的重要性,認為(wei) 實踐才能出真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詩句,已成為(wei) 不朽名言。在陸遊看來,讀書(shu) 是陸家的傳(chuan) 統:“五世業(ye) 儒書(shu) 有種”,“讀書(shu) 守素業(ye) ,蟬聯二百年”。陸遊祖父陸佃以苦讀聞名,父親(qin) 陸宰則是浙東(dong) 著名藏書(shu) 家。陸遊六歲起就受到父親(qin) 啟蒙,這對陸遊的人格、思想、治學等方麵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陸遊對自己兒(er) 子的讀書(shu) 學習(xi) 也時常予以引導與(yu) 鼓勵。他勸導子孫多讀經史,養(yang) 成寬厚待人、謙恭有禮的品行;他教誨“學貴身行道”,不僅(jin) 要讀書(shu) ,更要躬身踐行。
陸遊還堅持嚴(yan) 管才是厚愛的治家之道,對後代的管教片刻不敢放鬆,“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yu) 浮薄者遊處”。他相信這樣嚴(yan) 加訓誡十年,子孫自然會(hui) 養(yang) 成良好習(xi) 慣和品德,否則將來就會(hui) 後悔。遲暮之年,壯懷之餘(yu) ,陸遊仍然“惟顧念子孫”。
陸遊紀念館·務觀堂
陸遊後裔陸紀生:
他(陸遊)在書(shu) 中找到真理,在書(shu) 中教育後人,在書(shu) 中把自己愛國主義(yi) 的偉(wei) 大抱負表達了出來。
陸遊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他文武兼備卻仕途坎坷,三十四歲才被任命為(wei) 寧德縣(今屬福建省寧德市)主簿。雖然官職一直不高,但“位卑未敢忘憂國”,麵對國家內(nei) 憂外患,陸遊一次次上書(shu) 力主北伐,直到四十八歲,才被主戰的四川宣撫使王炎聘為(wei) 幕僚,在南鄭(今陝西漢中)直接參與(yu) 了戰鬥。這是陸遊一生中唯一一次親(qin) 臨(lin) 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誌的軍(jun) 事實踐。雖隻有八個(ge) 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也使得愛國成了他詩歌創作的主題,成為(wei) 陸遊家教、家訓中最核心的內(nei) 容。
紹興(xing) 文理學院教授、紹興(xing) 陸遊研究會(hui) 會(hui) 長高利華:
陸遊的愛國情緒飽含在他的生命裏,洋溢在他的作品中,《示兒(er) 》、《書(shu) 憤》、《關(guan) 山月》等詩歌唱出了愛國的最強音,激勵了他的家人,也激勵了後人。
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忠禮:
祥興(xing) 二年(1279年)二月,元軍(jun) 從(cong) 四麵八方進攻南宋流亡政權的最後一個(ge) 基地——崖山,當時留下的將士還有10萬(wan) 人,個(ge) 個(ge) 誓死不屈,這種愛國精神,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據考證,在這殉難的士兵與(yu) 官員中,有16位是陸姓人氏,這些陸姓的士兵中有些是陸遊的子孫,有些可能是陸遊本家的子孫。由此可以看出,陸遊那種愛國主義(yi) 思想對後人影響很大,直到今天,陸遊的愛國主義(yi) 思想仍然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陸遊家訓包含著治學修身、耕讀傳(chuan) 家和兼濟天下等諸多內(nei) 容,也蘊藏著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的價(jia) 值和生命力,並將隨著曆史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而陸遊的後輩們(men) ,正將陸遊精神接力傳(chuan) 承,不斷譜寫(xie) 新篇章,續寫(xie) 新輝煌。
●陸遊家訓摘編
愛國篇
死去元①知萬(wan) 事空,但悲不見九州②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③無忘告乃翁。
——《示兒(er) 》
【注釋】
①元:本來。同“原”。
②九州:指中國的領土。
③家祭:舊俗後輩對先人的祭奠。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guan) 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qin) 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朝廷軍(jun) 隊收複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men) 舉(ju) 行家祭,千萬(wan) 別忘了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men) 的父親(qin) !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①夜雪瓜洲渡②,鐵馬秋風大散關(guan) ③。
塞上長城④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shu) 憤》
【注釋】
①樓船:一種大型戰船,三國時期發明。
②瓜洲渡:地名,今在鎮江對岸,當時是邊防重鎮。
③大散關(guan) :在陝西寶雞縣西南,當時為(wei) 宋金交界處。
④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南史·檀道濟傳(chuan) 》載,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lin) 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wan) 裏長城!”這裏作者用作自比。
【譯文】
年輕時就立誌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感到熱血沸騰、怨氣如山。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裏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複了大散關(guan) 捷報頻傳(chuan) 。想當初我自比萬(wan) 裏長城,立壯誌為(wei) 國家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鬢發如霜,盼北伐、盼恢複都成空談。不由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chuan) ,有誰能像他一樣鞠躬盡瘁,率三軍(jun) 複漢室北定中原!
