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慶劉慶,男,山東(dong) 梁山人,智誠靈動文化谘詢首席文化官、清華大學MBA《企業(ye) 文化與(yu) 管理》課程特邀演講嘉賓、中國民營企業(ye) 文化建設先進個(ge) 人、互聯網+時代企業(ye) 文化創新先進工作者、中華孔子學會(hui) 儒商會(hui) 理事、首屆博鼇儒商精英人物、青島大學商學院課外導師、青島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業(ye) 界導師、海利爾企業(ye) 大學客座教授。 擅長將企業(ye) 文化建設落地與(yu) 中華文化相結合,為(wei) 企業(ye) 提供定製化解決(jue) 方案。 研究領域:企業(ye) 文化建設與(yu) 落地谘詢;企業(ye) 文化變革谘詢;中華文化與(yu) 企業(ye) 文化結合。 |
從(cong) 公共文化空間的建構淺議企業(ye) 家文化責任
作者:劉慶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文化藝術出版社《第七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學術論文集》2017年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十四日丙申
耶穌2017年5月9日
一、公共文化空間淵源及在國內(nei) 的現狀
在談公共文化空間之前,不可避免的要說到“公共領域”,盡管兩(liang) 者有著差別。眾(zhong) 所周知,針對“公共領域”,德國當代大學者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i] 進行過深入研究, 但“公共領域”一詞並非哈氏所創,其前的眾(zhong) 多學者如熊彼特(Schumpeter)和布魯納 (Brunner) [ii]都有所涉及。猶太裔美國學者阿倫(lun) 特Hannah Arendt)[iii] 也從(cong) 公共哲學的角度探討過相關(guan) 問題。
回望古老的東(dong) 方世界, 中國學者在這方麵也有自己的思考。關(guan) 於(yu) “公共領域”和“公共空間”的區別和聯係,學者練娟指出:“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主要討論的是一種社會(hui) 和政治空間,‘公共空間’主要討論的是一種‘物質空間’。”[iv] 可以說,“公共空間”是一個(ge) 特別大且泛的概念,通俗來講,任何有公眾(zhong) 聚集的開放的場所均可視之為(wei) 公共的空間。 當從(cong) “公共空間”限製到“公共文化空間”,其所指範圍也相應聚焦化,這也開始切入本文所要做出的論述。
文化,以文教化也。就公共文化空間而言,當歐洲大興(xing) 土木,構建公共博物館時,相比之下,中國人對私人性和私人空間特別注重,我國的公共性跟歐洲比起來晚了許多。這是不是說明中國對公共性的認識屬於(yu) 先天不足抑或置之不顧呢?未必然也。如同著名學者陳來先生所說:“儒士的政治、社會(hui) 、文化的公共關(guan) 切,往往借助於(yu) 關(guan) 於(yu) 道、國家,特別是‘天下’的論述形式表達出來。”[v] “古代儒家雖然在問題意識上沒有提出公共性的問題,但在出世與(yu) 入世、道與(yu) 利等等問題上的論述可以說都蘊含了儒家在公共性上的價(jia) 值立場,即‘天下’所代表的人民的、公共的利益始終是儒家的具有終極意義(yi) 的關(guan) 懷。”[vi] 仔細思量,陳來先生的話語意味悠長,耐人品味。
深諳中華文化精神的人,對陳來先生的此番論述,想必應該有著“體(ti) 悟”般的共鳴。毫無疑問,儒學中富藏了對“公共關(guan) 切”的終極情懷,“家、國、天下”在儒士腦海中有著揮之不去的情愫和信念寄托。我們(men) 未嚐不可以說,我國的公共性的價(jia) 值立場源遠流長,深入儒士血脈,可以說早有其“神”,隻是未有現代意義(yi) 上或者西方式的“形”而已,應當看到,這也源於(yu) 東(dong) 方和西方有著不同話語體(ti) 係。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講,在公共性價(jia) 值立場的角度,東(dong) 方大可不必自慚於(yu) 西方的麵前。
二、建構公共文化空間中的企業(ye) 力量
就國家特別是現代化的國家而言,公共文化空間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展示、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對國民文化素養(yang) 的提升、對家國情懷的培養(yang) 和塑造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一提到公共文化空間,很多人馬上會(hui) 想到建設更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公園或文化廣場之類的物質空間,其實,我們(men) 可以換一個(ge) 角度來看這個(ge) 問題。物質空間盡管必不可少,但絕不是也無法囊括公共文化空間的全部形式和內(nei) 容。
