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如】宗族義莊維係基層社會秩序 - 伟德平台体育

【李學如】宗族義莊維係基層社會秩序

欄目:意義理論
發布時間:2017-03-13 16:07:29
標簽:

  

 

 

 

宗族義(yi) 莊維係基層社會(hui) 秩序

作者:李學如

來源:中國社科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十六日己亥

           耶穌2017年3月13日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範仲淹在其家鄉(xiang) 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mu) ,建義(yi) 莊、辦義(yi) 學、救恤族人,開義(yi) 莊之濫觴。經過元明時期緩慢發展,義(yi) 莊至清代發展迅速並勢頭高漲。民國時期,義(yi) 莊逐漸衰落。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中,義(yi) 莊最終完成其曆史使命,退出曆史舞台。作為(wei) 宗族賑恤組織,義(yi) 莊起於(yu) 官紳自發,得到官府支持,並逐步擴展到社會(hui) 各階層,存續約900年,在宗族製度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義(yi) 莊肇始於(yu) 宋代

 

義(yi) 莊的出現,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及文化背景。唐代以前,門閥士族占據社會(hui) 主導地位。進入唐中葉以後,由於(yu) 科舉(ju) 入仕漸成人才選拔的主要方式,庶民地主憑借科考途徑獲得上升機會(hui) ,從(cong) 而使門閥士族勢力遭到極大削弱。唐末農(nong) 民戰爭(zheng) 及五代戰亂(luan) ,又給門閥士族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宦室無常,讓地權分配發生經常性變動。尤其在宋代,政府采取“不抑兼並”、“田製不立”的政策,導致土地流轉頻繁,貧富分化嚴(yan) 重,“田宅無定主”已是社會(hui) 普遍現象。此外,原有的宗族組織逐步瓦解,宗族離析,社會(hui) 秩序混亂(luan) 。如何加強宗族的凝聚力,維持基層社會(hui) 的統治秩序,確保後世子孫“永享富貴”,成為(wei) 北宋士大夫們(men) 重建宗族製度所要解決(jue) 的基本問題。

 

範仲淹成為(wei) 義(yi) 莊的肇始者,與(yu) 其“先憂後樂(le) ”的人生抱負及銳意改革的精神分不開。在宗族渙散、亟待整飭的時代轉換之際,他將曆史上凝聚族人的諸多方法加以整合,以義(yi) 田贍族、莊祠祭祖、義(yi) 學化育子弟,並將諸種功能統一於(yu) 義(yi) 莊之內(nei) ,契合了宗族士紳教養(yang) 族眾(zhong) 的訴求,從(cong) 而引發了宗族組織發展史上的重大變革。尊祖、敬宗、收族是中國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宗族建設目標,範氏義(yi) 莊為(wei) 後世宗族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製度範式和踐行路徑,受到士大夫的推崇和效仿。此後,江西、山東(dong) 、江蘇、浙江、湖南、山西等地零星出現10餘(yu) 處義(yi) 莊,說明當時設立義(yi) 莊非常人所能及,風氣未開。

 

南宋時期,義(yi) 莊得以進一步發展,分布較為(wei) 廣泛。據統計,南宋有義(yi) 莊58處,分布在今江、浙、閩、贛、川、湘、鄂、皖、魯、桂等地,義(yi) 莊的影響已擴及較大範圍,為(wei) 更多人所了解和效仿。南宋教育家歐陽守道亦言:“昔者範文正公為(wei) 族置義(yi) 莊,今聞興(xing) 起者吾數見之矣。”南宋義(yi) 莊空間分布以江、浙、閩為(wei) 主,這與(yu)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南方戰亂(luan) 較少、大族南遷及宋室偏安浙江等因素密切相關(guan) 。

 

南宋義(yi) 莊的發展還得益於(yu) 理學家的鼓吹。南宋進士劉清之曾“嚐序範仲淹《義(yi) 莊規矩》,勸大家族眾(zhong) 者隨力行之”。理學家張載、朱熹等人的推崇,則讓族田的發展掀起一個(ge) 小小的高潮。範氏義(yi) 莊的實踐與(yu) 理學家的鼓吹,為(wei) 後世宗族製度建構了較為(wei) 完備的運作模式。

 

元明義(yi) 莊發展緩慢

 

義(yi) 莊在經曆南宋較快發展後,元、明趨向平緩。元朝統治者雖未明文倡辦義(yi) 莊,但對義(yi) 莊的發展仍采取了保護政策,因而民間捐建義(yi) 莊的步伐並未因王朝鼎革而中輟。大德戊戌(1298),“朝旨以義(yi) 莊、義(yi) 學有補世教,申飭攸司,禁治煩擾,常加優(you) 恤”。然而,儒家倫(lun) 理觀念畢竟遭到了一定的削弱,不免對義(yi) 莊的發展產(chan) 生負麵影響。此外,元代的賦役製度也阻礙了義(yi) 莊的發展。元人陳高曾說:“昔先哲範文正公置義(yi) 田於(yu) 姑蘇,迨今數百年,遺業(ye) 猶在,而鮮聞有繼而行之者。”清人錢祿泰也說,捐建義(yi) 莊,“元、明二代踵行者不數觀”。

 

