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梓】將中華傳統文化納入國家課程的思考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7-09-21 22:01:22
標簽:
徐梓

作者簡介:徐梓,本名徐勇,1962年12月生於(yu) 湖北京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東(dong) 省大中小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工程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主要從(cong) 事中國傳(chuan) 統教育、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元代書(shu) 院研究》《中華蒙學讀物通論》《中華文化通誌·家範誌》《現代史學意識與(yu) 傳(chuan) 統教育研究》《傳(chuan) 統蒙學與(yu) 蒙書(shu) 研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十五講》等,主編《蒙學輯要》《中國傳(chuan) 統訓誨勸誡輯要》《名人家風叢(cong) 書(shu) 》等。


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納入國家課程的思考

作者:徐梓

來源:《中國教師》2017年第16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七月十四日甲午

           耶穌2017年9月4日

 

   

 

作者簡介:徐梓,本名徐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hu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委員,主要研究中國傳(chuan) 統教育、傳(chuan) 統文化教育。

 

近年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被看作為(wei) 我們(men) 民族尋根、固本、築基的工程,被越來越多的社會(hui) 人士所認可。但在我國的三級課程體(ti) 係中,“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國學”“經典誦讀”等課程隻是作為(wei) 各個(ge) 學校的校本課程在開設,或者部分縣市、極少個(ge) 別省份作為(wei) 地方課程在開設,並沒有成為(wei) 國家課程。

 

綜合考慮我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實情,為(wei) 了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健康、持久、有效地開展,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納入國家課程,不僅(jin) 必要,而且非常緊切。

 

一、療治種種亂(luan) 象,確保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健康開展

 

最新一輪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從(cong) 20世紀90年代中期持續至今,已有20多年。在很長的一個(ge) 時期,主要是民間力量在努力,是社會(hui) 有識之士、一線教師及廣大家長在推動。黨(dang) 的十八大之後,政府開始介入。因為(wei) 原本就有一個(ge) 很好的社會(hui) 基礎,再加上國家的倡導和推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乃至全社會(hui) 蓬勃開展起來,大有方興(xing) 未艾之勢。

 

毋庸諱言,持續至今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因為(wei) 遷延日久,難免諸多積弊,參與(yu) 人數既眾(zhong) ,也就魚龍混雜。當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亂(luan) 象,突出地表現為(wei) :學習(xi) 目的上,存在功利化、狹隘化問題;內(nei) 容選擇上,存在碎片化、庸俗化問題;學習(xi) 方法上,存在形式化、複古化問題。更為(wei) 普遍、突出而最少被人們(men) 意識到的是,不遵從(cong) 教育基本邏輯、違背教育基本規律、排斥教育基本原則的非教育化問題。

 

例如,不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不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傳(chuan) 統文化特殊為(wei) 由,讓孩子從(cong) 童年開始誦讀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四書(shu) 五經”,正像一些批評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的那樣,自己認為(wei) 牛排有營養(yang) ,就讓剛出生的嬰兒(er) 也吃牛排。而且,隻是單純地死記硬背、生硬灌輸。

 

的確,“古典教育是一種無價(jia) 的恩惠”。我們(men) 高度肯定經典的價(jia) 值,肯定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意義(yi) ,但同時堅信,不適當的做法也會(hui) 把它引向災難。上述的做法及後果,不僅(jin) 給反對者以口實,而且讓一些參與(yu) 者困惑,甚至讓一些倡導者氣餒,對當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造成嚴(yan) 重的戕害,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者素質的低下、功利化的用心、低俗化的內(nei) 容、非教育化的做法,再次抹黑傳(chuan) 統文化的麵貌,導致很多人蔑視傳(chuan) 統文化,遠離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過早地讀經,單純地背誦,不僅(jin) 教學效果差,甚至被人直斥為(wei) “隻能造就庸才”。更可怕的是,造成學生對經典的恐懼和誤會(hui) ,讓他們(men) 在今後需要經典時,能夠理解經典時,依然保持對經典的距離,不到國學經典中尋求啟發和智慧。

 

這些問題之所以產(chan) 生,原因是多方麵的,最主要有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一門全新的學科,起點低,基礎差,可謂一窮二白,很少可供借鑒之處。二是無論是一些學校還是不少地縣市,沒有相關(guan) 的教研人員,甚至沒有最基本的師資,不具備開發這門課程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men) 往往對為(wei) 什麽(me) 教、教什麽(me) 和怎麽(me) 教,沒有明確的認識,更缺少正確的認識。一些學校之所以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出於(yu) “別人有,我也有”的攀比,是出於(yu) “別人這麽(me) 做,我也這麽(me) 做”的跟風。

 

這些問題的解決(jue) ,有人曾寄希望於(yu) 實踐的檢驗、時間的磨洗。經過大浪淘沙,人們(men) 一時看不明白的問題,終究會(hui) 有水落石出之日;通過比較和鑒別,終會(hui) 逐漸過濾掉一些沉渣。然而,一些倡導者、探索者麵對嚴(yan) 酷的現實依然堅執己見,不思更張,更有甚者一些謀利者故意顛倒是非,把水攪渾。

 

所以,20多年過去了,情形依然故我,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jue) 。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接受的依然是弊端昭彰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顯而易見,這一問題依然還會(hui) 持續下去。

 

要革除這些弊病,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隻有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納入國家課程,在中小學尤其是義(yi) 務教育階段單獨設科,每周至少一節課。在此基礎上,組織專(zhuan) 家進行頂層設計,研製課程標準,開發課程資源,編寫(xie) 相關(guan) 教材。

 