就筆者淺薄的看法, 公共文化空間不僅(jin) 僅(jin) 隻是個(ge) 實體(ti) 的、地理的或者物質形態的概念,公共文化空間真正的核心要素是“人”,“人”才是公共文化空間的靈魂。有了人,才有了參與(yu) 、交流與(yu) 互動。如今,公共文化空間的形式也更加日趨多元化,例如各種企業(ye) 自發組織的公益讀書(shu) 會(hui) ;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xing) 起,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間如微信群(社群),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走進你我的生活,成為(wei) 我們(men) 汲取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重要渠道。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間的形式,可見一斑。拿上海為(wei) 例,“據不完全統計,如今的上海,有大大小小的讀書(shu) 組織3萬(wan) 多個(ge) , 而這個(ge) 數字正隨著時間的推進在不斷地向上跳躍。”[vii] 這個(ge) 數字足以引起我們(men) 的重視, 更為(wei)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文化空間的締造者,也非止於(yu) 一端。作為(wei) 依賴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當今社會(hui) 最重要人類組織之一的企業(ye) ,也是其中重要力量。
記得著名學者成中英先生接受《浙商》的采訪時,針對“如何看待企業(ye) 家愛上哲學這一現象”的提問,成先生的回答,可以給我們(men) 一個(ge) 透徹而深刻的理解:“有兩(liang) 種原因。一個(ge) 是文化上的返本歸根。一些企業(ye) 家發現,他的一些思想來源、價(jia) 值觀念、生活情趣,都和中國的文化傳(chuan) 統有關(guan) 。這是一種文化自覺,是很自然的一種尋根,表明企業(ye) 家現在開始關(guan) 心自己存在的意義(yi) 。另一方麵,現在企業(ye) 遇到的問題單靠公式化的解決(jue) 方案不一定能奏效。所以企業(ye) 家要進行深入思考,不能單單從(cong) 表麵看待,這需要一種管理哲學。”[viii]
此外,著名學者杜維明先生在接受《中國慈善家》 采訪時談到一個(ge) 觀點,可以讓我們(men) 從(cong) 另外一個(ge) 角度加以理解:“對儒學進一步的發展,儒商起的作用會(hui) 非常大。學術界從(cong) 事研究可能很專(zhuan) 業(ye) 和深入,但影響不夠。在政治方麵發展儒學,將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受到很多現實政治的影響,包括意識形態的影響,真正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還是企業(ye) 界的人。現在中國的企業(ye) 家有資源,也有國際視野,如果他們(men) 有為(wei) 儒學創造條件的理想,動力就比較大,影響力可能就更大了。”[ix]
由此可見,曆史創造的這些條件,正可謂“天將降大任於(yu) 斯人也”。作為(wei) 企業(ye) 家,理當群發善願,當仁不讓,善盡責任,同時,曆史的巨輪走到今天,時代也的確需要有更多對文化持有強烈責任感的企業(ye) 家參與(yu) 進來。在建構公共文化空間方麵,企業(ye) 家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且日益突出。
三、企業(ye) 家的文化責任及實踐
筆者認為(wei) ,每一個(ge) 有成就的企業(ye) 家首先是一個(ge) 思想家, 企業(ye) 的經營說到底就是企業(ye) 經營者(經營團隊)根據其對世界的認識(世界觀)和對人生的認識(人生觀)所采取的經營實踐活動,企業(ye) 經營的成功與(yu) 否,不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家多努力,而取決(jue) 於(yu) 其實踐活動是否符合了“道”——能夠為(wei) 顧客及利益相關(guan) 者帶來真正的價(jia) 值,這個(ge) 價(jia) 值兼具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兩(liang) 個(ge) 方麵。企業(ye) 家創造物質財富,毋庸贅言,創造精神財富,或許是容易被忽略的。