僵臥①孤村不自哀,尚思為(wei) 國戍②輪台。
夜闌③臥聽風吹雨④,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注釋】
①僵臥:直挺挺躺著。這裏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wei) 。
②戍(shù)輪台:在新疆一帶防守。戍,守衛。輪台,現在的新疆輪台縣,漢代曾在這裏駐兵屯守。這裏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③夜闌:夜深。闌:殘盡。
④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yu) 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xie) 照。
【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ang) 村裏,沒有為(wei) 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深夜裏,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在披著鐵甲的戰馬上,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勤學篇
古人學問無遺力①,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②此事要躬行。
——《冬夜讀書(shu) 示子聿》
【注釋】
①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
②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yu) 力的,往往年輕時開始努力,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cong) 書(shu) 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比較淺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qin) 自實踐才行。
學貴身行道,儒①當世守經②。
心心慕繩檢③,字字講聲形。
吾已鬢眉白,汝方衿佩青④。
良時不可失,苦語直須聽。
——《示元敏》
【注釋】
①儒:泛指讀書(shu) 人。
②經:經典,經書(shu) 。
③繩檢:規矩,法度。
④佩青:腰邊掛著青色的印綬,泛指任官。
【譯文】
讀書(shu) 做學問,最可貴的是對所學的道理能夠學以致用、身體(ti) 力行。作為(wei) 一個(ge) 讀書(shu) 人,應該終生恪守先賢在經籍中傳(chuan) 授的道理。心中應該仰慕先賢的高尚人格,努力以先賢的教誨約束和指導自己的言行,並且要認真琢磨每個(ge) 字的含義(yi) 。我已經老了,而你正值大好年華。一定要刻苦攻讀,努力實踐,加強修養(yang) ,莫失良機。我苦口婆心全是為(wei) 你好,望你一定聽我的勸告。
文能換骨餘(yu) 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
齒豁頭童方悟此,乃翁見事可憐遲。
——《示兒(er) 》
【譯文】
除讀經習(xi) 文能讓人脫胎換骨、麵貌一新外,別無他法;做學問就要窮根溯源,自然就不存疑問了。我老到牙齒豁了、頭發禿了,才醒悟這個(ge) 道理,可憐你們(men) 的父親(qin) ,洞見學習(xi) 之事理已經太遲了。
廉潔篇
汝為(wei) 吉州吏,但飲吉州水。
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
聚俸嫁阿惜,擇士教元禮。
我食可自營,勿用念甘旨。
衣穿聽露肘,履破從(cong) 見指。
出門雖被嘲,歸舍卻睡美。
——摘自《送子龍赴吉州掾》
【譯文】
你是吉州的官吏,喝的是吉州的水,就要為(wei) 吉州百姓做好事。在金錢的問題上,哪怕是一文錢,也要公私分明。自身清白廉潔,旁人就沒有理由說你的壞話。平時要省吃儉(jian) 用,用自己積攢下來的錢陪嫁女兒(er) ,用自己掙的錢請品德高尚的教師教導自己的兒(er) 子。我雖然已經老了,但一切尚可以自理,吃飯問題,你不用惦念。衣服、鞋子破了,出門雖會(hui) 被人嘲笑,但我卻不在乎,回家後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睡個(ge) 好覺。
為(wei) 貧出仕退為(wei) 農(nong) ,二百年來世世同。
