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吾家哲學冠中西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7-10-25 17:20:25
標簽:


吾家哲學冠中西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九月初六日乙酉

            耶穌2017年10月25日

 

何謂哲學,中西學者見仁見智,定義(yi) 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被普遍接受的,即哲學是“關(guan) 於(yu) 世界觀的學說”和“自然知識和社會(hui) 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其任務是“揭示整個(ge) 世界發展的一般規律”,其作用是“為(wei) 人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的指導”等。

 

依據這個(ge) 定義(yi) ,儒學無疑是哲學,而且是哲學中的哲學。對於(yu) 宇宙生命的性質、萬(wan) 事萬(wan) 物演化的總規律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對於(yu) 哲學的兩(liang) 個(ge) 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wei) 本源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儒學都有獨到的證悟解釋。

 

哲學,可稱為(wei) 最高智慧學。按其希臘語詞源有“愛智慧”之意。而在中國,哲即智慧之義(yi) 。《爾雅·釋言》:“哲,智也。”《尚書(shu) ·說命》:“知之曰明哲。”《洪範》:“明作哲。”智慧卓越的人稱為(wei) 哲人。《詩經·大雅·抑》:“其維哲人,告之話言。”《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當然,與(yu) 西方哲學相比,儒學具有濃厚的中華特色。概乎言之,有五大特色:

 

其一,德智不二。西方哲學中,智慧與(yu) 道德是割裂的,智者未必有德。而在儒家,哲人必須德智兼備,智高必然德厚,智慧和道德高度統一。心物不二,同歸於(yu) 仁。德智都歸本於(yu) 良知仁性,即天性。

 

其二,德政不二。西方哲學中,道德與(yu) 政治是分離的。而在儒家,道德體(ti) 現於(yu) 、落實於(yu) 政治和製度,為(wei) 仁政禮製,王道政治;政治和製度歸本於(yu) 、統一於(yu) 道德,以仁為(wei) 本,一以貫之。道德與(yu) 政治不二,即內(nei) 聖外王不二。

 

其三,心物不二。西方哲學將本體(ti) 論劃分為(wei) 唯物主義(yi) 和唯心主義(yi) 兩(liang) 個(ge) 基本派別,或者持二元論,認為(wei) 世界的本源是意識和物質兩(liang) 個(ge) 實體(ti) 。都是戲論。儒家證悟,物質和意識都屬於(yu) 現象,太極才是本質。心物不二,同本於(yu) 太極,同為(wei) 太極所現之象。

 

其四,形而上學與(yu) 辯證法不二,既是形而上學,又是辯證法;形上與(yu) 形下不二,太極既有形上性,又潛在於(yu) 宇宙萬(wan) 物之中,人人有太極,物物有太極;天人不二,天在人性中,天地之性,為(wei) 人之本性。而在西方,形上與(yu) 形下、形而上學與(yu) 辯證法、天與(yu) 人都是分裂的。

 

其五,不是宗教而勝過宗教。西方哲學不能代替宗教,中華哲學則不一樣。佛道兩(liang) 教,即是哲學也是宗教。儒家有信仰而非宗教,超越宗教,有宗教之優(you) 而無宗教之弊。

 

儒學以上特色,在中國哲學中亦戛戛獨造,遑論西方哲學。西方哲學訴諸於(yu) 理性,儒學既有感性又有理性,但歸本於(yu) 德性,即仁性、天性;西方哲學是思辨的智慧,儒學則是道德的智慧,實踐的智慧,生命的智慧。儒學超乎中西所有哲學,堪稱哲學之冠,萬(wan) 哲之王。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