就創造精神財富而言,企業(ye) 是社會(hui) 的公器,企業(ye) 由人群組成,人能弘道,企業(ye) 亦能弘道,企業(ye) 同樣能夠擔荷著文化責任,這是一個(ge) 簡潔而明了的邏輯。
企業(ye) 擔荷著文化責任(精神財富)包含兩(liang) 個(ge) 方麵:第一、通過產(chan) 品這個(ge) 載體(ti) 向世人傳(chuan) 遞某種普世精神或者思想文化,如蘋果手機傳(chuan) 達的“簡約文化”。第二、企業(ye) 是締造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要力量,通過建構公益讀書(shu) 會(hui) 、公益文化論壇,等等,一方麵,可以進一步充實配合和補充由國家層麵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另一方麵,對於(yu) 企業(ye) 來說,則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貢獻。
(一)企業(ye) 通過產(chan) 品傳(chuan) 遞精神和文化
關(guan) 於(yu) 談到企業(ye) 家通過其所打造的產(chan) 品這個(ge) 載體(ti) 向世人傳(chuan) 遞某種精神或者思想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美國、日本,還是中國,都有案例所在。我們(men) 可以簡單的看幾個(ge) 例子。
美國的喬(qiao) 布斯在做產(chan) 品上有一種哲學和思想的高度——推崇簡約,這源於(yu) 喬(qiao) 布斯的禪修經曆。 禪修淨化了他的靈魂,練就了一種獨有的洞察力,剔除掉非本質的外相,從(cong) 而形成了一種基於(yu) 極簡主義(yi) 的價(jia) 值觀。 喬(qiao) 布斯如其他禪修者一樣,生活一切從(cong) 簡,產(chan) 品也一切從(cong) 簡:隻生產(chan) 偉(wei) 大的產(chan) 品。縱觀喬(qiao) 布斯重回蘋果之後推出的一係列產(chan) 品,如 ipods、iphoness、iMac、ipads等,其中最核心、最一致、最鮮明的一個(ge) 特點,就是始終如一的簡約。幹淨利落的外觀設計、簡單明了的操作方式、觸動人心的使用體(ti) 驗,這些我們(men) 都可以透過一個(ge) 個(ge) 產(chan) 品而真切的體(ti) 會(hui) 到。“簡約”不正是喬(qiao) 布斯通過產(chan) 品這個(ge) 載體(ti) 而向世界傳(chuan) 達的一種思想和文化嗎?
日本的鬆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先生,前者通過對經營實踐的總結和自己的感悟思考,提出來的“自來水哲學”,在一定時間裏麵曾經引領過全球的商業(ye) 思想變革;後者做了思想家做的事情,以盛和塾為(wei) 道場,開壇傳(chuan) 道,其思想格局、境界遠遠超出了一個(ge) 企業(ye) 經營者的範疇,其創辦的京瓷作為(wei) 一家企業(ye) 可能終有一日不複存在,但其所傳(chuan) 達出的“敬天愛人”、“利他經營”、“工作就是修行”的普世思想或者文化或許長留人間。
企業(ye) 家創造精神財富,並不是大企業(ye) 的專(zhuan) 利,有些企業(ye) 很小,但也通過自己經營體(ti) 會(hui) 而做出精神層麵的思考和實踐,其所悟、所得、所行,同樣給社會(hui) 以啟迪。
例如,相對於(yu) 我們(men) 常說的“消費者”,中國的王誠瑩先生在經營企業(ye) 的過程中,做了一個(ge) 根本性的思考,人為(wei) 什麽(me) 購買(mai) 東(dong) 西?是為(wei) 了讓生活更美好,而非讓企業(ye) 賺錢,並據此倡導了有別於(yu) “消費者”的“生活者”[x]理念(世界上隻有生活者,沒有消費者)。“生活者”理念的核心觀點就是認為(wei) 人活著本身就有價(jia) 值和意義(yi) ,不是因為(wei) 消費才有價(jia) 值和意義(yi) ,因此,不能把人看成單純的消費者,而要從(cong) “生活的主體(ti) ”的意義(yi) 來理解。 企業(ye) 要讓人因購買(mai) 其產(chan) 品,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的美好,而非為(wei) 了賺錢可以無惡不作,甚至草菅人命。如果企業(ye) 能夠理解“生活者”理念的內(nei) 涵,那麽(me) 國內(nei) “毒奶粉、瘦肉精”這樣的不把顧客當人、僅(jin) 僅(jin) 當成“消費者”的企業(ye) 醜(chou) 聞或許會(hui) 少很多,乃至不會(hui) 發生。想想近幾年觸目驚心的事件,對於(yu) “生活者”理念的指導意義(yi) ,的確值得企業(ye) 家們(men) 深思而踐行之。
