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翼之】從“讀經”到“學儒”,私塾教育漸入佳境

欄目:少兒讀經
發布時間:2017-09-21 21:25:46
標簽:


從(cong) “讀經”到“學儒”,私塾教育漸入佳境

作者:吳翼之(民間讀經教育實踐者)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三月廿八日辛巳

           耶穌2017年4月24日

 

  

 

【東(dong) 海薦語】非常認同吳翼之《從(cong) “讀經”到“學儒”,私塾教育漸入佳境》一文的觀點:私塾教育的唯一之路就是學儒;私塾教育,不學儒不應該稱私塾,不學儒不足以稱教育。這個(ge) 觀點的提出和“崇儒塾教中心”諸私塾的實踐,無疑是現代私塾教育漸趨成熟的一次跨越式升級,在私塾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yi) 。這篇文章值得私塾界和儒學界有心人士一閱。餘(yu) 東(dong) 海2017、9、21

 

百年來,中國教育從(cong) 模仿美國到抄襲蘇聯再到形成了所謂的“中國特色”,到現在大致是可以作個(ge) 評判了的,四個(ge) 字“邯鄲學步”。


人家的實質和精華沒學到,自己的根本也弄丟(diu) 了,最後真的搞成了個(ge) 幾不像。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和實現問題的凸顯,層層分析後,根本原因和解決(jue) 之道最終都追溯到了文化和教育這一環。


近些年來,在一些前輩大家的痛聲疾呼和先知先覺者的反思啟蒙下,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重估和再認識逐漸成為(wei) 許多有識之士的自覺追求。然而畢竟文脈斷絕數十年,再要繼之又是談何容易,不要說普通人,就是一些國學學者也未必能辨的明,把得住。在這樣一種社會(hui) 背景下,台灣王財貴教授以振聾發聵之聲喊出“讀經”二字,於(yu) 是天下呼應,群雄競起,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時間以讀經之名,各種私塾,遍地開花,各種各樣的“經典”在有意無意之間,被或急迫熱切或另有用心的家長老師們(men) 塞到了孩子手中,這一讀,就過去了二十多年。


今天回眸再望,許多事情已能看的分外明了了,這是時間的作用,是曆史的功效,許多當時智者都看不明白的問題,後世的一個(ge) 匹夫就可辨的很清楚,因為(wei) ,時間會(hui) 讓很多事情洗盡鉛華,顯露本色,散去霧障,現出原形。

 

今天,我們(men) 說“私塾教育的唯一之路就是學儒”,在現在做出這個(ge) 判斷根本不需要多麽(me) 高遠的見識了,隻要不封閉固執,不自欺欺人,這幾乎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從(cong) “讀經”到“學儒”可以說是現代私塾教育漸趨成熟的一次重大的質的變化和升級。


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可以重新梳理一下,所謂讀經,按照王財貴教授的說法,就是以讀為(wei) 方法,就是讀,隻是讀,老實大量的讀;而經呢,就是人類最有價(jia) 值的書(shu) ,經史子集,佛道耶西,皆可。說實話,如果誰當初沒有為(wei) 這個(ge) 偉(wei) 大的構想激動過,其文化情懷是值得懷疑的,與(yu) 人類社會(hui) 幾千來最有智慧的聖賢對話,進入他們(men) 的精神世界,想想多麽(me) 令人振奮,當年我曾草撰一聯:“胸羅中外經典,神交古今聖賢”,貼在書(shu) 房,以壯其誌。一下子從(cong) 一個(ge) 凡夫俗子中超拔出來,那種自我感動,的確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之後隨著學習(xi) 的深入,當對讀經的現實狀況有所了解之後,慢慢的就認識到,讀經確實很好,但隻讀還是不夠的。現在來看,就更加了了分明了,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麵:


第一,“讀”非常非常重要,但讀隻是第一步,或過於(yu) 的輕視,或過於(yu) 的拔高這一步的功效,可能都會(hui) 陷入一種認知誤區,要知道原地踏步,踏一萬(wan) 次依然還在原地,許多人讀了很多年的經,入不了儒學之門,心智依然幼稚,思維依然糊塗便是誤在這種懶惰的學習(xi) 方法上了。


第二“經”要明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貪多求高。《學記》雲(yun) :“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少,或失者止,或失則易”,隻讀經,居其三焉。電視《天龍八部》中有一個(ge) 情節印象深刻,當鳩摩智要以少林七十二絕技換取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時,段家大佬之間產(chan) 生了不同意見,請示於(yu) 天龍寺的老和尚,老和尚隻提了一個(ge) 問題,就化解了分歧,“你們(men) 把段家的一陽指練到了幾成?”最高者也不到六層,自家絕技尚未練好,又何必貪求別人的東(dong) 西。


