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波】如何快樂讀經?——國學教育學生版問答(十二)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7-07-27 22:18:10
標簽:
吳亞波

作者簡介:吳亞(ya) 波,字廣毅,男,西元1986年生,陝西鹹陽人,曲阜崇儒學堂創辦人暨堂主。2006年開始從(cong) 事民間讀經教育推廣活動,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為(wei) 什麽(me) 要讀經》。


如何快樂(le) 讀經?——國學教育學生版問答(十二)

作者:吳亞(ya) 波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初五日乙卯

           耶穌2017年7月27日

 

111、回家別人說的我不懂,心裏沒有自信,怎麽(me) 辦?

 

天下人何其多?天下事何其多?天下知識何其多?若他人所言為(wei) 有意義(yi) 之知識,不懂則問,不會(hui) 則學,此是士君子份內(nei) 事,理所當然。如他人所言僅(jin) 為(wei) 吃喝玩樂(le) 之類,可知可不知,則不必在意。古人雲(yun) :“君子謀道,小人謀食。”孔子言:“君子通曉道義(yi) ,小人通曉利益。”且,我們(men) 用功經史,博覽群書(shu) ,亦有我們(men) 所知而他人所不知者,何必妄自菲薄!

 

112、如何快樂(le) 讀經?

 

讀經明理乃做人本分,不管快樂(le) 不快樂(le) ,皆須勤勉用功。

 

113、13歲以上,是多背還是多解?

 

無論何時,皆應讀解並行,所區別在於(yu) ,少年兒(er) 童以背誦為(wei) 主理解為(wei) 輔,成人則以理解為(wei) 主背誦為(wei) 輔。

 

114、讀經能使人從(cong) 內(nei) 心改變嗎?

 

老子雲(yun)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讀經可使人明白做人做事所應遵循之天理常道,至於(yu) 要不要遵循,願不願主動接受聖賢的改變,拋卻長久形成的錯誤知見,約束心中不合天理良知的念頭,全賴個(ge) 體(ti) 生命之選擇上進還是墮落。故非是讀經能改變什麽(me) ,而是個(ge) 體(ti) 生命借助聖賢經典之智慧德行自我改變!

 

115、在家人不同意我們(men) 讀經時,我們(men) 該怎麽(me) 辦?

 

了解家人所以不同意之原因,耐心傾(qing) 聽,仔細解釋說明,教家人安心放心,同時自己刻苦用功,以真才實學證明讀經之教前途無量,意義(yi) 深遠,這樣家人自然就不會(hui) 因擔心從(cong) 而不同意了。

 

116、怎樣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自己所學的經典?

 

懂之層次大致有兩(liang) 種,一者知識之了解,二者生命之證成。若謂真正讀懂經典,仍需遵循信、解、行、證之次第,逐次用功,久則自明。中庸所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隻要努力用功於(yu) 學問思辨,自然能夠有正知正見正行,自然能打通自我生命與(yu) 聖賢生命之隔閡,到此時,經典本是自家性命中事。陸象山所謂:六經皆我注腳是也。

 

117、自己身處某個(ge) 環境中,如何使自己不被所處的環境中的風氣所影響?

 

若此環境風氣是善良美好的,當主動接受其影響,若此環境風氣是逆天悖理的,擇善而固執之,守住做人底線。

 

118、自己明確的知道有些事不能去做,但又不知如何克製自己的行為(wei) ,怎麽(me) 辦?

 

俗諺雲(yun)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明知不該而去做,便是罔念作狂,便要做好承擔相應後果之準備。孔子雲(yun) :“我欲仁斯仁至矣。”注雲(yun) :仁道不遠,行之即是。孟子雲(yun)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人各自取之也。”禍福壽夭,五福六極,皆人自己選擇的結果。聖賢君子與(yu) 凡夫愚人,良知本無分別,不過聖賢君子從(cong) 理,而凡夫愚人逐利,於(yu) 是漸行漸遠,久則致有天壤之別,其各自後果也不言自明。

 

119、在自己心浮氣躁時,如何自我調整?

 

做陽明致良知的工夫,即找出心浮氣躁的根源,連根除掉。人心有如鏡子本明, 但因塵垢累積,故致晦暗雜亂(luan) ,妍媸不現,百物失行。故唯擦除塵埃,則鏡子自明而百物得其正,所謂心浮氣躁本如無根塵埃,心鏡明則自消除。

 

120、讀經若立誌於(yu) 國學方麵,將來除了讀經老師,還能從(cong) 事哪些工作?

 

一個(ge) 人將來做什麽(me) 工作,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豈是人力可盡為(wei) 。故也不必有此分別心,林則徐有詩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切有助於(yu) 弘揚國學經典普及聖賢智慧的工作都可以做,這才是士君子的心量。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