富貴苟求終近禍,汝曹①切勿墜②家風。
——《示子孫》
【注釋】
①汝曹:你們(men) 。
②墜:辱沒、敗壞。
【譯文】
“出仕為(wei) 官,退守為(wei) 農(nong) ”,這是我們(men) 世世代代傳(chuan) 承下來的家風家規。若貪圖榮華富貴,一味追求功名利祿,最終會(hui) 惹禍上身,你們(men) 切勿辱沒清白家風。
天下之事,常成於(yu) 困約①,而敗於(yu) 奢靡。遊童子時,先君②諄諄為(wei) 言,太傅③出入朝廷四十餘(yu) 年,終身未嚐為(wei) 越產(chan) ④,家人有少⑤變其舊者,輒不懌⑥。
——摘自《放翁家訓》
【注釋】
①困約:貧困儉(jian) 約。
②先君:這裏指陸遊的父親(qin) 陸宰。
③太傅:這裏指陸遊的高祖陸軫。
④越產(chan) :指過多的財富。
⑤少:通“稍”,稍微。
⑥懌(yì):喜悅,高興(xing) 。
【譯文】
天下之事往往在貧困儉(jian) 約發奮圖強中成功,而在奢侈萎靡不求上進中失敗。我很小時,父親(qin) 曾嚴(yan) 肅地對我講,先祖在朝中為(wei) 太子太傅四十餘(yu) 年,終身未曾積累財富,家裏人在生活上稍稍改變一下,他就很不高興(xing) 。
修身篇
世之貪夫,溪壑無饜①固不足責。至若常人之情,見他人服玩,不能不動,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無,厭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豔②,於(yu) 我何補?如是思之,貪求自息。若夫天性澹然③,或學已到者,固無待此也。
——摘自《放翁家訓》
【注釋】
①溪壑無饜(yàn):像溪流深溝一樣,沒有滿的時候。
②歆(xīn)豔:喻羨慕。
③澹(dàn)然:恬靜、淡泊的樣子。
【譯文】
世上那些貪婪的人,其欲望像溝壑一樣難以填滿。至於(yu) 一般人的性情,見到他人的華服珍玩,不由得怦然心動,也是一個(ge) 大毛病。大抵人之常情就是羨慕自己沒有的,不珍惜自己已有的。但也應該想一想,這件東(dong) 西若歸我所有,究竟有什麽(me) 用處?讓別人羨慕我,對我又有什麽(me) 好處?若能這樣想,貪心自然就平息了。至於(yu) 那些天性淡泊,或者學問已達到一定境界的人,當然就不會(hui) 有這種念頭了。
人士有吾輩行同者,雖位有貴賤,交有厚薄,汝輩見之,當極恭遜。已雖高官,亦當力請居其下。
——摘自《放翁家訓》
【譯文】
在我的同輩人中,雖然有的人地位高貴,有的地位較低,有的交往甚篤,有的來往不多,但你們(men) 見到後,都要恭恭敬敬。即使你們(men) 做了高官,也要這樣做。
後生才銳①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wei) 憂,不可以為(wei) 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子,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yu) 浮薄者遊處。如此十許年,誌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②。吾此言,後生之藥石③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摘自《放翁家訓》
【注釋】
①才銳:才思敏捷。
②端:這裏指一個(ge) 方麵。
③藥石:治病的藥和石針,這裏指良藥,規勸。
【譯文】
小輩中才思敏銳、鋒芒畢露的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憂慮,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加強約束和管教,讓他們(men) 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shu) ,訓導他們(men) 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men) 與(yu) 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長此以往,誌向和情趣會(hui) 自然養(yang) 成。否則,令人煩憂的事情不會(hui) 隻有一個(ge) 方麵。我這是給後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誡,各位都應該謹慎地對待,以免日後留下遺憾。
陸遊故居(舊址基礎上重建而成)
●名家觀點
陸遊的愛國詩篇為(wei) 何這麽(me) 打動人心?
