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明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
問:在當代中國,儒家倫(lun) 理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men) 的生活。
答:儒家倫(lun) 理在當代中國的影響力,我感覺是“港台比大陸強,東(dong) 南沿海比內(nei) 地強;鄉(xiang) 村比城市強”。港台比大陸強,是因為(wei) 它們(men) 受五四影響較小,沒有文化大革命的衝(chong) 擊,意識形態也大不相同。東(dong) 南沿海比內(nei) 地強,是因為(wei) 江浙地區和閩南、客家民係傳(chuan) 統文化的根基較為(wei) 深厚,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社會(hui) 生機恢複,儒家等傳(chuan) 統文化的意義(yi) 價(jia) 值自然浮現凸顯。因為(wei) 這個(ge) 係統不隻是倫(lun) 理,也和信仰、情感以及組織機製等緊密聯係在一起,是一種社會(hui) 有機力量或“文化資本”。鄉(xiang) 村比城市強,則是另一個(ge) 視角,鄉(xiang) 村發展相對滯後,與(yu) 儒家倫(lun) 理相關(guan) 的社會(hui) 基礎相對改變較小,例如宗族什麽(me) 的就相對具有較大影響。某種意義(yi) 上,鄉(xiang) 村是我們(men) 的昨天,港台則是我們(men) 的明天。簡單說,我對儒家倫(lun) 理一是謹慎樂(le) 觀,二是期待我們(men) 的社會(hui) 能夠穩定有序的走向明天。
儒家倫(lun) 理對我們(men) 的影響程度?這不是一個(ge) 很好的設問方式,因為(wei) 我們(men) 也很難說清基督教倫(lun) 理、伊斯蘭(lan) 教倫(lun) 理、自由主義(yi) 倫(lun) 理、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等對自己的影響程度。實際上我們(men) 的生活從(cong) 來就不隻是受哪一家影響,各家倫(lun) 理也不是涇渭分明水火不容。它後麵的道德感與(yu) 理性精神是一致相通的。儒家倫(lun) 理是什麽(me) ?三綱五常還是仁者愛人?這些東(dong) 西很難一概而論,也很難量化。倫(lun) 理和行為(wei) 是互相選擇、互相塑造,並且因人而異――對這個(ge) 問題的回答也是這樣。
問:儒家倫(lun) 理在當代中國的缺失其曆史原因是什麽(me) ?您如何評價(jia)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孔思潮及建國後的批孔浪潮?
答:你已經預設了儒家倫(lun) 理的缺失?
我認為(wei) 相對過去儒家倫(lun) 理對人們(men) 影響力的下降本質上說是因為(wei) 現代化引起的社會(hui) 變遷使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各種古老的文化傳(chuan) 統無不麵對這一挑戰。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對基督教的改革其實就是為(wei) 了適應這一社會(hui) 生態的改變。儒教也不例外,隻是由於(yu) 時代的原因,這一改革一直沒有得到正視沒有得到有序展開。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們(men) 似乎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原教旨主義(yi) 者主張複古,激進主義(yi) 者主張全盤西化。這都是沒有前途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孔是這種文化意識的迸發,但“方案”有問題。原因是把文化看得太重了,認為(wei) 是文化導致落後挨打,所以希望引進新文化實現富強。實際愷撒和上帝所做的和能做的有關(guan) 係但基本不同。現在,經濟發展了,國力也增加了,這點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了。
至於(yu) 批林批孔,那是政治運動,我沒法評價(jia) 。
問:有人認為(wei) 相對中國大陸來說,東(dong) 亞(ya) 文化圈的韓國、日本、新加坡較好地繼承了儒家倫(lun) 理,您是否讚同這種觀點?您認為(wei) 相形之下,中國應如何解決(jue) 當下的“無禮”問題?
答:儒學在中國與(yu) 在韓國、日本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地位不同,在他們(men) 那裏隻是一種外來元素,而在我們(men) 這裏則是主體(ti) 性結構。其次意義(yi) 不同,在他們(men) 那裏隻是一種特定功能的補充,在我們(men) 這裏則可以在文化認同、政治建構和身心安頓等各個(ge) 方麵發揮作用。打個(ge) 比喻,在它們(men) 那裏隻是枝枝葉葉,在我們(men) 這裏則是根、是幹,雖然目前花果飄零,但卻還有生長和更新的可能。
“無禮”問題所指的恐怕不隻是倫(lun) 理吧?我覺得主要是製度問題。道德倫(lun) 理是“軟約束”,必須與(yu) 相關(guan) 製度配合才能比較好的發揮作用。道德感隻是人性的一個(ge) 方麵,隻是影響行為(wei) 的一種力量,並且非常脆弱。對它的培養(yang) 是重要的,但如果因此就幻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解散警察關(guan) 閉法院顯然是愚蠢的。腐敗問題也是這樣,“以德治國”固然要提倡,但如果因此就不去嚐試改革製度、限製輿論監督,最終隻能是亡黨(dang) 亡國。
問:您看韓劇嗎?有人認為(wei) 中韓電視劇鮮明地表現了兩(liang) 國民眾(zhong) 人際交往禮儀(yi) 的差距。您可否結合中韓電視劇各一部,談談上麵的第三個(ge) 問題?
答:沒法回答,因為(wei) 不看――節奏太慢。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www.biodynamic-foods.com)發表
【上一篇】韓國將祭孔申遺不是壞事――答《新世紀》記者問(陳明)
【下一篇】所謂思想門――答《新快報》(陳明)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