(二)企業(ye) 打造公共文化空間,擔荷文化責任的實踐
企業(ye) 打造公共文化空間,擔荷文化責任,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構建公益讀書(shu) 會(hui) 、公益文化論壇就是值得普及推廣的方式。筆者就企業(ye) 打造的傳(chuan) 遞“良知”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間”——“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為(wei) 例,著重探討下其價(jia) 值和意義(yi) 。
1、 背景:陽明學在日企開花結果,中國企業(ye) 又當如何
明朝大儒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jun) 征戰,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陽明先生作為(wei) 中國曆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wei) 人,幾百年以來,其思想綿延不絕,震古爍今。
王陽明的思想遠紹孟子,提出的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結構組成的思想體(ti) 係,對於(yu) 中國、日本、朝鮮以及東(dong) 南亞(ya) 部分國家的社會(hui) 和文化的發展都產(chan) 生過巨大的作用。著名學者杜維明先生說:“五百年來在東(dong) 亞(ya) ,儒家思想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xi]
近幾年,王陽明,這一大儒的名字逐漸浮出水麵,走進國人的視野,關(guan) 於(yu) 陽明心學的著作也是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而在鄰國日本,王陽明早就大名鼎鼎,仰慕者甚多,王學成為(wei) 顯學久矣。章太炎先生曾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wei) 其先導。”[xii] 梁啟超先生對王陽明心學有如此評價(jia) :“本朝二百餘(yu) 年,斯學銷沈,而其支流超渡東(dong) 海遂成日本維新之治,是心學之為(wei) 用也。”[xiii] 明治維新時期的軍(jun) 事家西鄉(xiang) 隆盛對王陽明頂禮膜拜, 東(dong) 鄉(xiang) 平八郎被陽明學說所折服,以至於(yu) 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麵篆刻“一生俯首拜陽明”,崇拜仰慕之情,可見一斑。另外日本政商兩(liang) 界對陽明先生也是敬仰有加,視其為(wei) 精神偶像,也同樣受人矚目。
說到傳(chuan) 承, 就日本企業(ye) 而言,在學習(xi) 和消化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時,對陽明先生的思想尤為(wei) 關(guan) 注。在當今日本,對陽明學推崇備至的是稱為(wei) 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觀其言談舉(ju) 止,能夠深深的感受到王陽明學的影響。筆者近幾年對其也做過一定的研究,也曾在2015年5月份,親(qin) 自在上海聆聽過稻盛先生的演講。 稻盛先生常常表露出“致良知”對其產(chan) 生的巨大影響:“我從(cong) 中國的典籍中最早學到的智慧,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致良知’,就是達至良知,按良知辦事。‘良知’又叫‘良心’,用我的話叫‘真我’,真正的我就是‘良知’。遵循良知判斷事物,我認為(wei) 這是絕對性的東(dong) 西。到達良知的境界,將良知付諸實行,就是至今我所有事業(ye) 成功的最大的原因”。稻盛先生還曾說:“我的家鄉(xiang) 出了兩(liang) 位對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維新做出過很大貢獻的人物,他們(men) 就是西鄉(xiang) 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明治維新三傑中的兩(liang) 位)。我非常喜歡西鄉(xiang) 隆盛,他對中國的陽明學說有相當高的造詣。他曾經兩(liang) 次被流放荒島,每次流放總會(hui) 帶上陽明學。他經常說,如果是施政的話,必須是那些不談錢財、不求回報甚至能夠舍卻生命、忘卻自我的人。”[xiv]
陽明學在日本企業(ye) 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反觀自身,中國企業(ye) 界應該如何看待並汲取陽明學的智慧呢?