陸遊的一生,既奮發有為(wei) ,又品德高尚,其行為(wei) 和作品皆具有道德典範意義(yi) 。陸遊的家訓更是意義(yi) 重大,他教育子弟時重言教,更重身教。
陸遊是一位憂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愛國者,二十歲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jun) 書(shu) ”的誌願,決(jue) 心以自己的文才武略為(wei) 恢複中原的事業(ye) 做出貢獻。由於(yu) 時代的原因,陸遊壯誌難酬,報國無門,隻好把滿腔熱血灑向詩歌創作。他用豪蕩雄偉(wei) 的詩歌把愛國主義(yi) 的主題高揚到新的高度,其《關(guan) 山月》、《金錯刀行》、《胡無人》等代表作,傳(chuan) 誦至今。陸遊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在絕筆詩《示兒(er) 》中還諄諄囑咐兒(er) 孫說:“死去元知萬(wan) 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以愛國誌士的光輝形象定格於(yu) 千年青史,他的詩歌也成為(wei) 愛國主義(yi) 精神的生動教材。
陸遊也是一位關(guan) 心百姓疾苦的士人。他長期在地方上任職,後來又在山陰(今浙江紹興(xing) )農(nong) 村生活了很久,對民間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曾對自己坐食俸祿表示愧疚:“齊民一飽勤如許,坐食官倉(cang) 每惕然。”陸遊的《農(nong) 家歎》是宋詩中描寫(xie) 農(nong) 民疾苦的最好作品之一,充分展示了詩人關(guan) 心人民的情感。
陸遊作詩,極其重視詩歌的社會(hui) 功能、教化功能,也即孔子所謂“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事父”的內(nei) 涵並不止於(yu) 侍奉父親(qin) 。孔子倡導孝道,其實就是倡導以“孝悌”為(wei) 核心的倫(lun) 理道德,所以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到了孟子,進一步將孝道從(cong) 家族擴展至整個(ge) 社會(hui) ,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著名命題。儒家認為(wei) ,一個(ge) 理想的社會(hui) ,必然是以和睦親(qin) 善的人際關(guan) 係為(wei) 基石的,而要想實現整個(ge) 社會(hui) 的和睦親(qin) 善,就須以家庭內(nei) 部的親(qin) 密關(guan) 係為(wei) 基礎,然後由親(qin) 及疏、由近及遠地進行擴展。“邇之事父”的深層意義(yi) 即在於(yu) 此。儒家主張忠君,其實質就是愛國愛民。從(cong) 孔子所雲(yun) “遠之事君”,到杜詩所雲(yun) “致君堯舜上”,再到陸遊所雲(yun) “堯舜其君民”,報國情懷在古典詩學中一脈相承。不過,在陸遊所處的那個(ge) 年代,“堯舜其君民”具有特別的意義(yi) 。在南宋曆史背景中,抵禦外侮、收複失土是對國家民族的最大忠誠。所以,陸遊詩中有大量關(guan) 於(yu) 抗金複國主題的大聲疾呼,這是南宋詩壇上“遠之事君”的典型表現,也是陸詩打動人心的重要原因。
陸遊教育子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崇高的道德境界和淳良的家風代代相傳(chuan) 。陸詩中有不少對兒(er) 輩的訓誡之詩,如在《送子龍赴吉州掾》中,陸遊訓導兒(er) 子到任後應該忠於(yu) 職守、廉潔正直。閱讀此詩,恍如親(qin) 聞一位慈祥的老父親(qin) 在對兒(er) 子進行臨(lin) 別囑咐,那些話說得周詳愷切,至情至性,感人至深。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錢念孫】中華民族曆久彌新的人格基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