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飛龍作者簡介:田飛龍,男,西元一九八三年生,江蘇漣水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理事。著有《中國憲製轉型的政治憲法原理》《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合著)《香港政改觀察》《抗命歧途:香港修例與(yu) 兩(liang) 製激變》,譯有《聯邦製導論》《人的權利》《理性時代》(合譯)《分裂的法院》《憲法為(wei) 何重要》《盧梭立憲學文選》(編譯)等法政作品。 |
香港的21世紀曆史密碼
作者:田飛龍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多維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八月初六日乙卯
耶穌2017年9月25日
個(ge) 人與(yu) 香港結緣多少有些偶然,但似乎也是必然,因為(wei) 香港問題高度嵌入了中國現代化與(yu) 國際化的深層鬥爭(zheng) 及發展脈絡之中。在一個(ge) 中國重新生長的大時代,香港作為(wei) 西方殖民秩序的“優(you) 等生”,曾經是中國大陸的“就近課堂”,但香港優(you) 於(yu) 大陸者,基本為(wei) 西方現代性之“幹貨”,而大陸的學習(xi) 過程終究會(hui) 過渡到一個(ge) “六經注我”的主體(ti) 性階段。港台“引路人”或對標意義(yi) 的相對下降,所反映的是百年中國現代化與(yu) 製度轉型的結構性進展。
中國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呈現出日益辯證與(yu) 自主的節奏,“中國性”是理解香港問題的“新密碼”。但西方現代性的“舊密碼”並未完全失效,或者仍然在較長時段內(nei) 構成中國文明崛起的主要製約因素。如何深切學習(xi) 西方而最終超越之,是中國執政者麵臨(lin) 的頂層戰略挑戰。而香港是否能夠及時轉向把握以“中國性”為(wei) 內(nei) 核的21世紀曆史密碼,實現一個(ge) 主從(cong) 位置及主體(ti) 性內(nei) 涵的結構性置換,是香港是否可能在21世紀繼續留在“一國兩(liang) 製”框架內(nei) 及世界曆史舞台上的真正要害。
香港正是處於(yu) 這一新舊曆史密碼的轉換陣痛期,國家與(yu) 本土派有著對香港不同的曆史理解與(yu) 願景,展開了麵向未來(2047)的激烈憲製競爭(zheng) 。港中文民主牆事件就是這種“同床異夢”之深層精神陣痛的發作。憤怒撕下海報的內(nei) 地女生,其行為(wei) 絕非僅(jin) 僅(jin) 是校園民主內(nei) 部的分歧意見之爭(zheng) ,更是有“國民教育”背景和國家發展期待的內(nei) 地人民與(yu) 缺失這一背景與(yu) 期待的香港居民之間的理想性差異和衝(chong) 突。
這一事件將香港所處之“一國兩(liang) 製”內(nei) 部的分裂性特征充分暴露出來。這種精神分裂性不是近幾年社會(hui) 運動激進化的結果,而是長期潛伏於(yu) 香港社會(hui) 內(nei) 部的曆史複雜性以及在中西關(guan) 係上的“國際化”站位決(jue) 定的。97之後的“人心回歸”本質上是香港作為(wei) 曆史遊子的“返鄉(xiang) ”過程。香港學生越深切地擁抱港獨,就越決(jue) 定性地拒絕“返鄉(xiang) ”,這種拒絕表麵上是香港教育之過,本質上則是西方社會(hui) 根深蒂固的“文明優(you) 越論”在香港的殖民投射與(yu) 遠期發酵。
與(yu) 港獨直接衝(chong) 突的是基本法秩序本身,其背後是中國的主權國家意誌。港獨不是什麽(me) 一般性的憲製上可容許的言論自由,與(yu) 國家統一並不處於(yu) 對等的對話平台,而是違憲違法行為(wei) 。港獨本質上是嚴(yan) 格的革命,是違反基本法與(yu) 一國兩(liang) 製,甚至也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行為(wei) ,其基礎性預設是:香港人是一個(ge) 具有完全自主政治主體(ti) 地位及製憲權的“人民”,是一場將地方性的“人民”提升為(wei) 與(yu) 中國人民並列地位的憲製革命。盡管本土化論述有不同版本,但在根本邏輯上並不排除港獨。事實意義(yi) 上的不支持港獨和價(jia) 值意義(yi) 上的反港獨及認同國家,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基礎,香港社會(hui) 的政治曖昧與(yu) 吊詭由此可見一斑。
也因此,我們(men) 看到了“一國兩(liang) 製”的另外一種實踐取向,就是明確地依據基本法給出的空間展開一場“國家建構”運動,一場關(guan) 於(yu) 國家權威重建的政治補課運動,這一運動的基本支撐是依法治港與(yu) 經濟融合。
依法治港是要全麵準確實施基本法,將高度自治權置於(yu) 一個(ge) 相對嚴(yan) 謹的國家憲製秩序之中,不僅(jin) 政治上可控,而且法律上可塑造。作為(wei) 一種規範化調整中央與(yu) 地方關(guan) 係的國家建構行為(wei) ,這一取向十分符合現代國家的治理原理,比如美國就不斷通過聯邦司法審查(尤其是擴張解釋“州際貿易”條款)對州權形成決(jue) 定性憲製優(you) 勢,確保美國的國家統一及聯邦治理目標的實現。美國從(cong) 《邦聯條款》到《聯邦憲法》再到林肯的憲法修正案,所走的是一條不斷強化國家建構及有效約束地方分離的憲製國家化道路。這一道路對於(yu) 美國的自由與(yu) 繁榮起到了政治奠基的作用。所謂崛起的大國不可能分疆裂土。1860年代美國南方分離勢力在一個(ge) 崛起的美國麵前訴諸分離,終於(yu) 破壞了美國建國憲法中分治南北的“一國兩(liang) 製”,客觀上使得美國國家建構進程加速。殷鑒不遠。