為(wei) 了繼承和弘揚陽明心學。2012年底,30位中國企業(ye) 經營者和管理者,在貴州修文陽明先生“龍場悟道”所在地,自發組織了“致良知小組”,修學陽明心學;2014年,50位企業(ye) 經營者在北京聯合發起成立了“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陽明教育研究院致力打造一個(ge) 開放的學習(xi) 和實踐平台,吸納更多的企業(ye) 經營者、管理者加入,通過研究、學習(xi) 陽明心學,從(cong) 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並將陽明心學運用到個(ge) 人心性提升、企業(ye) 經營拓展當中,真正做到事上磨練、知行合一。最終將“致良知”作為(wei) 自我追求的目標,舉(ju) 辦良心企業(ye) 、幸福企業(ye) 以造福於(yu) 社會(hui) 大眾(zhong) 。目前,北京、青島、濟南、上海、廣州、成都、福州、溫州、鄭州等地成立了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
2、實踐: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的運作
浮山腳下,黃海岸邊,青島大學瘦西湖畔,每周三晚,島城的企業(ye) 家,匯聚於(yu) 智誠靈動品牌營銷機構的有朋堂,同讀陽明,共致良知。截止2016年3月,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已經舉(ju) 辦了100多期,參學的企業(ye) 家約有300餘(yu) 人。通過分析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如何運作,或許可以給其他企業(ye) 建立公共文化空間——公益讀書(shu) 會(hui) 以借鑒和啟迪。
既然是公共文化空間,那就意味著要有一個(ge) 開放的空間。企業(ye) 家在這方麵有著天然的優(you) 勢,因其有著大量的獨立的自己的場所,如廠房、茶室、會(hui) 議室等。這些場所,按照自己的設想和需求,稍加改造,就可以建構成一個(ge) 讀書(shu) 會(hui) 的道場。例如,上麵所提的智誠靈動董事長王成瑩就將自己的辦公室做成了一個(ge) 讀書(shu) 會(hui) 的空間,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的書(shu) 友們(men) 每周三晚上就開始在此誦讀經典,共致良知。
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學習(xi) 的形式多種多樣,建立了線下和線上學習(xi) (微信群)的雙學習(xi) 係統。每周三晚上是線下學習(xi) ,其他時間是線上學習(xi) (在微信群上交流)。無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兩(liang) 種學習(xi) 都有專(zhuan) 門的人來負責,分為(wei) 班長(負責學習(xi) 課程的安排)、著急人(特定稱謂,指為(wei) 致良知而著急的人,職責是組織大家學習(xi) )、傳(chuan) 播人(負責讀書(shu) 會(hui) 的文字整理及傳(chuan) 播)、攝影師(負責學習(xi) 活動的拍照)等。讀書(shu) 會(hui) 還製定了嚴(yan) 密的學習(xi) 計劃、課程表以及學習(xi) 的口號:“一本正經,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誠得良友相聚會(hui) ,共進此道,人間更複有何樂(le) ?”
