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辱傷(shang) 人,理應無罪;司法改革,勢在必行
伟德线上平台社評
魯人於(yu) 歡,於(yu) 2016年4月14日,因目睹其母遭受過分淩辱而傷(shang) 人致死。近日,聊城地方法院判決(jue) 其無期徒刑。此案甫一傳(chuan) 出,幾乎閱者嘩然,批評判決(jue) 不當而為(wei) 於(yu) 歡呼籲者,儼(yan) 然已成為(wei) 輿論主流。何以如此?值得深思。
依據報道,考察案情,原不複雜:於(yu) 母蘇某,向人借貸,因無力清償(chang) ,遭暴力催債(zhai) ,逆受11人之摧折侮辱一小時餘(yu) 。
死者杜某,更為(wei) 渠魁,竟在於(yu) 歡眼前,以極其下流之手段,對於(yu) 母施以侮辱。於(yu) 歡男兒(er) ,不堪其辱,憤而反抗,持水果刀,亂(luan) 刺施暴之徒。四人受傷(shang) ,其中杜某自駕就醫,中途死亡。
照說,欠債(zhai) 還錢,殺人償(chang) 命,理所當然。然而麵對無期判決(jue) ,舉(ju) 國之民情輿論,近乎嘩然而不肯接受,為(wei) 何?因為(wei) 它悖逆了最起碼之人倫(lun) 常情。
古今中外,大凡善良法製,必以人情倫(lun) 理為(wei) 其重要基礎;至於(yu) 悖逆人倫(lun) 而強恃法律,則自來為(wei) 治國者之大忌。對此要點,深受儒家思想浸潤之傳(chuan) 統中華法係,不但有特別之注意,而且有高明之處置。
以複仇為(wei) 例,實為(wei) 人類文明之普遍現象。而吾國自秦漢以下,曆朝律典之明文,大率皆禁止複仇,而於(yu) 行法之時,尤其在司法運作中,又根據具體(ti) 案情而予以相對緩和,甚至於(yu) 有所鼓勵。之所以禁止複仇,其理由在於(yu) 家國天下之和平秩序必須維護;之所以鼓勵複仇,其理由在於(yu) 天生自然之人情倫(lun) 理不可悖逆。
每有複仇類案件發生,必在國法與(yu) 人情之間,發生各種較量,為(wei) 防止社會(hui) 撕裂,傳(chuan) 統文化又有天理一目為(wei) 之折衝(chong) 。
三元之間,既離且濟,構成傳(chuan) 統中國法政世界“天理-國法-人情”之基本結構。凡遭遇人倫(lun) 案件,曆代名公皆在此三元結構中,予以權衡妥當,必求本於(yu) 天理,順於(yu) 人情,合於(yu) 國法,而完成良好之裁判,而所謂合於(yu) 國法者,又往往以不違為(wei) 準則。此間實蘊含有治國理民之大智慧,亦為(wei) 傳(chuan) 統民本法學之精義(yi) 所在。至於(yu) 極端情況,則傳(chuan) 統名公之做法,寧可失於(yu) 一時一處之國法,而不可悖逆普遍高懸之天理,與(yu) 夫永久長存之人情,實乃更為(wei) 可敬可佩。
論語有言:孝悌為(wei) 仁之本。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著眼處,皆在於(yu) 孝悌具有建構良好秩序之巨大能力。孔子作《春秋》而榮複仇,與(yu) 此要點,似為(wei) 逆行實則同歸。
然而,晚近之百數十以來,天理滌蕩,人情澆離,國法囂張,思之令人悲從(cong) 衷來。三元如此,而欲和合天下,治理國家,不亦難乎?念往年之夏俊峰案、範木根案、賈敬龍案等,若於(yu) “天理-國法-人情”之三元結構中加以裁量,則斷不致於(yu) 逆乎人情而刻薄寡恩,而其判決(jue) 亦必然可為(wei) 大眾(zhong) 所普遍接受,進而建立更高之司法公信力。
惜乎!三元結構之不存也!而今於(yu) 歡一案,生母在眼前受辱,又無公權可援救濟,方此之時,若不舉(ju) 刀而刺,於(yu) 歡不獨不可以再為(wei) 人子,亦不可以繼續為(wei) 人也。此實為(wei) 古今人情之至大,於(yu) 此情境,當政不可不慎。
故而,就其眼前而言,於(yu) 歡傷(shang) 人,出於(yu) 人情至善,理有必然,無可厚非。法律對於(yu) 傷(shang) 人害命,雖有一般禁令,然而對於(yu) 此一特別案例,則不宜將其作歸罪處置,即或歸罪,亦必當輕刑。如今之判,自長遠考慮,必定得不償(chang) 失。
況且,傷(shang) 者死者之四人,或受傷(shang) 或致死,皆有自己之重大過錯在先,更不可主要歸罪於(yu) 歡。母辱傷(shang) 人,雖終致死,理應無罪;民事糾紛,國法可依,另當別論。另一麵,就其長遠而言,借文化複興(xing) 之大勢,吸收傳(chuan) 統智慧而介入司法改革,可謂勢在必行者也,若能在更高基礎上,重建“天理-國法-人情”之良好司法結構,則更是造福當代,遺惠子孫,善莫大焉者也。
(時亮 執筆)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