現在來看看很多學堂所讀的書(shu) ,那真是五花八門啥都有,除了《論語》《孟子》,什麽(me) 道德經、德道經、孫子兵法、黃帝內(nei) 經、弟子規、了凡四訓,甚至觀世音普門品、十善業(ye) 道經、心經、地藏經、莎士比亞(ya) 、柏拉圖,真可謂“讀經是個(ge) 筐,什麽(me) 都想往裏裝”,隻要想得出來的,都恨不得灌到孩子腦袋裏麵去,貌似兼容並蓄,實際上是不知所以,迎合了家長的淺見與(yu) 貪求,卻坑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其實古代私塾所說的讀經,那就是讀儒家的四書(shu) 五經,其他的諸子百家那是根本立定之後博學階段的事了。不可否認,這些書(shu) 各有其價(jia) 值,但是用於(yu) 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是完全不合適的,實踐下來絕對的弊大於(yu) 利,孩子容易變得虛偽(wei) 虛妄,思維混亂(luan) 。

 

對“經”的定義(yi) 不明確,選擇不精確,可以說是讀經宣導中最大的錯誤,流弊所及,不知何時才能肅清。孟子說:“二本者,是為(wei) 無本”,腦袋裏麵裝了很多互相矛盾的理論,對於(yu) 一個(ge) 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這孩子笨一些還好,反正他也不思考,但是要是一個(ge) 愛琢磨的孩子,他會(hui) 很糾結,我小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曆,深知其苦。


對於(yu) 那些揭示矛盾,談玄論空之言,隻有當他的思辨能力和理論水平上去了,才有能力進一步的去做判斷和消化。而儒家經典,極高明而道中庸,皆是常理中道,正大光明,所以,私塾階段隻有先學儒才是正道,在古代父親(qin) 修道也讓其子先讀儒經的,賴布衣的父親(qin) 可供參考。一個(ge) 人思想的構建如同蓋房子,一定要先求中正,再求高大,高而不正就會(hui) 成一個(ge) 危樓。

 

說到學儒,首先說“學”,學是方法是手段,學裏麵當然就包含了讀、除此之外還有看、聽、問、感、思、辨、論、說、寫(xie) 、習(xi) 、曆、練、行、悟、覺等等,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學習(xi) 都應該是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的過程,而且還需根據學者的狀況,隨時的、合理的增減調配。倘割裂而論,執一廢百,這種學習(xi) 是沒有生命力的,難以形成自覺的、可持續的學習(xi) 誌趣,也難以達成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學習(xi) 目標。


當然,你要故作高明,藐視常情常理,硬要說學無所求,學無需致用,那誰也無話可說。然後說“儒”,儒從(cong) 載體(ti) 上說就是儒家的經典,四書(shu) 五經,曆代正史,別的都是課外書(shu) ;從(cong) 本質上來說就是儒家的精神,春秋大義(yi) ,孔孟之道,說具體(ti) 一點就是儒家的現實關(guan) 懷,經世智慧,文化情懷,曆史擔當,最終學習(xi) 的目的必須是這個(ge) 。


學儒可以寄托精神,安頓心靈,但儒家之學絕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寄托精神,安頓心靈,即便孟子所說的“求其放心”,那也是居仁行義(yi) ,盡責盡倫(lun) 之後的安心,溺情典籍,心忘世道,空談心性,不理人事,此非儒家君子之教也。

 

私塾教育,不學儒不應該稱私塾;私塾教育,不學儒不足以稱教育。現代私塾的現實價(jia) 值和曆史作用應該定位為(wei) :培養(yang) 有儒學修養(yang) 的現代公民,而不是某種宗教或思想的信徒。有了這個(ge) 認識,目標明確了,每走一步就會(hui) 接近一步,否則,目標混亂(luan) ,或者目標錯誤,縱使跑得很急,也極有可能是“煩惱場上錯用功”,不會(hui) 有一個(ge) 好的結果。就像開車可以達到了一個(ge) 目的地後再去另一個(ge) 目的地,但你不能同時設兩(liang) 個(ge) 目的地。


真學儒,必定隻崇儒,崇不崇儒,可以說是衡量一家私塾其教育思想是否成熟的最重要標準;崇不崇儒,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斷:


一、學堂課程以儒家經史為(wei) 宗,不摻雜宗教或諸子百家之書(shu) ;


二、堂主思想言行符合儒家義(yi) 理,表述意見清晰、明確、不含糊,談論公事、正事不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宗教理論;


三、學堂氛圍正常、師生言行正常,沒有神神叨叨的宗教色彩,沒有古古怪怪的行事做法。


有文化情懷和教育理想的家長,在這個(ge) 時代最為(wei) 難得,若誤入迷途,實在可惜,所以,請務必要認識到這個(ge) 問題了,孩子的時光經不起蹉跎,孩子的學習(xi) 經不起瞎折騰。切切!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