我們(men) 先談一談線下怎麽(me) 學習(xi) 。
線下學習(xi) 有幾個(ge) 固定的流程。第一、行禮(背誦學習(xi) 口號);第二、誦讀原文;第三、理論結合實際工作和生活分享心得;第四、解惑或討論;第五、結束行禮;第六、合影留念。
每周三晚上19:00~21:00,著急人王成瑩會(hui) 在有朋堂掃灑沏茶以待,組織大家同參陽明心學。等大家到齊之後,會(hui) 舉(ju) 行集體(ti) 拜陽明先生畫像的儀(yi) 式,群體(ti) 書(shu) 友輕聲起立,背誦學習(xi) 口號1遍,然後麵向陽明先師行三鞠躬禮,最後輕聲落座,正式開啟學習(xi) 的環節。
在學習(xi) 的環節裏麵,首先大家會(hui) 根據課程表誦讀陽明先生的原文著作,一般會(hui) 集體(ti) 誦讀1—2遍。遇到特別難懂的篇章,會(hui) 酌情多誦讀幾遍。等誦讀完了之後,就開始了大家分享的環節。如何分享呢?就是根據對原文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輪流談一下自己的應用及感受。在大家分享完後,大家會(hui) 對某一個(ge) 疑惑的問題進行公開的討論,互相給與(yu) 指導和分析。最後行禮、合影留念。
關(guan) 於(yu) 線下的學習(xi) ,每1—2個(ge) 月,還有有一次線下大型學習(xi) 交流分享活動,青島的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的同修們(men) 會(hui) 與(yu) 全國其他地區如北京、濟南的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的同修們(men) 一起交流和討論。
簡單的說下線上的學習(xi) 。
關(guan) 於(yu) 線上的學習(xi) ,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在微信上建立了專(zhuan) 門的學習(xi) 群。大家在微信上進行感悟的分享和交流。
目前,線上微信學習(xi) 群有興(xing) 趣群317人、骨幹群35人、家書(shu) 群20人。每周一至周五早上5:30,15分鍾讀書(shu) 時間,配有要點提示和心得分享;每周六周七,同修進行家書(shu) 分享。
3、特點:強調直麵經典,反躬自省,切實指導實踐
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以及全國其他地區的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對於(yu) 陽明心學的學習(xi) ,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直麵經典,反躬自省,切實指導實踐,即注重實修。不拘泥於(yu) 於(yu) 文字解釋,而是直接和陽明先生對話。理解一層的意思,就按照所理解的去做,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落實、體(ti) 會(hui) 陽明心學的深意,從(cong) 而不斷提高心性,磨練靈魂。
朱熹就說過,讀書(shu) 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青島致良知小組開展學習(xi) 已有一年, 在這其中,我們(men) 可以體(ti) 會(hui) 到陽明學帶給企業(ye) 家的心得和變化,以下為(wei) 部分企業(ye) 家心得摘錄:
我們(men) 的企業(ye) 就是我們(men) 實現聖人之誌的一種載體(ti) ,為(wei) 了更好的利他,就要把我們(men) 的能量最大化的去發揮,所以我們(men) 不僅(jin) 要做有良知的企業(ye) ,還要做世界上最大最好的企業(ye) 。——企業(ye) 家薑麗(li)
做商業(ye) 時太過於(yu) 逐利,發心有些偏。不要等到你掙到錢了再去做善事再去幫人,那還是“偽(wei) ”,當下,盡自己的力量能幫多少人就去幫。不要等,也不要去想太多,隻管堅持去做,循天理而行,相信得道者天助也。——企業(ye) 家黃維國
人生即工作,工作即修行,公司即道場,做良知的人,做良知的事,做良知的產(chan) 品,做良知的企業(ye) 。——企業(ye) 家馬林
致良知就是治自己,拿著鏡子照自己,找自己不是,看別人好處。當時時、事事內(nei) 求於(yu) 己時,就開始升發無窮力量,改變自己,感召他人。故知,致良知是一種偉(wei) 大的力量!——企業(ye) 家張文利
要為(wei) 員工創造物質和精神兩(liang) 方麵的幸福,要拓展經營,真正聚焦在員工和顧客的滿意度上,以良知成就企業(ye) !唯有良知,才能成就家庭的幸福,成就企業(ye) 的長遠發展。——企業(ye) 家劉芳
經營企業(ye) 就是經營人,經營人就是經營人心。人心有善惡,經營人的欲望,是在經營人的惡。人的欲望,隻能被不斷刺激,永遠不能被滿足;經營人心可以經營人心的善——就是激發他向上的正能量。稻盛先生成就兩(liang) 個(ge) 世界500強公司,講工作就是修行,公司就是道場,等等,這樣講無疑對社會(hui) 具有正能量。——企業(ye) 家王成瑩