並從(cong) 整體(ti) 上統一考量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內(nei) 容體(ti) 係,兼顧各個(ge) 地區的特質,在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礎上,依據課堂教學特點,以課程形式呈現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對現今中小學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示以準繩,匡其趨向”,予以規範和引導,納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解決(jue) 師資問題,確保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持久開展

 

在學校的所有資源中,教師最為(wei) 重要。學校的興(xing) 衰成敗,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教師。特別是任課教師,對特定科目的影響更加直接,不僅(jin) 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學生的興(xing) 趣,還會(hui) 影響學生的職業(ye) 生涯選擇。

 

但在我國現行的教研體(ti) 製下,由於(yu) 並未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納入國家課程,即便是作為(wei) 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開設,通常沒有專(zhuan) 任教師,往往由語文、曆史、政治、思品、社會(hui) 等科目教師兼任。起碼的教師隊伍難以組建,教研活動也就無法開展,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發展更是無從(cong) 談起。

 

眾(zhong) 所周知,現在製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主要瓶頸是缺乏合格的師資。許多學校有強烈的開設這門課的願望,但因沒有必要的師資,隻好擱淺。一些開設傳(chuan) 統文化課的學校,師資也難以勝任。現今有關(guan)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很多爭(zheng) 議,也集中在師資問題上。

 

比如,批評者說倡導者在師資層麵每每以“因陋就簡”為(wei) 借口,既沒有必要的門檻,更無研修培養(yang) 計劃,甚至根本不把師資問題當作責任。為(wei) 了推廣讀經,擴大影響,形成聲勢,不辨賢愚,兼收並蓄,廣納信眾(zhong) ,以致胸無點墨的“阿貓阿狗”都濫竽其間,“堂而皇之”地成為(wei) 私塾的塾師、學堂的堂主、書(shu) 院的山長。

 

他們(men) 既無經師的學識,更無人師的風範。最為(wei) 根本的師資問題沒有解決(jue) ,所謂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不過是令人痛心疾首、沒有章法地亂(luan) 搞一氣。被批評者隻好承認,在師資問題上“因陋就簡”,不過是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師資問題解決(jue) 起來之所以難,在於(yu) 一名合格的師資,不僅(jin) 要有傳(chuan) 統文化的基本素養(yang) ,還要有教育學的起碼訓練。

 

一方麵,無論是教育學,還是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豐(feng) 博浩瀚,一個(ge) 人即便窮畢生的精力也難精熟;另一方麵,這兩(liang) 門學科的知識,一個(ge) 主要歸諸中國古代,一個(ge) 主要屬於(yu) 現代西方,缺少內(nei) 在的邏輯關(guan) 聯。這就決(jue) 定一個(ge) 人的知識結構,很難兼而有之。所以,現在從(cong) 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人,往往要麽(me) 沒有傳(chuan) 統文化基本素養(yang) ,要麽(me) 沒有教育學的起碼訓練,更有甚者兩(liang) 者都不具備。

 

現今中小學開設的其他科目,也可能遇到沒有合格師資的問題。但因這些學科曆史悠久,傳(chuan) 統豐(feng) 厚,無論是教學內(nei) 容,還是教學方法,都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頗為(wei) 定型,入手之後,仿效不難。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是一個(ge) 新興(xing) 學科,在中國雖有兩(liang) 千年的悠久傳(chuan) 統,但也中斷了近百年,以致現在很多人對此一無所知,有所認識也不到位。

 

此外,即便我們(men) 現在利用這一傳(chuan) 統,也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必須在社會(hui) 結構發生全麵變革的時代,對其教學內(nei) 容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對其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創新性發展。也就是說,從(cong) 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很多的工作要從(cong) 頭開始,很少有前規可供仿效,極少有現存的經驗可供借鑒,所謂“凡事創者難為(wei) 功,因者易為(wei) 力”。特別是很多專(zhuan) 家學者,往往你東(dong) 他西,觀點霄壤,意見懸隔,讓人莫知所從(cong) ,大大增加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合格師資的難度。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師資問題,是開設這門課首當其衝(chong) 要解決(jue) 的,現在越來越為(wei) 教學一線的管理者所重視。但要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顯然不是教學一線的管理者所能勝任的。教育主管部門有必要對這個(ge) 問題進行統一擘劃、精心組織。除在各級培訓中增加傳(chuan) 統文化的培訓內(nei) 容、加大傳(chuan) 統文化的比重之外,還有必要舉(ju) 辦專(zhuan) 門的培訓班,甚至納入“國培計劃”,舉(ju) 辦較長周期的培訓。

 

除此之外,有必要在學科目錄中給予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以地位,選擇有條件的學校,培養(yang)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另外,除了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內(nei) 容中增加傳(chuan) 統文化比重外,有必要責成專(zhuan) 業(ye) 的研究機構和行業(ye) 組織,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製定準入標準,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考核,保證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師資的底線和質量。

 

歸結到一點,就是有必要建立並建設一支專(zhuan) 職、專(zhuan) 業(ye) 的傳(chuan) 統文化教師隊伍。隻有將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納入國家課程,這樣一支隊伍的建立和建設才有可能。或者說,將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納入國家課程,是建立和建設這樣一支隊伍的前提條件。

 

三、達到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目的,確保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有效開展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是關(guan) 於(yu) 什麽(me) 樣的知識最有價(jia) 值、什麽(me) 內(nei) 容最值得教、內(nei) 容以怎樣的邏輯安排和組織的決(jue) 定性因素。在知識爆炸性增長,要教的內(nei) 容太多、“什麽(me) 知識最有價(jia) 值”或者說“學校應該教什麽(me) ”成為(wei) 教育麵臨(lin) 的嚴(yan) 峻抉擇的形勢下,根據社會(hui) 發展需要、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個(ge) 人發展需要衡量並篩選知識,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內(nei) 容。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