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開國作者簡介:黃開國,男,西元1952年1月生,四川省大英縣人。現任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出版有《廖平評傳(chuan) 》《揚雄思想初探》《巴蜀哲學史稿》《諸子百家興(xing) 起的前奏》《經學管窺》等。 |
黃開國著《清代今文經學新論》出版暨目錄
書(shu) 名:《清代今文經學新論》
作者:黃開國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4-01
【導語】
黃開國編著的《清代今文經學新論》是國家社科基金2013年“清代今文經學新論”的最終研究成果。共六章,約50萬(wan) 字。本書(shu) 不同於(yu) 以往的經學研究,而是著眼於(yu) “照著說”與(yu) “接著說”,將清代今文經學分為(wei) 從(cong) 莊存與(yu) 到魏源、從(cong) 廖平到康有為(wei) 兩(liang) 階段,展開對清代今文經學具體(ti) 厘定,並對其代表人物如莊存與(yu) 、孔廣森、劉逢祿、宋翔鳳、龔自珍、魏源、廖平、康有為(wei) 等經學思想進行逐一考察、梳理,揭示和闡明清代今文經學的發展脈絡。站在把握整個(ge) 中國經學史發展的曆史高度,高屋建瓴地對清代經學作出公正的評說,對清代今文經學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思潮、流派、人物進行細致分析與(yu) 梳理,論述了各種學派之間的關(guan) 係,同時又從(cong) 細微處對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思想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與(yu) 研究,因此使得本書(shu) 在整體(ti) 框架上顯得完整,細部問題上的分析深入透徹。本書(shu) 史料豐(feng) 富,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有極高的學術價(jia) 值。
【內(nei) 容提要】
黃開國編著的《清代今文經學新論》是以獨特的全新視角來研討清代今文經學的學術成果。書(shu) 中認為(wei) ,清代今文經學的緣起既與(yu) 中國的特定社會(hui) 曆史背景相關(guan) ,也是中國經學二千餘(yu) 年演化邏輯進程的必然結果,其發展經曆了照著說與(yu) 接著說兩(liang) 個(ge) 階段。從(cong) 總體(ti) 上說,照著說以清學的範式來發明今文經學,是對今文經學已有理論的整理發明,沒有具有時代意義(yi) 的新內(nei) 容。從(cong) 莊存與(yu) 到魏源的今文經學都屬於(yu) 照著說的階段,其中又分為(wei) 重大義(yi) 與(yu) 重微言兩(liang) 個(ge) 不同階段,重大義(yi) 以發明經學的政治理論原則為(wei) 中心,重微言開始於(yu) 莊述祖,而以劉逢祿的以三科九旨統宗今文經學得到全麵推進,經過宋翔鳳的孔子素王說、龔自珍的五經大義(yi) 終始論、魏源強調治學合一的過渡,清代今文經學才進入接著講的階段。接著講的代表人物是廖平、康有為(wei) ,他們(men) 借助孔子改製的微言,結合時代的發展,打破經學的家法原則,而著意發明熔古今中西於(yu) 一爐的近代經學,將古今中外、六合內(nei) 外都納入經學,帶有顯著近代特色與(yu) 新的時代內(nei) 涵。接著講的今文經學不僅(jin) 標誌著君主專(zhuan) 製製度時代經學的終結,也為(wei) 與(yu) 時俱進的經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極有意義(yi) 的啟示。
【作者簡介】
黃開國,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從(cong) 事中國傳(chuan) 統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學、經學研究。出版有《公羊學發展史》(2012年國家哲學社會(hui) 科學成果文庫)、《諸子百家興(xing) 起的前奏》、《廖平評傳(chuan) 》、《巴蜀哲學史稿》、《經學詞典》(主編)、《諸子百家大辭典》(主編)等20餘(yu) 部著述。