可以預見,法治將日益成為(wei) 國家治理香港的主要製度方略。已經有香港人敏感感受及表達出香港法治“威權化”的傾(qing) 向,其實這裏麵存在誤解:其一,香港法治的公正性在世界處於(yu) 領先地位,對於(yu) 嚴(yan) 肅而職業(ye) 化的香港法官而言,如果一味放任“抗爭(zheng) 權權利”,拒絕任何關(guan) 於(yu) 公共秩序及國家利益的兼容考量與(yu) 保護,那麽(me) 必然與(yu) 一個(ge) 崛起的大國及基本法內(nei) 合理的國家建構進程發生規範性衝(chong) 突,其結果必然是損害香港繁榮穩定及破壞香港所處之“一國兩(liang) 製”的政治基礎;其二,法治必有權威,這權威亦為(wei) 國家所分享及支持,因此國家利益因素納入香港法治不是所謂的“威權化”,而是香港法治出現了“國家權威”的理性自覺,是一種法治進步;其三,香港法治是基本法秩序下反對港獨及維係香港民主化與(yu) 憲製秩序平衡的最後自治武器,如果香港法治不作為(wei) 或作為(wei) 不當,則屬於(yu) 一種嚴(yan) 格的憲製上的失責。
經濟融合的故事沿著“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快速展開,而西九龍站的一地兩(liang) 檢則是香港被整合入國家新戰略的基礎設施連接點。高鐵網就是權力秩序網,這一地緣政治學與(yu) 政治經濟學的憲製內(nei) 涵,香港反對派完全明了,因此不惜冒著觸犯香港民眾(zhong) 利益的風險加以反對,理由是反對派的“香港夢”(從(cong) 高度自治到完全自治到港獨)與(yu) 國家整合戰略發生了直接衝(chong) 突,反對派對於(yu) 整合後的香港生活圖景完全喪(sang) 失想象與(yu) 規劃能力。三十年河東(dong) 三十年河西,香港人“北望神州”時的絕對優(you) 越感陡然切換為(wei) 局促驚懼感,操持熟練的西方現代性密碼似乎不大奏效了,而對中國政治與(yu) 發展的“中國性”密碼又是完全陌生的。這已不僅(jin) 僅(jin) 是認同轉換的問題,甚至是整個(ge) 世界觀的重置,其所激蕩起的“文化震驚”或“文化休克”在香港是有現象學根據的。注意,這裏不是在講泛泛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而是現代競爭(zheng) 語境中精英化的公共文化。葉蔭聰先生在《爭(zheng) 鬥式民主與(yu) 公共文化:關(guan) 於(yu) 香港政治的觀察》一文中細致梳理了香港政治文化的公共性危機,而呂大樂(le) 教授則在《尷尬的香港,仍在準備中》感慨香港仍未自主發展出一種真正基於(yu) “一國兩(liang) 製”的完整論述。
香港習(xi) 慣於(yu) “舊密碼”中的規範及成就,但這一切在今天已遭遇國家體(ti) 製模式的重要挑戰與(yu) 整合壓力。香港不是孤處歐美腹地的小國,無法在晚期資本主義(yi) 體(ti) 係中“安享晚年”或“安樂(le) 死”,而是中國的一個(ge) 地方行政特區,無論多麽(me) 特別,最後都必然要跟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樹欲靜而風不止。國家不可能允許香港脫軌(港獨),也不可能放任香港孤芳自賞而日益衰落,因為(wei) 這裏不是別的什麽(me) ,而是“中國香港”,國家承擔最終治理責任。
在香港學生歇斯底裏的“港獨”發聲中,香港大學校委會(hui) 主席李國章先生怒稱港獨學生是失敗者(loser),更有建製派何君堯議員聲稱要對港獨“殺無赦”。這些道德與(yu) 政治憤怒固然有合理之處,但卻未能深切理解香港處於(yu) 新舊曆史密碼轉換期的精神病理。這些港獨學生不是能力上的失敗者,他們(men) 之中仍然有大量的優(you) 秀人才,但卻可能是時代精神上的失敗者。而導致這一“死角”效應的不僅(jin) 僅(jin) 是香港自身的原因,也有國家治理上的不足。國家如果不提供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的全麵、公正、平等製度管道以及持續展現國家改革的規範取向,又如何窮盡追問香港青年的離心傾(qing) 向呢?幸好,國家治港在“法治”與(yu) “融合”方麵已經確定了正確的戰略方向。既往那種“這也不讓說,那也不讓提,這也怕,那也怕”的有組織不負責任的官僚製異化現象正在轉變。
當然,香港新舊曆史密碼的轉換是國家治理現代化與(yu) 中西關(guan) 係結構變遷的一個(ge) 絕佳指標器,從(cong) 而也是香港研究所具有的宏大理論意義(yi) 的基本根據。因著這些緣故,香港研究需要進入一個(ge) “國家建構”的新時代,一國兩(liang) 製需要明確的國家維度,在此共識與(yu) 秩序期待下,香港的一切問題才可找到解決(jue) 的根本方案。對精神上無家可歸的港獨學生,不要簡單譴責為(wei) 失敗者,因為(wei) 誰都失敗沉淪過,也不要“殺無赦”,要精解病理,治病救人。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