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是一個(ge) 公益的公共文化空間,在這個(ge) 平台上,沒有地位的高低,沒有企業(ye) 的大小,統一稱師兄師姐(都以陽明先生為(wei) 師),大家隻講純度,共致良知。如同王陽明所講:“聖人之所以為(wei) 聖,隻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wei) 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到足色方是精。”[xv] 斯之謂也。
4、 意義(yi) :青島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研修心學,洞察商業(ye) 良知
眾(zhong) 所周知,當今的中國,經濟有些低迷,現實有些浮躁,人心有些渙散,企業(ye) 家都在迷茫、焦慮、探討,企業(ye) 怎樣才能衝(chong) 出重圍?怎樣才能逆襲增長?我想,陽明先生的敦敦教誨或許能夠給我們(men) 指明方向,安頓我們(men) 流浪的靈魂,讓我們(men) 在風雨中立定精神。陽明先生曾說“用兵何術?但學問純篤,養(yang) 的此心不動,乃術耳。”[xvi] 聞良言而深思之,我們(men) 可以得到某種啟發,應對紛繁之世界,複歸純淨之心靈,最根本的解決(jue) 方法就是致良知,若我心如如不動,又怎能夠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幹擾?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核心的思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所有的天理都在良知裏麵。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nei) 在力量,我們(men) 和萬(wan) 物本為(wei) 一體(ti) ,但因私欲的蒙蔽,使內(nei) 在良知不能彰顯。如何達致良知,找回丟(diu) 失的本心,陽明先生留下了有名的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ti) ,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wei) 善去惡是格物”,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句名言。
王陽明強調做事隻需要憑著良知去做。 讀懂了陽明心學,對於(yu) 治理企業(ye) 來講,就會(hui) 明白,所有管理、經營的道理,都是良知的一部分,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為(wei) 聖賢,人人皆可卓越。經營企業(ye) 就是經營人,經營人就是經營人心,破除外相,直達本質,企業(ye) 經營管理的背後,說到底,是對人心的洞察和把握,而這種把握,卻又以深層次的哲學和文化的積澱為(wei) 支撐。企業(ye) 家必須在本企業(ye) 的管理之外,思考背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強調吾性本自具足, 強調文化的自覺和心靈的自覺,引導每一個(ge) 同事彰顯固有的良知,成就人生之事業(ye) 。
當今商業(ye) 道德淪之淪喪(sang) ,信仰之缺失,陽明先生的致良知,恰是根治時弊之良方。因此,讓商業(ye) 經營植根於(yu) 良知、仁愛、平等、尊重等普世人文精神價(jia) 值之上,回歸經商大道,尊重個(ge) 人生命,方可重塑商業(ye) 之文明,開萬(wan) 世之太平。
尤為(wei) 可喜的是,將 “致良知”作為(wei) 自我追求的目標,舉(ju) 辦良心企業(ye) 、幸福企業(ye) 以造福於(yu) 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致良知的企業(ye) 家們(men) ,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通過構建公共文化空間——全國各地的致良知讀書(shu) 會(hui) ,為(wei) 天下企業(ye) 家做出有意義(yi) 的表率。親(qin) 近傳(chuan) 統,提高心性,這無疑會(hui) 對重塑商業(ye) 文明和構建“富而好禮”的商業(ye) 生態,產(chan) 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因為(wei) 企業(ye) 家學習(xi) 致良知,將會(hui) 帶動其職工的學習(xi) ,小企業(ye) 幾十人,大企業(ye) 幾萬(wan) 人,致良知改變了企業(ye) 家,企業(ye) 家改變了企業(ye) ,改變了整個(ge) 利益相關(guan) 者......這種作用也為(wei) 文化責任做了做好的注腳和詮釋。
人類要走向美好的明天, 不僅(jin) 需要經濟, 更需要精神 。從(cong) 本質上講,一切企業(ye) 都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都應是社會(hui) 企業(ye) ,誠然應以社會(hui) 大義(yi) 為(wei) 使命。因此,洞見良知的力量,回歸經商大道,是每一個(ge) 有良知的企業(ye) 家應該擔荷的文化責任。我們(men) 呼籲更多中國企業(ye) 家能夠參與(yu) 進來,同樣,也希望專(zhuan) 家學者加強對企業(ye) 家這個(ge) 群體(ti) 及其文化責任的關(guan) 注與(yu) 支持。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wei) ,企業(ye) 由人群組成,人能弘道,企業(ye) 亦能弘道,企業(ye) 同樣能夠擔荷文化責任。企業(ye) 打造公共文化空間——構建各種公益的讀書(shu) 會(hui) ,毫無疑問,這是教化人心、傳(chuan) 承聖賢教育的一個(ge) 有效途徑,也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渠道。