【目錄】
緒論 清代“今文經學”的發展
第一章 清代今文經學緣起新探
第一節 從(cong) 經學發展看清代今文經學的出現
第二節 從(cong) 社會(hui) 原因看清學的興(xing) 起
第三節 所謂“複西漢之古”
第四節 照著說向接著說的轉變
第二章 重大義(yi) 的照著講
第一節 清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
第二節 趙汸對清代今文經學出現的影響
第三節 莊存與(yu) 首重今文經學
一、莊存與(yu) 的獨特人生曆程
二、重春秋公羊學的經學取向
三、對經學大義(yi) 的發明
四、莊存與(yu) 經學的意義(yi)
第四節 孔廣森的春秋公羊學
一、探求《春秋》“新意”
二、評說曆代《春秋》學
三、孔廣森春秋公羊學評價(jia)
第三章 重微言的照著講
第一節 莊述祖首重微言
一、發明古籀的以漢學為(wei) 根株
二、始重微言的說經宗何休
第二節 劉逢祿與(yu) 莊氏家學
一、劉逢祿的家世
二、莊氏外家之學的熏陶
三、其他學術的影響
四、劉逢祿的著述與(yu) 代表作
五、《春秋公羊經釋例》
第三節 以“三科九旨”為(wei) 核心
一、劉逢祿“三科九旨”說
二、三科的經學微言闡發
三、“九旨”為(wei) 主的書(shu) 法發明
四、《春秋》製的發明
第四節 否定古文經學
一、不完全否定古文經學
二、完全否定古文經學
三、重啟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zheng)
第五節 以《公羊》“三科九旨”說《論語》
一、以《公羊》說《論語》的依據
二、《論語》的《公羊》義(yi) 理化
第六節 劉逢祿重微言的曆史意義(yi)
一、世運學風的轉移
二、經世致用的價(jia) 值與(yu) 局限
三、常州春秋公羊學派的形成
四、劉逢祿在清代經學史上的地位與(yu) 影響
第四章 從(cong) 照著講到接著講的過渡
第一節 宋翔鳳的孔子素王說
一、宋翔鳳的生平大略
二、《論語說義(yi) 》的今文經學概說
三、宋翔鳳的孔子素王說
第二節 龔自珍的現實批判
一、龔自珍的家世、生平與(yu) 師友
二、對衰世的抨擊
三、龔自珍經學的基本觀念
四、龔自珍的春秋公羊學
五、評議經學紛爭(zheng)
六、龔自珍經學的評價(jia)
第三節 魏源向西漢今文經學的完全回複
一、“默好深思”的一生
二、晚清經世派的傑出思想家
三、《詩古微》的以西漢為(wei) 宗
四、《書(shu) 古微》的回複西漢
五、魏源的其他經學思想
六、魏源經學評說
第五章 尊孔尊經的接著講
第一節 廖平的學術道路
一、廖平青少年的二次思想轉變
二、經學六變時期
第二節 廖平的經學六變與(yu) 發展邏輯
一、經學六變的基本內(nei) 容
二、經學六變的發展邏輯
第三節 廖平的孔子改製說
一、構建經學理論前的孔子改製說
二、構建尊孔尊經經學理論時的孔子改製說
第四節 尊孔尊經的經學理論
一、孔經人學的發明
二、孔經人學與(yu) 近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三、孔經天學的發明
四、六書(shu) 文字為(wei) 孔子所造說
第五節 廖平的尊孔尊經經學理論與(yu) 經學的終結
一、經學與(yu) 近代社會(hui)
二、廖平經學的內(nei) 在矛盾
三、廖平經學理論的曆史義(yi) 蘊
第六章 康有為(wei) 維新變法與(yu) 維新變法以後的接著講
第一節 康有為(wei) 的家世與(yu) 生平
一、康有為(wei) 的家世
二、康有為(wei) 的一生
第二節 康有為(wei) 早年無今文經學觀念辨
一、《教學通義(yi) 》無今文經學辨
二、《民功篇》亦無今文經學觀辨
第三節 維新變法時期的接著講
一、《新學偽(wei) 經考》攻劉歆作偽(wei)
二、《孔子改製考》對孔子的神化
第四節 “兩(liang) 考”與(yu) “兩(liang) 篇”的比較
一、《知聖篇))與(yu) 《孔子改製考》之比較
二、《辟劉篇》與(yu) 《新學偽(wei) 經考》的比較
三、康有為(wei) “兩(liang) 考”與(yu) 經學的終結
第五節 戊戌變法以後的接著講
一、新道德進化論的新經學
二、對春秋公羊學三世說的新發揮
三、中國與(yu) 世界的三世發展
四、大同說的人類理想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