明代族田義(yi) 莊經曆了停滯與(yu) 恢複兩(liang) 個(ge) 階段。明初,朱元璋采取抑製義(yi) 田的政策,使義(yi) 莊發展一度陷於(yu) 停滯狀態。早在朱元璋進軍(jun) 浙西期間,世家大族曾經憑借義(yi) 田凝成的地方勢力,對抗其軍(jun) 隊。朱元璋奠定基業(ye) 後,對蘇、鬆、杭、嘉等地豪門大族采取嚴(yan) 厲的沒產(chan) 和徙地政策,力圖取消義(yi) 田這一基層社會(hui) 控製機製。此外,為(wei) 加強對江南富室的控製力度,明初實行江南重賦製度。朱元璋打擊江南世家巨族的政策,無疑阻礙了族田義(yi) 莊的發展。洪武十七年(1384),蘇州範氏義(yi) 莊主計範元厚即因違誤秋糧納期之罪,被罰沒收義(yi) 田兩(liang) 千畝(mu) 入官。不過,隨著明宣宗時期裏甲、老人製度的毀壞,政府對基層社會(hui) 的控製逐漸減弱,族田義(yi) 莊逐步得以恢複。據統計,有明一代,族田義(yi) 莊的數額在200宗左右。

 

清代義(yi) 莊發展迅速

 

明清政權更迭後,義(yi) 莊岑寂長達近一個(ge) 世紀。乾隆時期,新建義(yi) 莊才開始零星出現,嘉慶時期逐步增加,道光年間迎來第一個(ge) 高峰。鹹豐(feng) 年間,因兵燹頻仍,義(yi) 莊急劇衰落。同治年間,義(yi) 莊再度複蘇,清末達到第二個(ge) 高峰。清人李兆洛說:義(yi) 莊“自文正創之,後人慕而效之,至今而幾遍天下”。

 

這種局麵的形成,得益於(yu) 兩(liang) 個(ge) 因素。第一,清朝製定了對捐建義(yi) 莊成績突出的士紳給予獎勵的措施,在社會(hui) 上產(chan) 生了一定激勵作用。獎勵分兩(liang) 種,一是對捐官者即行提拔任用;二是捐建義(yi) 莊的家族報官立案後,可請旨建坊。第二,乾隆時期,清政府對義(yi) 莊的保護已上升到法律高度。江蘇巡撫莊有恭看到民間盜賣、盜買(mai) 義(yi) 田及祀產(chan) 之風甚烈,有害風俗,於(yu)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上書(shu) ,奏請保護義(yi) 莊田產(chan) ,禁止義(yi) 田買(mai) 賣。莊氏的奏章得到乾隆皇帝的肯定,並將其納入大清律例,頒行天下。此後凡建義(yi) 莊者報官立案,政府頒給執帖,倘遇“不肖子孫私行盜賣,富室強宗謀吞受買(mai) ,許即執帖首告,按例懲治”。執帖的頒布有效地遏製了權豪的侵占和族人的私吞侵隱,使得義(yi) 莊惠及子孫後代的保險係數大為(wei) 增加,實力雄厚的家族紛紛購田建莊,繼而出現義(yi) 莊快速發展的局麵。

 

鹹豐(feng) 兵燹時期,新建義(yi) 莊顯著下降,顯示出戰亂(luan) 對世家大族衝(chong) 擊力度之大。戰亂(luan) 結束後,雖然多數義(yi) 莊遭毀,甚至地契、執帖也散佚難尋,但清政府依然給予承認,重新給帖執守。經過戰亂(luan) 的滌蕩,義(yi) 莊的保族功能得到越來越多家族的認可。原來那些對捐建義(yi) 莊還心存疑慮的士紳,此時紛紛加入這一行列,掀起捐建義(yi) 莊的浪潮。

 

民國義(yi) 莊走向衰熄

 

辛亥革命後,朝製鼎革、軍(jun) 閥混戰使得社會(hui) 處於(yu) 風雨飄搖之中。民國時期,雖間或有新的義(yi) 莊出現,但已盛況不再。清代建立的義(yi) 莊也逐步走向破敗析分,宗族義(yi) 莊由此走向衰熄。

 

民國時期,除遭受戰爭(zheng) 直接破壞外,義(yi) 莊的衰敗主要還是宗族衰落所致。隨著建莊年代的久遠,義(yi) 莊族群逐漸繁衍,待濟人數逐年增加,需要義(yi) 莊不斷擴大規模。戰亂(luan) 年月,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後,經濟凋敝,人心浮動,增置田畝(mu) 談何容易?一遇災荒,生活無著的族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析產(chan) 典地。雖然這種做法違背莊規祖訓,但一旦成為(wei) 族人的共識,義(yi) 莊的破產(chan) 就不可避免。

 

義(yi) 莊本是自然經濟的產(chan) 物。民國年間,隨著交通設施進一步發展,工業(ye) 品逐步侵入鄉(xiang) 村腹地,致使家庭手工業(ye) 和農(nong) 村副業(ye) 逐漸破產(chan) 。這對以土地為(wei) 經濟支撐、以地租為(wei) 生活來源的中小地主而言,打擊是致命的。伴隨著地主的沒落、農(nong) 民的破產(chan) ,義(yi) 莊的衰落已不可避免。而民國年間主佃關(guan) 係日益對立,農(nong) 民抗租浪潮風生水起,導致義(yi) 莊租入日益減少,加速了莊裔析分莊產(chan) 。

 

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wei) 農(nong) 民的土地所有製,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義(yi) 莊結束其曆史使命,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