四、結語
以上便是筆者從(cong) 公共文化空間建構的角度,略論企業(ye) 家的文化責任。在最後,我還想重申一下,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公園或文化廣場之類的物質空間盡管必不可少,但絕不是也無法囊括公共文化空間的全部形式和內(nei) 容。如今,公共文化空間的形式更加日趨多元化,例如各種企業(ye) 自發組織的公益讀書(shu) 會(hui) ;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xing) 起,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間如微信群(社群),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走進你我的生活,成為(wei) 我們(men) 汲取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重要渠道。更為(wei)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ye) 家是構建公共文化空間——公益讀書(shu) 會(hui) 的非常重要的力量,我們(men) 呼籲更多有文化責任感的企業(ye) 家參與(yu) 進來,擔荷文化責任。同樣,也希望專(zhuan) 家學者加強對企業(ye) 家這個(ge) 群體(ti) 及其文化責任的關(guan) 注與(yu) 支持。
注釋:
[i] 哈貝馬斯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學林出版社1999年1月1版。
[ii] 張曉淑 :《維多利亞(ya) 時期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蘭(lan) 州大學》 2012年5月。
[iii] 王寶霞:《阿倫(lun) 特的“公共領域”概念及其影響》,《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 2007年第1期,第14頁 。
[iv] 練娟:《公共空間視角下的城市茶館功能研究——以上海茶館為(wei) 例》,華東(dong)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12月。
[v] 陳來:《儒家思想傳(chuan) 統與(yu) 公共知識分子》 ,《孔夫子與(yu) 現代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41頁。
[vi] 陳來:《儒家思想傳(chuan) 統與(yu) 公共知識分子》 ,《孔夫子與(yu) 現代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43頁。
[vii] 李婷:《上海書(shu) 香地圖:正在擴大的閱讀“朋友圈”》,《文匯報》 2015年04月23日, 第11版。
[viii] 蘇旭:《企業(ye) 家需要怎樣的管理哲學——專(zhuan) 訪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哲學家成中英》,《浙商》2010年 第17期。
[ix] 杜維明:《目前中國沒有儒商》,《中國慈善家》2013年7月1日, 第99頁 。
[x] 向林傑:《生活者主導網時代——專(zhuan) 訪智誠靈動董事長王成瑩》,《廣告主》2014年 第12期,第44頁。
[xi] 稻盛和夫:《活法》,東(dong) 方出版社 2012年7月第3次印刷,第10頁。
[xii] 章太炎:《答鐵錚》,《章太炎全集》(第一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386頁 。
[xiii] 梁啟超:《論宗教家與(yu) 哲學家之長短得失》,《飲冰室合集》之《飲冰室文集》之九,中華書(shu) 局 2008年11月北京第5次印刷,四六頁。
[xiv] 稻盛和夫:《活法》,東(dong) 方出版社 2012年7月第3次印刷,第8頁。
[xv] 王守仁撰,蕭無陂校釋:《薛侃錄》,《傳(chuan) 習(xi) 錄校釋》,嶽麓書(shu) 社2013年7月第2次印刷,第46頁。
[xvi] 錢德洪:《平濠反間遺事》,《致良知是一種偉(wei) 大的力量》,金城出版社2014年8月第1次印刷,第248頁。
注:2015年9月2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在曲阜舉(ju) 行。本文是作者提交的論文,該論文收錄《第七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學術論文集》,2017年1月1日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